怎样在高中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8211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在日常生活中,高中生如果能拥有完善、美好的人格,积极、健康的思想,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语文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知识积累过程中,净化自身情感和提高人格修养。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下手。
  一、在语文课堂上贯穿德育教育
  语文课堂上,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大方面。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每个人都抱着一颗爱国心,才能够保证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和谐相处,繁荣稳定。只有人人有一颗爱国心,才能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爱国主义情怀主要指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无限忠诚,这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也像一条红线,时时贯穿在语文课本当中,值得高中语文老师注意。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是描写个人的爱国热情的,有的是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类文章的优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社会、爱他人的品德。例如,读文天祥的文章,可以用适当的课堂篇幅来强调文天祥的爱国精神。读杜甫的诗,在欣赏诗歌的美好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同样,其他的德育元素,也可以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找到线索,可以巧妙地贯穿在语文课堂中。
  二、在语文课堂上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必备的语文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塑造学生健康、成熟的思想和品格。学生将来必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他们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做出理性的判断,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要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判断标准,既不至于在困难面前手足无措,也不至于随波逐流。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道德观念、人格观念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1.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汲取人格和道德力量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是培养十分重要。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已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且对这些作品有了自己的个人化的理解和认识。这个时候,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汲取课文中以及课外篇章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力量。比如陆游的坚韧,黄宗羲的通透,《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的勇气等。在这些作品的引导下,会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坚实而强大的道德基础。
  2.有意识地树立学生的责任感
  学生只有树立了一定的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有更多担当,才能更有勇气,才能有应对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责任感,包括对他人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也包括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生存之本。所以,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将来走向高校,走向社会的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立足。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心态,学会善于和别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中,要懂得和别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意见,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更要学会尊重自己。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语文教学活动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完美的人格品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在高中学习阶段就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为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现在,新的广告技术启发了创新者的思路—调动更多的感官力量,全方位地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    2006年12月5日,美国加州牛奶加工委员会在旧金山市特定的公共汽车候车亭发布了“喝牛奶了吗?”的宣传广告,能对路人发出诱人的新鲜出炉的巧克力饼干香味。特制香味油脂被涂抹在候车亭的夹层中,发出的香味接近100%真实。在东京、上海、巴黎……不管在何处,这种广告一面世就带来消费者们极大的关注和话题。人们好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有效的引导,英语语音学习遇到较多困难。进入初中后,口语上的落差会很大程度上打击留守儿童继续学习英语的信心。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以期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重拾学习英语的信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激励语言;口语发音;“发声”练习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被留在家中,他们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