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国形象认知研究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i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明显增长,“2015年,在生源排名前15的来源国中,除了韩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五个国家,其他国家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①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资助一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来华留学事业是中外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战略资源。作为未来的“知华派人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是未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向沿线国家传播中国形象的意见领袖。作为沟通中外的桥梁人群,研究他们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国家形象中最直观也是最易被识别的物质文化形象作为考察对象,于2016年10月—12月期间,对北京市高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进行认可度调查,期望从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一、研究设计
  (一)深度访谈确定测量目标
  本研究首先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采访北京市高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根据研究问题与访谈的结果确定调查目标。包括饮食、景点、城市、人物、艺术、运动、医药、服饰、颜色、节日、动物共11项物质文化测量目标。
  (二)问卷调查设计
  为确保调查结果的严谨和准确,调查问卷设计为纸质问卷,分别发放给北京市高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度量表(非常同意、比较同意、说不清楚、不太同意、很不同意)调查对代表中国的物质文化形象的认可态度。考虑到被测对象是外国人,我们在提问的方式上进行反复推敲,并委托专业的翻译公司将问卷翻譯成英、俄、土耳其三种语言,并请留学生帮助阅读问卷,直到确认所有的文字能够被读懂为止。为了取得良好的测量效果,对一些抽象的问题配上了彩色图片帮助理解。
  (三)样本的选择
  本次调查覆盖“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主要以亚洲地区国家为主,其中包括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东南亚七国(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缅甸、东帝汶、印度尼西亚)、南亚两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以及俄罗斯、土耳其两个地区大国。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3份,经过严格的筛选,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03份。受访对象中,男性119人,女性84人,平均年龄24岁,来华时间均为一年以上。
  二、研究结果
  (一)最熟悉与最被认可的中国物质文化形象为传统物质文化


  从调查结果看(见表1),每一项测量目标中排在前三位的仍然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传统上代表中国的物质文化形象,虽然也出现了一些能够体现当代中国精神的新物质文化形象,如景点中的鸟巢、城市中的三亚,但增添的新元素数量十分有限。(统计结果是按照持“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态度的人数占所有参与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列)
  (二)“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地区与国家对中国物质文化的熟悉与认可度呈现出复杂局面
  对比“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地区与国家对中国物质文化形象的认可度,呈现出以下特征(统计的百分比数据是不同地区和国家中持“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态度的人数所占该地区参与调查的总人数的百分比):






  1. 不同地区与国家对中国物质文化形象的认可带有明显的地缘烙印
  如对于城市形象的认可度调查中,中亚五国与土耳其由于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新疆,对于乌鲁木齐的认可度明显要高于南亚和东南亚,分别占77%和63%;在饮食形象上,由于饮食特点不同,南亚、东南亚对于西红柿炒鸡蛋的认可度较低,分别占22%和32%,大多数选择的是“说不清楚”;而大盘鸡在土耳其留学生中认可度较高,占75%,是因为他们在土耳其新疆人开的餐厅中吃到过这道菜,印象深刻;再比如人物形象,“孙悟空”的形象在东南亚地区认可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和国家,占96%,与这个地区华人众多以及国产电视剧在东南亚的传播不无关系。
  2. 与中国物质文化的差异化程度决定认可度
  有些物质文化虽然起源于中国,但由于早已融入到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日常生活,或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相近似的物质文化,因此在代表中国形象方面认可度不高;而同样的物质文化如果在某些地区和国家中是完全没有或很少见,在这些地区和国家的认可度就较高。例如,对于丝绸代表中国形象的态度,由于丝绸很早就传到东南亚国家,丝绸服饰非常普遍,因此在东南亚地区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其地区和国家,只有42%;在中医文化中的按摩文化,东南亚的认可度也远远低于其他地区和国家,只有29%,也是由于按摩在东南亚并不只局限于中医,其他国家也有属于自己文化的按摩术;在饮食文化中,东南亚的很多国家以米饭为主食,因此对米饭代表中国形象的认可度较低,而在以面包为主食的俄罗斯和土耳其却有着较高的认可度。
  3. 不同地区与国家之间对中国物质文化的熟悉了解程度相差很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各国之间国情差异很大,对中国的了解与熟悉程度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同。深度访谈与统计结果显示,某些国家和地区对一些能够代表中国的物质文化形象认可度低,并不是因为持否定态度,而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与不熟悉,因此只能选择“说不清楚”,比如在饮食形象中排名第一的“北京烤鸭”在南亚地区的认可度仅为33%,来自南亚地区的来华留学生在这一项选择“说不清楚”的竟然占56%;节日形象中排名第二的“中秋节”,在南亚地区的认可度仅为33%,选择“说不清楚”的占44%。在面对不同的物质文化选项时,这种认识上的模糊几乎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生中都存在。   (三)中国物质文化形象认知来源
  统计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国物质文化形象认知来源依次为本国媒体68.7%、人们之间的谈话和交流66.50%、中国的媒体56.40%、在中国学校的学习52.70%。这表明很多代表中国的物质文化形象在他们来华留学之前就已经形成了。
  三、讨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对中国物质文化识别度的测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所认知的中国形象与客观真实的中国形象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很值得我们在教育对外传播领域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索,针对调查结果,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一)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传播富有时代精神的中国形象
  长期以来,传统物质文化形象一直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高频传播符号,如今很多海外公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一层次上,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出这样的倾向性。中国是个传统物质文化资源丰富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当代大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的创新之举,自2013年倡议提出以来,“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②这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自身发展的认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和引领者,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应该是一个传承、创新、富有时代精神的大国形象。在这一点上,仅仅传播传统物质文化形象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当代中国,中国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领域中所取得的成绩都可以凝练成新的物质文化符号进入世界公众视野。要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体会当代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成就,为来华留学生接触中国的现实生活创造条件。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来说,在中国直接接触的经历就是一种传播方式。
  (二)引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认知完整真实的中国形象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中国形象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这一点往往是外国公众意识不到的,他们认为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的一鳞半爪就代表中国形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国土相接或距离相近,从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结果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中存在着以偏概全认知中国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往往在来中国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比如,中亚的一些国家和土耳其的来华留学生会把新疆的情况认知为中国形象;南亚、东南亚国家也会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或当地华人带去的中国地方习俗认知为中国形象。除了地缘因素外,长期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民间往来稀疏,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与相互的熟悉。另外,在亚洲范围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某些国家甚至信息十分闭塞,也是以偏概全认知中国形象的原因。对来华留学生来说,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与直接接触会带给他们很多新信息,这些新信息会引导他们重新认知中国。在深度访谈中,不少来华留学生已经意识到真实的中国形象并非他们原来的印象。比如,中国很大,风景优美的地方很多,并不局限于他们所了解的几个旅游景点;再比如,中国的菜系很多,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口味,这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原来对于中国饮食的理解。甚至还有不少留学生在来华之前带着很多对中国的负面刻板印象,来华以后也有所改变。
  (三)提高教育质量,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的公共外交意识
  国际教育一直是各国实施公共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欧美国家,教育对于推进一国国际影响力的作用早已被认识并付诸实践了。早在1945年,美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威廉·本顿就明确地指出:以人员、图书、艺术等手段进行文化交流是一种“慢媒介”,培养外国留学生的主要作用是“影响精英人物”③ 。比起这些欧美国家,中国在教育公共外交方面的意识还有待强化。调查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获取中国物质文化形象的来源一项,“在中国学校的学习”排在最后一位,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在访谈过程中,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反映,中国学校的教材在介绍中国文化方面相对滞后,赶不上中国快速的发展;一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不吸引人。提高来华留学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实现教育外交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仅仅把招收来华留学生理解为产业创收或完成教育计划,损害的不仅是中国的教育声誉更是整个国家的形象。要改善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服务管理,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的好感,使他们不仅成为未来的“知华派”还要成为未来的“友华派”。
  (四)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多渠道传播中国形象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可以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具体、详尽、富有人情味的规划,从来华留学之前,到来华留学期间,再到归国后的跟踪服务,根据“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来华留学人员的需求,在不同阶段统筹安排不同内容,引导他们了解中国、认知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在华留学期间,应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与教材,要采用视频、社交媒体、互联网资源等信息传播方式,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社会生活,以弥补课堂学习的局限。要为来华留学生直接接触中国社会创造机会,鼓励来华留学生与中国的年轻人交往互动,组织留学生参与中国的社会公益活动,形成政府部门、教育机构、民间组织协调互动,多渠道全面立体地介绍中国。
  (本文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协同创新项目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1504YY003B)
  「注释」
  ①王耀辉、苗绿:《中国留学發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17页。
  ②《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官方网站:http://www.beltandroadforum.org,查阅日期:2017年6月28日。
  ③弗兰克·宁柯维奇:《美国对外文化关系的历史轨迹》(钱学存译),《编译参考》1991年第7期,第32页。
其他文献
中国的教育部门为了防止在年度大考——高考的过程中出现考生作弊的情况,将“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到监考过程中。高考是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每年有几百万的中学毕业生参加。它的结果决定着这些孩子们未来是不是能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白领工作。  不少人都认为高考是命运重要的转折点,也因为这场考试激烈的競争,导致有些实力不济的学生选择作弊。  多年来,这些作弊的学生通常使用橡皮、腰带和手表做伪装的无线设备。有些也使用
期刊
从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开始到今年高考结束,甘福保已经收集了整40年的高考试卷了。  今年70岁的甘福保来自江西南昌,他对高考有着很深的情结。  中国的高考因“文化大革命”而暂停十年后,1977年在邓小平的指示下重新恢复,这标志着当时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  甘福保1977年参加了高考,当时他还是一名工人。高考后,他在江西大学物理系就读,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工程师。也是从1977年,他开始收集高考试卷
期刊
今年是中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无数人的命运因高考而改变。高考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选拔方式,助力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智慧和动力,这是国内读者耳熟能详的话题。但是如何让这个人尽皆知的国内议程进入海外读者的视野,并由此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兴趣进而有更深入的了解,是我们在选题策划和执行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从近期的外媒报道中我们发现,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路
期刊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大可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因为中国没有可以输出的价值观和独立的思想体系。如何驳斥这位夫人的断言,其实可视为中共执政理念对外传播一个重要课题。若使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其中的难点之一就是使其了解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  但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传播一个政党和其执政理念往往是外宣工作中最难的一个部分。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差异,在西方的政治理念中,已有96年历
期刊
从丝绸之路开始的中阿友好交往绵延两千多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保持着这种固有的美好友谊。阿拉伯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等国家都在“一带一路”沿线上。始于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不仅对涉及的阿拉伯国家造成了深深的伤害,而且严重影响了阿拉伯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脚步。“一带一路”倡议则为
期刊
近年来,包头市不断开拓视野、加大“走出去”广度和深度,加快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寻求对外传播的突破与创新。2015年以来,包头市委市政府联合中国日报社进行对外传播新媒体平台建设,包括建设官方英文网站、双语微信号,以及Facebook账号,实现PC端、手机端和海外社交媒体渠道全覆盖。该平台在中央外宣新精神指引下,立足本土原则,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搭建沟通桥梁,打造海外受众了解包头的权威平台,成为
期刊
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国际推广,离不开留学生教育。2016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超44万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约4.9万余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近11.07%。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对留学生扩大规模与提高层次具有历史性的积极意义,始终处于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肩负着国家战略发展的使命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责任。  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
期刊
2017年1月17日下午,在中国外文局主楼大厅和走廊上,立起了一幅幅漫画展板和绘有卡通孙悟空形象的引导牌。近百名嘉宾一边欣赏漫画作品,一边步入外文局文化创意广场,前来参加“悟空杯”中日漫画大赛2016颁奖仪式。嘉宾中既有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中日友好协会、日本驻华大使馆、日本文化中心等中日两国传统交流机构的代表,也有姚非拉、大塚英志等多位中日两国漫画界知名人士,他们为两国获奖者颁发了奖杯和奖状。 
期刊
作者李成,华裔学者,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李成长期致力于中国政治研究,具有很大的学术及现实影响,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为该领域的权威,还经常做客CCTV、CNN、C-SPAN、BBC和PBS等媒体,代表作有《重新认识中国:改革的动力和困境》《新一代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时代的中国政治:重新评估中国集体领导体系》等。  该书认为,在习近平的领导下,智库在为中央制
期刊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进程更加彰显出勃勃生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的“幸福工程”已经获得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的支持。而具有文化共通性的国际传播更能在不同的文明和多样性的文化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成为缓和冲突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使命赋予了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边疆省级电视台的国际传播功能新的内涵。  一、“一带一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