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实践活动是强调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打破时空界限,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拓展,改变学生习惯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活动内容或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营造良好的语文实践活动氛围
良好的民主学习氛围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驰骋的多维空间,使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教学《雨后的森林》时,课前我指导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森林的词语、文章。上课时组织学生欣赏一段美妙动听的音乐《快乐的森林》,然后让学生观看多媒体配乐课件,把学生带进雨后森林的如画景色中。学生进入角色后,我启发他们拿起自己的笔写出或画出森林的美丽景色,最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在展示中,有的学生把雨后森林的美景绘成简笔画,让大家看画后说一段描写雨后森林的优美句子。有的学生说:“雨水洒在森林上,是那么轻盈,森林的万物正津津有味地吮吸着甘露,你看,鲜红鲜红的蘑菇探出头来撑开了小伞,油光肥厚的木耳挂满了老树,又大又圆的红果枕着绿叶,亮晶晶的葡萄滴着水珠”……由于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这次语文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被我设置的情境陶醉,将已掌握的知识溶入课堂,丰富了想象,语言思维十分活跃,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开拓了思维,使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开展语文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结合教材内容,抓好课外的延伸,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如《常说的一句话》一文,写“我”刚刚学会说“谢谢”的时候,对妈妈说了声“谢谢”,妈妈听了很惊喜,抱起“我”,使劲儿亲“我”,感到温暖、快乐和幸福。此文融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结合课文,开展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1.搜集资料。课前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累日常礼貌用语,收集一些典型事例。2.整理资料。要求学生把收集到的礼貌用语或典型事例进行分类整理在读书笔记上,或办成手抄报。在汇报会上,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分类,说出了所搜集到的礼貌用语,有的同学自编自演了课本剧,每个环节都使用礼貌用语。有的同学根据活生生的生活事实,重塑了讲文明礼貌的典型形象。当老师就某一场合提问时,学生们都能争当“礼貌用语小博士”,把自己了解的礼貌用语滔滔不绝地说给大家听。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表演的内容充实丰富,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们共同增长了不少知识。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貌月”课后活动。看谁最讲礼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绘图画、写表扬稿)等,报道班中的好人好事,评选出在文明礼貌月活动中表现最好的同学。最后我组织学生出了一期黑板报——《争当文明小标兵》。
再如儿歌《看书》一课,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看了那些课外书,最喜欢的是什么,着重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要求学生把所读的书的内容简要整理在读书笔记上,日后开展故事大赛,把看过的自己认为最有趣的故事讲出来,看谁讲得最精彩。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也扩大了阅读的视野,更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三、结合环境保护,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儿童诗《共同的家》时,我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诗的主要内容:蓝天是白云的家;土地是禾苗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学生掌握诗歌内容后,我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结合周围的环境,查找资料,了解“我们共同的家——地球”的一些知识。由于学生准备工作做得好,都能从各个方面描写了地球的美丽壮观和遭受人为破坏的现实。陈晓擅长绘画,他画了自己坐在宇宙飞船上,遥望地球,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地球美丽壮观的景象——地球晶莹透亮,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浅蓝色“纱衣”。严振以同学则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展示了家乡的美丽风光,描绘出地球的诱人景色。何新献同学通过简笔画,并结合解说词,说出了地球资源由于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导致日益枯竭的严峻事实。
通过表演,同学们认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他们的目光中,我看出了难以掩饰的忧虑神色。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讨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怎样保护我们的共同的家——地球”这一话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增强了环保意识,可谓一箭双雕。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该有机地结合语文教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帮助学生拓宽渠道,激活思维,这样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了。
(责编 李新海)
一、营造良好的语文实践活动氛围
良好的民主学习氛围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驰骋的多维空间,使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教学《雨后的森林》时,课前我指导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森林的词语、文章。上课时组织学生欣赏一段美妙动听的音乐《快乐的森林》,然后让学生观看多媒体配乐课件,把学生带进雨后森林的如画景色中。学生进入角色后,我启发他们拿起自己的笔写出或画出森林的美丽景色,最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在展示中,有的学生把雨后森林的美景绘成简笔画,让大家看画后说一段描写雨后森林的优美句子。有的学生说:“雨水洒在森林上,是那么轻盈,森林的万物正津津有味地吮吸着甘露,你看,鲜红鲜红的蘑菇探出头来撑开了小伞,油光肥厚的木耳挂满了老树,又大又圆的红果枕着绿叶,亮晶晶的葡萄滴着水珠”……由于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这次语文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被我设置的情境陶醉,将已掌握的知识溶入课堂,丰富了想象,语言思维十分活跃,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开拓了思维,使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开展语文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结合教材内容,抓好课外的延伸,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如《常说的一句话》一文,写“我”刚刚学会说“谢谢”的时候,对妈妈说了声“谢谢”,妈妈听了很惊喜,抱起“我”,使劲儿亲“我”,感到温暖、快乐和幸福。此文融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结合课文,开展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1.搜集资料。课前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累日常礼貌用语,收集一些典型事例。2.整理资料。要求学生把收集到的礼貌用语或典型事例进行分类整理在读书笔记上,或办成手抄报。在汇报会上,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分类,说出了所搜集到的礼貌用语,有的同学自编自演了课本剧,每个环节都使用礼貌用语。有的同学根据活生生的生活事实,重塑了讲文明礼貌的典型形象。当老师就某一场合提问时,学生们都能争当“礼貌用语小博士”,把自己了解的礼貌用语滔滔不绝地说给大家听。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表演的内容充实丰富,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们共同增长了不少知识。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貌月”课后活动。看谁最讲礼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绘图画、写表扬稿)等,报道班中的好人好事,评选出在文明礼貌月活动中表现最好的同学。最后我组织学生出了一期黑板报——《争当文明小标兵》。
再如儿歌《看书》一课,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看了那些课外书,最喜欢的是什么,着重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要求学生把所读的书的内容简要整理在读书笔记上,日后开展故事大赛,把看过的自己认为最有趣的故事讲出来,看谁讲得最精彩。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也扩大了阅读的视野,更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三、结合环境保护,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儿童诗《共同的家》时,我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诗的主要内容:蓝天是白云的家;土地是禾苗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学生掌握诗歌内容后,我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结合周围的环境,查找资料,了解“我们共同的家——地球”的一些知识。由于学生准备工作做得好,都能从各个方面描写了地球的美丽壮观和遭受人为破坏的现实。陈晓擅长绘画,他画了自己坐在宇宙飞船上,遥望地球,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地球美丽壮观的景象——地球晶莹透亮,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浅蓝色“纱衣”。严振以同学则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展示了家乡的美丽风光,描绘出地球的诱人景色。何新献同学通过简笔画,并结合解说词,说出了地球资源由于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导致日益枯竭的严峻事实。
通过表演,同学们认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他们的目光中,我看出了难以掩饰的忧虑神色。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讨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怎样保护我们的共同的家——地球”这一话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增强了环保意识,可谓一箭双雕。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该有机地结合语文教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帮助学生拓宽渠道,激活思维,这样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了。
(责编 李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