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年有909万的大学生毕业生,但很多大学毕业生仍然没有正视当前的就业形势,他们在找工作时还是比较地盲目,比较地理想化。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为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拥有过硬的就业技能。对现有的教学体系、模式、教学方法行进改革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179-002
大学的就业事关国家、社会、高校的稳定发展,关系学生一生的命运。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与在大学期间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极其相關。学校当下课程的开设存在着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逐步地改革,需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根据教育部相关部门的统计,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909万,比上一年增加35万人,国外疫情还在加剧,世界经济也在下滑,这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严重影响。2021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这使得高等院校以及毕业生和家长的压力都在不断增大。
但很多大学毕业生仍然没有正视当前的就业形势,他们在找工作时还是比较盲目,比较理想化。尽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有助于弥补大学生在大学前职业教育的缺失,为高校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对职场有所了解,接触了“职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等概念,但是就目前教学效果而言,这门课程对学生就业的影响极其有限,没有在学生的就业中起到更深一层职业教育的作用。所以,要引导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自主独立意识,形成科学正确的就业观,促进大学生理性地分析客观社会经济形势,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1],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拥有过硬的就业技能;是开设本课程的意义之所在。
二、课程开设的问题现状
(一)学校对课程的重视不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尽管已经开设几年了,但是作为公共必修课,属于通识类课程,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没有自己的学科建设,没有校本教材,学校也没有将其列为一门单独的学科。目前是由招就中心就业科下设的“职前教育教研室”负责对该课程进行安排和设置,教学技能提升、教学研究、教育培训等工作相对较少;任课教师都是辅导员,因为辅导员不能承担专业类课程。就课程时间的安排而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有的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有的在大四第二学期开设,还有的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时间上还没做都统一设定,这之间也是断开的,在时间上没有延续性。
(二)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足、认识不深
大一的新生刚刚脱离高中的应试教育来到大学;认为这里就是轻松、玩乐的地方,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不够,重视也不够;“就业”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遥远的事情,那是大四毕业生甚至是毕业后的事情。“职业”这对他们来说是几乎陌生的东西,更何况这门课程是要让他们对自己,对专业、对社会重新认识,要求他们比高中更好努力学习,这颠覆了大部分学生对大学生、对自己、对大学的认识;对他们的要求也可以说是一个“抽丝剥茧”的痛苦过程。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对他们大学生活的意义,对他们职业发展的意义,对他们一生乃至对家庭和社会的意义。
(二)师资结构单一,力量薄弱
教育部规定高校的就业指导专职教师与在校生的比例为1:500,现在全校14500人,但本学期只有15位任课教师,教师数量不足。另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辅导员,教学水平相对较弱;比如“创业”章节,对绝大部分老师是很难的,因为这些授课教师基本没有过创业的经历和经验,2个学时的时去讲创业,毫无办法,哪怕是个别参加过SYB创业培训的教师授课也很难吸引学生;再比如讲到公务员考试的“笔试”,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绝大部教师没有参加过公务员的考试,对公务员考试的技巧、重难点,每一部分内容的特征都不知道,又怎么给学生有效的指导;只能是按照既定的授课材料照本宣科就已经很好了;教师数量和教学能力都不尽如人意。
(三)教育过程形式化,教学效果不佳
这门课程以基本理论讲授为主,讲授内容没有针对不同专业进行设置,比如采矿工程专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没有并没有专门针对这个专业制定不同的大纲和教案,而是所有专业教授同样的内容,整个课程的教育过程趋于形式化。加上教学资源的缺乏,很多时候是合班教学,一个班就有一百多近两百人,授课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意识淡薄,加之现在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各占50%,也就是线下8个学时,线上8个学时;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更多的是实践操作,比如简历制作、面试技能等,所以线下学时不够,线上又很难监控学生的上课情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上基本属“填鸭式”教学,使得该门课程的意义大大降低,教学效果不理想[2]。平时的就业活动比如简历制作大赛,面试大赛,高年级的就业宣讲等学生的参与率不高,很难对学生产生较深的影响。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的路径探索
(一)学校要重视课程建设,统一思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认识职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能够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及职业理想;通过学习、实践操作达到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无缝衔接。职业规划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困难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这需要学生经历一个意识、探索、实践、总结、反思、再调整、再实践的行为过程[3];就业技能也是一个需要建立科学就业观念,学习、练习、实践、提升的过程。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导教育的路还很远,任务也还很重,学校高层要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把它与其他学科专业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和模式的改革
要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专题讲座为补充、以职业规划、创业设计大赛、模拟面试大赛、模拟招聘等学生活动为辅助,形成课堂教学(第一课堂)与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体系。课程贯穿整个大学全过程,主要是在大学前三年,且不同的学年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对整个课程体系做统一的调整,改变固有模式。比如:大一第一学期主要是建立职业生涯意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大学,认识自我;大一下学期主要让学生认识专业本身,结合自我分析,学会撰写职业生涯规划;到了大二上学期,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己性格、爱好和能力的了解,同时提升学生自己的职业素养,做出职业决策;大二下学期,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的学习,加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大三上学期,再次确立职业目标,修正职业规划,树立科学就业观,专注求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能制作精美的简历,掌握基本的面试技能等;大三下学期要加强求职安全教育,避免职场陷阱;锁定就业目标单位,为求职做好充分准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校级一流课程
教师素养、教学能力是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导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每年选派教师到外参加课程相关的培训和考证;同时,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学习、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可以邀请校外知名企业人士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从企业和社会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教授学生,让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用人需求更加切合。组建教学团队,创建学校的一流课程,将其打造成为“金课”。
(四)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遵循坚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独有的教学体系、模式、规律和教学方式,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要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服务相结合,要将就业导向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第一、第二课堂的固有优势,让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有效融入教学全过程[4]。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结合各院专业特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相关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和座谈、举办模拟面试、参加现场招聘会等活动并将此纳入各学院的“第二课堂”积分,丰富该门课程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技能。
(五)优化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式
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现实世界的变化,线上招聘信息发布、线上面试、线上录取等现象成为了“常态”,所以电子简历的制作,网投简历的方法、技巧、电话面试和视频面试的礼仪等等都将成为教学的内容。对线上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除了线下的教学,还可以把相关的内容录制后放到线上,供学生平时学习。任课教师也要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使该课程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让课程接地气,有吸引力,掌握线上线下教学的主导权。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帮助学生能识别有害信息,防止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遭遇电信詐骗。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的有效结合。
基金项目:2012年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省级特色专业(黔教高发[2012]426号)
参考文献:
[1]杨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探析,铜陵学院学报[J]2020年第2期,114-116
[2]吴渝婷,叶鑫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第31卷第12期总第226期2018年6月(下),63-65
[3]郭秀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探究,黑河学院学报[J]2020年第10期,58-60
[4]孟祥宾,林楠,刘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17.04,57-59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179-002
大学的就业事关国家、社会、高校的稳定发展,关系学生一生的命运。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与在大学期间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极其相關。学校当下课程的开设存在着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逐步地改革,需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根据教育部相关部门的统计,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909万,比上一年增加35万人,国外疫情还在加剧,世界经济也在下滑,这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严重影响。2021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这使得高等院校以及毕业生和家长的压力都在不断增大。
但很多大学毕业生仍然没有正视当前的就业形势,他们在找工作时还是比较盲目,比较理想化。尽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有助于弥补大学生在大学前职业教育的缺失,为高校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对职场有所了解,接触了“职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等概念,但是就目前教学效果而言,这门课程对学生就业的影响极其有限,没有在学生的就业中起到更深一层职业教育的作用。所以,要引导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自主独立意识,形成科学正确的就业观,促进大学生理性地分析客观社会经济形势,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1],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拥有过硬的就业技能;是开设本课程的意义之所在。
二、课程开设的问题现状
(一)学校对课程的重视不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尽管已经开设几年了,但是作为公共必修课,属于通识类课程,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没有自己的学科建设,没有校本教材,学校也没有将其列为一门单独的学科。目前是由招就中心就业科下设的“职前教育教研室”负责对该课程进行安排和设置,教学技能提升、教学研究、教育培训等工作相对较少;任课教师都是辅导员,因为辅导员不能承担专业类课程。就课程时间的安排而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有的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有的在大四第二学期开设,还有的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时间上还没做都统一设定,这之间也是断开的,在时间上没有延续性。
(二)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足、认识不深
大一的新生刚刚脱离高中的应试教育来到大学;认为这里就是轻松、玩乐的地方,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不够,重视也不够;“就业”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遥远的事情,那是大四毕业生甚至是毕业后的事情。“职业”这对他们来说是几乎陌生的东西,更何况这门课程是要让他们对自己,对专业、对社会重新认识,要求他们比高中更好努力学习,这颠覆了大部分学生对大学生、对自己、对大学的认识;对他们的要求也可以说是一个“抽丝剥茧”的痛苦过程。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对他们大学生活的意义,对他们职业发展的意义,对他们一生乃至对家庭和社会的意义。
(二)师资结构单一,力量薄弱
教育部规定高校的就业指导专职教师与在校生的比例为1:500,现在全校14500人,但本学期只有15位任课教师,教师数量不足。另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辅导员,教学水平相对较弱;比如“创业”章节,对绝大部分老师是很难的,因为这些授课教师基本没有过创业的经历和经验,2个学时的时去讲创业,毫无办法,哪怕是个别参加过SYB创业培训的教师授课也很难吸引学生;再比如讲到公务员考试的“笔试”,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绝大部教师没有参加过公务员的考试,对公务员考试的技巧、重难点,每一部分内容的特征都不知道,又怎么给学生有效的指导;只能是按照既定的授课材料照本宣科就已经很好了;教师数量和教学能力都不尽如人意。
(三)教育过程形式化,教学效果不佳
这门课程以基本理论讲授为主,讲授内容没有针对不同专业进行设置,比如采矿工程专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没有并没有专门针对这个专业制定不同的大纲和教案,而是所有专业教授同样的内容,整个课程的教育过程趋于形式化。加上教学资源的缺乏,很多时候是合班教学,一个班就有一百多近两百人,授课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意识淡薄,加之现在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各占50%,也就是线下8个学时,线上8个学时;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更多的是实践操作,比如简历制作、面试技能等,所以线下学时不够,线上又很难监控学生的上课情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上基本属“填鸭式”教学,使得该门课程的意义大大降低,教学效果不理想[2]。平时的就业活动比如简历制作大赛,面试大赛,高年级的就业宣讲等学生的参与率不高,很难对学生产生较深的影响。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的路径探索
(一)学校要重视课程建设,统一思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认识职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能够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及职业理想;通过学习、实践操作达到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无缝衔接。职业规划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困难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这需要学生经历一个意识、探索、实践、总结、反思、再调整、再实践的行为过程[3];就业技能也是一个需要建立科学就业观念,学习、练习、实践、提升的过程。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导教育的路还很远,任务也还很重,学校高层要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把它与其他学科专业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和模式的改革
要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专题讲座为补充、以职业规划、创业设计大赛、模拟面试大赛、模拟招聘等学生活动为辅助,形成课堂教学(第一课堂)与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体系。课程贯穿整个大学全过程,主要是在大学前三年,且不同的学年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对整个课程体系做统一的调整,改变固有模式。比如:大一第一学期主要是建立职业生涯意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大学,认识自我;大一下学期主要让学生认识专业本身,结合自我分析,学会撰写职业生涯规划;到了大二上学期,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己性格、爱好和能力的了解,同时提升学生自己的职业素养,做出职业决策;大二下学期,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的学习,加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大三上学期,再次确立职业目标,修正职业规划,树立科学就业观,专注求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能制作精美的简历,掌握基本的面试技能等;大三下学期要加强求职安全教育,避免职场陷阱;锁定就业目标单位,为求职做好充分准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校级一流课程
教师素养、教学能力是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导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每年选派教师到外参加课程相关的培训和考证;同时,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学习、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可以邀请校外知名企业人士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从企业和社会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教授学生,让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用人需求更加切合。组建教学团队,创建学校的一流课程,将其打造成为“金课”。
(四)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遵循坚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独有的教学体系、模式、规律和教学方式,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要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服务相结合,要将就业导向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第一、第二课堂的固有优势,让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有效融入教学全过程[4]。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结合各院专业特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相关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和座谈、举办模拟面试、参加现场招聘会等活动并将此纳入各学院的“第二课堂”积分,丰富该门课程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技能。
(五)优化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式
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现实世界的变化,线上招聘信息发布、线上面试、线上录取等现象成为了“常态”,所以电子简历的制作,网投简历的方法、技巧、电话面试和视频面试的礼仪等等都将成为教学的内容。对线上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除了线下的教学,还可以把相关的内容录制后放到线上,供学生平时学习。任课教师也要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使该课程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让课程接地气,有吸引力,掌握线上线下教学的主导权。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帮助学生能识别有害信息,防止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遭遇电信詐骗。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的有效结合。
基金项目:2012年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省级特色专业(黔教高发[2012]426号)
参考文献:
[1]杨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探析,铜陵学院学报[J]2020年第2期,114-116
[2]吴渝婷,叶鑫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第31卷第12期总第226期2018年6月(下),63-65
[3]郭秀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探究,黑河学院学报[J]2020年第10期,58-60
[4]孟祥宾,林楠,刘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17.0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