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中气韵的节奏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z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法论是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提出来的观点,其影响深远,不仅体现在中国画方面,还对油画、版画等各个画种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气韵表现在万事万物之中,中国画的留白、线条、赋色都与气韵的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画表现气韵的方式有很多,如马远和夏圭的留白、顾恺之传达内心情感气韵的线条等。中国画的气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推动国画的不断发展。
  一、艺术作品中气韵的表达
  (一)谢赫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说:“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从这句话中不难发现,谢赫认为画面中气韵的表达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绘画最高的指导原则,他的六法论在推动绘画创作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画面中缺乏气韵,生动性必然有所降低,这样并不能使整幅画面具有张力,更不能保证作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怎样才能使画面有气韵呢?这就需要艺术家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气韵的表达就好比一幅画能使观者发现画面的节奏,给欣赏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气韵的美学内涵
  气韵表现在万事万物之中,在中国,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建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内涵。气韵表现在能使观者身临其境,使人有音乐的韵律感。例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整幅画面对洛神的外在形态、内心情感的刻画都非常成功,利用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凸显出情思的变化,使人浮想联翩,有着音乐的节奏感。雕塑艺术家的气韵则表现在肢体语言的表达上,例如,唐代《昭陵六骏》六骏都有着筋肉表现,神态极其逼真,造型非常细致,六匹骏马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同样有着音乐的韵律感。
  二、气韵在中国画中的表现形式
  (一)国画中的留白与气韵
  1.中国画留白的作用
  中国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内涵,而留白就是其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在国画中,虽然在人的视觉上看到的是纸的空白,但是正是这种空白能使观者浮想联翩,引发观者的深思,使得中国画的画面有更高的艺术境界。南朝谢赫提出的“六法”气韵,气则表现在中国画中的留白上,使画面有透气感,画面在稀疏稠密上有所对比。留白作为中国画中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其特殊的语言。留白在中国画中被称为布局、章法,主要表现在中国的山水画方面。例如,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描绘的是游春情景,画中山、树、江水和游人交织于一处,远处江水上只有幾叶小舟,大面积的湖水没有仔细刻画,都用空白代替,使意境更加萧索,增加了画面整体的意味。
  2.中国画留白与气韵的关系
  在中国画中,留白与画面气韵的传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画中的留白都是有意识的留白,虽然其并没有墨色的皴染,但是空白是构成画面整体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衬托主题画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留白不但没有使画面显得空旷,反而使画面整体更有气韵。例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中只有一叶孤舟漂浮在湖面上,四周平旷,老者一人独自坐于舟上垂钓,意境萧索,引发观者深思,悲悯之情不禁已到心头。远处空旷的湖面跟小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整幅画面空间上的营造恰到好处,整幅画面的留白极为重要,烘托了整体的气韵,使画面达到了意境的更高层次。又如,夏圭的《溪山清远图》画面中有茂密的丛林、楼阁茅亭等,用简洁的笔法和构图,营造了一幅静雅的湖光景色。同样采用大面积的留白来烘托整体的气韵,达到了意境的升华,给人心灵的冲击,达到了气韵上的新层次。
  (二)国画中的线条与气韵
  1.顾恺之春蚕吐丝描
  元代的汤后士在《画鉴》上说:“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对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又不可能语言文字形容者。”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注重人物精神面貌的描绘,尤其对人物的心理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画面中用线条韵律感表现人物的传神,意在笔先,不同的线条有着轻重缓急的节奏,力度的表达也游刃有余,通过不同的用笔形式表现出人物间特有的形神面貌,犹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例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表现的是中国贵族妇女的活动,图中人物线条优美,表现出她们的身份和神采。其中“女史司箴,敢告婕姬”,则用优美的线条刻画出人物的外形,长裙、发髻、神态刻画细致,表现出一个善良、纯洁、忠贞、端庄的形象,它是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之一。顾恺之表现人物的形象气质主要是通过线条和赋色的方式来表现,这是顾恺之在表现技法上取得的最高成就。
  2.没骨画法如何在画面中表现气韵
  没骨画是不用墨线勾画出物体的形象而用色彩或墨直接进行创作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所以,整个画面更加注重对色彩的应用与研究,和谐统一是基础,技法的创新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融入画家对整个画面的情感表达,使整幅画面表现出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在现代没骨画的发展中,要学习及接受西方美学的观点来进行画面的创新表现,也就是把气韵生动更好地融入没骨画中,这样才能够丰富现代没骨画。例如,赵佶的《枇杷山鸟图》不用勾线,整体用水墨晕染来体现水墨韵味,图中枝叶繁盛,枇杷果实饱满,山雀、凤蝶神情自然生动。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风雅,气韵上达到了更高的层次,画风别具一种细腻之韵致。
  (三)国画中的传神与气韵
  1.苏轼的传神论
  苏轼认为,艺术都应该是传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是抒情的,艺术中都应该有表现人的精神思想。绘画方面,他一直主张神韵,绘画作品应该是萧索简至。苏轼认为,创作一幅画时应该将自己的神韵体现在画面之中,应该注入自己内心的情感,以达到画面与自己内心情感的高度统一。例如,苏轼的《木石图》画面中有一棵枯木,枯木的姿态犹如挣扎而生的身躯,树下还有怪石,形态也是既丑又怪,似一个漩涡一样,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苏轼在创作此图时内心波澜,自己的仕途不顺利,这是其内心的真实写照,表现出耿耿不平的内心,使自己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更高的美学层面。
  2.传神与气韵之间的异同
  传神跟气韵都在中国绘画方面占有很高的美学层次。苏轼认为,所谓的神似就是画出事物的内在生命感,表现出主体跟客体的内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只有做到精神层面的高度统一,作品才能是活的,才能使画面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顾恺之认为,人的精神气质主要体现在眉眼之间,认为人的肢体形态在人物画当中并不重要,而使人物画传神的最重要的方法是画出人物的眼神。两者都是传神,与气韵之间存在巨大的关系,使画面具有气韵无非就是表现出画面的精神层面和画面的神韵,这是传神跟气韵的相同之处,但是传神跟气韵还有所不同,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表现的是内在情感更深层次生命形态的概括,是对传神的发展以及概括,气韵生动把中国画的发展推到了更高的美学层次。
  三、气韵生动对后人的影响
  (一)气韵生动之中国画中最高的审美情趣
  南齐谢赫最早提出了气韵生动的概念,而他也将气韵生动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经过长时间的变迁,气韵生动作为中国绘画最高的审美情趣仍然没有改变。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主要是讲究画面要有音乐的韵律感,更是画家本身生命感的内在体现,气韵与传神有差别,但是二者追求的都是画面的韵律感。
  (二)气韵生动对中国画发展产生的影响
  气韵是中国画家一直追求的新高度,顾恺之的“春蚕吐丝”、苏轼追求的更高层次美学等都围绕气韵这一要点,正是有了气韵才能使他们的画面更加富有独特性,才能使观者融入画面中。到了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都没有放弃对气韵这一要点的追求,凭借着各自绘画的风格特色,使中国画更加富有精神性,推动中国画不断地进步。
  四、结语
  谢赫六法论认为,气韵生动占据画面中第一的位置,气韵作为更高层次的美学内涵,又区分于其他五法,气韵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想要达到画面的气韵生动,人们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正是这一最高的美学要求,引领着绘画创作者的不断进步,它是中国绘画的宝贵财富。
  (吉林大学)
  作者简介:郝金则(1993-),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国画。
其他文献
大概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一盏指引你前行的明灯,在那儿,照亮自己前行的路。而我也很幸运能够遇见你。有人说,人生有三件大事,第一件便是遇到一个好老师。没错,我不是在最美好的时光里遇见了你,而是因为遇见你,才有了那段我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光。  2016年夏天,中考失利。  刚来这所高中的时候,我的成绩起起伏伏,并不是很稳定。缘分这个东西,有时候真的很奇妙,我的哥哥成了我的班主任。不仅如此,最幸运的是
期刊
我要画幅画献给祖国  作为我的国庆节礼物  愿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画片青山绿水献给祖国  愿祖国处处金山银山  画片森林献给祖国  愿祖国美丽富饶  画片稻田献给祖国  愿祖国五谷丰登  画一幢幢高楼大厦献给祖国  愿祖国百姓安居乐业  画一个大大的游乐场献给祖国  愿祖国的花朵幸福快乐  画一条万里长城献给祖国  愿祖国雄鹰展翅翱翔  画一座硕大的天眼献给祖国  愿祖国看清浩瀚的宇宙  画一艘蛟
期刊
中华民族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但彼此相互影响。苗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一员,拥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上曾长期处于迁徙中,其民族文化跟迁徙地文化相互碰撞、结合,最终形成出独特的文化特征。“三苗”“九黎”与苗族一脉相承,九黎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战败,苗族先民被迫退出黄河流域,向南迁徙,退守到长江流域。后来,经过尧、舜、禹的连年征战,三苗解体,江西、湖南和贵州成为瓦解后的
期刊
抗联歌曲是东北抗联文化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创作,其音乐作品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东北抗联歌曲与乐器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为现有音乐教学与实践活动提供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东北抗联歌曲为背景,探究抗联歌曲在乐器中移植的发展情况、特点及影响,重点讨论抗联歌曲在乐器中移植的应用。  一、抗联歌曲概述  东北抗联游击战争是指在1932年1月至19
期刊
楔 子  巴山镇,它是南方一座小县城——崇仁县的城关镇,这里风景宜人,民风淳朴。我的小学和中学就是在镇上一所兵工厂附设的子弟学校度过的。记得中学上课时,夏日的窗外,“知了”卖力的鸣叫声着实难以让人集中精力去听讲,我时常走神望向窗外,窗户外面是一棵棵粗壮的梧桐树,梧桐的树枝上挂满了一串串的球果,黄绿色的树叶一片压着一片,它们倒是好像很想挤进教室来瞧一瞧热闹。梧桐树并不是镇上原生态的树种,是从上海取苗
期刊
合唱是表达音乐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演唱形式,一直以来受到广大中老年人的喜爱。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合唱有益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我国老年合唱团越来越趋于专业化,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合唱团中。但是,在进行合唱训练时,很多中老年合唱团成员存在音色融合问题,未能展现出较好的演出效果。老年合唱团的演唱水平很大程度上由声音的音色、和谐与统一等因素决定,根据多年从事老年合唱教学的实践,笔者对老年合唱的声音训
期刊
听觉能力是否稳固,对于爵士即兴演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爵士键盘的即兴训练中,教师应当从不同方面、不同阶段入手,让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听觉系统,养成过硬的听觉能力,从意识上自主感知、从机能上强化训练,最终完成由听觉进行指导的即兴演奏。  即兴演奏要求乐手在演出中即时对周遭的音乐语境和氛围做出反应,即时进行演奏与反馈。“听”是建立良好音乐感知的最好方式,好的即兴演奏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凭借坚实的乐
期刊
美声唱法起源于三百年前的意大利,目前已形成独特的完整理论体系和演唱技巧,美声唱法的发展也让歌唱方式越来越丰富,为音乐艺术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的民族唱法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时间的积淀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唱方式。这两种声乐艺术学派在声音特点、演唱风格、演唱方法和效果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二者在声乐基础理论和歌唱发声原理方面也存在许多共同之处,是完全可以相得益彰的。本文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特点和
期刊
2020年1月4日 卓尼县刀告乡唐尕村  天色微亮,我们一行8人从学校出发,直奔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刀告乡。下午两点多,我们到达了龙多村。娜木嘎书记、尕藏才让乡长和索南村主任一家已经准备好哈达迎接我们。走进村主任家小超市旁的屋子,我们围着烤箱坐下,暖暖的温度让人觉得很舒服。桌子上摆满了牛肉、藏包,我们刚坐下,索南洗完手后就在小碗里拌青稞炒面,现场做酥油糌粑给我们吃,他熟练的操作使得糌粑在短时间内就
期刊
茫茫沙漠中沉睡着一座壮美的伽蓝,这就是位于河西走廊西段的敦煌莫高窟。《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沙门乐僔行至鸣沙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于是在此山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岩窟,建洞修禅。这之后,莫高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营造,石窟数量已超过七百个,其中492个石窟里布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并立有佛像。  自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发现藏经洞文书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