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情至”理念的发轫之作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四梦”之首,《紫钗记》毫无疑问是汤显祖的第一部成熟之作。在汤显祖的戏曲创作中所起的作用十分突出。《紫钗记》对于《紫箫记》的成功改写为后来三梦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首次标举了“情至”的旗帜,成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核心精神。
  [关键词]《紫箫记》 四梦 汤显祖 影响
  
  《紫钗记》是“临川四梦”中的第一部,作于万历十五年(1587)汤显祖任南太常博士期间。在作于万历十八年(1590)的《紫钗记》题词中,他记述了《紫钗记》的写作过程:“往余所游谢九紫、吴拾芝、曾粤祥诸君.度新词与戏,未成,而是非蜂起,讹言四方。诸君子有危心,略取所草具词梓之,明无所与于时也。记初名《紫箫》,实未成。亦不意其行如是。帅惟审云:‘此案头之书,非台上之曲也。’姜耀先云:‘不若遂成之。’南都多暇,更为删润,迄,名《紫钗》中有紫玉钗也。”可见这部剧作是在《紫箫记》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紫箫记》约成于万历五年(1577)——万历七年期间(1579),汤显祖数次春试败北之后。是他初涉曲坛的处女作。两记均取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但所体现的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却有较大的差别。
  
  1.不成功的处女作——《紫箫记》
  汤显祖的处女作《紫箫记》取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对于原作的情节没有多少继承,相应地也抛弃了原作中故事结构和人物塑造中的精彩之处。《霍小玉传》主要描述的是霍小玉和李益的爱情,揭示了门阀制度对于爱情的破坏,成功地塑造了霍小玉这样一个光彩夺目的形象。她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甚至生死以之,是这篇传奇最为吸引人的所在。但《紫箫记》却冲淡了这一主题。作为处女作,《紫箫记》虽然展露出汤显祖不凡的艺术天分和才情,但并非一部值得推敲的佳作。情节庞杂、主题不明是主要的弊病。已经完成的三十四出中着笔于生旦离合的仅十三、出四,不到全剧的一半。霍小玉与李益的爱情主线完全被琐碎的情节所湮没,全剧除了花费较多的笔墨叙写次要人物鲍三娘与花卿的情感纠葛;还凭添出与主题无关的霍王抛家访仙,母女出居红楼,元宵观灯,夫妻失散,小玉误拾玉箫,进宫赐箫等事。皆与主线游离,显得散漫不经。另外根据第一出家门大意,未完成部分还插进了李益与“汉春徐女”的纠葛:最后可能以一妻一妾的团圆冲淡了原作中爱情不能实现的悲剧主题,批判的力度远逊于原传。剧名为《紫箫记》但紫箫所起作用有限,实际是可有可无的赘物,起不到穿针引线作用。最为致命的是全剧缺少矛盾冲突,戏曲张力不够。除了吐蕃有限的几次挑衅能称得上是冲突外,在男女主角的爱情和婚姻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一切都很顺利。偶有误会,也是小玉自己不知足,“姻缘好,从前痴妒,一笔勾销。”P1715《紫箫记》在人物刻画上也有平分秋色之嫌,男女主角身边衍出很多多余人物,李益身边,鲍四娘、四个挚友之外,又增一郭小侯;小玉身边,光是侍者,就有樱桃、浣纱二人,父亲霍王、母亲郑氏外,又旁设杜秋娘、善才等人。这些均非不可缺少的人物,有的纯属多余,无法将笔墨集中到对男女主角的塑造上,导致主要人物形象不够突出,尤其对霍小玉的描写完全没有了原作中的风神气度,显得苍白无力。
  汤显祖自己对于该作并不满意,在《玉合记》题词中他提到:“因出其所为章台柳若干章示余……予观其词,视予所为霍小玉传,并其沉丽之思,减其浓长之累。”而他的友人帅机也称:“此案头之书,非台上之曲也。”因为这部作品本身的缺陷,再加上专注于科考,他一度将此搁置,直到任职南都,才着手改写成《紫钗记》。
  
  2.揄扬“情至”的成功之作——《紫钗记》
  《紫钗记》相对于《紫箫记》而言,最大的一个改编是在题材处理上对于唐传奇《霍小玉传》的回归。《紫钗记》首先删去了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将主要笔墨集中到生旦身上,剧本以紫玉钗为线索,以插钗—堕钗—谋钗—卖钗—收钗—钗合串连全篇,男女主人公闻名在先,元宵相会,一见钟情,以紫玉钗为定,缔结良缘。后因卢太尉构陷,夫妻被迫分离,以下分叙各自景况,中间穿插相府招赘、信使离间、假鲍三娘卖钗,误会丛生,矛盾叠出,一枝玉钗生出无限波澜,直至辗转相见后,才知风波尽出一人之手。全剧紧紧围绕紫玉钗的分合情由,竭尽生旦离合之悲欢。通篇线索非常明晰,结构较为紧凑,一切无关的情节尽被删除,有力的突出了爱情主题。吕天成《曲品》禾6《紫钗记》:“仍《紫箫》者不多,然犹带靡缛,描写闺妇怨夫之情,备极娇苦,真堪泪下,绝技也。”充分肯定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最值得重视的是,《紫钗记》着力突出了“情”的主题,“霍小玉能作有情痴.黄衣客能作无名豪。余人微各有致。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录自清初竹林堂刻本《汤义仍先生紫钗记》卷首题词)作者在原作的基础上,对于男女主角的形象进行了部分改造,着力突出“有情痴”的性格特点,从而使得该剧成为揄扬“情至”的力作。
  剧中女主角霍小玉的塑造,丝毫不逊色于《霍小玉传》中的原型。作者通过几出重头戏,大力强化了她身上的“情痴”色彩。在第六出增加了《堕钗灯影》这一情节,写霍小玉元宵节初会李益,惊于对方的丰神文采,这才以玉钗为媒,缔结婚约。他们的结合是起于“情”,惟其如此才会有后来的不弃不舍,执着以求。新婚不久,夫妻游园,小玉却于极欢之际忽生悲意。“妾本轻微,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生。”P1924因为情至深处.所以才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当李益会试高中魁首,却被权奸陷害,远赴边疆从军,夫妻小聚,转眼又别。离别前小玉诉说衷肠:“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逮君壮实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求秦晋,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批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此情此景,出此悲语,可见她用情之专,为了有限的欢爱,宁愿付出整个的一生;为了成全对方,自己宁可全身而退。足见她为爱情而感于牺牲的精神。因为权贵卢太尉的设计陷害,夫妻阻隔,难以相见。李益出于懦弱,不敢抗争,只能消极等待,任人宰割。小玉却尽了她最大的努力。她散尽家财.遍托熟人,博求师巫,寻访李益的下落。以至连箧中服玩之物,也都拿去寄卖。最后无以为继,不得不典卖定情物紫玉钗。当玉公拿回卖钗所得的百万钱时,她听说玉钗为卢府所买,供卢小姐与李益成亲插戴所用,先是伤心而泣,再是闷倒:侍女浣纱见此巨款,欢喜不尽,可她却说:“要钱何用!”,“一条红线,几个开元。济不得俺闲贫贱,缀不得俺永团圆。他死图个子母连环,生买断俺夫妻分缘。”P2023她将钱抛洒满地。满腹悲楚,一腔积怨至此已难以抑止。汤显祖借此细节描写出她因爱而生恨,因情而生怒的激烈反应,附和人物形象 发展的需要,但接下来并没有让她象《霍小玉》中那样成为怨毒的化身,死后变成厉鬼扰害李益和他的妻妾。而是安排她昏死后,在李益的痛悔和呼唤中复苏,重享受的甜美。这一改变彻底完成了对小玉“有情痴”形象的塑造,也实现了作者对于“情”的标举。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小玉身份的交代上,《紫箫记》中是将她坐实为霍王之女,刻意强调她高贵的出身,而《紫钗记》的种种描写暗示霍小玉其实更合乎烟花女子的形象特点。从她与李益订婚的过程以及她与丈夫以八年为期的约定,都可以见出她特殊身份打下的烙印;特别是她无时不在的忧虑和对前途的担忧更符合青楼女子的心态特点。可以推测这一形象对于原传的回归一定程度上_与《紫钗记》的诞生地有关系。汤显祖任职的南都烟花极盛,文士和青楼女子在此上演了不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其中不泛霍小玉这样有情有义的女子。汤显祖在南都首尾七年,耳濡目染,见识颇多。极有可能将所见所闻熔铸进作品之中,所以这一形象也更加真切感人。
  《紫钗记》中男主人公李益的形象改造最彻底。同《霍小玉传》中那个始乱终弃,两眼向富贵的李益不同《紫钗记》的李益身上,最大的特点堪称是多情。汤显祖特地设置了《陇上题诗》、《边愁写意》、《开笺泣玉》等出以李益为中心的戏。一方面和女主角的戏份形成对应,一方面突出了李益对霍小玉的挚爱和思念。如《陇上题诗》、《边愁写意》用富有抒情色彩的笔调刻划人物内心的复杂感情。写得情深意切《哭收钗燕》一出尤为精彩,当李益看到紫玉钗、听到了假鲍四娘编造的关于霍小玉“招了个后生相伴,因此卖了这钗”的谣言时,当即“闷倒”,醒过来的第一句话便是:“妻呵,是俺负了你也!”并表示“你去即无妨淮伴咱?他纵然忘俺依旧俺怜他”,甚至“气咽喉嘎,恨不得把玉钗吞下。”可以看出他对于婚姻的忠实和对于小玉的一片真情。他从戍地回京后,慑于太尉淫威,不敢归家探望。比起小玉显得软弱,但他的所为并非向往荣华富贵,而是担心不听命卢太尉,整日紧随其后的白铤手可能会给爱人带来伤害。
  《紫钗记》将一个寡情薄幸的浪子被改造成一个多情而有责任心的儒生,熔铸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李益的身上体现了一个文人尴尬的生存状态:他有骨气,不愿依附权贵,但对于对方咄咄逼人之势,却不敢也无力作大胆的抗争:他虽然软弱,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有情人。徐朔方先生认为李益形象不如霍小玉生动,觉得汤显祖把生角写得很平常,而把女主角写得特别生动可爱。并认为这和作者对社会的态度有关系。“既然他对那些正统派的士大夫、官僚看不上眼,他当然不会把他们描写成可敬可爱的人物。”这种评价有其合理的一面,李益诚然不如霍小玉勇敢,就像柳梦梅不如杜丽娘执著一样。但是这个形象非常真实,其中可以看到汤显祖自己的影子。汤显祖是文人,他熟习的是文人,他理解文人的处境,因此对李益的形象未作拔高处理:“第如李生,何足道者!”他对于李益的软弱并不回避,但在塑造这个形象时着意突出了他对于爱情的忠贞,完全消除了原记中男主角留给读者的薄幸、阴毒的印象。
  出于对“情”的肯定,他将故事的结局也重新设定,由原传怨怨相报的悲剧改为夫妻团圆。这虽然有落入俗套之嫌,但是实现了他对于“情”的揄扬。
  汤显祖是个性情中人,年轻时即喜欢六朝骈俪之文,受到魏晋名士风流放诞士风的影响。这从万历四年他到宣城与梅鼎祚等人纵酒狎妓的生活可以看出。早年就教于罗汝芳,受到王学左派思想的濡染,就学、任职南都的十几年,更进一步接触了李贽、达观、袁宏道兄弟等思想开明人士,对于“情”和“理”有了进一步的取舍。他的老师张位曾劝他:“以君之辩才,挥麈而登皋比,何渠出濂、洛、关、闽下?而逗漏于碧箫红牙队间,将无为青青子衿所笑。”他的回答是:“某与吾师终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师讲性,某讲情。”(陈继儒《批点牡丹亭题词》)生活的历练,思想的成熟,加上南都风情的熏陶,使得他对于“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他认为“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盖自凤凰以至巴渝夷鬼,无不能舞能歌,以灵机自相转活,而况吾人。”P1188“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耳伯麻姑游诗序》)《紫钗记》的写作是他“情至”理念的第一次成功实践,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使它获得了世人的认可。“传奇有销魂者六《紫钗》、《西厢》、《红梨》、《红拂》、《双红》、《还魂》”P660而它的一些情节如《折柳阳关》等则成了舞台演出的保留剧目。
  
  3、《紫钗记》的影响
  从《紫钗记》对于《紫箫记》的改编,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作者汤显祖在戏曲创作技巧上的提高,更能感受到他思想上的成熟,对于“情至”认识的深化。这些直接影响了汤显祖后来的创作。
  在《紫钗记》之后,对于情的宣扬几乎贯穿了他的后半生。“情”成了汤显祖戏曲创作的指导精神,汤在其诗文、论著中反复强调,据粗略统计,就有一百多次。戏曲则是他宣扬“情至”的最好载体。四梦都围绕情和梦的主题展开。《紫钗记》写“一点情痴”,其后的三部作品继续他对于情揄扬《牡丹亭》力主“生生死死为情多”《南柯记》写“一往之情为之摄”:《邯郸记》则直接申称“一生耽搁了个情字”。其中《牡丹亭》延续了爱情题材的创作,将“情至”论推向顶峰。“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P115《南柯记》和《邯郸记》向为人们批评为厌世之作,但还是继续了汤显祖对于情的探索和追求《南柯记》写淳于棼为情而不顾人蚁之限,为图再见一面,甚至燃指为香。吴梅《南柯记跋》认为:“南柯一剧,畅演玄风,为临川度世之作,……盖临川有慨于不及情之人.而借至微至细之蚊,为一切有情物说法。又有慨于溺情之人,而托喻乎落魄沉醉之淳生,以寄其感喟。淳于未醒,无情而之有情:淳于既醒,有情而之无情也:此临川填词之旨也。”这种情已经不再限于男女相悦之私情,带有更深广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胸中魁垒,陶写未尽,则发而为词曲。”汤显祖以其“四梦”作为“情至”论传播的号角,赢得了普天下有情人的理解和共鸣《紫钗记》显然不能算是“四梦”中最为杰出的,但作为首创,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其他文献
[摘要]游戏设计就像拍电影,做动画一样,除7技术方面,它们必须顾及美观和玩家的欣赏,心理。劳拉、比卡丘、尤娜,这些年轻人喜爱和熟悉的游戏角色,其巨大的市场号召力证明了他们的创造者的成功,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游戏角色设计实例,探讨了影响游戏角色设计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游戏 网络 角色设计设计要素    引言    角色作为游戏的灵魂,贯穿游戏的情节始终,是玩家关注的焦点。游戏角色不仅成为一种
摘要:汽车,作为电影中的重要道具,与电影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发展。本文选取三部有代表性的电影,着重论述电影、汽车与人的情感,揭示了电影中的汽车与观众的情感交互方式的问题。  关键词:电影 汽车 情感    前 言    电影与汽车都是人类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电影让我们体味多样的人生,汽车大大提高人类生活的速度。当电影与汽车联姻。就同时有了两种手段来俘获观众的情感。抛开飞车电影的感官刺激,
[摘要]作为大众文化文本的盛唐题材电视剧火热于荧屏,有着社会相关意义和日常实践的特征。它们切合中国社会当下的文化语境和精神氛围,为民族想象强国与自信提供了一种历史镜像。大众的窥奇心态与对华美生活的欲望诉求,有了心理补偿体验的锚地,召唤英雄和崇高的期待视野,亦得到了迎应。  [关键词]镜像 窥奇 华美 英雄 崇高 期待视野    当下以盛唐为题材的电视剧宛若春潮涌溢,82集的历史长篇电视居《贞观长歌
[摘要]叶兆言小说似乎很平常,他喜欢书写平常人的平常生活。但其实这种“平常,,又有很深的韵味值得去咀嚼:因为平常生活中有一种很稳固的永恒的东西,它是我们社会人生的基石,叶兆言对平常的书写就源于对这种“根基”的认同,本文从题材、书写心态等方面分析叶兆言小说的平常。  [关键词]平常 诗性消解 泛悲剧意味    在当代文坛上,叶兆言也许算不上风头太健,就是在南京作家中,他也比不上苏童的诡异凄艳,比不上
[摘要]河南坠于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之一。最初形成并主要流行于河南、安徽西北与山东西南的部分地区。由于地区不同,流传年代、师承关系不同,受当地民俗、方言的影响,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便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艺术流派和艺术特色。这些流派的艺术特色,对河南坠子的发展和传播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河南坠子 流派 艺术特色    河南坠子流传各地后,由于地域和方言的差别以及吸收其它艺术形式的不同,
把美食用平面的照片表现出来,给自己回味,同朋友分享,这种探索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不过,你知道吗,很多美食照片都是这么拍出来的——烤串上面喷机油出油光生火鸡涂颜料成圣诞大菜土豆泥做的完美圣代威士忌酒里的树脂冰块……这种拍法拍出的食物漂亮却不能吃,所以,作为一个真正的“厨师” “吃货” “拍客”,我们今天不说这种玩儿法,而是来说说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拍出真正的美味食物,边拍边流口水,拍完就能动筷子开吃! 
[摘要]本文运用电影心理学、电影语言学等理论分析了冯巩电影里独特的人物对白形式,以探讨个性化的电影对白在电影人物刻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个性化电影对白 冯巩电影 人物形象    冯巩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相声演员。近年来他的电影作品《没事偷着乐》、《谁说我不在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别拿自己不当干部》等更是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更是凭借《没事偷着乐》这部电影,一举获得金鸡最佳男主角,并荣
[摘要]电影《孔雀》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三位青年成长过程中的欲望意识,这种朴素的心理性的叙事方式使电影呈现出特有的灵动色彩,它不喧嚣但扣人心弦;不张扬但意蕴绵渺。  [关键词]《孔雀》欲望意识后精神分析    电影《孔雀》的动人之处,在我看来,不仅在于其朴素淡雅的艺术画面、平民化的艺术视角所给予我们的那种绵长的艺术享受,而更在于它的叙事方式是一种心理学式的或精神分析学式的。这种方式的特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概念,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理想,也是历代诗词曲赋所孜孜追求的最高境界。废名曾说:“就表现手法而言.我分明地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而唐人绝句之妙,正在于只寥寥数语,却能造就出某种意味深长的意境。废名正是以地道的写诗手法写小说,他将诗词意境的营造运用到长篇小说《桥》整体构架之中,“追求一种超脱的意境”,“一种交织在文字上的思维者的美化境界”。
“人类一家”展览图录《快照编年史:美国家庭相册的诞生》  家庭照,你总会拍很多。  有的时候,这种要拍很多很多照片的欲望甚至是潜藏于心,即便无法实现,你的脑海里也会为此不停地按下快门。  于是,家庭照常与快照联系在一起,都是重复的瞬间,拍的时候根本无法保持稳定,要快点儿拍,那是一种潜意识里的紧迫感,摄影提供给人类一种“神力”,你会毫不犹豫地用它来“挽留”一个人的生命。别想那么多,就一个劲儿地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