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我国古代诗圣杜甫笔下有一名句。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项有效原则。
[关键词]阅读 写作
阅读是对语言的输入,是理解语言的过程,是知识的吸收;写作是语言的输出,是运用语言的过程,是知识的表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上好阅读教学,让他们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做到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夯实阅读基础,是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重要保障。
一、引发兴趣
“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每一篇课文,精心设计导语、思考题、过度语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要适时地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思维指导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说出不同看法。长此以往,孩子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学会了方法,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是每个人发展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学科和自身继续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一旦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相当于在银行里存了一笔款,他将终生受益。
二、读中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认为作文难,不爱写作文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见到一个作文题后感到无话可说,不知该写些什么。究其原因,主要是头脑中缺少材料。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得多了,语言丰富了,写起文章来自然会思如泉涌。因此,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文教材库”,它前溯古人,后有来者,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外接异域文化,内纳各族文明,里面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而为什么到习作之时,学生往往绞尽脑汁,却无处落笔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没能利用阅读课进行充分的材料积累,学生语言仓库里空空荡荡,学生的作文只能是纸上谈兵或空泛之作。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优美的句子、段落甚至全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做到熟读成诵,使学生不断地汲取文学营养,从而达到积累素材,储存于胸,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为今后作文材料的提取提供方便。
(二)经典诵读
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宝库,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播下最好的种子。将使其终生受益。当然,学生是积累和运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它是一个长期学习、实践的过程。把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学做过程中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如此交替往复、循序渐进,作文水平就一定会逐步得到提高。
三、读中悟法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写作是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学习到作者观察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达中心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作文指导有机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于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之法,方能努力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只有观察有序才能做到“言之有序”。比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一文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先整体后部分,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火烧云》一文作者萧红在观察火烧云上来之前晚霞的美妙奇异的景色时,也用了时间这一顺序,在观察火烧云上来时则采用从下到上的方法。《观潮》一文则采用“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这一时间顺序来观察钱塘江大潮,而在观察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则按由远及近的方法。
(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的,遣词造句能力是作文的基础。现行的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们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上都起到了范例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的典范性,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加强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布局谋篇的方法
布局谋篇是对开头、结尾段落构成、重点、详略的综合考虑,是行文的思路。这一点,课文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应该很好的利用教材,加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的训练。教学中可能引导学生明确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游记、参观访问记以及写景的文章,大多可以按地点的转移,用一步换景法进行描述;介绍建筑物的文章一般要按一定的空间方位顺序来写等等。
(四)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表达中心的方法
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程的中心都具有鲜明性,作者立意是新颖的、深刻的。因此,讲读课文时,我们在训练学生归纳中心的同时,要不失时机的借助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立意的深刻性。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从作者的立意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据材立意的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的生命之源,只有让阅读教学大踏步地走进学生的生活,我们才会迎来阅读教学的春天,书还扬帆,我们同行。总之,采用多种形式来夯实阅读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就一定能为他们打开一片广阔学习天地。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卫国小学)
[关键词]阅读 写作
阅读是对语言的输入,是理解语言的过程,是知识的吸收;写作是语言的输出,是运用语言的过程,是知识的表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上好阅读教学,让他们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做到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夯实阅读基础,是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重要保障。
一、引发兴趣
“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每一篇课文,精心设计导语、思考题、过度语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要适时地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思维指导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说出不同看法。长此以往,孩子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学会了方法,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是每个人发展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学科和自身继续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一旦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相当于在银行里存了一笔款,他将终生受益。
二、读中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认为作文难,不爱写作文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见到一个作文题后感到无话可说,不知该写些什么。究其原因,主要是头脑中缺少材料。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得多了,语言丰富了,写起文章来自然会思如泉涌。因此,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文教材库”,它前溯古人,后有来者,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外接异域文化,内纳各族文明,里面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而为什么到习作之时,学生往往绞尽脑汁,却无处落笔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没能利用阅读课进行充分的材料积累,学生语言仓库里空空荡荡,学生的作文只能是纸上谈兵或空泛之作。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优美的句子、段落甚至全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做到熟读成诵,使学生不断地汲取文学营养,从而达到积累素材,储存于胸,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为今后作文材料的提取提供方便。
(二)经典诵读
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宝库,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播下最好的种子。将使其终生受益。当然,学生是积累和运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它是一个长期学习、实践的过程。把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学做过程中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如此交替往复、循序渐进,作文水平就一定会逐步得到提高。
三、读中悟法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写作是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学习到作者观察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达中心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作文指导有机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于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之法,方能努力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只有观察有序才能做到“言之有序”。比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一文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先整体后部分,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火烧云》一文作者萧红在观察火烧云上来之前晚霞的美妙奇异的景色时,也用了时间这一顺序,在观察火烧云上来时则采用从下到上的方法。《观潮》一文则采用“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这一时间顺序来观察钱塘江大潮,而在观察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则按由远及近的方法。
(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的,遣词造句能力是作文的基础。现行的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们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上都起到了范例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的典范性,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加强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布局谋篇的方法
布局谋篇是对开头、结尾段落构成、重点、详略的综合考虑,是行文的思路。这一点,课文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应该很好的利用教材,加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的训练。教学中可能引导学生明确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游记、参观访问记以及写景的文章,大多可以按地点的转移,用一步换景法进行描述;介绍建筑物的文章一般要按一定的空间方位顺序来写等等。
(四)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表达中心的方法
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程的中心都具有鲜明性,作者立意是新颖的、深刻的。因此,讲读课文时,我们在训练学生归纳中心的同时,要不失时机的借助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立意的深刻性。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从作者的立意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据材立意的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的生命之源,只有让阅读教学大踏步地走进学生的生活,我们才会迎来阅读教学的春天,书还扬帆,我们同行。总之,采用多种形式来夯实阅读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就一定能为他们打开一片广阔学习天地。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卫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