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教育:要义与要点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素质教育;立德树人;课程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0-0034-03
  适合的教育,既要指导当下,又要指向未来,引领教育的深度改革。我们应当将适合的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大命题,在素质教育的统领下,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适合的教育,极具思想张力、理论魅力和实践活力。我们应当从框架上和基本问题上加以研究,厘清其间的关系,准确把握要义与要点,让适合的教育在科学轨道上行走,并努力创新,力求突破。
  第一,适合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理和重大原则,它遵循的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折射出并规定着教育的规律。
  教育总有其应有的形态,否则它可能是虚空甚至虚无的。适合的教育,当然有与它的理念相适应、相匹配的形态,抑或说,适合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的形态,因此,适合的教育也应建构起教育模式,这样,才可实践,才可推行。这样的理解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适合教育的认识仅止步于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还没有触及适合的教育的本质。
  适合的教育应是一种教育的基本原理,即教育应是基于对学生的基本认识之上,应将尊重作为人的学生的发展规律,视作教育的基本原理。因而,适合的教育亦应是教育及其改革的重大原则,即无论实施什么教育,也无论进行什么改革,都必须是适合学生需要的,能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换个角度去看,即使是教育形态、教育模式也应该遵循适合的教育这一原理与原则,这样的模式才是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的确,對适合的教育,我们的认识应有新的跃升。
  第二,适合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也是素质教育的切入口、突破口和生长点。
  习总书记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我们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问题在于,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还不深入,对实施的切入口、生长点把握还不准确,因而素质教育的实施尚未有根本性突破。
  其实,往深处看,适合的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这并不难理解。素质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其基础与前提应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适合的切口,以此为突破口,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形成以下逻辑:教育—素质教育—适合的教育,三者之间互相联系,后者是前者的核心或核心内涵,不进入核心,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不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不能达成教育的目的,甚至有可能异化教育。显然,适合的教育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突破口、新的生长点,是追寻和实现教育本义与真义的关键。
  第三,适合的教育,必须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整个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方向。适合的教育,所谓适合,最为根本的适合,就是以适合的理念、适合的内容、适合的方式和途径,遵循立德树人根本方向,更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这是最为根本的适合,舍此,适合的教育就会失却方向感,失却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立德树人要着力解决三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又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自然而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培育、发展核心素养决不只是一个培养体系,也决不只是一种理念和要求,也不仅是要求遵循科学规律,而且还要讲究培育、发展核心素养的艺术,这一过程应当充满审美感,并走向审美境界。完全可以这么认为,适合的教育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许,“适合”正是教育者所必需的核心素养;也许,“适合”也正是学生所必须的核心素养。将“适合”镶嵌在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之中,定会闪烁出异样的光彩。
  第四,多样性、多元化是适合的教育的特性,这一特性适合所有学生的不同发展,带来和而不同教育生态的建构。
  长期以来,教育总是在有意或无意追求“标准化”,误以为唯有“标准化”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结果导致了教育的一律化和同步化,最终教育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理论与现实都告诉我们,教育的同质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影响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破解教育同质化的难题,实施适合的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战略选择。多样性、多元化是适合的教育的特征,而多样性、多元化为学生个性化选择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基于学生个性差异,坚持适合的教育,就是坚持并追求教育的多样性、多元化与选择性,坚持并追求教育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多样、多元选择也是生态的特征,犹如一座大花园,百花齐放、各具色彩才是真正的美;犹如一片大森林,百树成荫,各具形态。这样的生态,才是健康的、多样的。适合的教育需要这样的生态,在这样的生态土壤里,适合的教育才能长成一棵好大的树,才能带来百花争艳的春天。同时,适合的教育,久而久之,会带来教育生态的改善,进一步创造富有生命力的环境。为此,适合的教育要着力研究解决教育的多样性、多样化和选择性问题,以此推动学生各种可能性的发现和发展。
  第五,适合的教育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结构,存在多维度的适合的教育,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和原则:因材施教。
  葛道凯厅长说,适合的教育有不同的角度:从个体教育的角度,从对象的角度,从区域的角度,从国际的角度,还有从时间的角度,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了适合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确,大教育需要多维度的建构,需要多维度的适合的教育。
  多维度并不意味着多核心,不管何种维度的适合的教育,都应坚持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和原则,那就是因材施教。假若偏离这一核心思想和原则,适合的教育就变成了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结果,它只是一个壳子,是一个无实质内容的一个面具;而且,偏离这一核心思想和原则,适合的教育就会变形,以至“变性”。   因材施教是中国宝贵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坚持因材施教,可以办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的教育。同时,因材施教,又具有教育的普遍性,是教育共同的核心思想和原则。纵观国际教育改革,无不是在践行因材施教的思想,因此,坚持因材施教,可以办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的适合的教育。不过,一个十分遗憾的问题是,何为因材施教,尤其是因材施教的方案还未形成,因材施教的技术路线也不清晰,因材施教的落实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适合的教育为此要坚持不懈,要攻坚克难。
  第六,适合的教育不只是适应的教育,而是基于适应的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教育。
  适合与适应密不可分,适应是适合的起点,适应才会有适合,适合的第一要义是适应。毋庸置疑,适合的教育首先是适应的教育。可以想见,适应所有学生了,所有学生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发展了,适合的教育就成功了。那是多么精彩的教育。
  我们还可以往深处思考,适应,尤其是简单的适应,多少总有“被动”“消极”之嫌,适合的教育何止是适应的教育呢?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才是具有根本意义的适合。显而易见,适合的教育一定要跨越“适应”这一门槛,从适应走向促进,走向更为主动、更为积极、更为深度的适合的教育。
  第七,适合的教育不是给予学生的教育,而是师生共同创造出来的教育。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命题,但如果不对“提供”作出合理的解释和界分,很有可能产生一种认识上和实践上的误区:提供就是给予。教育当然不能回避和否定给予,教育原本就是一种影响,影响总是来自外部,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这已成为教育惯有的表达方式。
  与前几个问题一样,我们的认识还应再深化。适合的教育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没有师生的积极互动,提供的适合的教育也不会真正适合,而积极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同时,适合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氛围,营造了良好的生态,这一氛围与生态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可能,因此,适合的教育应鼓励师生共同去创造,唯此,适合的教育才会有更高境界。
  第八,适合的教育的載体是课程、教学改革,应当以增强选择性为重点,推动课程和教学改革。
  课程与教学处在教育的内核地位,没有课程、教学的实质性变革,教育就不会有根本性进步。适合的教育应加大力度,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而改革的重点应是进一步扩大选择性,没有选择,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适合,当然也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发展。
  我以为,课程改革应从两个方面去努力:课程设置的可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可选择。这方面,我们的胆子是否可以再大些,思想再解放一些,否则只会在所谓的细节中动作,不会有更大突破。教学改革,天长地久,日复一日,学生每天都在教学中度过,教学改革中的因材施教也应有大的突破。这里有个问题总是难以破解:面对同一课堂中的学生差异,我们该怎么办?尤其是面对大班额下的学生差异,我们该怎么办?改革经历已证明,小组学习以及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不失为有效的方式,应当坚持试验。此外,个别化教学也应进入课堂,当大胆进行尝试。
  以上的框架,所涉及的要义、要点还不全面,还可以再作拓展,比如考试、评价制度以及各种制度的改革、创新。我们有信心,一步步去走,适合的教育总会向我们微笑着走来。
  (作者系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督学)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形象作为国际社会对一国的普遍认知和评价,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塑造良好正面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成为愈来愈多国家关注的问题。在2011年推出的《人物篇》和《角度篇》是中国首次尝试以广告片的方式塑造国家形象,迈出国家公关的标志性一步。但与美国的国家形象广告《欢迎你》相比,我们会发现由于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中美两国的国家形象广告片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国
【摘要】本文尝试以生态学的视角解读这篇名著,《呼啸山庄》中所描写的画眉田庄及田庄中的居民是现代文明的代言人,而呼啸山庄及居住在山庄里的人们则是大自然的化身。《呼啸山庄》中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蕴含了人类历史上对大自然观念逐渐转变的生态学观念。伴随着21世纪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呼啸山庄》中所反映出来的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与警示。  【关键词】自然 呼啸山庄 文明 冲突  一、关于《
抱歉,或许让你失望了,我无法教你具体该怎么做,因为你才是自己最给力的问题解决专家。不过,我可以和你聊聊为什么你会如此冲动。或许,你明白了原因,就能找到答案。  你这个年纪的大脑运作有点微妙,你的脾气频频“暴走”可能很大程度上就是拜它所赐。  人的大脑里面有一个情绪中枢,还有一个理性中枢。情绪中枢里有一个最原始的部位叫杏仁核,主宰恐惧和愤怒。而理性中枢所在的区域——前额叶,具备情绪控制能力。这两个中
我跟苏葵刚认识的时候,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们都喜欢文字,喜欢旅行,喜欢陈绮贞王家卫苏童,还喜欢麻布格子以及牛仔衬衫,我碰见她,以为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苏葵同样很激动:“木槿,我觉得我这17年,都是为了遇见你而存在的。”  文艺小青年嘴里果然除了文艺腔就没有别的了,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那个时候还是高一,比较轻松,苏葵开始在教室的窗台上种吊兰。眼看着这些植物越长越欢,快要越过窗台爬到课桌上,
摘要: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学校、教育、教学及教育者、学习者相互关系的深刻变革。教育者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数字时代的青少年学习者个性特征,才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并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快乐的学习场所。本文基于数字时代背景的阐释,对数字时代的青少年学习者学习方式及其个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数字时代 青少年学习者 个性特征 网络世代 
200金也不等于体育强国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夺金势头一直不减,很显然,从第一天开始,一直到亚运会闭幕,中国都雄踞奖牌榜第一,所以,金牌的多少早已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亚运会到底有没有“意思”,各国运动员都来自什么“单位”?如果不当运动员了,他们会做什么?当我们搞清楚了这些问题后,也许就会明白,亚运会拿200块金牌也并不代表中国已经从体育大国转变为体
【摘要】笔者以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为基础,设计了一堂高中英语听说课。授课内容选自高中英语教材(外研版)第五册第五模块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说课 翻转课堂  近几年,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效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
摘 要:文章基于“CCTalk 课堂派”在线平台进行网络直播教学,并将校企合作教学与线上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以提升网络直播教学的质量。通过教学过程数据与学生调查数据的反馈发现,网络直播教学效果接近于课堂教学,校企合作教学方式获得大部分学生认可,直播教学对疫情防控下的教学实施起到了支撑作用。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网络直播教学;CCtalk;课堂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剑桥之所以赫赫有名,主要是由于剑桥大学。这里诞生过科学界的大神——牛顿、达尔文、霍金。这里汇聚过文艺界的名流——拜伦、华兹华斯、弥尔顿。这里还有各式各样的天才和怪咖,60多年前沃森和克里克在学校对面的酒吧里讨论出了DNA双螺旋结构,而类似的情景直到今天仍在时时上演。  若是抛开这些光环,其实剑桥更像一首诗。这里有规律的日出和日落,一年到头飘雨和多风的天气,中规中矩不喧哗的建筑,总是演奏着音乐的广场
5G的6大特点  记:从4G到5G,改变的仅仅是传输速度变快吗?  项:不是的。我总结5G有6大特点——速度快、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万物互联、重构安全体系。所以除了速度快,5G还有其他五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泛在网。什么是泛在网?4G网络主要存在于地球表面,而5G除了出现在地球表面,也有可能出现在水面下或者地下,如海下养殖场、地下停车场、地下矿道等。最近新闻报道了矿道事故,假设以后5G网络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