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选到设计:语文教材研制的范式转型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_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当前的语文教材研制仍然实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纲(标)多本”政策,目的仍然是促进教材多样化。然而,实施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我们的语文教材同质性倾向十分严重,实际上只是做到了多本化,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多样化”[1]。因此,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母语教材的研制经验,推动我国语文教材的多样化与实效性。国外能力主线型母语教材给笔者的印象最为深刻,下文将对国外能力主线型母语教材加以简要介绍,并在此启发下,探讨我国语文教材研制的范式转型。
  一、从文选型教材到言语实践型教材
  国外能力主线型母语教材十分注重学生主体的言语实践活动,有的教材就是以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为主来编制的。例如,约翰·巴博(John Barber)编著、查尔勒斯·莱兹出版社公司(Charles Letts
其他文献
他培养了40名硕士,20名博士,在高校三次培养概率论研究的后继队伍,他是我国概率论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将马尔可夫过程引入中国的重要人物,还是教师节的积极提倡者。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前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先生。王先生给人的印象是一位慈祥的老者。先生安宁、平和的脸上是经历过沧海桑田后的静水深渊。先生的一生,单纯而又高尚——他当了一辈老师。  提起王梓坤先生,熟悉他的人可能都会想起他的一句话:“
在公开出版的小学语文名师教学实录中,古诗词教学并不多见。虽然古诗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统编本教材在入选的古诗词量上也有所增加,但名师涉及这方面内容的教学实录,公开发表的还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主要以识字、背诵为主,不能充分体现名师的教学艺术;另一方面是因为古诗词教学需要教师有更深厚的文学、历史等人文修养。所以,真正能在教学上带来正确引导的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实录,就
2010年5月24,赵园先生应语文出版社之邀,就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化等问题作演讲。这个话题下属于赵园先生的专业范围,她所致力的专业领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明末清初思想史研究。但赵园先生认为,关注文化,关注文化产业并阐述自己的真实看法,是一个人文学者应尽的社会责任。她关心教育,2009年“两会”期间,作为政协委员的她就曾经呼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首在发展教育,改善办学条件 在演讲中,赵园先生表
读写互通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这个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一线语文教师的认可。下面笔者以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清老师执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打破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壁垒,让读写互通。  一、从“渲染”中感知写作  何为“渲染”?渲染就是“强化”。在绘画中,指的是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烘染物象,以增强艺术效果。在文学创作中,指的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
在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中国先锋小说浪潮中,余华、苏童、格非等作家“几乎不约而同地用各种路径探查了我们时代的精神问题,共同承担了为寻找人类的存在出路的痛苦”[1]。这种对生命现象和个体生存的哲理思考带有存在主义意味。而象征化创作手法则承担了审美地描述现代感受之变迁的重要任务,借助符号来隐喻人的现世生存和存在状况,使这一隐喻的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而不是被遮蔽着,这也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真理在艺术中自行
古琴是我国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智慧和艺术精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高山”“流水”不仅是古琴曲的名称,也成为知音的代名词。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收入此篇,引文如下: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认为“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包括文言文在内的初中阅读教学,应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抓住课程特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卖油翁》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卖油翁
将阅读能力作为中考阅读(本文所指为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这是所有命题人都认可的道理。然而,在不少中考试题中,看到的却是将字、词、句、文体知识、写作手法作为命题对象,而对于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基本定位、什么样的能力应当以怎样的试题形式来呈现,以及能力考查范围和尽度等却把握不好。由此,试卷中对于阅读能力的考查或失于疏漏,或深一脚浅一脚。鉴于此,要想使试卷真正体现能力立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考查全面而又适度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    杜甫的《咏怀古迹》一共五首,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我们这里解读的是这五首七律组诗当中的第三首,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名诗。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杜甫刚刚结束在夔州(今重庆奉节)为时近两年的流离孤苦的客居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阅读得其方,写作的能力亦即随而增长”。叶老的思想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近年来,我校开展了“读写交互”的研究与实践,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取得了良好的实效,连续有二十多名学生在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获奖,中考语文成绩也一直在泰州市名列前茅。  一、用好课文这个例子——课堂上注重读写迁移的方法指导  我们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