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1.社会背景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通常指的是外地来本地打工人员的子女。一般泛指建筑行业、搬运行业等技术含量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从业人员的子女。为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居民子女平等接受基础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主要遵循以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为主、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我校地处海珠区城中村,周边很大一部分做生意或开个体店的都是外来人员,他们对儿女的教育开始重视,渴望把子女送进公办小学就读。
2.班级情况调查
在我任教的一年级(1)班中,现有学生40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22名,占班级人数的55%。通过半年多的了解,我发现这22名外来务工子女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行为习惯、谈吐见识等方面都和城市孩子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受家庭条件的制约,家长平时忙着开档口、做生意,很少带他们外出游玩,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自己的老家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在老家读完或没读完幼儿园才来广州和父母生活的,他们的见识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非常狭窄。他们羡慕城里的孩子双休日可以去看电影、逛公园、看展览、进书店,甚至和父母亲子游,他们也深知父母生存的不易,没有过多的奢望。这些不仅影响着他们和城市学生的交往,也对他们自身的学习产生种种制约。
二、问题分析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受以往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在他们身上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制约他们发展的不利因素。
1.他们的父母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同时受原户籍所在地的教育条件限制,无法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使得他们无论在行为习惯上还是在知识储备上,都和城里孩子有一定的差距。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不讲究卫生,不懂礼貌,爱说脏话、大话,有时甚至做一些与群体格格不入的行为,这些,都为他们融入集体带来了障碍。
2.他们大部分求知欲不强,在学习上大多受制于家长单方面的要求,学习中存在局限性。有些父母忙于做生意,起早摸黑,或晚睡晚起,对于孩子平时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不管不问,只知道要求孩子学习成绩要好。这类孩子要么不做作业,要么马虎应付。有些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但也只是出钱让社会上的托管老师来接送和辅导作业。孩子的家庭作业别说质量不行,能基本完成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自觉地进行课外的学习了。
3.他们心思较为细腻、敏感,很在意老师的态度和同学的看法,性格较为多变,容易自卑,个别男孩子易怒、暴戾。老师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或者是同学之间的一个小小的误解,都会让他们拳脚相向,或难过半天,情绪难以调适过来,有时甚至有些偏执。
三、帮扶教育设想
我虽然从教十年有余,但面对一个班级那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还是我第一次遇到,我觉得这是一份特殊又艰巨的教育工作。在经历一次次以往所没有的突发事件后,我决定在这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选取一个问题比较集中和典型的孩子,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对他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我的干预,尽可能地缩小他和班上孩子尤其是正常城里孩子在综合素质上存在的差距,并以此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四、实验对象的介绍
考虑成熟之后,我选择了一名孩子进行重点帮扶并为其建立成长档案。
这名孩子来自湖南郴州市永兴县某村落,男孩,姓凌(以下称凌某)。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外向,直爽,热心助人,对事物充满好奇,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在他身上又有着不少缺点,如好动,一会穿衣服一会脱衣服,身体总是动来动去;读书写字时歪着身子,上课乱插嘴,字写得潦草马虎,作业本上总是污迹斑斑;不讲究卫生,乱丢纸巾等;丢三落四,校服、书本经常找不到;经常不做作业,还撒谎说放在家里;对人不够尊敬和诚实,平时说话很少用到礼貌用语;油嘴滑舌,说大话、假话,和同学玩耍时也容易闹别扭或说脏话;課后交际活动范围很小,只喜欢和少数同学追跑、打闹等。该生的父母文化程度均不高,整天忙于做小生意,平时根本没时间辅导他的学习,更没有条件带他外出增长见识,对他的生活、行为习惯也缺乏应有的教育和指引。但父母对他的期望值较高,只是苦于不知如何培养孩子,对于他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感觉失望和焦虑,希望能得到老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五、过程实施
1.深入了解孩子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先充分了解孩子。但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不走进孩子的家庭恐怕是不行的,那里是孩子的“根”,孩子的一切都是从那里产生、从那里熏陶出来的。只有在那里,孩子的“本相”才会显露出来。凌某的父母平时比较忙,来接送孩子的是凌某的奶奶。在了解了他父母的工作性质后,我经常借助校讯通平台给他父母发信息,也经常给他妈妈打电话,汇报凌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在肯定凌某做事积极、热心班集体事务等好的方面的同时,也道出了凌某对于学习的消极态度。我引导凌某的妈妈,要学会把老师表扬孩子的一面夸大,积极鼓励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不能使用简单训教和粗鲁打骂等方法。半个学期下来,凌某在学校对老师们比较有礼貌了,这是明显的进步,但学习态度和卫生方面还是老样子。我给孩子的妈妈先后发过上百条信息,打过数十次电话,孩子的妈妈终于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用心,学期中主动提出来要来学校,配合老师工作。“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经过一次和凌某妈妈的深入交谈,我们达成共识:为了孩子,家、校一定要及时配合。
2.引导孩子改进行为
无数优秀教师的榜样提醒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去教育孩子。
在班级中,凌某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我留意到,他是一个热心助人、做事效率高、享受老师鼓励的孩子。每天中午在学校就餐时,凌某总是安安静静地吃饭,每次都是全班三十多个在教室里就餐的学生中吃饭速度最快,吃得最干净,不需要老师交代就把班级大饭筐放好的一个。为此,我经常表扬他,他也告诉我,学校的饭菜很好吃,爸爸妈妈平时很忙,他经常在外面吃早餐和晚餐。虽然他其他方面很让老师操心甚至恼火,但在学校午餐方面做得很好,所以,我和同学们都推选他为午餐管理员,并布置了具体的工作。之后,在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午餐方面,他不需要老师提醒就做得很好。凌某还常常协助值日组长,组织班级的卫生打扫并负责检查工作。我发现,在这些工作中发挥了他的优点,挖掘了他内在的潜力,不久便获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尊重,凌某对于班级的归宿感和自豪感也越来越强了。 凌某不太会和人有礼貌地打招呼,所以每次见到他,我都会主动说:“凌×,你好!”他每次都不好意思,低头回应我说:“老师好。”每天我一进教室便主动和全班孩子打招呼问好,经过反复的行为习惯的强化,不用我提醒,全班大部分学生包括凌某见到我还有其他老师也能主动问好了。每次凌某上课不认真、作业书写马虎,或没完成作业,或不讲究卫生,或和同学有矛盾说脏话,我就会把他找来,先是由衷地表扬他吃饭快、不浪费粮食,还协助老师管理好就餐的纪律,甚至比老师做得更好,但我希望他在学习态度上、在和同学相处上、在卫生和礼貌方面也能像这样优秀。凌某好几次都很受感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偏差,之后发现他在一段时间内有很大的改观。
3.从生活小事中体现关爱教育。
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凌某的书本、作业本又破又脏,他的校服经常几天内可以丢掉好几次,我进行批评教育,但发现收效不大。一次,凌某的妈妈打电话对我说,凌某的三件校服在学校不见了,于是我便带着他在课间、放学后一间间教室挨个去找,最后只找到一件和他的尺码符合、特征相像的校服。我和其他老师沟通后,确定了那件校服正是他的。我把校服交给了凌某,并让他转告他妈妈,周边有复印店或缝纫店,让他妈妈去那里把衣服绣上名字。不想第二天,凌某的校服就都绣上了他的名字。我表扬了凌某和他的妈妈,看到一个家长愿意配合,我感到很欣慰。
4.引导孩子爱上语文、爱上阅读。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方面存在很多的障碍,比如阅读少、识字少、方言重、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等。针对班上像凌某这样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的孩子,我有意识地安排他们每天阅读《现代小学生报》和其他书籍10~20分钟,并在家长会上推荐了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给家长们参考,建议他们买来或借来看,同时建议家长们每周或每两周一次带孩子去图书馆里静心看书;我还组织班上的孩子每人带一到三本书放在教室的图书角共享阅读。
針对班上孩子方言重、普通话发音不准确的情况,我请来高年级普通话发音比较好的四个孩子,给我班的同学范读,并检查我们班上像凌某这样普通话不标准的孩子的拼读情况。经过反复强化,班上很多孩子的发音准确很多了,凌某现在上课也自信地高高举起小手,等着老师叫他读生字、生词了。
六、效果和反思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快乐成长。通过半年多的培养和训练,凌某有了较大的进步,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一个讲卫生、懂礼貌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他对待学习的态度还是忽冷忽热,作业书写还要加强,偶尔还会讲粗口,但我相信,凌某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虽然我们无法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做出太多的改变,但我想,只要有心,仍然可以帮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小小的改变或许就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加入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列,多些智慧,多点用心,为他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灿烂做出应有的贡献!
1.社会背景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通常指的是外地来本地打工人员的子女。一般泛指建筑行业、搬运行业等技术含量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从业人员的子女。为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居民子女平等接受基础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主要遵循以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为主、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我校地处海珠区城中村,周边很大一部分做生意或开个体店的都是外来人员,他们对儿女的教育开始重视,渴望把子女送进公办小学就读。
2.班级情况调查
在我任教的一年级(1)班中,现有学生40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22名,占班级人数的55%。通过半年多的了解,我发现这22名外来务工子女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行为习惯、谈吐见识等方面都和城市孩子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受家庭条件的制约,家长平时忙着开档口、做生意,很少带他们外出游玩,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自己的老家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在老家读完或没读完幼儿园才来广州和父母生活的,他们的见识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非常狭窄。他们羡慕城里的孩子双休日可以去看电影、逛公园、看展览、进书店,甚至和父母亲子游,他们也深知父母生存的不易,没有过多的奢望。这些不仅影响着他们和城市学生的交往,也对他们自身的学习产生种种制约。
二、问题分析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受以往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在他们身上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制约他们发展的不利因素。
1.他们的父母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同时受原户籍所在地的教育条件限制,无法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使得他们无论在行为习惯上还是在知识储备上,都和城里孩子有一定的差距。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不讲究卫生,不懂礼貌,爱说脏话、大话,有时甚至做一些与群体格格不入的行为,这些,都为他们融入集体带来了障碍。
2.他们大部分求知欲不强,在学习上大多受制于家长单方面的要求,学习中存在局限性。有些父母忙于做生意,起早摸黑,或晚睡晚起,对于孩子平时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不管不问,只知道要求孩子学习成绩要好。这类孩子要么不做作业,要么马虎应付。有些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但也只是出钱让社会上的托管老师来接送和辅导作业。孩子的家庭作业别说质量不行,能基本完成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自觉地进行课外的学习了。
3.他们心思较为细腻、敏感,很在意老师的态度和同学的看法,性格较为多变,容易自卑,个别男孩子易怒、暴戾。老师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或者是同学之间的一个小小的误解,都会让他们拳脚相向,或难过半天,情绪难以调适过来,有时甚至有些偏执。
三、帮扶教育设想
我虽然从教十年有余,但面对一个班级那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还是我第一次遇到,我觉得这是一份特殊又艰巨的教育工作。在经历一次次以往所没有的突发事件后,我决定在这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选取一个问题比较集中和典型的孩子,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对他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我的干预,尽可能地缩小他和班上孩子尤其是正常城里孩子在综合素质上存在的差距,并以此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四、实验对象的介绍
考虑成熟之后,我选择了一名孩子进行重点帮扶并为其建立成长档案。
这名孩子来自湖南郴州市永兴县某村落,男孩,姓凌(以下称凌某)。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外向,直爽,热心助人,对事物充满好奇,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在他身上又有着不少缺点,如好动,一会穿衣服一会脱衣服,身体总是动来动去;读书写字时歪着身子,上课乱插嘴,字写得潦草马虎,作业本上总是污迹斑斑;不讲究卫生,乱丢纸巾等;丢三落四,校服、书本经常找不到;经常不做作业,还撒谎说放在家里;对人不够尊敬和诚实,平时说话很少用到礼貌用语;油嘴滑舌,说大话、假话,和同学玩耍时也容易闹别扭或说脏话;課后交际活动范围很小,只喜欢和少数同学追跑、打闹等。该生的父母文化程度均不高,整天忙于做小生意,平时根本没时间辅导他的学习,更没有条件带他外出增长见识,对他的生活、行为习惯也缺乏应有的教育和指引。但父母对他的期望值较高,只是苦于不知如何培养孩子,对于他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感觉失望和焦虑,希望能得到老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五、过程实施
1.深入了解孩子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先充分了解孩子。但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不走进孩子的家庭恐怕是不行的,那里是孩子的“根”,孩子的一切都是从那里产生、从那里熏陶出来的。只有在那里,孩子的“本相”才会显露出来。凌某的父母平时比较忙,来接送孩子的是凌某的奶奶。在了解了他父母的工作性质后,我经常借助校讯通平台给他父母发信息,也经常给他妈妈打电话,汇报凌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在肯定凌某做事积极、热心班集体事务等好的方面的同时,也道出了凌某对于学习的消极态度。我引导凌某的妈妈,要学会把老师表扬孩子的一面夸大,积极鼓励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不能使用简单训教和粗鲁打骂等方法。半个学期下来,凌某在学校对老师们比较有礼貌了,这是明显的进步,但学习态度和卫生方面还是老样子。我给孩子的妈妈先后发过上百条信息,打过数十次电话,孩子的妈妈终于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用心,学期中主动提出来要来学校,配合老师工作。“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经过一次和凌某妈妈的深入交谈,我们达成共识:为了孩子,家、校一定要及时配合。
2.引导孩子改进行为
无数优秀教师的榜样提醒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去教育孩子。
在班级中,凌某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我留意到,他是一个热心助人、做事效率高、享受老师鼓励的孩子。每天中午在学校就餐时,凌某总是安安静静地吃饭,每次都是全班三十多个在教室里就餐的学生中吃饭速度最快,吃得最干净,不需要老师交代就把班级大饭筐放好的一个。为此,我经常表扬他,他也告诉我,学校的饭菜很好吃,爸爸妈妈平时很忙,他经常在外面吃早餐和晚餐。虽然他其他方面很让老师操心甚至恼火,但在学校午餐方面做得很好,所以,我和同学们都推选他为午餐管理员,并布置了具体的工作。之后,在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午餐方面,他不需要老师提醒就做得很好。凌某还常常协助值日组长,组织班级的卫生打扫并负责检查工作。我发现,在这些工作中发挥了他的优点,挖掘了他内在的潜力,不久便获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尊重,凌某对于班级的归宿感和自豪感也越来越强了。 凌某不太会和人有礼貌地打招呼,所以每次见到他,我都会主动说:“凌×,你好!”他每次都不好意思,低头回应我说:“老师好。”每天我一进教室便主动和全班孩子打招呼问好,经过反复的行为习惯的强化,不用我提醒,全班大部分学生包括凌某见到我还有其他老师也能主动问好了。每次凌某上课不认真、作业书写马虎,或没完成作业,或不讲究卫生,或和同学有矛盾说脏话,我就会把他找来,先是由衷地表扬他吃饭快、不浪费粮食,还协助老师管理好就餐的纪律,甚至比老师做得更好,但我希望他在学习态度上、在和同学相处上、在卫生和礼貌方面也能像这样优秀。凌某好几次都很受感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偏差,之后发现他在一段时间内有很大的改观。
3.从生活小事中体现关爱教育。
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凌某的书本、作业本又破又脏,他的校服经常几天内可以丢掉好几次,我进行批评教育,但发现收效不大。一次,凌某的妈妈打电话对我说,凌某的三件校服在学校不见了,于是我便带着他在课间、放学后一间间教室挨个去找,最后只找到一件和他的尺码符合、特征相像的校服。我和其他老师沟通后,确定了那件校服正是他的。我把校服交给了凌某,并让他转告他妈妈,周边有复印店或缝纫店,让他妈妈去那里把衣服绣上名字。不想第二天,凌某的校服就都绣上了他的名字。我表扬了凌某和他的妈妈,看到一个家长愿意配合,我感到很欣慰。
4.引导孩子爱上语文、爱上阅读。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方面存在很多的障碍,比如阅读少、识字少、方言重、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等。针对班上像凌某这样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的孩子,我有意识地安排他们每天阅读《现代小学生报》和其他书籍10~20分钟,并在家长会上推荐了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给家长们参考,建议他们买来或借来看,同时建议家长们每周或每两周一次带孩子去图书馆里静心看书;我还组织班上的孩子每人带一到三本书放在教室的图书角共享阅读。
針对班上孩子方言重、普通话发音不准确的情况,我请来高年级普通话发音比较好的四个孩子,给我班的同学范读,并检查我们班上像凌某这样普通话不标准的孩子的拼读情况。经过反复强化,班上很多孩子的发音准确很多了,凌某现在上课也自信地高高举起小手,等着老师叫他读生字、生词了。
六、效果和反思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快乐成长。通过半年多的培养和训练,凌某有了较大的进步,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一个讲卫生、懂礼貌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他对待学习的态度还是忽冷忽热,作业书写还要加强,偶尔还会讲粗口,但我相信,凌某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虽然我们无法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做出太多的改变,但我想,只要有心,仍然可以帮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小小的改变或许就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加入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列,多些智慧,多点用心,为他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灿烂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