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高考的赏析短文的考查,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回顾这四年来的考查,我们发现,这个题型正在走上成熟,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稳中求变”的“变”的特点,体现了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在培养及熏陶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赏析短文的考查,积极响应了新课标的精神,引导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弥合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把阅读、赏析、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为测试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在新课程如火如荼推行的今天,这个题型彰显了它潜在的价值和远大的生命力。
那么,如何写好赏析短文呢?四年以来,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在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总是不由自主地走入一个又一个的误区,比如:错成简答、脱离文本、偏离文题、挖掘不深、观点不明、思路不畅等等,结果,老师越讲越辛苦,学生越练越糊涂。下面,我从它的写作过程方面具体谈谈赏析短文的写作。
对于赏析短文的写作,我认为可以分四步走,那就是:提、叙、析、结。
第一步就是“提”。
所谓“提”,就是提出观点。“赏析短文”实质上就是一篇小型的议论文,既然是一篇议论文,它就必须有一个观点,观点的明确和提出是赏析文章不可或缺的过程,也是提升文章品位显示考生研读水平的一个重要过程。赏析短文观点的提出,一定要重点研究它提供的标题,有的标题有正、副两个,更需要认真审题,决不能随意为之,正标题往往有暗示性作用,意在给学生指明方向,考生不可另起炉灶,副标题常常是在限制学生的赏析点。
从具体的写作过程来看,“提”一般放在第一段,而由于受到字数的限制,那就要求开门见山、言简意赅,直接提出观点。例如,2006年湖南高考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有一位考生由于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观点而获得满分,他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这篇文章在表达上颇具特色,尤其是联想的巧妙运用,虚与实的有机结合,使文章榫接自如。”短短的三十多个字,既点了题,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全文有了一个统帅。
第二步就是“叙”。
所谓“叙”,就是对文章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这一步必不可少,但往往容易被考生忽略,那就容易犯脱离文本的错误。赏析短文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对文章本身的鉴赏,是“以文论文”的一种赏析表达,如果忽略了“叙”这个环节,就很有可能把赏析短文写成读后感。
“叙”它可以是对原文的内容的概述,也可以是对原文具体语句或词语的引用,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它都要求要为自己的观点服务,要准确。
第三步就是“析”。
所谓“析”,即评析,相当于议论文中的论证。“赏析短文”是带有研究性质的文章,既然是一篇“研究性”的小论文,就必要求考生赏析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也不是要求考生只是机械的引用,现象的罗列,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开掘越深,分析越独特、新颖,就越能捕获阅卷老师的眼球,如果满足于一知半解,原地打转转,思路不开阔,断难成为佳作。我们再来看一篇2006年湖南高考《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的标杆文章的第二段,“虚实相生,如真似幻。作者在参观鲁迅的古朴房屋时,并不只是简单陈述房屋的摆设,而是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想到了鲁迅幼年的生活,想到了鲁迅离家时的情景,在这样虚与实的结合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和他们居住的房屋,也在真实与虚幻中使文章更显丰富。”从文中可以看出,考生的思路很清晰,首先提出分论点一:虚实相生,如真似幻。然后,概述文章的内容,最后进行分析评价,语言不多,但画龙点睛,既紧扣文本进行赏析,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四步就是“结”。
所谓“结”,就是总结。赏析短文虽受字数限制,但也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性。一般来讲,最好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最后可归纳全文进行总结,也可以呼应前文进行总结。譬如,有一篇《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的满分作文,它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在山阴道上》以作者游览故乡的行程为主线,串起对鲁迅的追忆与对生活的思考。其中景物描写是非常精彩的一笔。”结尾是这样写的:“《在山阴道上》以高超的融情入景的手法,巧妙的修辞与诗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山阴的如画风景,为文章增色不少。”开篇提出观点,结尾归纳总结,呼应前文,思路清晰,结构明确,拿高分也在情理之中。
编辑/姚晟
同时,赏析短文的考查,积极响应了新课标的精神,引导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弥合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把阅读、赏析、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为测试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在新课程如火如荼推行的今天,这个题型彰显了它潜在的价值和远大的生命力。
那么,如何写好赏析短文呢?四年以来,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在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总是不由自主地走入一个又一个的误区,比如:错成简答、脱离文本、偏离文题、挖掘不深、观点不明、思路不畅等等,结果,老师越讲越辛苦,学生越练越糊涂。下面,我从它的写作过程方面具体谈谈赏析短文的写作。
对于赏析短文的写作,我认为可以分四步走,那就是:提、叙、析、结。
第一步就是“提”。
所谓“提”,就是提出观点。“赏析短文”实质上就是一篇小型的议论文,既然是一篇议论文,它就必须有一个观点,观点的明确和提出是赏析文章不可或缺的过程,也是提升文章品位显示考生研读水平的一个重要过程。赏析短文观点的提出,一定要重点研究它提供的标题,有的标题有正、副两个,更需要认真审题,决不能随意为之,正标题往往有暗示性作用,意在给学生指明方向,考生不可另起炉灶,副标题常常是在限制学生的赏析点。
从具体的写作过程来看,“提”一般放在第一段,而由于受到字数的限制,那就要求开门见山、言简意赅,直接提出观点。例如,2006年湖南高考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有一位考生由于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观点而获得满分,他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这篇文章在表达上颇具特色,尤其是联想的巧妙运用,虚与实的有机结合,使文章榫接自如。”短短的三十多个字,既点了题,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全文有了一个统帅。
第二步就是“叙”。
所谓“叙”,就是对文章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这一步必不可少,但往往容易被考生忽略,那就容易犯脱离文本的错误。赏析短文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对文章本身的鉴赏,是“以文论文”的一种赏析表达,如果忽略了“叙”这个环节,就很有可能把赏析短文写成读后感。
“叙”它可以是对原文的内容的概述,也可以是对原文具体语句或词语的引用,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它都要求要为自己的观点服务,要准确。
第三步就是“析”。
所谓“析”,即评析,相当于议论文中的论证。“赏析短文”是带有研究性质的文章,既然是一篇“研究性”的小论文,就必要求考生赏析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也不是要求考生只是机械的引用,现象的罗列,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开掘越深,分析越独特、新颖,就越能捕获阅卷老师的眼球,如果满足于一知半解,原地打转转,思路不开阔,断难成为佳作。我们再来看一篇2006年湖南高考《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的标杆文章的第二段,“虚实相生,如真似幻。作者在参观鲁迅的古朴房屋时,并不只是简单陈述房屋的摆设,而是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想到了鲁迅幼年的生活,想到了鲁迅离家时的情景,在这样虚与实的结合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和他们居住的房屋,也在真实与虚幻中使文章更显丰富。”从文中可以看出,考生的思路很清晰,首先提出分论点一:虚实相生,如真似幻。然后,概述文章的内容,最后进行分析评价,语言不多,但画龙点睛,既紧扣文本进行赏析,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四步就是“结”。
所谓“结”,就是总结。赏析短文虽受字数限制,但也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性。一般来讲,最好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最后可归纳全文进行总结,也可以呼应前文进行总结。譬如,有一篇《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的满分作文,它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在山阴道上》以作者游览故乡的行程为主线,串起对鲁迅的追忆与对生活的思考。其中景物描写是非常精彩的一笔。”结尾是这样写的:“《在山阴道上》以高超的融情入景的手法,巧妙的修辞与诗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山阴的如画风景,为文章增色不少。”开篇提出观点,结尾归纳总结,呼应前文,思路清晰,结构明确,拿高分也在情理之中。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