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对策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能很好地体现这个“基本特点”的语文课并不多见。按理说,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学得最得心应手的学科,学习的效果也应该是令人满意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专家们在寻找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人指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着生命的灵动。我觉得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的是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因为只有语文课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沉浸于学习语文的氛围之中。而当前,语文课离这样的境界似乎还很遥远。下面先列举一些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亟待解决的现象,并由此谈谈相应的对策。
  一、无序剖析,思维零碎散乱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不少教师对其精神实质并不了然于心,以致在实践中走上了的歧路。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流行语常常挂在语文教师的嘴上:在初读课文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所谓的研读课文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在解决问题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展开讨论。”……这些流行语之后,课堂常常举手如林,但学生往往是只顾自己读,只顾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说完,至于别人读的哪一句,至于别人对同一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都成了因“事不关己”而“高高挂起”。再加上,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整体感知,就匆匆进入领悟文章语句的内在含蕴,学生的理解也就注定不可能完全到位。长期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层次性、严密性。
  二、浮于表面,认识浅尝辄止
  上文所列现象普遍存在,尽管课堂气氛很是热闹,学生发言的面也很广泛,还美其名曰“实施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其实,这种表面热闹的背后,隐藏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严重丧失,隐藏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在含蕴理解的不到位,隐藏的是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停滞不前。
  另一种“浮于表面”的现象则是“串讲串问”,这种教学方式依然在肆意泛滥。教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学生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答,教学过程很是顺当,学生思维没有阻隔,学生成了答问的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使人担心的是,学生读书一旦没有了教师的提问,学生自主阅读将处于一种怎样的水平状态?
  三、远离生活,课堂枯燥乏味
  不管是哪种教材都不可能完全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区域特点,致使客观上缺少现代媒体的学校教师“照本宣科”,这似乎还情有可原。但有的课文与身边的人、事、景、物有联系,不少教师也视而不见,课堂上还是机械地停留在“教教材”上,这就是教师的主观问题。
  四、空洞说教,心灵缺少震撼
  语文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又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了这一误区。如:北师大版第十册教材《我也是普通一兵》,写刘少奇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参加抢险,并果断要求抢救遇险船民的事,赞扬了刘少奇同志把别人的安危看得比自己还重要的伟大精神。一些教师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就问学生:“我们要学习刘少奇的什么精神?你怎样用实际行动学习这种精神?”整堂课成了具有浓重色彩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学生的心灵因缺少震撼,又没有做大干部的经历,当然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泛泛而谈,其实效是低微的。有的教师教学时,给文中人物“乱贴标签”,过分追求人物的“崇高美”,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神”的形象,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脱离了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感悟,思想道德教育也就缺少了根基,也就不可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强有力的震撼。像这样,语文课没有上好,思想品德教育也没有成效的课并不少见。
  针对以上所列举的语文教学的怪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我觉得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在质疑与解疑的点拨中彰显自主性
  要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就要重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学生探究是要围绕问题来展开的,关键的是“问题”从何而来。是老师提供,还是由学生自主产生?我的观点是:问题要从学生中来。因为问题是从学生中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做起来往往就更主动,效率就更高些。当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筛选,筛选出“共性”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研读课文、查找资料、分工协作自主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品尝到学习的艰辛与快乐。比如,上文所提到的《我也是普通一兵》,就可以引导学生由题目质疑,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这样说?说了以后怎样呢?”这样几个具有研究价值的主导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危急”情景,在语言文字的体验与品味中,感受“刘少奇形象”,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二)在文本与文本的比较中品味多元化
  同一个主题,不同的作家因生活经历不同会写出不同的文章;即使同一个主题,同一个作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抒发的情怀也决不会完全相同。如果将这些相同或相似的文章组合成一个学习单元,一同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读读,品品,体会其中的或异曲同工,或情感迥然,感受作家的个性风格,品评作品的多元色彩,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高涨。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女士在这方面就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赞赏,她把这种方法归纳为“主题教学法”。她曾以“朋友”为主题,将《记住的和忘却的》《管鲍之交》《胖子和瘦子》《皮斯阿斯和达蒙》组合在一起,采取“粗线勾勒”和“工笔细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三)在思想与情感的熏陶中追求体验式
  中国的语文教学历来倡导“文道统一”,这不应该摒弃而应该得到发扬光大。但关键的是方法要得当,就是说,我们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课,也不能将语文课上成“贴标签”式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文”与“道”应是相辅相成的“鱼水关系”,而不该是不相容的“水火关系”,我们应该在语言文字训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到底,就是强调学生的“体验”。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应该成为我们永远追求的境界。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数学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主要科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总体成绩。要想提高學生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就要增强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本文就主要从高中数学得教学出发,探讨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培养策略,充分的认识元认知能力,提高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元认识能力;应用策略  一、培养高中数学教学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元认知能力是由弗莱维尔提出的理论,它主要包
摘 要:游戏化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出,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学习成为一种有趣的事情,进而促进学生更加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课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语言组织以及知识运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课外阅读又是写作技巧以及素材积累的主要渠道。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学习和积累文章中的写作技巧以及写作内容,以便提高作文水平。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这一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几点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教学环境,教师要逐渐地尝试开放性教学的模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开放式教学表现出了各种问题,对此,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式的探究,找到开放式教学的问题所在,并选择科学的策略将其弥补,打造开放有效的课堂。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小学数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的融合,对于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廣大教师、家长们注意方式方法的正确选择,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情感教学的作用相当明显,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更新授课手段,补充活动内容,师生有效互动,让幼儿顺利的走上一条创新发展之路,这是教师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本文特意对幼儿教学中情感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希望可以为时代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
◆摘 要: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依托于现代教学理论之中,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的,一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导学的方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数学学习,同时还能让学生自我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更加全面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因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当代社会各个行业的竞争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大。所以,目前急需提高教育行业的教育品质,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个人综合能力。高中教育在学生教育阶段处于关键、重要的一环,而高中化学作为高中学科的重要科目,在整个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需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现代教育新理念。本文先分析现阶段高中化学学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再重点探究高中化
介绍了冬桃的栽培及生产管理技术,包括建园及土壤选择、整地植苗、整形修剪、冬桃果实及生长期病虫害防治、土壤的保湿措施及成熟期管理等方面,以期为推广冬桃栽培技术及生产
小学六年级的化学实验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一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文章从教学过程的层面,分析学情、教学设计
◆摘 要:生物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门科目,通过进行情境的设置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书本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探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使用问题情境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策略。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应用  在生物概念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的方法,通过对问题的设定和设计,将观念化的知识转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