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龙光刻本《雁门集》体现的编辑思想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雁门集》是元代著名的蒙古族诗人萨都刺得作品。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其祖、父先后随从元世祖、元英宗进驻代州(今山西代县),萨都刺就出生在代州。代州古称罹门,因此他的诗集就命名为《雁门集》。《雁门集》最早刊印是元至正年间的八卷本,今已失传。现存版本以清嘉庆十二年萨龙光刻十四卷本,收辑较为完备。萨龙光是萨都剌的远代子孙,其编辑可谓十分认真,搜罗较为广乏。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殷孟伦、朱广祁整理点校的《雁门集》。该书以萨龙光辑本为底本,校对标点,精勘细审,并有各种唱和、别集、编体诸目录等附于书后,是迄今最为完善的本子。
  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文献,也出现了许多光彩熠熠的编辑大家,他们在毕生的编辑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编辑风格。他们的编辑思想贯穿了中华传统的主线,他们也以自己的编辑实绩成为不朽的文化名人。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编辑家。他从维护国家礼法的政治立场出发,以整理文化遗产为职责,最早提出了“述而不作”的理论,这是他从事编辑工作的宗旨。自孔子之后,各个时期的编纂家都发挥出自己的才智,在编辑思想和编辑体例中充满创意,形成了自己编纂的一家之言,萨龙光就是其中之一。萨龙光刻本《雁门集》不仅开创了元代蒙古族诗人汉文创作的新篇章,而且书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编辑思想,这对于今天的编辑工作者而言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萨龙光刻本《雁门集》体现的编辑思想如下:
  
  一 编辑图书时收录材料必须全面详尽
   萨龙光认为编辑图书时应广泛地占有材料,尽量全面详尽,而不能只使用单方面的资料,因此他在编辑图书时参考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以及前人的著作。在补辑佚诗方面,萨龙光从毛晋汲古阁刻本《天锡集外诗》中补录了萨希亮刻六卷本所缺的6首诗,从《归田诗话》《佩文韵府》《福州府志》《武夷山志》《西湖竹枝词》《西湖志》《十二代诗选》《杭州府志》等书中又辑了22首诗,另外又搜集了出处不详的3首词,一共补了31首诗词。萨龙光在介绍这本《雁门集》时说:“雁门集二十卷,元至正末年已有刻本,为直斋公所手定者,今不可复见矣。其后再刻于明成化乙巳,兖州守关中赵兰得仁和沈文进家藏书本,锓梓于郡斋。三刻于弘治癸亥,东昌守雁门李举题日《萨天锡诗集》……再刻于康熙庚申五世祖葛斋公,亦作六卷,在毛刻之后,顾刻之前。凡此皆流传各本,惟赵本未及见,余皆亲为校对异同者。”可以看出萨龙光在编辑《雁门集》前亲自校对了赵兰与张习的刻本、李举的重刻本以及葛斋公本等多种版本的异同。直至乾隆年间,萨龙光才以康熙年间萨希亮刻《雁门集》六卷本为底本,以弘治李举刻本和毛晋汲古阁刻正、外集四卷本以及顾嗣立编《元诗选》的初集本作为校本,截长续短,互相校补,并广收博采,辑录散见于各书的萨都刺的诗词,共得诗796首,考订编年,加以注释,分为14卷,刻于嘉庆十二年。因此萨龙光的《雁门集》刻本所收录萨都刺的诗歌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这也体现了萨龙光尊古不泥古的编辑思想。
  
  二 对甄选的材料必须进行认真的考证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传世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删改或增修,因此广泛地占有资料后,接着就要对资料进行准确无误的考证。使用资料时,一定要严格选择,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所选用的资料,还要字斟句酌地进行精化处理。这些编辑程序在《雁门集》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萨龙光以清代所能找到的版本互相参校,收录了许多以前误入他人诗集中的作品,这使其版本更为完善。“思欲挽救前愆,乃加意搜采遗佚,增多旧刻三十一篇。并考证旧闻,仿任子渊、史公仪谱山谷内外集之例,以诗系年。其有一二不可考者,亦即依其例,或从旧次,或以类相从”。萨龙光想弥补以前版本的缺失,于是他更着意于搜罗采集萨都刺遗失的作品,并参照萨都剌的生平,对其搜集的作品进行了认真翔实的考据,对于诗集中年代不可考的作品,就依照以往惯例、旧的次序或按其类别各相归属。萨都刺的生平资料极为零散,主要可做依据的是干文传的《雁门集序》,还有萨都刺《溪行中秋玩月》小序中所提及的仕履经历,以及一部分诗题或小序中记载的有明确年代的事迹。萨龙光对元代历史颇有研究,对元代文献涉猎亦广,因此对萨诗系年以及编年注释可以作出准确的考证。
  
  三 统筹全书时要有明确的编辑目的
  
  萨龙光的编辑目的之一,就是以诗鉴史,以诗歌内容来考鉴《元史》的得失。“《新唐书》称杜子美为‘诗史’,以其善陈时事,律切精深也。公自世祖至顺帝,身经11主,历八十余年,所为诗长短凡700首有奇。其间大者,于武、仁授受之际,明、文篡夺之谋,伯颜戕帝后于民舍,惠宗薨幼弟于中途,公目击时变,往往发为诗歌。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以戒。夫以《元史》之阙,论赞多忌讳,失是非之公。公诗岂非当时南、董哉!”由这段活可以看出萨龙光将萨都刺比作杜甫、南史与董狐,认为其诗歌可以反映出当时真正的历史。萨都刺经历了11任君主,其诗歌记载了当时的社会变迁,因此在考证历史方面,萨都剌的诗歌在某些方面的价值要大于《元史》。究竟《雁门集》中哪些诗作可以用来考证史书的得失呢?萨龙光也作出了解答,比如根据《题高唐驿》诗中的“三尺高唐帝子坟”,则可以知道燕帖古思这位大汗葬在高唐;根据《真定路玉华宫监礼》诗中的“百年礼乐行三献”,则可以知道神御殿寺庙在祭祀时用的是太常礼乐,而延祐年问则废除了此乐,后到元统年间又重新复兴;根据《西宫即事》诗中的“一片春云奏风笙”,则可以了解到用龙笙演奏的音乐,不只是局限在大明殿内,在一般的太庙中举行朝会燕飨时也会进行演奏。萨龙光认为通过以上的诗句均可考鉴史书的得失。同时他指出,史学家必须始终以求真为职志,编辑图书定要让天下学者、士人读后有所启迪,使其知晓。当然,这也是在批评宋濂、王濂编订《元史》时态度的不认真。
  萨龙光的编辑目的之二,是要向世人展示元代文化中兴的成果,并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诗文创作这一领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文化长期以来的交融,形成了华夏文明。这种文化的交融到萨龙光时代可以说达到了新的高度。萨龙光的编辑意识与目的,是他要全面地学习汉文化,全面地弘扬汉文化,全面地展示民族文化交融的自觉行为。萨龙光编辑的《雁门集》,是为了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让青年学子以及有一定欣赏能力的平民都来阅读文化精品,从而促进少数民族汉文创作的发展。这种编辑目的也反映了他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他遵循儒家道统的一个重要体现。萨龙光在编辑思想和编辑实践方而,都在努力地想要实现文学的道统观念。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孔子以来,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道统一直在中华大地占据主导地位,而萨龙光在编辑《雁门集》时,一直把儒家的学说奉为圣训。萨龙光具有强烈的担当意识,认为自己是道统的继承者,传承道统和弘扬道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学术使命。
  
  四 在序跋中清晰地表述出编辑原则
  
  萨龙光在序跋中就提出了自己的编辑原则,这为读者阅读《雁门集》时了解萨都剌的生平和作品全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有关于时事及编年者,各详注其本末。离为一十四卷,大概以一官为一卷,则仿梁王筠以一官为一集之例也。中间各本同异,并罗列于字句之下,则仿朱子《韩文考异》之例也。每诗末多附以‘谨案’,则仿许慎《五经异议》之例也。”由此可以看出萨龙光的编辑原则是“以年综事,以诗系年”,同时在每卷末详细注明时事及编年。全书共分为十四卷,仿效王筠的体例,每一卷以所署官作为此卷之名。并把各个版本考证的异同列在相应的诗句之下,大多数诗的结尾都列出了“谨案”的字样,附有详细的校记。这种分门别类的编辑体例层次非常清晰。
  萨龙光以个人的微薄之力编辑出版了《雁门集》,其编辑实践为个人行为,不同于官方组织的编辑出版事业。这种个人行为,不可避免地有势单力薄、搜集资料困难的弱点。他自己也承认“但自念归里后将及二十载,学殖荒落,舛错之讥,知必不觅。尚望博雅君子匡其不逮,俾得陆续补正,辑成完书,区区之心,感且不朽”。但也正是因为独立的编辑,使此书显示了他作为编辑家的个人特色,同时也给r他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出版这种专家诗集,对于保存文献资料,推动学术研究,意义重大。从《雁门集》的编辑思想,可窥得该书科学的研究态度、正确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为文原则,以及极高的学术价值。萨龙光的编辑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编者按:在我们的印象中,科学是神圣的,也是枯燥的,是远离我们生活的。是少数人每天不得不面对的工作,直到与业界专家深入交流,方知科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打电话有科学、吃大豆有科学、天气阴晴同样有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之所以感觉它非常遥远是因为科普离我们太远。为了让科普走进我们的生活,为了让科学散发出生活的美味,我们特邀了关心科普出版的业界专家、学者,来共话科普出版,他们的忧虑、他们的经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早在战国时代,阴阳学说就被中医吸收、运用和发展,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中医临床上,它仍然有效地
目的:探讨肺舒合剂的制备工艺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中僵蚕、地龙分别以95%和70%的乙醇提取,余药水煎煮提取.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芩、炙麻黄定性鉴别.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简
在2009年底进行的国民阅读调查中,观众最喜欢的前10名作家,除郭敬明外,中国内地在世作家无一人入选——中国文学的尴尬境遇在国内读者群体的反应中也再度得到验证。由此可见,中国文学非但没有形成国际认知,在国内无人买账,就连国内作家也对中国文坛的种种制度心存疑虑。不可否认,“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文学在稳步发展与持续变异之中,取得了不小实绩”,…但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却也不容忽视。    中国现代文学尚缺少
王仿子先生是编辑出版界的老前辈,在长达70年的岁月里,辛勤耕耘,不懈劳作,为编辑出版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在出版实践中,还及时总结编辑出版、图书发行的经验和规律,写下了大量的文字。这些文字,是编辑出版界的宝贵财富,其出版理念值得我们认真地借鉴和思考。  一 编辑要关心书的命运  编辑是一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和第一个评论家,除了作者本人以外,编辑最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和价值。很长一段时间,出版、印刷、发行
<正>一女性文摘类期刊的概念界定女性文摘类期刊的概念界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受众的性别特征可以得出,女性文摘类期刊是指以女性读者为主要目标受众的文摘类期刊。
产业融合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下出现的新现象,正在推动产业组织的演进,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自身的发展变化和相互关系的演进。    一产业融合对我国图书出版业产业组织的影响    (一)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集中程度互逆效应  产业融合新参与者进入和开辟新市场,增强了竞争性和新市场结构的塑造,导致市场结构产生两种互逆效应:一方面,某一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使该产业内企业数量
【正】对传统期刊而言,内容是核心资源,也是核心优势,只有打造好期刊内容的"三度空间",才能持续提高传统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传统期刊在新媒体竞争环境中转"危"为"机"。
【正】本刊讯2010年5月8日至11日,第14届国际出版学术会在南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编辑出版与文化",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出版界、学术界的多位学者提交论文并进行了交流
当前,企业招不到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已成为我国教育制度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的真实写照,"就业难"正在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出版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