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计创新人才培养将成为新世纪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作为在高校普遍提倡使用的案例教学法为适应创新审计人才的培养有创新的必要性。要创新审计案例教学,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建立高质量案例库、建立网络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以及采用广义案例教学模式等审计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审计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21世纪是经济与科技竞争的世纪,不仅体现智力竞争,且更加突出创新在经济和科技上的竞争,这无疑向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审计创新人才培养将成为新世纪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审计学案例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国内一大批高校管理科学中应用普遍,并已趋于规范,但仍存在创新的必要性。本文在传统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审计案例教学的一些创新方法,以寻求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审计创新人才。
一、审计案例教学法在审计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
学校教学基本上是理论讲述,很多问题是很难理解与掌握的,比如审计课中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教材中写明了应包括的内容和层次,但学生学习时感到抽象, 又不好掌握。如果将一份真实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带有一些不完善、有毛病的审计业务约定书交给学生判断研究, 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直观实际。审计案例教学法可以向学生提供在学校不可能接触到的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及审计技巧, 提高学生的认知及感悟水平。
2.加深学生对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审计理论的理解
审计案例教学的特点,就是从一篇审计案例中引伸出许多问题来,然后引导学员进行深入讨论,其道理是什么等,这样学下来,效果很好。可以体现审计课程教学宗旨, 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3.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审计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 有案情、有场景, 学生身临其境, 认真研究审计案例,归纳自己观点,参与辩论,其实质让学生深入到审计案例中, 练就表达力、参与能力、反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业务水平
为满足审计课程教学对审计案例的需要,教师要深入实践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真实审计案例,并根据审计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筛选、改编和包装, 使之典型化。同时, 在课堂上要恰当运用,在讨论中要当好指挥,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业务水平。
二、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2007年 2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强调实践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应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重点应掌握审计方法与技巧。案例教学是审计实践教学的基础,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审计案例的深入剖析,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
其次,“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不适合案例教学。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审计课程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即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费时费力,课堂输出信息量少,导致审计教学“假、大、空”,教学气氛沉闷,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尽管有些高校在审计教学中采用一些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分析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教师在上审计案例课时,仍然采取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这种授课方式不适合案例教学。讲述审计案例先要介绍案例的背景、该案例发生的经过、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做账的依据和一些原始凭证等,这些大量的信息仅在黑板上板书显然行不通,一些原始票据在黑板上更无法展示。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很多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需要。
第三,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将传统审计服务责任拓展到鉴证服务责任,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拓展技能。
第四,在审计模式由制度基础转向风险导向时,审计实践发生相应变化,需要对审计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
另外,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通过后,审计环境的变化要求学生们必须具备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处理公司治理和其他PACOB要求的事项的能力。为此,必须对传统的审计教育进行改革。
二、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对具有宽广知识面、开拓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必须创新,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审计人才。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课前,运用双向导入即承上启下的引导、典型案例引入两种方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其学习欲望,让学生悟出教学内容。导入案例时要有导入提问,提问引入课堂中即将讲述的理论,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经验就能够回答的问题,不要涉及复杂理论问题。导入提问应该是开放式的,从而活跃课堂的讨论气氛。如讲述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这一章时,可以先提问:你经历过什么不道德的事情?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讲一些经历过的事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此时可引入职业道德和道德的区别,讲述导入案例。
课中,采用“设疑提问——探究分析——发现问题”的教学形式,由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实践证明,这一教学形式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的解决又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根本上改变现行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听得懂但又不会解疑的弊病。首先,探究式教学是以提出问题为始点,以探疑求知为主要教学活动方式,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还要深入案例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最新的知识,才能为学生创设较好的问题,营造探究氛围,把学生引导到探究之路上来;其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而这些问题很多都是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的,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既要加大审计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注意相关学科的交叉点,把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设想出来。这一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
课后,通过“案例反思、作业设计及交流、导入下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来巩固延伸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学生逐步积累了有效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确保学生主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从“学会”走向“会学”;同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
2.建立高质量案例库。
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是审计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但目前的案例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高质量的案例。要进行有效的案例教学则必须有一个质量优秀的、结合中国实际的审计案例库。
建立高质量案例库需正确挑选审计学教学案例,要选择具有真实感、启发力、典型性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真实感是指审计案例必须来源于实际工作,但在提炼过程中,为了使案例有更多的逻辑扩展空间,更加吸引学生,还应虚拟一些经得起逻辑推理的生动情节,将学生真正带入审计工作的现场。案例要有启发力,即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其进行分析和思考。案例必须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外露的,即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能是隐含的,即把问题隐藏在一般描述中让学生挖掘处理。典型性是指审计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可以选择一些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以有利于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3.应用网络建立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和审计案例结合起来,以大幅增加信息输出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抑制学生的疲劳感,提高学习效果。信息多媒体化可以提供高保真度的声音、照片质量的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以及活动影像,使信息内容逼真、形象、丰富而完整。信息可以以各种方式刺激人们的感官,有利于人们的无意识记忆,促进短时记忆。同时,人们对信息内容的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使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而且使学生不易疲劳,色彩和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点,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形式,比较典型的一种是利用信息多媒体化和审计案例结合起来,把审计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视听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另一种形式是制作课件,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加以结合,以网页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展示给学习者。具体来说,是以网页的方式并结合动画、声音、视频等方式构建课件的主体内容,开辟、“案例讨论室”“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等多个交互环境,这样就能够做到图文并茂,将有关联的实践内容真实地再现于网络之上,以增加对该门课程的感性认识,对于学生理解该门课程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但具备科学性、艺术性,更具备良好的教学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采用广义案例教学模式。
首先,审计课程的内容相对财会类其他课程来讲,说教性、规范性内容较多,使得教师在教学技术上的把握难度较大;其次,审计课程内容综合性极强且涉及面较广,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仅是知道而且要精确,不仅掌握财务基础知识和基本审计理论,还要对法律、金融、国际事务等均有所知;另外,审计业务的处理还需敏锐的职业分析、判断能力和高尚品格的支撑,审计业务的锻炼需要很多的实践活动。对于审计课程尤其是审计案例课程来说,更多需要的是“职业判断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模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即由教师事先布置案例资料供学生们自行阅读和理解,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总结。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案例教学基本采用这种方式。狭义的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适合于班级规模小,学生层次齐、且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好、课前准备充分、教师资质高、案例素材综合的情形。该模式的起点对学生和教师都是较高的,要达到案例教学的终极目标的难度也很大。广义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事先对教学资源按照教学目和进度划分相应层次,然后逐一开展。可将审计案例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初级层次着重训练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中级层次着重训练学生的检索和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一般需要教师给出典型性案例资料,通过学生自己进一步查阅文献来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高级层次的训练是狭义案例教学所进行的内容,需要综合性、完整性的案例来支撑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上述创新审计案例教学法,使用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政府审计机关的实例,模拟了现实环境,开拓了学生的审计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帮助学生成为审计决策者,使学生符合社会对审计创新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桂花.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3(下)
[2]许莉(教授)张文秀.审计实验案例选择与教学方法创新[J].财会月刊,2010.04.
[3]何伟威.审计案例教学法及其在审计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NO.26.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 成都)
[关键词]审计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21世纪是经济与科技竞争的世纪,不仅体现智力竞争,且更加突出创新在经济和科技上的竞争,这无疑向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审计创新人才培养将成为新世纪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审计学案例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国内一大批高校管理科学中应用普遍,并已趋于规范,但仍存在创新的必要性。本文在传统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审计案例教学的一些创新方法,以寻求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审计创新人才。
一、审计案例教学法在审计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
学校教学基本上是理论讲述,很多问题是很难理解与掌握的,比如审计课中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教材中写明了应包括的内容和层次,但学生学习时感到抽象, 又不好掌握。如果将一份真实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带有一些不完善、有毛病的审计业务约定书交给学生判断研究, 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直观实际。审计案例教学法可以向学生提供在学校不可能接触到的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及审计技巧, 提高学生的认知及感悟水平。
2.加深学生对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审计理论的理解
审计案例教学的特点,就是从一篇审计案例中引伸出许多问题来,然后引导学员进行深入讨论,其道理是什么等,这样学下来,效果很好。可以体现审计课程教学宗旨, 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3.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审计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 有案情、有场景, 学生身临其境, 认真研究审计案例,归纳自己观点,参与辩论,其实质让学生深入到审计案例中, 练就表达力、参与能力、反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业务水平
为满足审计课程教学对审计案例的需要,教师要深入实践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真实审计案例,并根据审计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筛选、改编和包装, 使之典型化。同时, 在课堂上要恰当运用,在讨论中要当好指挥,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业务水平。
二、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2007年 2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强调实践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应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重点应掌握审计方法与技巧。案例教学是审计实践教学的基础,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审计案例的深入剖析,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
其次,“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不适合案例教学。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审计课程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即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费时费力,课堂输出信息量少,导致审计教学“假、大、空”,教学气氛沉闷,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尽管有些高校在审计教学中采用一些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分析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教师在上审计案例课时,仍然采取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这种授课方式不适合案例教学。讲述审计案例先要介绍案例的背景、该案例发生的经过、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做账的依据和一些原始凭证等,这些大量的信息仅在黑板上板书显然行不通,一些原始票据在黑板上更无法展示。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很多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需要。
第三,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将传统审计服务责任拓展到鉴证服务责任,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拓展技能。
第四,在审计模式由制度基础转向风险导向时,审计实践发生相应变化,需要对审计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
另外,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通过后,审计环境的变化要求学生们必须具备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处理公司治理和其他PACOB要求的事项的能力。为此,必须对传统的审计教育进行改革。
二、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对具有宽广知识面、开拓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必须创新,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审计人才。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课前,运用双向导入即承上启下的引导、典型案例引入两种方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其学习欲望,让学生悟出教学内容。导入案例时要有导入提问,提问引入课堂中即将讲述的理论,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经验就能够回答的问题,不要涉及复杂理论问题。导入提问应该是开放式的,从而活跃课堂的讨论气氛。如讲述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这一章时,可以先提问:你经历过什么不道德的事情?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讲一些经历过的事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此时可引入职业道德和道德的区别,讲述导入案例。
课中,采用“设疑提问——探究分析——发现问题”的教学形式,由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实践证明,这一教学形式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的解决又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根本上改变现行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听得懂但又不会解疑的弊病。首先,探究式教学是以提出问题为始点,以探疑求知为主要教学活动方式,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还要深入案例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最新的知识,才能为学生创设较好的问题,营造探究氛围,把学生引导到探究之路上来;其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而这些问题很多都是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的,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既要加大审计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注意相关学科的交叉点,把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设想出来。这一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
课后,通过“案例反思、作业设计及交流、导入下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来巩固延伸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学生逐步积累了有效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确保学生主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从“学会”走向“会学”;同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
2.建立高质量案例库。
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是审计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但目前的案例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高质量的案例。要进行有效的案例教学则必须有一个质量优秀的、结合中国实际的审计案例库。
建立高质量案例库需正确挑选审计学教学案例,要选择具有真实感、启发力、典型性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真实感是指审计案例必须来源于实际工作,但在提炼过程中,为了使案例有更多的逻辑扩展空间,更加吸引学生,还应虚拟一些经得起逻辑推理的生动情节,将学生真正带入审计工作的现场。案例要有启发力,即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其进行分析和思考。案例必须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外露的,即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能是隐含的,即把问题隐藏在一般描述中让学生挖掘处理。典型性是指审计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可以选择一些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以有利于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3.应用网络建立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和审计案例结合起来,以大幅增加信息输出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抑制学生的疲劳感,提高学习效果。信息多媒体化可以提供高保真度的声音、照片质量的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以及活动影像,使信息内容逼真、形象、丰富而完整。信息可以以各种方式刺激人们的感官,有利于人们的无意识记忆,促进短时记忆。同时,人们对信息内容的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使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而且使学生不易疲劳,色彩和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点,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形式,比较典型的一种是利用信息多媒体化和审计案例结合起来,把审计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视听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另一种形式是制作课件,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加以结合,以网页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展示给学习者。具体来说,是以网页的方式并结合动画、声音、视频等方式构建课件的主体内容,开辟、“案例讨论室”“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等多个交互环境,这样就能够做到图文并茂,将有关联的实践内容真实地再现于网络之上,以增加对该门课程的感性认识,对于学生理解该门课程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但具备科学性、艺术性,更具备良好的教学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采用广义案例教学模式。
首先,审计课程的内容相对财会类其他课程来讲,说教性、规范性内容较多,使得教师在教学技术上的把握难度较大;其次,审计课程内容综合性极强且涉及面较广,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仅是知道而且要精确,不仅掌握财务基础知识和基本审计理论,还要对法律、金融、国际事务等均有所知;另外,审计业务的处理还需敏锐的职业分析、判断能力和高尚品格的支撑,审计业务的锻炼需要很多的实践活动。对于审计课程尤其是审计案例课程来说,更多需要的是“职业判断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模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即由教师事先布置案例资料供学生们自行阅读和理解,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总结。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案例教学基本采用这种方式。狭义的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适合于班级规模小,学生层次齐、且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好、课前准备充分、教师资质高、案例素材综合的情形。该模式的起点对学生和教师都是较高的,要达到案例教学的终极目标的难度也很大。广义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事先对教学资源按照教学目和进度划分相应层次,然后逐一开展。可将审计案例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初级层次着重训练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中级层次着重训练学生的检索和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一般需要教师给出典型性案例资料,通过学生自己进一步查阅文献来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高级层次的训练是狭义案例教学所进行的内容,需要综合性、完整性的案例来支撑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上述创新审计案例教学法,使用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政府审计机关的实例,模拟了现实环境,开拓了学生的审计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帮助学生成为审计决策者,使学生符合社会对审计创新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桂花.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3(下)
[2]许莉(教授)张文秀.审计实验案例选择与教学方法创新[J].财会月刊,2010.04.
[3]何伟威.审计案例教学法及其在审计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NO.26.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