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过冬3大活法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冬下的突围路径
  
  过去一年,太阳能光伏行业的确很糟糕,从绝对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有些公司如临恶梦一般。
  《经理人》对国内外多家上市太阳能光伏企业进行了专访,它们模式不同,在这次行业性危机中表现也不同,我们很难就此断言模式的优劣。只能说,在产业周期波动中,好公司、好模式,有更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即使亏损,它依然有迅速把企业拉回正轨的能力和资本。
  2012依然如履薄冰。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CEO方朋接受《经理人》专访时说,这次产业寒冬让他们明白,成本控制、技术实力、品牌化的重要性,也是突破的方向。
  路径一:上游深度垂直整合
  通过更深度的垂直整合,从原料采购端控制价格,拥有较强的价格控制力和风险平衡能力
  代表企业: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垂直整合是很多太阳能光伏企业采取的模式,但整合的深度不同,面对行业危机时,结果的差异也会很大。2011年前三个季度,晶科能源是少数盈利的太阳能光伏厂商之一,四季度财报尚未公布,但总体上较为乐观,其光伏组件的出口额达到9.6亿美元。
  “垂直整合模式,让晶科有比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我们的产品规划也在不断瘦身,所以库存比较合理,没有大量积压。”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品牌总监钱晶接受《经理人》专访时说。晶科的垂直整合从原料端开始,贯穿从硅锭、硅片到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整个生产流程,这使得晶科在每个环节,都对价格拥有控制力,如果只做局部的电池或者组件,就比较被动。
  打个比方,原来100元的产品,今天降到90元,晶科的垂直整合模式,可以倒推回去,哪一环节需要多少成本,或者每个环节要牺牲多少利润,而去达到这个价格目标。如果不是垂直整合模式,上下游不配合,自己也不控制,就无法倒推,最后降下来的10元钱,只能自己扛,而垂直整合越深,成本分摊越多,风险越小。
  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导致很多公司经营困难。晶科对库存的控制比较得力,据钱晶介绍,晶科的订单管理比较扁平化,可以确保库存在一个很健康的水平,需求量大时不会缺货,量下来时也不会库存太多。这主要归功于产品规划。在行业内,有的公司产品线拉得很长,每个种类都备货保持安全库存。而晶科的做法是,研究客户到底需要什么,根据市场主流需求规划产品,备库存,做到简化和瘦身。
  晶科是财务主导型公司,总体运营相对更安全。财务负责分析价格和掌控,有主导权,而不像很多企业是销售说了算。销售主导的话,可能为了业绩,而忽略了利润率,就可能出现卖的多,亏的多。
  因为财务控制力较强,在这次价格大幅下滑的过程中,晶科没有像其它企业那样迅速降价转移风险,而是采取缓和策略,先和分销商沟通库存情况,商定合理的降价幅度,如果库存消化不掉,晶科将回收,给予部分补偿。
  
  路径二:中游转攻高效率组件
  先规模化,后技术产业化,做高转换率、低成本的太阳能组件,将是未来主流之路
  代表企业: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
  晶澳是很典型的快公司,2005年成立,2007年上市,目前销售额已经过百亿,行业排名在三甲之内。2011年晶澳未能幸免,从二季度开始出现一定幅度亏损。其迅速做大的路径,代表着一大类企业。
  先规模化,再技术产业化,做高转换率、低成本的太阳能组件,这将是未来主流之路。
  成本和转换效率,是太阳能光伏产品的两大核心关注。过去更倾向走两个极端,要么高成本高转化率,要么低成本低转化率,现在两条路都受挤压,已越走越窄。方朋向《经理人》透露,晶澳在2011年推出了一系列新技术,太阳能转换电能的效率有很大提升,使得三季度出货量有较大增长,但初期研发成本和推广成本较高,新技术规模化之后,成本会大大降低。
  晶澳做太阳能电池起家,现在转型做组件,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一是成本控制极为关键,二是在组件领域有尚德、英利等强劲对手,要有不一样的路子。去年,晶澳1.8亿美元收购了硅谷阳光,使得单晶硅片的自供能力提高37%,更重要的是,硅谷阳光的成本控制在全世界都属一流,让晶澳成本控制能力大大提升。
  在晶澳向《经理人》提供的内部资料中,晶澳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靳保芳明确提出,不排除继续收购,晶澳及其母公司晶龙集团有庞大的资金实力。“晶澳财务相对保守,我们手里至少有30亿现金”,方朋说。
  晶澳用“高端代工+自主品牌”策略,切入高端组件市场,利用成本优势和上市公司背景,给国际大品牌做代工,和南德意志这样的顶级机构合作,加入欧美一流的技术认证,晶澳的研发团队有200多人,负责材料到电池技术的研发。“我们的代工模式,就是‘太阳能代工’,基本上价格没什么损失,代工和我们自主品牌的商业回报差不多。”方朋说。在组件领域,代工和自主品牌,基本各占一半。
  
  路径三:下游一站式服务
  未来的太阳能市场,一站式服务将是专注下游的厂商最有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代表企业:中盛光电集团
  组件价格大幅下降后,下游的太阳能电站建设迎来最好的时机。中盛光电总裁兼CEO佘海峰向《经理人》透露,2011年中盛光电的终端安装量增长达35%,销售额增长约为20%~25%。专注做下游的战略,让中盛光电在这次行业性寒冬中收获颇丰。
  中盛光电将自己定位在光伏电站全面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提供从电站开发、电站EPC(工程开发商)、电站维护、电站建造地点选择、资金引进、政府批文申请等全套服务。假如客户出资100万欧元做项目,中盛光电作为总承包商,为客户提供100万欧元的投资方案及服务,客户提需求即可,不需要亲自采购任何材料。
  电站项目的传统玩法是EPC向分销商采购组件,建造电站,并向电站权益人(业主和幕后投资人)负责。而中盛光电想做的不仅是光伏电站的设备制造商,还希望成为光伏电站全面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这就意味着要打破原先的游戏规则,省掉分销商和EPC环节,中盛光电直接面向电站业主提供产品和服务。
  开辟欧洲市场渠道之初,中盛光电选择了当地小商人和大公司分支机构两种性质的分销商。2007年后,中盛光电在德国慕尼黑市中心成立了自己的欧洲分公司,主要负责兆瓦级以上的客户,将大客户资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分公司使中盛光电实现了对分销商的跨越,直接与EPC建立了联系。
  通过与EPC合作积累的经验,2008年8月,中盛光电在德国注册成立了自己独立的工程公司。让中盛光电的发展战略又向下推进了一步。通过各种努力,最终中盛光电能直接拿下业主订单,实现了EPC环节的省略。此举还能使中盛光电将自己的产品卖到自己的工程上去,促进消化自身产能。经过计算,电站项目利润是单纯销售组件的5倍。
  如今,中盛又开始自己投资电站。2011年9月,中盛光电已在意大利投资了三座电站。电站建成之后,即可并网,然后直享上网电价收益,IRR(内部财务收益率)可以达到10%左右。
其他文献
全球领先的办公场所设计公司Steelcase的研究结果,在如今十分忙碌的办公场所和大学环境下,体验到完整的“流畅”状态几乎不可能。现在,该公司推出私密性办公隔间新品。基于大脑和身体的机理而设计的,帮助人们更快地进入到“流”的状态,而且在该状态停留的时间更久。  西班牙成为出国热游下一站  随着中国游客出境热潮的逐年升温,近年来西班牙已成为中国公民前往欧洲旅游的新宠。随着中国公民前往西班牙的需求连年
期刊
2016年经济增长放缓,回归实体经济,企业如何实现增长是广大商界人士共同面临的难题。杰克·韦尔奇总结八十载的丰富阅历,提炼工业时代管理范式的精华,结合互联网时代的连接特性,厘清商业中最基本的规则。  2005年全球畅销书《赢》出版后,经历了剧烈变革的10年,也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10年。这期间,杰克·韦尔奇访问了世界各地不同大小、不同行业的公司,提供商业领域的教学和咨询服务,深度接触了数百家企业。 
期刊
完成了书稿,我并不轻松,这些问题不是我一个人也不是中国一代市场人所能解决的。  中国首次、全球第三次以管理视角研究区域商业群体  我具有13年与深圳企业摸爬滚打的专业服务经历,积累了15万人次的专业访谈纪要,也有6万人次的深圳以外企业的访谈纪要,可以隔离“噪音”来深究。是时候换一个视角,来洞察深圳企业的真相了。深商研究,不是深圳商人群体的故事会,那是纪实文学;不是表扬一种精神,那是报告文学;更不是
期刊
旅游的六要素是“吃、住、行、游、购、娱”,这六要素大部分被OTA(Online Travel Agent;在线旅行社)所渗透,只有“购”这方面的互联网进程比较缓慢。  去年,携程在官网上开通了“全球购”频道,主打全球范围内的旅游商品购物。在互联网+旅游的背景下,旅游越来越便捷,旅游购物的市场前景因而显得可观。  马洪亮也从中看到了商机。2015年9月,马洪亮创办的杭州途购网络发布了“游购团”APP
期刊
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我见过的几乎所有大数据成功例子都是“一把手”工程。公司的管理层越了解数据的价值,大数据落地的成功概率就越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希望见到一本能让管理者看得懂,清楚解释大数据能为企业带来什么的书籍。  数据作为一种新的原料,它可以用之不尽,也可以让你物无所用。其中的关键在于,资料从收集、存储、刷新、辨识、关联、挖掘、决策到行动,是一条很长的链条,中间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又互相作用
期刊
国内企业目前表现得很忧惧,原因不外乎市场持续低迷、行业竞争过度。但我以为,“差异化”是一个解决之道。“差异化”扩展开来,不仅要求企业战略创新,而且要产品、管理与众不同。有企业问,怎样才能找到“差异化”?    无论在国内做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还是发展中的企业,都应走出去,换换思维,会看到自己的缺陷、自己要做什么,这些看到和消化后的经验,经过战略梳理,我相信在竞争中会让你的企业与众不同。     率
期刊
宏观经济、金融管理、资源国有化是三重挑战    新兴市场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特别是中国,由于其众多的人口和高企的投资率,在2010年就消费了全球供应链中近一半的铁矿和煤炭以及超过1/3的铅、锌和铝。然而,随着亚洲增长的减速,其市场需求量能否弥补其它地方需求减少的部分呢?各公司又应怎样平衡他们的长期资本集约策略和短期的金融形势呢?    寻求和亚洲国家合作    力拓首席执行官Tim Albane
期刊
读来读往    家电巨头缺什么?    靠着成本优势和对本地市场的深刻洞察,美的、海尔、格力等家电巨头风头正旺。但很少有谁提及,巨头们居然没有几样可以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如变频压缩机、变频直驱电动机等等,反观松下、博世-西门子、LG,正因为其(或母公司)掌握了最核心的电动机、新材料等技术,其产品线全面覆盖工业、商用和家用领域。与其说它们不敌国内家电集团,不如说它们只是放弃了一块数量型的低端阵地。 
期刊
人是企业中最关键、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招人、用人、留人是一个永续话题。很多企业家面对媒体采访时,冠冕堂皇地喊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文化留人”,甚至喊出“用钱激励员工不是最好的激励手段”??这是最冠冕堂皇的管理谎言,背离人性!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使换了天使做CEO,她也会变着法地去赚钱。”原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也指出“一切以利润为导向,一切以效益论英雄”。企
期刊
摸准行业脉搏才能拿到“通行证”    和曾经的汽车、半导体、互联网一样,太阳能光伏产业正经历周期性震荡,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目前在册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有750多家,这轮洗牌过后,几乎所有企业都将掉到地板上,谁趴着,谁蹲着,谁站着,取决于自身模式和内在能力。  对于历史较短的中国太阳能企业来说,产业发展经验很少,对未来趋势的把握,也更多靠自己摸索。  晶澳能源控股有限公司CEO方朋向《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