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是听高中学生反映高中物理比初中难学的多,学生对学习高中物理有很大的心理障碍,导致学生物理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心理障碍有哪些?面对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老师该如何应对?根据多年的经验,我对这一现象作一分析,和各位同仁交流,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 学习物理 心理障碍 对策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是听高一学生反映高中物理比初中难学的多,学生对学习高中物理有很大的心理障碍,导致学生物理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心理障碍有哪些?面对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老师该如何应对?根据多年的经验,我对这一现象分析如下:
一、学生的心理障碍及成因分析
(一) 畏难心理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本),与初中物理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
1、 从直观到抽象:如 物体——质点。
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
3、 从标量到矢量:算术运算( 加减法)——几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4、 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其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所以,就整个初中物理而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还没有高中这么明显。
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从多侧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
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空间想象、灵活应用等能力都还一时没能很好地形成,因此,思维要求的突然提高,再加之教材从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这五部分内容中最难的部分"力学"放在高一起始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这是目前课程体系让人无可奈何的客观存在。
(二)刻板的学习方法,惰性心理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 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按学生的话说:" 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
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而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而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由于遇到一些似乎两个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而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的情况,而觉得物理好像真是无章可循。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必须在高一时,就应尽最大努力去培养他们。当然,整个的完善和提高,应贯穿于全高中阶段。
(三)思维负迁移,"晕轮"效应
思维定势的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的为正向迁移;起干扰、抑制作用的为负迁移。 物理教学中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表现:
1、 在解决新问题时,盲目地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间的差异 。
2、 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缺乏创造性。
3、 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学生因未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势错觉",而极易迁移到应用中去。不能区别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物理概念,如电压和电动势,电势与电势能,质量与重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等。
4、 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时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差,理解不透切,将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上相近、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或规律混淆,产生晕轮效应,成为学习的障碍。如在对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的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问题的认识上,学生对鸡蛋碰石头这一物理现象,认为鸡蛋碎了是由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分不清变化和变化率,如速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率;磁通量的变化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等;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学生将其作为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一般关系,以滑动摩擦力概念代替了摩擦力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及其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学生将这一特征当作圆周运动的一般特征,以匀速圆周运动概念代替了圆周运动概念。
(四)性别心理障碍
在跨越初高中"台阶"的过程中,有的人越往上攀登越感吃力,不乏落伍者。而落伍者中,有不少是女生。理科是女生弱项的舆论和事例常压得女生不敢放胆去学习物理,造成心理负担,使学习信心不足。例如近几年各省高考实行"3 X"以来,其中"X"科选读物理的女生较少,在理科重点班的女生则更少。女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明显低于男生,学习的劲头也不如男生,对自己不敢高要求,做题时,也不够男生灵活。在大部分人认为女生学习物理至少在某方面比男生困难的情况下,女生的心理压力实在不小。 科学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主要不是表现在水平上而是特色上的不同。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维方面较强;女生在形象、机械思维方面较强,在高中偏向逻辑推理的学习中,女生喜欢记忆的方法已不适用了,从而在成绩上出现退步现象,但特色的差异并不代表能力水平的高低,只是一开始的适应程度的不同,使有的女生心理上产生障碍,缺乏信心,畏缩不前。
二、解决心理障碍的对策:
高中物理注重物理现象的观察到分析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因而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学好。从上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可以获知,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种思维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常会令他们无所适从。 当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上遇到心理障碍,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尽早克服,使他们尽快适应过渡期,愉快投入高中的知识吸取中。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兴趣和好的动机能够很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束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和解决困难的信心,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给他们开阔眼界的机会。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兴趣萌发出来了,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其次,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第三、改变对"成功"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成功就是人生不断的实现自己设想的目标",笔者把这一理念不断渗透到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制定学习短、中、长期目标,把每一次完成预定的目标作为一次新的成功来体验,并对未来奋斗目标作一个从新的调整,达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目的。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学生的各方面成绩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这本是正常现象。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特别对那些成绩在班级排名长期偏低的学生,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和进步。对那些在班级排名在前几名学生更要看到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做到在教学中对学生不再一视同仁, 而是把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看作自己参考系,根据其学习的实际情况每科都给出基础分,其分值可能是40分、50分、60分或80分,而这些分值是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平时考试情况确定的。然后在根据基础分与每次学生的成绩比较,建立积分制,即成绩高于基础分的加分,低的减分。每个人的成绩都以自己的成绩为参照,建立一个类似股票行情升降的积分榜,使每个人的成绩进步情况在积分榜上可以一目了然的看清,这对学生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即使在全班排名较后也有机会赏识到自己的进步。另外,对于学生的基础分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步情况每学期进行适当的调
整,如果每名学生都能不断战胜自己,那么,最后他就一定是成功者,胜利者。
第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人人都希望有所创造,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它对其他能力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重要,因为高中教育面对的是青少年,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与身俱局来的,要通过训练才会得以提高。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物理材料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从个给定的信息中产生新的信息,从同一来源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 其次要进行集中思维训练。集中思维就是以某个思考对象为核心,从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这个中心,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要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就是训练学生从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类事物的能力,可以正向联想,也可以进行逆向联想。 第四要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尽管物理学中的概念通常很抽象,但是通过巧妙的构思可以找出形象的比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寻找形象的比喻。 第五要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概念、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过程的分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要搞"题海战术""满堂灌",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其陷入狭隘的框框条条中。
第五、妥善过渡,降低台阶 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 这要求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如反三角的表示、倍角公式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题、作业和测试题一开始不宜太难,期中和期末的测试题应根据学生实际,尽量控制在60分以上和95分以下,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其次,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最后,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同时还要注意有的错误还可能重犯)。
最后,给女生充分的鼓励,树立自信心,消除过重的心理压力。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女生处于劣势不是绝对的,不应盲目自卑。通过努力,女生也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教育学》 范程、金志远、韩善英 延边大学出版社
[2] 《物理教育展望》.朱宏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 阎金铎、王志军、俞国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创新与创新教育》 漆权 上海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学习物理 心理障碍 对策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是听高一学生反映高中物理比初中难学的多,学生对学习高中物理有很大的心理障碍,导致学生物理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心理障碍有哪些?面对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老师该如何应对?根据多年的经验,我对这一现象分析如下:
一、学生的心理障碍及成因分析
(一) 畏难心理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本),与初中物理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
1、 从直观到抽象:如 物体——质点。
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
3、 从标量到矢量:算术运算( 加减法)——几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4、 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其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所以,就整个初中物理而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还没有高中这么明显。
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从多侧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
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空间想象、灵活应用等能力都还一时没能很好地形成,因此,思维要求的突然提高,再加之教材从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这五部分内容中最难的部分"力学"放在高一起始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这是目前课程体系让人无可奈何的客观存在。
(二)刻板的学习方法,惰性心理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 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按学生的话说:" 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
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而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而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由于遇到一些似乎两个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而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的情况,而觉得物理好像真是无章可循。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必须在高一时,就应尽最大努力去培养他们。当然,整个的完善和提高,应贯穿于全高中阶段。
(三)思维负迁移,"晕轮"效应
思维定势的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的为正向迁移;起干扰、抑制作用的为负迁移。 物理教学中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表现:
1、 在解决新问题时,盲目地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间的差异 。
2、 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缺乏创造性。
3、 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学生因未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势错觉",而极易迁移到应用中去。不能区别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物理概念,如电压和电动势,电势与电势能,质量与重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等。
4、 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时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差,理解不透切,将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上相近、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或规律混淆,产生晕轮效应,成为学习的障碍。如在对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的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问题的认识上,学生对鸡蛋碰石头这一物理现象,认为鸡蛋碎了是由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分不清变化和变化率,如速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率;磁通量的变化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等;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学生将其作为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一般关系,以滑动摩擦力概念代替了摩擦力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及其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学生将这一特征当作圆周运动的一般特征,以匀速圆周运动概念代替了圆周运动概念。
(四)性别心理障碍
在跨越初高中"台阶"的过程中,有的人越往上攀登越感吃力,不乏落伍者。而落伍者中,有不少是女生。理科是女生弱项的舆论和事例常压得女生不敢放胆去学习物理,造成心理负担,使学习信心不足。例如近几年各省高考实行"3 X"以来,其中"X"科选读物理的女生较少,在理科重点班的女生则更少。女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明显低于男生,学习的劲头也不如男生,对自己不敢高要求,做题时,也不够男生灵活。在大部分人认为女生学习物理至少在某方面比男生困难的情况下,女生的心理压力实在不小。 科学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主要不是表现在水平上而是特色上的不同。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维方面较强;女生在形象、机械思维方面较强,在高中偏向逻辑推理的学习中,女生喜欢记忆的方法已不适用了,从而在成绩上出现退步现象,但特色的差异并不代表能力水平的高低,只是一开始的适应程度的不同,使有的女生心理上产生障碍,缺乏信心,畏缩不前。
二、解决心理障碍的对策:
高中物理注重物理现象的观察到分析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因而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学好。从上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可以获知,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种思维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常会令他们无所适从。 当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上遇到心理障碍,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尽早克服,使他们尽快适应过渡期,愉快投入高中的知识吸取中。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兴趣和好的动机能够很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束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和解决困难的信心,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给他们开阔眼界的机会。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兴趣萌发出来了,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其次,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第三、改变对"成功"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成功就是人生不断的实现自己设想的目标",笔者把这一理念不断渗透到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制定学习短、中、长期目标,把每一次完成预定的目标作为一次新的成功来体验,并对未来奋斗目标作一个从新的调整,达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目的。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学生的各方面成绩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这本是正常现象。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特别对那些成绩在班级排名长期偏低的学生,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和进步。对那些在班级排名在前几名学生更要看到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做到在教学中对学生不再一视同仁, 而是把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看作自己参考系,根据其学习的实际情况每科都给出基础分,其分值可能是40分、50分、60分或80分,而这些分值是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平时考试情况确定的。然后在根据基础分与每次学生的成绩比较,建立积分制,即成绩高于基础分的加分,低的减分。每个人的成绩都以自己的成绩为参照,建立一个类似股票行情升降的积分榜,使每个人的成绩进步情况在积分榜上可以一目了然的看清,这对学生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即使在全班排名较后也有机会赏识到自己的进步。另外,对于学生的基础分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步情况每学期进行适当的调
整,如果每名学生都能不断战胜自己,那么,最后他就一定是成功者,胜利者。
第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人人都希望有所创造,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它对其他能力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重要,因为高中教育面对的是青少年,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与身俱局来的,要通过训练才会得以提高。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物理材料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从个给定的信息中产生新的信息,从同一来源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 其次要进行集中思维训练。集中思维就是以某个思考对象为核心,从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这个中心,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要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就是训练学生从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类事物的能力,可以正向联想,也可以进行逆向联想。 第四要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尽管物理学中的概念通常很抽象,但是通过巧妙的构思可以找出形象的比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寻找形象的比喻。 第五要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概念、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过程的分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要搞"题海战术""满堂灌",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其陷入狭隘的框框条条中。
第五、妥善过渡,降低台阶 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 这要求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如反三角的表示、倍角公式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题、作业和测试题一开始不宜太难,期中和期末的测试题应根据学生实际,尽量控制在60分以上和95分以下,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其次,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最后,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同时还要注意有的错误还可能重犯)。
最后,给女生充分的鼓励,树立自信心,消除过重的心理压力。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女生处于劣势不是绝对的,不应盲目自卑。通过努力,女生也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教育学》 范程、金志远、韩善英 延边大学出版社
[2] 《物理教育展望》.朱宏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 阎金铎、王志军、俞国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创新与创新教育》 漆权 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