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些学习能力较弱,成绩低下的学困生,如何在教学中帮助这些学生,笔者认为可以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关注他们的学习活动;对其进行积极评价;加强与家长的配合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学困生;兴趣;关注;信心;评价;学习动机
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些数学学习困难,成绩低下的弱势群体,如何帮助这些孩子,使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上有所得,有所发展,一直是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学习困难的孩子不仅仅存在学习能力不足,而且在情感上对数学有畏难、抵制的情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的关注不仅仅在于他们对知识掌握了没有,应该更多地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感因素,关注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有没有兴趣,从而为他们创设互相尊重、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在其中充满安全感、自信地学习数学,愉悦地交流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困生设计有趣、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教条式的讲授,机械式的训练,尽量把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有亲近感,熟悉感。而且在数学活动中要不断鼓励学困生走出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落感,以更接近生活、更有趣的方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根据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对学困生适当的降低学习要求
皮亚杰以运算为标志把儿童思维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四大年龄阶段。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这几个阶段的时限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长有短,但基本顺序不变。学困生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低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在前一阶段的能力学习中还没得到充分发展,就随着群体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因而产生学习困难。部分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没有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所在,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教学。笔者接任的三年级班级有一小男生,刚接手的时候数学只有十几分,在对其进行了解后发现孩子不及龄就学,能借助手指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在教学乘法笔算时,发现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把乘法口诀背下,孩子着急了,不愿意做乘法笔算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孩子买一个带有乘法口诀的笔盒,允许他做题时看笔盒中的口诀表,经过一个学期,孩子不但把乘法口诀表背下,计算部分也能快速且较好地完成,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中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活动
1.针对学困生,设计一些他们能够回答的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数学问题对优生、中等生能够顺利地回答,而学困生有可能因为数学活动经验的欠缺,数学能力发展处于较低的阶段,不能够完成,久而久之使他们完全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做为教师要针对这个群体的具体情况,备课时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适合学困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的数学问题,让他们体验有成功感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困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2.关注课堂上学困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困生完成作业时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对于学困生不会做的习题,利用形象直观或不同于书本的呈现形式进行呈现,从而降低作业的难度。在课堂练习中对于学困生的错题先不直接打“×”,而是用红笔做上小记号,让学困生明白这题错了,允许其请教同学或老师,理解解题方法订正后再进行二次批改。
3. 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子,进行帮助。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合适的学生与之结对子,让他们在共同的學习活动中,积极互动,相互分享快乐、成功的体验。让学困生在小团体中有学习的责任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四、运用积极评价,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对学困生的不良表现进行抱怨,进行批评。教师要意识到学困生是特殊的弱势群体,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化批评为表扬,表扬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 提升他们的成就感,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动机。
1.用语言进行表扬。人际关系学之父卡耐基说过“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认可,真诚的赞美与肯定是最动听的语言,是打开心门的钥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捕捉住机会,对学困生的学习活动给予肯定。表扬不是泛泛的肯定,要赞赏在具体的学习成果上,如“你今天做题速度比昨天快了,继续努力,加油!加油!”“你的书写越来越整齐了,真棒!”“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同学们都听到了你的答案!”通过言语的肯定,让学困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2.用眼神给予鼓励。眼神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眼睛相互对视而心理产生变化的交流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用眼神的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读懂学生的眼神,从学生的眼神变化中(一种信息反馈),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状况,对于学困生的学习活动可用眼神给予鼓励、赞赏,让学生在老师鼓励的目光中,提高自已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性和自信心。
3.用动作进行激励。在课堂教学中用动作代替语言对学困生进行赞赏,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当孩子回答正确时,可以竖起大拇指,给予肯定;当孩子完成学习任务,鼓掌赞赏;当孩子考试取得进步时,拥抱以示祝贺,让孩子提升自我价值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动机。
五、加强家校配合,共同促进孩子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学困生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关怀,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关爱。要指导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鼓励家长了解孩子所面临的学习困难,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尽量多赞扬孩子的赏光点,使家长有充分的信心,和教师一同促进孩子进步。
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认为: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找到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备课中充分考虑学困生学习的难点,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课后针对性地做好辅导工作,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有耐心,有恒心,永不言放弃,让每一个学困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刘翔平.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6
【关键词】学困生;兴趣;关注;信心;评价;学习动机
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些数学学习困难,成绩低下的弱势群体,如何帮助这些孩子,使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上有所得,有所发展,一直是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学习困难的孩子不仅仅存在学习能力不足,而且在情感上对数学有畏难、抵制的情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的关注不仅仅在于他们对知识掌握了没有,应该更多地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感因素,关注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有没有兴趣,从而为他们创设互相尊重、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在其中充满安全感、自信地学习数学,愉悦地交流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困生设计有趣、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教条式的讲授,机械式的训练,尽量把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有亲近感,熟悉感。而且在数学活动中要不断鼓励学困生走出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落感,以更接近生活、更有趣的方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根据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对学困生适当的降低学习要求
皮亚杰以运算为标志把儿童思维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四大年龄阶段。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这几个阶段的时限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长有短,但基本顺序不变。学困生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低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在前一阶段的能力学习中还没得到充分发展,就随着群体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因而产生学习困难。部分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没有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所在,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教学。笔者接任的三年级班级有一小男生,刚接手的时候数学只有十几分,在对其进行了解后发现孩子不及龄就学,能借助手指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在教学乘法笔算时,发现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把乘法口诀背下,孩子着急了,不愿意做乘法笔算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孩子买一个带有乘法口诀的笔盒,允许他做题时看笔盒中的口诀表,经过一个学期,孩子不但把乘法口诀表背下,计算部分也能快速且较好地完成,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中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活动
1.针对学困生,设计一些他们能够回答的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数学问题对优生、中等生能够顺利地回答,而学困生有可能因为数学活动经验的欠缺,数学能力发展处于较低的阶段,不能够完成,久而久之使他们完全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做为教师要针对这个群体的具体情况,备课时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适合学困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的数学问题,让他们体验有成功感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困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2.关注课堂上学困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困生完成作业时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对于学困生不会做的习题,利用形象直观或不同于书本的呈现形式进行呈现,从而降低作业的难度。在课堂练习中对于学困生的错题先不直接打“×”,而是用红笔做上小记号,让学困生明白这题错了,允许其请教同学或老师,理解解题方法订正后再进行二次批改。
3. 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子,进行帮助。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合适的学生与之结对子,让他们在共同的學习活动中,积极互动,相互分享快乐、成功的体验。让学困生在小团体中有学习的责任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四、运用积极评价,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对学困生的不良表现进行抱怨,进行批评。教师要意识到学困生是特殊的弱势群体,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化批评为表扬,表扬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 提升他们的成就感,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动机。
1.用语言进行表扬。人际关系学之父卡耐基说过“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认可,真诚的赞美与肯定是最动听的语言,是打开心门的钥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捕捉住机会,对学困生的学习活动给予肯定。表扬不是泛泛的肯定,要赞赏在具体的学习成果上,如“你今天做题速度比昨天快了,继续努力,加油!加油!”“你的书写越来越整齐了,真棒!”“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同学们都听到了你的答案!”通过言语的肯定,让学困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2.用眼神给予鼓励。眼神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眼睛相互对视而心理产生变化的交流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用眼神的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读懂学生的眼神,从学生的眼神变化中(一种信息反馈),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状况,对于学困生的学习活动可用眼神给予鼓励、赞赏,让学生在老师鼓励的目光中,提高自已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性和自信心。
3.用动作进行激励。在课堂教学中用动作代替语言对学困生进行赞赏,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当孩子回答正确时,可以竖起大拇指,给予肯定;当孩子完成学习任务,鼓掌赞赏;当孩子考试取得进步时,拥抱以示祝贺,让孩子提升自我价值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动机。
五、加强家校配合,共同促进孩子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学困生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关怀,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关爱。要指导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鼓励家长了解孩子所面临的学习困难,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尽量多赞扬孩子的赏光点,使家长有充分的信心,和教师一同促进孩子进步。
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认为: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找到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备课中充分考虑学困生学习的难点,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课后针对性地做好辅导工作,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有耐心,有恒心,永不言放弃,让每一个学困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刘翔平.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