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回顾了上个世纪以来经济学领域中出现的诸多理论成果,介绍了会计的发展历程,并有效地把经济学理论和会计理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分析、概括了这些经济学理论对会计理论的促进关系。同时,笔者认为经济学已经渗透到了会计学的各个领域,经济学理论在会计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后的会计研究中应加大对经济学理论的借鉴,但另一方面,会计学不应受限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会计学视野中的经济学应该是一种解释会计现象与拓展会计新领域的工具。
关键词:经济学;视角;会计
为进一步推动会计研究,克服以往就会讨论会计的传统研究方法,学术界大胆引进、借鉴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开展对会计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经济学主要包括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等内容。会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主要是产权制度理论、博弈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等。本文拟在目前国内一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契约理论和管制经济学角度出发,对会计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单归纳与探讨。在回顾会计历史的基础上,对未来会计的发展提出一些意见。
一、契约理论与会计问题研究的认识
1937年科斯在其发表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中表达了契约理论的思想,该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企业之所以存在是由于通过企业内部组织方式进行资源配置的交易费用低于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方式的交易费用。按照科斯的理解,如果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如何界定,总能达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现实生活的交易成本总是大于零,那么不同的产权配置,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企业应运而生。通过企业的制度形式,将一部分市场交易内化为企业内部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活动的总交易成本,从而实现资源总体的优化配置,企业的本质就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体。
同时,与各种契约相关的契约成本有:谈判成本、契约履行监督成本、重新谈判的潜在成本,以及因破产或其他原因而未履行契约的预期成本等;而公司的目的是力求契约成本的最小化。这些契约大多数都与会计变量有关,雇员升职和报酬的业绩计量是以会计变量为基础的,与供应商的契约可能以公司流动比率及其他融资指标为基础。会计理论认为为达到公司有效管理的目标,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契约成本最小化问题的拓展。司可脱(2000,中译本)同时提出,会计理论试图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做出解释和预测,其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是公司契约成本最小化总体行为的一部分。让管理者自由选择一套会计政策通常更为有效,这套会计政策可以是由公认会计原则规定,也可以是由契约来进一步限制,让管理人员灵活选择会计政策可以对公司环境变化和未预期的契约做出灵活反应,但是,它同时也为管理层会计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管制经济学角度的思考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是有缺陷的,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会使资源达到最佳搭配,社会福利并不会最大化,帕累托最优很难实现。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1)自由的市场经济必然会导致市场竞争的无序、混乱和低效率。(2)市场失灵的存在。当自由市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质量不同于假定的社会最优量时,市场失灵便会出现,社会最佳量是指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某种社会福利功能的产出量,这种社会最佳量只有当产品价格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时才会存在。如果一种产品的私人效益小于其社会效益,则生产的产品过少,从而存在生产不足。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例如:个人在海边建立一个灯塔,可以为自己的船只引航,同时其它的在此通过的船也会因灯塔而受益,但该船只并没有为灯塔而付费,而且也很难对过往船只收费(收费成本过高),投资建灯塔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社会上对灯塔的生产便呈现不足的状况。因此经济学家主张适度的市场管制、干涉是必要的,可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经济学家认为只有政府出面在市场上有所作为,才能矫正市场提高效率。
具体到会计学的分析,冈尼蒂斯和多普奇(1974)认为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被假定为一种公共产品,而不是私人产品,退一步可以认为它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属性:某个投资人消费它会削弱其它投资人从中获得同样好处的能力(比弗1981)。对于公司报表,冈尼蒂斯和多普奇(1974)认为公司的经理人员无法避免非购买者使用报告的信息,未持有企业证券的投资者可以从企业的报告中获得信息,而无需为信息提供付出任何代价,导致经理人员在决定信息供应量时并未考虑信息对这些非购买者的价值。因此在缺乏信息管制的情况下,经理人员提供的信息便“生产不足”,这也就是发生了会计信息的市场失灵,需要证券交易委员会发挥它的指导、管制作用。
然而,进入60、70年代时美国的经济出现了“滞胀”的局面,人们对曾经辉煌的以政府干预为主要思想的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众多疑问,针对政府的信息管制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政府提出信息管制是为了保护公众利益,而学者们有着不太一样的想法。最直观的理解,理性的经济人应该比较信息管制的成本与收益。很明显,自从1934年以来成立的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及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经费不断增长,其所消耗的资源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两个主要管理机构的直接成本外,各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在遵守这些准则时也发生了很多额外成本。对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实行管制成本除了监督、遵守规定等直接成本外,还由于实施增加揭示的规定,对会计师和公司提出诉讼而造成的损失也可能增加。尽管证券交易委员会声称揭示带来的效益明显超过成本,但并未给出任何证据加以证明。
根据以上二部分的介绍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学理论对会计研究的重大作用,可以说,在会计研究中引进经济研究中的先进成果是会计研究取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现阶段我国会计研究的状况,正如谢志华(2006)所说的那样:会计研究不能就会讨论会计,而应该主动摆脱现有会计概念的框架,积极拓展新的领域。笔者认为未来会计的研究还是应该加大对其它学科的借鉴(如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这种交叉研究也是符合当前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现前,已经有学者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出现了象智力资本会计、环境会计之类的丰硕成果。笔者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主张会计应加强对其它学科的引用,但同时要注意会计研究不能受限于其它学科,不能因为其它学科从而就否定了会计学,其它学课的作用就在于为会计拓展思路、解释现象,只是解释会计现象和拓展会计新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计学应按照其自身特有的规律来解释现象。
关键词:经济学;视角;会计
为进一步推动会计研究,克服以往就会讨论会计的传统研究方法,学术界大胆引进、借鉴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开展对会计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经济学主要包括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等内容。会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主要是产权制度理论、博弈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等。本文拟在目前国内一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契约理论和管制经济学角度出发,对会计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单归纳与探讨。在回顾会计历史的基础上,对未来会计的发展提出一些意见。
一、契约理论与会计问题研究的认识
1937年科斯在其发表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中表达了契约理论的思想,该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企业之所以存在是由于通过企业内部组织方式进行资源配置的交易费用低于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方式的交易费用。按照科斯的理解,如果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如何界定,总能达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现实生活的交易成本总是大于零,那么不同的产权配置,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企业应运而生。通过企业的制度形式,将一部分市场交易内化为企业内部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活动的总交易成本,从而实现资源总体的优化配置,企业的本质就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体。
同时,与各种契约相关的契约成本有:谈判成本、契约履行监督成本、重新谈判的潜在成本,以及因破产或其他原因而未履行契约的预期成本等;而公司的目的是力求契约成本的最小化。这些契约大多数都与会计变量有关,雇员升职和报酬的业绩计量是以会计变量为基础的,与供应商的契约可能以公司流动比率及其他融资指标为基础。会计理论认为为达到公司有效管理的目标,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契约成本最小化问题的拓展。司可脱(2000,中译本)同时提出,会计理论试图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做出解释和预测,其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是公司契约成本最小化总体行为的一部分。让管理者自由选择一套会计政策通常更为有效,这套会计政策可以是由公认会计原则规定,也可以是由契约来进一步限制,让管理人员灵活选择会计政策可以对公司环境变化和未预期的契约做出灵活反应,但是,它同时也为管理层会计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管制经济学角度的思考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是有缺陷的,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会使资源达到最佳搭配,社会福利并不会最大化,帕累托最优很难实现。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1)自由的市场经济必然会导致市场竞争的无序、混乱和低效率。(2)市场失灵的存在。当自由市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质量不同于假定的社会最优量时,市场失灵便会出现,社会最佳量是指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某种社会福利功能的产出量,这种社会最佳量只有当产品价格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时才会存在。如果一种产品的私人效益小于其社会效益,则生产的产品过少,从而存在生产不足。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例如:个人在海边建立一个灯塔,可以为自己的船只引航,同时其它的在此通过的船也会因灯塔而受益,但该船只并没有为灯塔而付费,而且也很难对过往船只收费(收费成本过高),投资建灯塔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社会上对灯塔的生产便呈现不足的状况。因此经济学家主张适度的市场管制、干涉是必要的,可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经济学家认为只有政府出面在市场上有所作为,才能矫正市场提高效率。
具体到会计学的分析,冈尼蒂斯和多普奇(1974)认为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被假定为一种公共产品,而不是私人产品,退一步可以认为它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属性:某个投资人消费它会削弱其它投资人从中获得同样好处的能力(比弗1981)。对于公司报表,冈尼蒂斯和多普奇(1974)认为公司的经理人员无法避免非购买者使用报告的信息,未持有企业证券的投资者可以从企业的报告中获得信息,而无需为信息提供付出任何代价,导致经理人员在决定信息供应量时并未考虑信息对这些非购买者的价值。因此在缺乏信息管制的情况下,经理人员提供的信息便“生产不足”,这也就是发生了会计信息的市场失灵,需要证券交易委员会发挥它的指导、管制作用。
然而,进入60、70年代时美国的经济出现了“滞胀”的局面,人们对曾经辉煌的以政府干预为主要思想的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众多疑问,针对政府的信息管制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政府提出信息管制是为了保护公众利益,而学者们有着不太一样的想法。最直观的理解,理性的经济人应该比较信息管制的成本与收益。很明显,自从1934年以来成立的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及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经费不断增长,其所消耗的资源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两个主要管理机构的直接成本外,各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在遵守这些准则时也发生了很多额外成本。对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实行管制成本除了监督、遵守规定等直接成本外,还由于实施增加揭示的规定,对会计师和公司提出诉讼而造成的损失也可能增加。尽管证券交易委员会声称揭示带来的效益明显超过成本,但并未给出任何证据加以证明。
根据以上二部分的介绍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学理论对会计研究的重大作用,可以说,在会计研究中引进经济研究中的先进成果是会计研究取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现阶段我国会计研究的状况,正如谢志华(2006)所说的那样:会计研究不能就会讨论会计,而应该主动摆脱现有会计概念的框架,积极拓展新的领域。笔者认为未来会计的研究还是应该加大对其它学科的借鉴(如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这种交叉研究也是符合当前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现前,已经有学者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出现了象智力资本会计、环境会计之类的丰硕成果。笔者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主张会计应加强对其它学科的引用,但同时要注意会计研究不能受限于其它学科,不能因为其它学科从而就否定了会计学,其它学课的作用就在于为会计拓展思路、解释现象,只是解释会计现象和拓展会计新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计学应按照其自身特有的规律来解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