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音
其实所有人都是井底之蛙,区别在于井口的直径不同。
郑渊洁重新解释成语“井底之蛙”。
文凭不过是张火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
网上热传的一条微博。
以下仅供参考:1.你初中成绩最好的学科,通常是你未来的职业;2.你目前的职业选择,决定了3年后你的收入水平;3.你的收入和声望,是你经常联系的10个亲密朋友的均值;4.你60岁之后的地位,取决于48岁之前所培养的弟子;5.子女与你的相似程度,取决于你与其共处的时间长短。
一位微博网友的另类总结。
1.别去动父母的积蓄;2.再怎么穷也要留吃饭的钱;3.摔倒了别急着爬起来;4.把创业当成火坑,失败是必然,成功是偶然。
原盛大副总裁朱威廉谈创业。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们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
一位网友的精彩微博。
我儿子参加完欢迎领导的仪式后跟我说,当领导真好,好威风。
福建省古田县让200多名小学生停课,夹道欢迎参加研讨会的有关领导。一位学生家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什么都反对才像学生哩!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的教育观念。高校长和许多人不同,不是在容忍具有反抗精神的学生,而是在暗暗地欣赏这些别人眼中的叛逆学生,因为他确信,叛逆精神常常是创造能力的前奏。
调查
本科出身越好薪资越高
日前,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单位用人对应聘者的本科出身存在名校偏好。
为方便分析,调查机构将学校类型划分为排名前25院校、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以及非“211”院校。其中排名前25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调查发现,截至2011年3月,最终学历为本科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中,排名前25院校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591元,3年后月均收入为7451元,在三类院校中最高。其后依次为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2801元,三年后为5904元)、非“211”院校(毕业半年后为2373元,三年后为4942元)。可以看出,本科出身越好,不仅起薪越高,职业中期收入增长也领先。排名前25院校、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非“211”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内月收入涨幅依次分别为3860元、3103元、2569元。
调查同时显示,名校的硕士毕业生中,本科出身越好薪资越高。排名前25院校已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中,本科毕业于排名前25院校者月收入为7458元,本科毕业于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者为7087元,本科毕业于非“211”院校者为5850元。
专家认为,这种雇主对本科出身的偏好不能以“歧视”简单而论,而是在招聘过程中利用高等教育筛选作用,规避用人风险,节省成本的一种行为。这种现象在阶层稳定化的发达国家也是普遍存在的。
(《北京晚报》)
“211”重点院校学生
更易成“蚁族”
日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廉思发布了针对大城市高学历底层青年的报告。该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南京和重庆七个城市展开,共发放问卷5161份,收回有效问卷4807份。
据调查,“蚁族”(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数量在北京、上海、广州为15万人左右,在武汉、西安、重庆等一线城市在10万人以上,全国初步估计在300万人以上。“蚁族”的典型特征有三个: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的生活状态。在年龄分布上,“蚁族”大多数是80后,22岁到29岁年龄为主。其中,22岁到25岁接近一半,26岁到29岁达到四成。
调查显示,2009年,30岁以上的“蚁族”占调查人数的3.1%,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5.5%。30岁以上的人在增加,说明底层改变自身的状况更加艰难。此外,研究生“蚁族”的数量也在增多,由2009年的1.6%上升到2010年的7.2%。毕业于“211”重点院校的“蚁族”比例,由2009年的10.8%上升到2010年的28.9%。职业院校毕业的“蚁族”最少,仅为18.8%。这说明,越是好学校的学生越容易滞留在大城市。
调查显示,2010年“蚁族”平均收入集中在1500~2000元,工作单位大多以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大多从事简单的技术类和服务类,以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餐饮服务行业为主。
尽管家庭背景及个人现状都处于底层,但“蚁族”普遍对未来有很高的成功期望。83.6%的人认为未来5~10年,其经济地位会有很大的提高。55.6%的“蚁族”认为自己未来能够成功。50%的人认为自己在未来5~10年能够成为精英。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农村来的孩子,家庭条件一般,高的期望值既是家庭压力所迫,也是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初衷。
(《广州日报》)
视野
儿童肥胖同教育有关
德国特里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肥胖儿童的进食速度高于正常儿童,而且他们受母亲的影响较大。特里尔大学的科研人员对80名10~11岁的儿童进行了试验,让这些孩子喝3种酸奶。科研人员让孩子们对每一种酸奶进行评价,想喝多少就喝多少。通过观察,科研人员发现肥胖儿童的进食速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且进食量也大得惊人,他们的母亲在场时更是如此。以卡尔·马丁·皮尔克教授为首的特里尔大学课题组指出,这些肥胖儿童的母亲经常催促他们快吃,长此以往孩子们就形成了快食的习惯。特里尔大学的科学家赖因哈德·勒斯勒也说,肥胖儿童进食速度快虽然有基因遗传方面的原因,但关键是父母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并规范他们的行为。科学家建议,父母首先应该以身作则,有意识地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规矩进食的好榜样,决不能督促孩子快吃多吃。
(《家教博览》)
幼儿说话晚无碍成长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怀特·豪斯率领的研究团队通过持续多年的研究,认定2岁儿童词汇表达迟滞不是导致日后举止或情感紊乱的动因;换言之,开始说话晚的幼儿只要其他方面发育正常,父母不必着急,可静观其变。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向1400多名2岁儿童的父母发放问卷,了解儿童的词汇量。结果显示,大多数2岁儿童能说数百个英文单词,但平均每10名儿童中就有一人不肯开口说话或掌握的词汇量小。
研究同时发现,开始说话晚或词汇量小的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13%表现为内向、易害羞、情绪低落、不够活跃;而开口说话早的儿童中,表现出类似心理问题的比例只有8%。
3年后和15年后的两次回访跟踪调查发现,开始说话晚所伴随的心理问题比例差别已消失,早说话与晚说话没有太大区别。
另据路透社日前公布的数据,直到2岁都不开口说话的儿童比例占7%~18%,其中绝大部分儿童的语言能力可在学龄前赶上同龄人。
(《环球时报》)
家庭育儿分工影响夫妻关系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家庭育儿分工不同影响夫妻关系。研究人员对112对儿4岁孩子的父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丈夫平日主要负责陪孩子玩的夫妻积极互动更多,而丈夫更多照顾孩子生活的夫妻积极互动较少。研究人员沙利文指出,这一结果或许令那些认为夫妻应平分育儿责任的人士感到惊讶。她说:“丈夫负责陪孩子玩耍有益于夫妻关系,尤其就培养男孩而言。但是,如果丈夫主要负责照顾男孩的日常生活,则更有可能引发夫妻争执。”
(《纽约时报》)
家庭小吵小闹有积极作用
英国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父母和子女每天至少发生3次争执,且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母亲引起的。
这项针对3000个家庭的调查发现,家庭争吵每天爆发3次,每次通常持续5分钟。受访家庭每年的争吵时间为91小时,而导致争吵的“罪魁祸首”是母亲。组织该调查的Uinvue家庭数据库机构发言人马克·德·内图说:“有意思的是,母亲在家庭中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争吵是所有家庭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争吵对于建立和加强家庭成员的联系至关重要,是家庭成员的减压阀。所以,小吵小闹对于家庭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消息》)
资讯
上海叫停“星级考”
日前,上海市教委宣布撤销“上海市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办公室”和“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办公室”,并停止两办公室相关等级考试业务。在上海幼儿和青少年中风行10多年的英语“星级考”将从此终结。此举是上海为了遏制社会上愈演愈烈的“考证热”、“竞赛热”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之一,赢得了多数家长的支持,但家长们更希望叫停以奥数为代表的各类竞赛,真正为孩子减负。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表示:“应该完善中小学生的竞赛管理和监督,只要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考试,应该强制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否则作为非法考试予以取缔。另外,应该禁止面向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举行任何竞赛,发放任何竞赛证书。”
(《新闻晨报》)
“数字校园”试点
将登陆全国近200所学校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发的数字出版重点项目“人教数字校园”将于今年春季在全国近200所学校试点实验,首批试点落户重庆。
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表示,希望人教社在“人教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教育数字产品,在“电子书包”等国家数字出版重大项目研发中继续发挥骨干核心作用。
(新华网)
【编辑:陈彤】
其实所有人都是井底之蛙,区别在于井口的直径不同。
郑渊洁重新解释成语“井底之蛙”。
文凭不过是张火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
网上热传的一条微博。
以下仅供参考:1.你初中成绩最好的学科,通常是你未来的职业;2.你目前的职业选择,决定了3年后你的收入水平;3.你的收入和声望,是你经常联系的10个亲密朋友的均值;4.你60岁之后的地位,取决于48岁之前所培养的弟子;5.子女与你的相似程度,取决于你与其共处的时间长短。
一位微博网友的另类总结。
1.别去动父母的积蓄;2.再怎么穷也要留吃饭的钱;3.摔倒了别急着爬起来;4.把创业当成火坑,失败是必然,成功是偶然。
原盛大副总裁朱威廉谈创业。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们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
一位网友的精彩微博。
我儿子参加完欢迎领导的仪式后跟我说,当领导真好,好威风。
福建省古田县让200多名小学生停课,夹道欢迎参加研讨会的有关领导。一位学生家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什么都反对才像学生哩!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的教育观念。高校长和许多人不同,不是在容忍具有反抗精神的学生,而是在暗暗地欣赏这些别人眼中的叛逆学生,因为他确信,叛逆精神常常是创造能力的前奏。
调查
本科出身越好薪资越高
日前,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单位用人对应聘者的本科出身存在名校偏好。
为方便分析,调查机构将学校类型划分为排名前25院校、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以及非“211”院校。其中排名前25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调查发现,截至2011年3月,最终学历为本科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中,排名前25院校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591元,3年后月均收入为7451元,在三类院校中最高。其后依次为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2801元,三年后为5904元)、非“211”院校(毕业半年后为2373元,三年后为4942元)。可以看出,本科出身越好,不仅起薪越高,职业中期收入增长也领先。排名前25院校、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非“211”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内月收入涨幅依次分别为3860元、3103元、2569元。
调查同时显示,名校的硕士毕业生中,本科出身越好薪资越高。排名前25院校已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中,本科毕业于排名前25院校者月收入为7458元,本科毕业于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者为7087元,本科毕业于非“211”院校者为5850元。
专家认为,这种雇主对本科出身的偏好不能以“歧视”简单而论,而是在招聘过程中利用高等教育筛选作用,规避用人风险,节省成本的一种行为。这种现象在阶层稳定化的发达国家也是普遍存在的。
(《北京晚报》)
“211”重点院校学生
更易成“蚁族”
日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廉思发布了针对大城市高学历底层青年的报告。该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南京和重庆七个城市展开,共发放问卷5161份,收回有效问卷4807份。
据调查,“蚁族”(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数量在北京、上海、广州为15万人左右,在武汉、西安、重庆等一线城市在10万人以上,全国初步估计在300万人以上。“蚁族”的典型特征有三个: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的生活状态。在年龄分布上,“蚁族”大多数是80后,22岁到29岁年龄为主。其中,22岁到25岁接近一半,26岁到29岁达到四成。
调查显示,2009年,30岁以上的“蚁族”占调查人数的3.1%,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5.5%。30岁以上的人在增加,说明底层改变自身的状况更加艰难。此外,研究生“蚁族”的数量也在增多,由2009年的1.6%上升到2010年的7.2%。毕业于“211”重点院校的“蚁族”比例,由2009年的10.8%上升到2010年的28.9%。职业院校毕业的“蚁族”最少,仅为18.8%。这说明,越是好学校的学生越容易滞留在大城市。
调查显示,2010年“蚁族”平均收入集中在1500~2000元,工作单位大多以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大多从事简单的技术类和服务类,以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餐饮服务行业为主。
尽管家庭背景及个人现状都处于底层,但“蚁族”普遍对未来有很高的成功期望。83.6%的人认为未来5~10年,其经济地位会有很大的提高。55.6%的“蚁族”认为自己未来能够成功。50%的人认为自己在未来5~10年能够成为精英。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农村来的孩子,家庭条件一般,高的期望值既是家庭压力所迫,也是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初衷。
(《广州日报》)
视野
儿童肥胖同教育有关
德国特里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肥胖儿童的进食速度高于正常儿童,而且他们受母亲的影响较大。特里尔大学的科研人员对80名10~11岁的儿童进行了试验,让这些孩子喝3种酸奶。科研人员让孩子们对每一种酸奶进行评价,想喝多少就喝多少。通过观察,科研人员发现肥胖儿童的进食速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且进食量也大得惊人,他们的母亲在场时更是如此。以卡尔·马丁·皮尔克教授为首的特里尔大学课题组指出,这些肥胖儿童的母亲经常催促他们快吃,长此以往孩子们就形成了快食的习惯。特里尔大学的科学家赖因哈德·勒斯勒也说,肥胖儿童进食速度快虽然有基因遗传方面的原因,但关键是父母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并规范他们的行为。科学家建议,父母首先应该以身作则,有意识地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规矩进食的好榜样,决不能督促孩子快吃多吃。
(《家教博览》)
幼儿说话晚无碍成长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怀特·豪斯率领的研究团队通过持续多年的研究,认定2岁儿童词汇表达迟滞不是导致日后举止或情感紊乱的动因;换言之,开始说话晚的幼儿只要其他方面发育正常,父母不必着急,可静观其变。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向1400多名2岁儿童的父母发放问卷,了解儿童的词汇量。结果显示,大多数2岁儿童能说数百个英文单词,但平均每10名儿童中就有一人不肯开口说话或掌握的词汇量小。
研究同时发现,开始说话晚或词汇量小的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13%表现为内向、易害羞、情绪低落、不够活跃;而开口说话早的儿童中,表现出类似心理问题的比例只有8%。
3年后和15年后的两次回访跟踪调查发现,开始说话晚所伴随的心理问题比例差别已消失,早说话与晚说话没有太大区别。
另据路透社日前公布的数据,直到2岁都不开口说话的儿童比例占7%~18%,其中绝大部分儿童的语言能力可在学龄前赶上同龄人。
(《环球时报》)
家庭育儿分工影响夫妻关系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家庭育儿分工不同影响夫妻关系。研究人员对112对儿4岁孩子的父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丈夫平日主要负责陪孩子玩的夫妻积极互动更多,而丈夫更多照顾孩子生活的夫妻积极互动较少。研究人员沙利文指出,这一结果或许令那些认为夫妻应平分育儿责任的人士感到惊讶。她说:“丈夫负责陪孩子玩耍有益于夫妻关系,尤其就培养男孩而言。但是,如果丈夫主要负责照顾男孩的日常生活,则更有可能引发夫妻争执。”
(《纽约时报》)
家庭小吵小闹有积极作用
英国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父母和子女每天至少发生3次争执,且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母亲引起的。
这项针对3000个家庭的调查发现,家庭争吵每天爆发3次,每次通常持续5分钟。受访家庭每年的争吵时间为91小时,而导致争吵的“罪魁祸首”是母亲。组织该调查的Uinvue家庭数据库机构发言人马克·德·内图说:“有意思的是,母亲在家庭中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争吵是所有家庭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争吵对于建立和加强家庭成员的联系至关重要,是家庭成员的减压阀。所以,小吵小闹对于家庭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消息》)
资讯
上海叫停“星级考”
日前,上海市教委宣布撤销“上海市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办公室”和“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办公室”,并停止两办公室相关等级考试业务。在上海幼儿和青少年中风行10多年的英语“星级考”将从此终结。此举是上海为了遏制社会上愈演愈烈的“考证热”、“竞赛热”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之一,赢得了多数家长的支持,但家长们更希望叫停以奥数为代表的各类竞赛,真正为孩子减负。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表示:“应该完善中小学生的竞赛管理和监督,只要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考试,应该强制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否则作为非法考试予以取缔。另外,应该禁止面向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举行任何竞赛,发放任何竞赛证书。”
(《新闻晨报》)
“数字校园”试点
将登陆全国近200所学校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发的数字出版重点项目“人教数字校园”将于今年春季在全国近200所学校试点实验,首批试点落户重庆。
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表示,希望人教社在“人教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教育数字产品,在“电子书包”等国家数字出版重大项目研发中继续发挥骨干核心作用。
(新华网)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