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校生源数量少、质量差,教学绩效低下。通过跨课程校本教研,跨课程教学整合,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模式立足课堂,立足教学改革,好的课程要通过课堂的检验才能称为完美。有效教学模式中,教学行为是多教师协同教学行为,跨课程教学整合是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整合,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增减、生硬取舍,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是教师行为的转变,是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更新与提升,教师团队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跨课程;有效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75-01
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决定着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招得进、学得好、出得去”,是我们职教人必须时刻面对的论题,其中“学得好”是关键。
为此,笔者以本校作为研究的依托,从2010级、2011级学生、2012级新生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为研究的标本,从中选取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应的教学改革实验,探寻适合于中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模式,进而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低、生源数量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占据相当高的比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累、多有力不从心,而学生学得累、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学绩效低下。主要原因如下:
1.生源少、质量低。初中毕业生数逐年递减、普教规模做强并略有扩大的前提下,我校潜在生源逐年锐减、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面临巨大的压力。
2.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位。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开设课程,而课程设置基本上以大专院校为蓝本。课程遵循学科体系,授课模式上仿效普教,实践课难形成中职特色。
3.教学要改革。从学科出发,各课程间自成体系、相互割裂,某一知识点出现在不同的课程中时,其呈现和表述是“你唱你的,我说我的”步调不一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迁移比较困难、往往混淆不清,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较大障碍。
4.评价方法随意性大。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没有系统性,评价机制没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二、探究的基本做法
当前,学生普遍语文、数学等基础薄弱,学习专业课时困难重重。常常是专业课堂中补充数学、物理等知识,而数学等课堂仍按照数学知识体系教学。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就是要研究如何改变与消除数学、各门专业课程“你唱你的、我说我的”、“同唱不同调”现象,通过跨课程校本教研,跨课程教学整合,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以数学与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1.专业课程教师分别按课程进行梳理,调查其中涉及的所有数学知识点,研究专业课程对数学有哪些具体要求,建议相应知识点教学时段、提供典型实例。采用列表的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数学教师对全部专业课程调查列表中知识点进行处理。一是将涉及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合并、编制典型例题;二是确定相应知识点教学时段、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计划等。
3.数学课作为文化课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而各专业课程对数学的要求差别是比较大的,往往有一些具体要求,需要在数学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相关任课教师集体研究教学方案、集体备课,主要做到:统一对“教学要求”的理解,协调“教学时段”安排,优化“相关例题”选用。这样各课程能够相互协调,步调一致、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活动。
4.根据教学整合要求实施“对接教学”,实现数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平稳过渡,消除或减少学生在学习数学、专业课时课程差异感。
5.及时对教学绩效进行评估。实施教学整合时,相关数学教师、专业教师随堂听课,课后及时进行评课。再根据问卷调查情况,进一步讨论和反思教学的成功与不足,总结经验与教训,改进今后的教学。
三、探究的初步成果
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和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跨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教学整合后进行教学,以让出教学时间优化我们的教学安排,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
在探究中我们发现:有效教学模式要立足课堂,立足教学改革,“真正的教学成果应体现在课堂上”,再好的课程如果不能通过课堂的检验也是不完美的。有效教学模式中跨课程教学整合,绝对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增减、生硬取舍,而更加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是教师行为的转变,是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更新与提升,教师团队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探究的点滴体会
1.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于专业建设的需要,中职校必须加快高技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致力于专业建设和改革,鼓励教职工专业素养培训;鼓励教职工参加各种层次的学历进修;鼓励教职工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证书考试;选派专业教师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熟悉新设备,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
2.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对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资源的投入必然加大,对教师教科研的要求提高了,这需要我们能够理性地、科学地认识并接受。
3.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要更新教育理念。随着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深层次接轨,教师职能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以外,还需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借鉴企业管理经验,运用现代管理动技术,改进课堂,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改课堂、变方法”,假如教师观念不改变,最终还是会停留在老师“灌”学生“装”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上,“换了汤没有换药”,穿了新鞋走的还是老路。
总之,我校2年多的“中职校计算机专业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追求教学的实际效益,是我们经历的富有挑战的历程,在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的研究还是粗浅的,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艰难过程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最终接近和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密歇根大学校长谈跨学科研究》,《科学时报》,2005年6月28日。
[2]《浅谈中职学校的校本教研》,《科学教育研究》,2009年4月第2期。
[3]《跨学科教研提升校本教研高度》,《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23日第5版。
[4]《浅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国校园导刊》,2010年第12期。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跨课程;有效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75-01
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决定着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招得进、学得好、出得去”,是我们职教人必须时刻面对的论题,其中“学得好”是关键。
为此,笔者以本校作为研究的依托,从2010级、2011级学生、2012级新生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为研究的标本,从中选取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应的教学改革实验,探寻适合于中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模式,进而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低、生源数量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占据相当高的比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累、多有力不从心,而学生学得累、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学绩效低下。主要原因如下:
1.生源少、质量低。初中毕业生数逐年递减、普教规模做强并略有扩大的前提下,我校潜在生源逐年锐减、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面临巨大的压力。
2.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位。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开设课程,而课程设置基本上以大专院校为蓝本。课程遵循学科体系,授课模式上仿效普教,实践课难形成中职特色。
3.教学要改革。从学科出发,各课程间自成体系、相互割裂,某一知识点出现在不同的课程中时,其呈现和表述是“你唱你的,我说我的”步调不一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迁移比较困难、往往混淆不清,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较大障碍。
4.评价方法随意性大。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没有系统性,评价机制没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二、探究的基本做法
当前,学生普遍语文、数学等基础薄弱,学习专业课时困难重重。常常是专业课堂中补充数学、物理等知识,而数学等课堂仍按照数学知识体系教学。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就是要研究如何改变与消除数学、各门专业课程“你唱你的、我说我的”、“同唱不同调”现象,通过跨课程校本教研,跨课程教学整合,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以数学与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1.专业课程教师分别按课程进行梳理,调查其中涉及的所有数学知识点,研究专业课程对数学有哪些具体要求,建议相应知识点教学时段、提供典型实例。采用列表的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数学教师对全部专业课程调查列表中知识点进行处理。一是将涉及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合并、编制典型例题;二是确定相应知识点教学时段、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计划等。
3.数学课作为文化课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而各专业课程对数学的要求差别是比较大的,往往有一些具体要求,需要在数学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相关任课教师集体研究教学方案、集体备课,主要做到:统一对“教学要求”的理解,协调“教学时段”安排,优化“相关例题”选用。这样各课程能够相互协调,步调一致、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活动。
4.根据教学整合要求实施“对接教学”,实现数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平稳过渡,消除或减少学生在学习数学、专业课时课程差异感。
5.及时对教学绩效进行评估。实施教学整合时,相关数学教师、专业教师随堂听课,课后及时进行评课。再根据问卷调查情况,进一步讨论和反思教学的成功与不足,总结经验与教训,改进今后的教学。
三、探究的初步成果
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和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跨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教学整合后进行教学,以让出教学时间优化我们的教学安排,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
在探究中我们发现:有效教学模式要立足课堂,立足教学改革,“真正的教学成果应体现在课堂上”,再好的课程如果不能通过课堂的检验也是不完美的。有效教学模式中跨课程教学整合,绝对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增减、生硬取舍,而更加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是教师行为的转变,是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更新与提升,教师团队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探究的点滴体会
1.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于专业建设的需要,中职校必须加快高技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致力于专业建设和改革,鼓励教职工专业素养培训;鼓励教职工参加各种层次的学历进修;鼓励教职工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证书考试;选派专业教师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熟悉新设备,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
2.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对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资源的投入必然加大,对教师教科研的要求提高了,这需要我们能够理性地、科学地认识并接受。
3.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要更新教育理念。随着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深层次接轨,教师职能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以外,还需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借鉴企业管理经验,运用现代管理动技术,改进课堂,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改课堂、变方法”,假如教师观念不改变,最终还是会停留在老师“灌”学生“装”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上,“换了汤没有换药”,穿了新鞋走的还是老路。
总之,我校2年多的“中职校计算机专业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追求教学的实际效益,是我们经历的富有挑战的历程,在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的研究还是粗浅的,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艰难过程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最终接近和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密歇根大学校长谈跨学科研究》,《科学时报》,2005年6月28日。
[2]《浅谈中职学校的校本教研》,《科学教育研究》,2009年4月第2期。
[3]《跨学科教研提升校本教研高度》,《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23日第5版。
[4]《浅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国校园导刊》,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