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f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形式,完成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在教材中发现未知问题,根据自己的主动探索得出结论的过程。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探究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和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的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知兴趣,它直接推动孩子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而缺乏这种兴趣,就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可见要想让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创设情景、巧设问题等。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就抓住课题提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在哪里?那个地方什么样?为什么叫鸟的天堂?鸟儿在鸟的天堂里怎么生活?”学生就以高涨的热情饶有兴趣的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探索,通过充分阅读、深思、精研、寻找问题的答案。因此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引发探究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探究性学习最要紧的是发现并提出探究问题。探究问题要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有利于巩固、深化、运用、拓展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创设情境时,对教材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地直接提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善于开动脑筋,“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允许学生质疑、争论,发表其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疑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有疑才会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鼓励学生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进行探究性思维。这样的课堂才凸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发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三、拓展探究时空
  
  爱因斯坦说:“知识是有限的,思维想象是无限的。”苹果落地是极普通的现象,多数人想到的是捡起来吃,只有牛顿想到万有引力,而对大多数人而言,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有待发掘的宝藏。因此,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给学生以思维指导。当学生思维一时受到阻塞时,教师应适时创设情境,巧妙地加以引导点拨,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学生寻求丰富的学习资源,解决疑惑,使学生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精。特别是当学生的探究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为学生搭设思维之桥,让学生畅通思路,把探究引向理想的彼岸。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有位同学对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鑿井法”有疑惑,站起来说:“打一口直井,增加两个工作面,打两口直井就增加四个工作面,那么打的直井越多,增加的工作面就越多,工期就越缩短。”这位学生话音刚落,学生们都愣住了,随即陷入沉思。老师抓住这一契机,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让学生选择学习伙伴,针对这个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有的说不是,因为打直井本身也需要时间,打的直井太多,增加的工作面是多了,但是工期不一定缩短;有的说因为八达岭隧道有居庸关的三倍长,可以打两口直井。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教师就提示学生画示意图。显然教学中捕捉探究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学生围着老师转有效得多,学生们往往会有独特的见解和新的发现。
  
  四、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不但有学习上方便、快捷,效益高的特点,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争辩、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合作,从而形成学习上的共同体。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握好交流、讨论的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合作,及时抓住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参与交流,巧设悬念,精要点拨,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在认识、解决问题上会有新的提高,甚至会产生一些老师不曾考虑到的新奇想法。课堂上,教师有意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相互学习。学生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还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懂得知识。学生的个性也得到淋漓尽致地张扬,课堂上呈现出精彩的多元化感悟。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体现学科的特点,新的教学理念为宗旨,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的魅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们享受到多彩多姿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获取知识,养成勇于探究的习惯。
其他文献
一、调速器的功用  拖拉机目前普遍采用柴油机做动力,田间作业时经常负荷多变,且负荷变化的幅度较大。调速器能在负荷改变时保持稳定转速,防止转速忽高忽低影响作业质量。为了及时准确的调整供油量或混合气量,靠人力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内燃机均装有调速器,它能随发动机负荷变化自动调节供油量,达到额定转速下稳定工作。  二、调速器的类型  按控制特性不同,调速器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 单制式调速器  只能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应相应的地进行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育教学质量。从当前的情况看,多媒体教学只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但在体育教学中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不利因素    (一)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体育教学。
摘 要:目前物理课程的有效实施引发了如何开发和利用物理课程资源的问题。本文根据物理课程资源的特点、对物理课程资源进行划分,分析了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提出了有效利用物理课程资源应坚持的原则。  关键词:物理课程:课程资源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保证物理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物理课程资源的支撑。物理课程资源则指形成物理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如
1创建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的意义动物疫病净化是指在特定区域或场所对某种重点动物疫病有计划地进行消灭。在当前重大动物疫情形势复杂、基层防疫能力薄弱的情况下,创建规模
1传染病防控1.1日常预防1.1.1牛场应建围墙和防疫沟,生产区和生活区要分开,生产区门口设消毒室和消毒池,消毒池内放置2%~3%氢氧化钠溶液或0.2%~0.5%过氧乙酸等,消毒药物定期更换,以保持有效浓
口腔炎,即口腔黏膜的炎症,常因机械损伤、化学性刺激、物理性刺激和某些传染性疾病的继发感染等而引发,各种家畜均可发生。临床上以口腔黏膜的发炎、水疱、破溃,疼痛,采食困难,吐草,流涎等为特征。笔者现将接诊过的一例驴口腔炎的治疗情况简介如下:  一、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2014年3月中旬,滦县滦州镇某户饲养的1头母驴出现采食困难、不时吐出草球和流涎等症状,遂来求诊。笔者经现场了解、检查发现,患驴草料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