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二次剪脐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采用不同时间行新生儿脐部二次修剪对其脐部的影响,寻求合理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方法:选取黄山市人民医院母婴同室2012年7月份住院的健康新生儿219例为对照组,2012年8月份住院的健康新生儿219例为实验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行常规方法断脐结扎,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行二次断脐,实验组新生儿在出生后48-72小时内行二次断脐,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的出血,渗液,脐周有无发红,有无脐炎发生。结果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出血、渗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两组未发生新生儿脐炎。结论:新生儿出生后满48-72小时行二次剪脐,此时脐带残端胶质萎缩,剪脐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二次断脐;脐炎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与胎盘断离的残端处是一个对外的窗口,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过长(≥14天),其脐断端创面对外开放,残端未脱落而变干、变硬,容易划破或损伤脐部周围皮肤,痂盖下更易滋生细菌导致感染[1]。 因此脐部护理是母婴同室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临床上普遍对新生儿脐带残端多采取二次剪脐法,它不需等待自然脱落,通过人为干预脐带坏死脱落过程从而缩短脐部创面愈合时间,减少脐带在液化脱落时分泌物的刺激和细菌繁殖的机会,可有效预防新生儿脐炎及脐带出血,是产科较理想的脐带处理方法[2-3]。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如何掌握二次断脐的有利于时机,是防止新生儿脐带出血和感染的关键,因此,本科室对二次剪脐的时机再次进行研究与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选取本院母婴同室2012年7月份健康新生儿219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8月份健康新生儿219例作为实验组。两组新生儿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①脐部有畸形不能正常结扎者;②有难产史;③胎儿窒息;④早产儿;⑤需要特殊治疗的新生儿。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的出血,渗液,脐周有无发红,有无脐炎发生。
  1.2 研究方法
  1.2.1第一次断脐: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行常规方法断脐结扎,用无菌婴儿护脐(护脐注册号:皖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640072号)内所备气门芯,在距离脐带根部皮肤0.5cm用气门芯结扎,在用丝线靠近气门芯出结扎,两道结扎可避免气门芯移位和脐带出血。
  1.2.2第二次剪脐 实验组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晨间淋浴后行二次剪脐,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4-48小时常规晨间淋浴后行二次剪脐。二次剪脐方法采用[3]:左手以高压灭菌的有齿镊夹紧脐残端的末端处,提直残端,绷紧脐周皮肤,右手用安尔碘棉签自内向外消毒脐轮周围的皮肤(包括脐残端部)直径约5cm,再用高压灭菌组织剪,以脐为中心,剪刀与腹壁成15-20°。自脐残端根部上方,沿脐轮与残端的交界处为剪切起始点,自左向右顺时针方向剪除脐带残端,脐残端分离后,用安尔碘棉签消毒脐窝。并用明胶海绵覆盖,一次性脐贴固定后再用一次性护脐加压包扎,包扎松紧适宜。
  1.2.3日常脐部护理:新生儿在未断脐前,新生儿每日晨间沐浴,用安尔碘棉签自内向外消毒脐轮周围的皮肤直径约5cm9(脐带残端纵行),更换无菌婴儿护脐。新生儿断脐后用安尔碘棉签消毒脐窝及周围皮肤,以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1.3评价指标:(1)新生儿脐炎 脐部残端有渗液或脓性分泌物,有臭味,脱落后伤口迁延不愈;脐部及脐周皮肤红肿、发硬深及皮下。有其中1项即可诊断为新生儿脐炎。(2)出血的评价 二次剪脐后观察剪脐24 h内脐部出血情况。若明胶海绵未见渗血、脐窝干燥为正常,若渗血、出血浸润明胶海绵或溢出脐窝为出血。(3)观察脐窝处局部有无渗出,如渗出浸润明胶海绵≥1cm为渗出。(3)脐部干燥愈合标准 新生儿出生后脐部经无菌结扎、二次剪脐后,局部无渗血、无渗液、无异味、脐周皮肤无改变,脐残端闭合为愈合。两组二次剪脐后规范观察脐部并认真填写脐部护理记录单。
  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组新生儿脐带二次剪脐后脐窝局部情况的比较,实验组新生儿二次剪脐后脐部出血、渗液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发生脐出血新生儿经过及时的处理后出血停止,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5~6 d出院,阴道分娩的新生儿4—5d出院,新生儿出院时脐残端闭合均无感染及出血。
  4.讨论
  4.1从表1结果得出,掌握二次剪脐的时间和技巧,是防止新生儿脐带出血和感染的关键。表1中可见实验组新生儿二次剪脐后脐部出血、渗液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二次剪脐后无新生儿脐炎的发生。对照组脐部出血、渗液比实验组发生的多,可能与新生儿出生后24-48小时内脐带残端血管未完全闭塞,剪脐时易发生出血,也可致剪脐不净。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脐带残端血管闭塞较完全,故出血率明显下降。因此,掌握新生儿二次剪脐的时机可提高新生儿二次剪脐的安全系数。
  4.2护士规范的观察与健康指导是二次剪脐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剪脐后一方面搂抱、哺乳,更换尿不湿等因素,使无菌婴儿护脐移位、松脱,脐窝局部失去加压止血、包扎作用,脐窝局部出现渗血;另一方面有的新生儿哭吵,腹压加大,也可引起脐部出血。因此剪脐后严格按照要求定时主动巡视新生儿,剪脐后4小时内每30min观察1次,无渗血后1小时一次,连续8次;再每2小时 1次,连续4次。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重点交接班。二次剪脐后,认真落实告知家长义务,指导家长掌握自我观察新生儿剪脐后脐出血的方法,喂养时采取正确的抱姿,以免无菌婴儿护脐移位。尽量避免新生儿哭闹,保持脐部敷料清洁干燥,若脐部出血或无菌护脐松散、打湿、移位,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利用产后课堂,讲解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便于家长掌握。两组中有二次剪脐后出血,护士规范的观察发现及时明胶海绵+加压包扎后出血停止。   4.3据相关研究显示1200 例新生儿败血症中,有66.9% 以上的存在脐部感染,给予适当的脐部护理方法,可明显预防新生儿发生脐炎[4-5]。新生儿二次剪脐可使脐带与脐带皮肤之处血液循环阻断,基底部早期暴露于空气中,利于干燥,使锯齿样表面被薄层皮肤所覆盖,瘢痕形成,缩短了脐带脱落的时间,促进脐部愈合[6]。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的院内感染[7] 。从表1得到结果本组新生儿没有发生脐炎,说明本研究的护理措施是完全到位的,本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是有效的,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指导产妇及家属护理新生儿脐部前后及时洗手,在产妇出院时,新生儿脐带已愈合或基本愈合,减少了产妇及家属对脐部护理的担忧和因护理不当引起脐部感染和出血的发生率。
  新生儿脐部处理是母婴同室护理工作中的重点。脐部是一个易感染部位,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炎和出血。新生儿出生后行规范结扎,48-72小时后脐带残端萎缩,干瘪较充分,二次剪脐后脐带残端并发症少,对于个别脐带较粗的巨大儿二次剪脐延长至脐带干燥后。实践证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歧英,崔淑敏,孙元美.新生儿脐残端修剪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9):787—788
  [2]张翠琼,王冬梅,孙伟,等.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最佳时机探讨[J].护理学报,2009,16(6A):54—56.
  [3]兰晓娥 洪惠珠 姚美蓉.二次剪脐四步骤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36-37.
  [4] 喻丹,粟红梅. 早期家庭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24,135.
  [5] 郑瑞莺. 不同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53-3355.
  [6]苏丽东,唐鸿玉,陈业芳等。新生儿脐带残端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研究。《护理研究》2009:3031-3032
  [7]Ceriani Cernadas JM ,Carroli G ,PellegriniL ,et al .The effect of tim ing of cord clam ping on neonatal venous hem atocrit values and clinical outcome at term :A random ized ,controlled trial[J].Pediatrics ,2006,117(4):779-78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90例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并对两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加用风险管理的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只行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检查中非麻醉和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完成检查前常规准备措施后对照组直接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组则给予患者麻醉措施,待其完全入睡后进行胃镜检查,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2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显著。结论:胃镜检查中给予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临床效果。方法:结合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肝囊肿患者,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下完成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没有中转开腹的情况,患者平均住院4±0.7d,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疼痛小等特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肝囊肿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子宫颈疾病时子宫颈环形电切术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颈疾病患者,其中慢性宫颈炎5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50例,均采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理检查情况、并发症情况、临床疗效、随访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慢性宫颈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7.12±0.23)mL,手术时间平均(10.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进行电子阴道镜检查的3500例患者的资料,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接受电子阴道镜检查的3500例患者中,有1170例患者检测结果异常。1170例患者接受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检出粘膜慢性炎2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911例;鳞癌26例,腺癌4例;尖锐湿疣11例。结论:电子阴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儿科收治的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研究,以治疗方式为基础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红霉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肺部啰音消失、止咳、退热及住院时间比较上t=3.8698、3.0721、2.3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科医院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减少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血液科住院的患者,将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医院感染患者的情况以及感染部位和病菌的分布进行分析,探究血液科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医院感染的部位中,呼吸道的感染例数最多,构成比为68.7%,接下来是胃肠道和败血症等;革兰阳性菌占1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去除术用于功能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行常规心电图、血常规以及B超检查,扩张宫口,用宫腔镜观察患者宫腔情况,是由吸头吸宫,薄化内膜,用电凝灼烧患者内膜,将切除子宫内膜进行病理检验。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为13-60ml,平均出血量为(18.5±2.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2025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该术式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结果:2025例患者中有100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输尿管穿孔24例,输尿管假道形成20例,感染、发热15例,输尿管粘膜损伤15例,输尿管狭窄7例,输尿管断裂2例,术后严重肾绞痛12例,出血5例。所有患者均经输尿管镜下置双J管、开放性手术等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治疗直肠癌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