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中麻醉与非麻醉的治疗效果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x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检查中非麻醉和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完成检查前常规准备措施后对照组直接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组则给予患者麻醉措施,待其完全入睡后进行胃镜检查,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2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显著。结论:胃镜检查中给予患者麻醉措施可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临床疾病诊断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胃镜检查;非麻醉;麻醉;治疗效果
  现阶段在临床上为患者诊断与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胃镜检查与治疗术,因为在患者消化道中插入胃镜并进行检查的全过程中会刺激患者的咽喉部,造成其发生严重的呕吐或胃肠痉挛症状,使患者的畏惧感与不适感明显增强,使患者感到痛苦[1]。我院探讨了胃镜检查中给予麻醉对检查效果的影响,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之间在我院就诊且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包括男27例,女23例;年龄18~71岁,平均43.1±1.2岁。观察组患者50例,包括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9~73岁,平均43.3±1.1岁。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可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胃镜检查前完成常规的准备措施,提前嘱咐患者检查前4h内禁水,8h内禁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及时干预出现异常现象的患者,如果其呈现出稳定的生命体征时即可进行胃镜检查,对照组患者在完成常规准备措施后,且上述条件均满足即可直接给予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完成常规准备措施后,且上述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向其实施麻醉措施。具体操作为:要求患者保持左侧卧位,吸氧措施通过鼻导管给予,并静脉注射芬太尼(每千克1.0~1.5μg),注射过程需在20s内完成,大约经过1分钟后在患者体内缓慢推注丙泊酚(每千克1~2mg),推注过程需40s内完成。完成以上的麻醉操作后对患者的临床反应进行严密观察,等待患者完全入睡后进行胃镜检查。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结果。完成检查后等待患者完全苏醒才能离开。检查完的3天内应当由家属或医护人员陪护患者,尽可能不做消耗大量体力的活动,避免发生意外[2]。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3.0,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对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进行检验,采用x2对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进行检验。如果两组数据间的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胃镜检查过程中以及检查之后对照组共2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共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0%和8.0%,前者远大于后者,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镜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近几年,我国的医疗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临床中已经广泛应用胃镜检查技术为患者诊断相关疾病。然而在胃镜检查过程中,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患者的咽喉部,使患者出现不适感,具体表现为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心血管意外事件,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其生命健康也会受到威胁[3-4]。
  在临床上给予患者适当的麻醉措施后再进行胃镜检查可以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以及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也能得以减轻,这样患者在医师完成各项检查措施时的配合度也会相应提高,更加积极,信任医师,医师在详细观察患者的病情时也能更加准确,使正确诊断的几率提高。异丙酚是静脉麻醉药物的一种,其特点包括药效平稳、可控性强、无蓄积作用、清醒快、起效快和时效短等,能够有效抑制心血管系统与心肌的呼吸功能和神经反射,从而减慢患者的心率,使其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并降低血氧保护度,虽然仍然处于低值的正常范围内,但还是要以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决定是否使用[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胃镜检查过程中以及检查之后对照组共2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共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0%和8.0%,前者远大于后者,差异显著。说明胃镜检查中给予患者麻醉措施可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临床疾病诊断率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世林,李平玉.胃镜检查术前不用解痉,麻醉、祛泡剂1500例观察[J].新消化病学杂志,2012,12(12):122-123.
  [2] 邹文孝,房殿春,王振华.咽部表面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作用观察[J].重庆医学,2013,26(12):193-194.
  [3] 汪春莲,霍继荣,刘德良,等.无痛苦麻醉胃镜检查的运用与临床对比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3,21(9):1025-1027.
  [4] 许丽. 胃镜检查中麻醉与非麻醉的临床疗效对比[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4):56-57.
  [5] 徐海容.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护理与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20):65-66.
  [6] 何健,赵永锋,税明煜. 胃镜检查麻醉与非麻醉临床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08(05):33-34.
其他文献
摘要: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就是美容实用技术,其主要体系是技术技能操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机结合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教学目标除了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外,还包括提高其综合素质。文章从转变教学观念、结合网络资源、专题教授等多个方面探讨了美容实用技术的实践教学策略。  关键词:美容实用技术;实践教学;结合;策略  教师向学生传授
期刊
摘要:目的:实践分析早期宫外孕诊断中血清β-HCG、孕酮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绵阳市游仙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间46例疑似宫外孕患者,给予血清β-HCG联合孕酮检测观察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孕妇的血清β-HCG增长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孕妇的孕酮值检测结果则低于对照组;联合检测方式诊断率(分别为91.67%、97.93%、93.75%)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护理在宫外孕破裂患者中实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6例宫外孕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操作流程优化对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NICU68例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流程,实验组采用优化后流程实施气道管理,观察和比较两组间的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 )、机械通气时间、吸痰间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吸痰间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在产程活跃期的干预对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立三个试验组(①组、②组、③组),一个对照组(④组)进行临床试验,观察在第一产程的不同时机使用不同剂量的间苯三酚(即分别在产程活跃期使用间苯三酚80mg、产程潜伏期使用间苯三酚80mg、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使用间苯三酚40mg)对产妇剖宫产率、第一产程用时的影响。结果:①组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且分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行LEEP术对妊娠、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LEEP术的4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同期在我院分娩且孕前未接受任何宫颈手术的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率、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与对照组相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30例危重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诊的30例危重新生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本院24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集幼儿股静脉血液,检测血液中各项生化指标,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婴儿PLT计数相差不大,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6173,P=0.1058);患儿组TT、PT、APTT、FIB、D-D、PC和AT-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产前宣教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有效的产前宣教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7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各38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产前宣教,观察组孕妇给予针对性产前宣教,对比分析针对性宣教前后分娩方式的意向变化情况及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和满意度对比情况。结果:针对性宣教后78.9%的孕妇选择了自然分娩,自然分娩选择比宣教前有显著增加,而选择剖宫产和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儿科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黄疸患儿2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茵栀黄颗粒组)与对照组(常规组),每组125例,给予治疗组患儿茵栀黄颗粒加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及黄疸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比对照组(82.4%)有明显提高,且TBIL
期刊
摘要:目的:对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90例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并对两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加用风险管理的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只行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