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3年起,MOOC对国内教育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国内MOOC教学研究在不同层面和不同学科间展开,教学研究文献也不断涌现。整理分析这些文献可以有效地把握国内MOOC教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本文梳理了2013年至2015上半年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中的MOOC教学文献,分析目前国内教学实践值得关注的问题,总结其应对策略,对今后的教学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MOOC;文献分析;教学实践;中文核心期刊
一、引言
我国教育界自2012年开始广泛关注MOOC。2013年,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率先加入Coursera平台开课。随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985高校也相继签约Coursera、EdX平台。据Coursera数据显示,2014年该平台上注册的中国用户人数已达到65万人。借着这股浪潮,我国高等院校纷纷开展与MOOC相关的研究与实践,积极加入到新的教育方式的变革中,各类相关研究文献快速而集中地涌现。本文梳理了2013年至2015上半年国内MOOC教学发展文献,综合其中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情况,探讨国内MOOC教学实践值得关注的问题,并对研究文献所反映出的MOOC教学不足提出应对策略,对MOOC教学发展做出展望。
二、目前MOOC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搜索关键词主要有“慕课”“MOOC”“MOOCs”“教学”。搜索范围设定为“主题”。搜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28日。搜索来源为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全网,以中文核心期刊为主。经过多次梳理,共得到与MOOC教学高度相关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116篇。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和报刊文章等。
根据对116篇文献的分析,笔者总结了目前国内MOOC教学实践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理念政策层面上,一些教师在自身教学理念、专业素养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固守传统,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教学设计层面上,一部分教师基于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对MOOC的理解存在误区,仅在课堂教学中引进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材料,延续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参与度仍然没有得到重视和改变。有的教师在MOOC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形式不熟悉,或者自身信息素养不过关等。
教学效果评价方面,MOOC互评环节中评估学习者的作业存在评阅者态度粗鲁,评价效果低下,学习者通过互联网抄袭作业或习题答案等问题,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国内大学引进MOOC教学以来教学团队成员有限,师生互动有限,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投入及师生互动等问题亟待解决。
配套设施层面上,MOOC学习质量监控体系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改善MOOC教学的应对策略
基于对116篇中文核心期刊MOOC教学研究文献的分析,本文总结了五个改善目前国内MOOC教学实践的应对策略。
1.理念层面
改进教学模式需要根本转变课程理念,随时了解学习者的需求,赋予学习者更多的选择权和控制权,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组织。但在寻求翻转课堂的同时,也应注意一些教学的传统要素不能改变,如学习者的情感需求,群体性需求,成长个体差异的规律和课程特点。总之不能改变系统教育的本质。
2.配套设施层面
MOOC平台需要整合更多的功能,比如:(1)在网络平台中镶嵌即时在线辅导工具,譬如移动终端,以便随时做出即时有效的反馈,增强师生互动,维持学习者学习积极性。(2)建立一个能监控学生学习过程和答疑的助教团队,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参与MOOC学习过程的学习者。还可以设立首席助教管理团队,减轻教师工作压力。(3)建立细致的个人数据分析学习者的变化,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最真实的情况。(4)丰富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内容。我国目前只有少数高等院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开发建设MOOC课程,其他院校主要借用现有的国内外MOOC课程进行教学实践。但是这难以与自身院校的课程标准完全一致。线上课程开课时间和网络稳定性、课程使用语言等等都会加大学科MOOC教学的难度。(5)设计更为精致、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而非传统课堂的翻版,否则学习者也会“虚拟地”打瞌睡。
3.教师层面
MOOC授课的全球一体化迫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在MOOC教学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形成“适用性强”“一劳永逸”的模式之前,教师在管理、监督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可变性方面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培训提高网络环境下的先进教学技能,灵活使用MOOC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评价,还要重视教学反馈,使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了解不同学习者的身份特征及需求变化。同时,还要善于利用自动评价体系分析学生的数据,改变以往“大概”“差不多”的粗放式教育。
4.学生层面
要想实现使用MOOC助力教学的目的,就要加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语言能力,减小学习者学习MOOC课程的困难,帮助他们尽可能积极地完成MOOC的整个学习过程。作业方面要建立同伴互评的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形成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评定人文、社会科学、商业或语言类学科等主观性作业。这也为MOOC平台开发人文学科课程扫除了一定的障碍。
5.课程标准与评估机制层面
美国在2012年同意对Coursera上几门由顶尖大学提供的课程进行同等学分评估(acredit-equivalency evaluation),以判断这些课程的质量是否入学分。而我国MOOC尚处于“婴儿阶段”,又与传统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更亟需建立起明确统一的课程标准与评估机制。学习者必须通过监控下的线下考试来获得同等学分。我国也需要建立保证MOOC课程质量的评估机制,确定如何评估、评估标准等来保证学习者学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四、小结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关注MOOC教学研究和实践,以及多个一类高校MOOC平台的上线和使用,我国高校正在探索大规模的在线教育管理体系和制度,改变大学传统学习形态和教学模式。尽管这个进程目前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不足也意味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丰富发展的更大可能性,MOOC教学的发展前景会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1]戴朝晖.MOOC热点研究问题探析——全国首届MOOC时代高等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15,(1):73-78.
[2]冯雪松,汪琼.北大首批MOOCs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
[3]刘玲.MOOC中同伴互评的功能与策略探究——以edX、Coursera平台及北京大学的MOOC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1):11-16.
[4]马武林,李艳,蒋艳.国际MOOCs教学设计优势及其问题分析——以美国杜克大学“英语写作I:获取专业知识”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4(9).
[5]万昆,叶冬连,戚丽,曾婷,张林燕.多维视阈下的国内MOOC研究进展与可视化分析——以我国MOOC研究领域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5(2):38-44.
[6]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戴维·帕特森.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3-22.
[7]王应解,冯策,聂芸婧.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6):80-85.
关键词:MOOC;文献分析;教学实践;中文核心期刊
一、引言
我国教育界自2012年开始广泛关注MOOC。2013年,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率先加入Coursera平台开课。随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985高校也相继签约Coursera、EdX平台。据Coursera数据显示,2014年该平台上注册的中国用户人数已达到65万人。借着这股浪潮,我国高等院校纷纷开展与MOOC相关的研究与实践,积极加入到新的教育方式的变革中,各类相关研究文献快速而集中地涌现。本文梳理了2013年至2015上半年国内MOOC教学发展文献,综合其中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情况,探讨国内MOOC教学实践值得关注的问题,并对研究文献所反映出的MOOC教学不足提出应对策略,对MOOC教学发展做出展望。
二、目前MOOC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搜索关键词主要有“慕课”“MOOC”“MOOCs”“教学”。搜索范围设定为“主题”。搜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28日。搜索来源为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全网,以中文核心期刊为主。经过多次梳理,共得到与MOOC教学高度相关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116篇。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和报刊文章等。
根据对116篇文献的分析,笔者总结了目前国内MOOC教学实践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理念政策层面上,一些教师在自身教学理念、专业素养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固守传统,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教学设计层面上,一部分教师基于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对MOOC的理解存在误区,仅在课堂教学中引进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材料,延续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参与度仍然没有得到重视和改变。有的教师在MOOC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形式不熟悉,或者自身信息素养不过关等。
教学效果评价方面,MOOC互评环节中评估学习者的作业存在评阅者态度粗鲁,评价效果低下,学习者通过互联网抄袭作业或习题答案等问题,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国内大学引进MOOC教学以来教学团队成员有限,师生互动有限,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投入及师生互动等问题亟待解决。
配套设施层面上,MOOC学习质量监控体系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改善MOOC教学的应对策略
基于对116篇中文核心期刊MOOC教学研究文献的分析,本文总结了五个改善目前国内MOOC教学实践的应对策略。
1.理念层面
改进教学模式需要根本转变课程理念,随时了解学习者的需求,赋予学习者更多的选择权和控制权,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组织。但在寻求翻转课堂的同时,也应注意一些教学的传统要素不能改变,如学习者的情感需求,群体性需求,成长个体差异的规律和课程特点。总之不能改变系统教育的本质。
2.配套设施层面
MOOC平台需要整合更多的功能,比如:(1)在网络平台中镶嵌即时在线辅导工具,譬如移动终端,以便随时做出即时有效的反馈,增强师生互动,维持学习者学习积极性。(2)建立一个能监控学生学习过程和答疑的助教团队,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参与MOOC学习过程的学习者。还可以设立首席助教管理团队,减轻教师工作压力。(3)建立细致的个人数据分析学习者的变化,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最真实的情况。(4)丰富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内容。我国目前只有少数高等院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开发建设MOOC课程,其他院校主要借用现有的国内外MOOC课程进行教学实践。但是这难以与自身院校的课程标准完全一致。线上课程开课时间和网络稳定性、课程使用语言等等都会加大学科MOOC教学的难度。(5)设计更为精致、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而非传统课堂的翻版,否则学习者也会“虚拟地”打瞌睡。
3.教师层面
MOOC授课的全球一体化迫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在MOOC教学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形成“适用性强”“一劳永逸”的模式之前,教师在管理、监督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可变性方面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培训提高网络环境下的先进教学技能,灵活使用MOOC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评价,还要重视教学反馈,使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了解不同学习者的身份特征及需求变化。同时,还要善于利用自动评价体系分析学生的数据,改变以往“大概”“差不多”的粗放式教育。
4.学生层面
要想实现使用MOOC助力教学的目的,就要加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语言能力,减小学习者学习MOOC课程的困难,帮助他们尽可能积极地完成MOOC的整个学习过程。作业方面要建立同伴互评的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形成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评定人文、社会科学、商业或语言类学科等主观性作业。这也为MOOC平台开发人文学科课程扫除了一定的障碍。
5.课程标准与评估机制层面
美国在2012年同意对Coursera上几门由顶尖大学提供的课程进行同等学分评估(acredit-equivalency evaluation),以判断这些课程的质量是否入学分。而我国MOOC尚处于“婴儿阶段”,又与传统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更亟需建立起明确统一的课程标准与评估机制。学习者必须通过监控下的线下考试来获得同等学分。我国也需要建立保证MOOC课程质量的评估机制,确定如何评估、评估标准等来保证学习者学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四、小结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关注MOOC教学研究和实践,以及多个一类高校MOOC平台的上线和使用,我国高校正在探索大规模的在线教育管理体系和制度,改变大学传统学习形态和教学模式。尽管这个进程目前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不足也意味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丰富发展的更大可能性,MOOC教学的发展前景会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1]戴朝晖.MOOC热点研究问题探析——全国首届MOOC时代高等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15,(1):73-78.
[2]冯雪松,汪琼.北大首批MOOCs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
[3]刘玲.MOOC中同伴互评的功能与策略探究——以edX、Coursera平台及北京大学的MOOC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1):11-16.
[4]马武林,李艳,蒋艳.国际MOOCs教学设计优势及其问题分析——以美国杜克大学“英语写作I:获取专业知识”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4(9).
[5]万昆,叶冬连,戚丽,曾婷,张林燕.多维视阈下的国内MOOC研究进展与可视化分析——以我国MOOC研究领域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5(2):38-44.
[6]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戴维·帕特森.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3-22.
[7]王应解,冯策,聂芸婧.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6):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