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听说课是促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以一节基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听说课为例,阐述了听前情景中初步感知词汇,听中感知对话的逻辑结构、表达意义并模仿操练,听后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内化和运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言能力;听说课;教学实践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基础英语教学改革,要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1]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总目标从综合语言语用能力转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
王蔷指出,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程晓堂、赵思奇指出,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3]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任务。
二、目前初中英语听说课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们英语听说课课堂发现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上存在不少问题:
1.听前活动
词汇处理缺乏语用意识,耗时费力。不少教师在听前会花大量时间孤立地教学单词或对语言结构的讲解,忽视了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应置于语境中,与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相违背。
2.听中活动
语篇处理缺乏语篇反应,简单粗暴。程晓堂、赵思奇指出,语言能力特别要强调对语篇作出的反应[4]。不少教师针对听力的文本,按部就班地完成书中的听力内容,接着花大量的时间继续讲解词汇、句型和语法,然后让学生跟读、齐读、分角色读,接着让学生表演。这样的训练,看似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学习语言,但是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的体验,也忽略了对话交际的逻辑性,机械反复的操练让学生倍感疲惫或无聊,最后的表演成为个别优等生表演的舞台。
3.听后活动
输出活动缺乏思维层次目标,盲目空洞。在听后输出活动中,教师设置的活动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联系或关联不大,无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任务完成过程中只是简单语言知识的堆砌,不能体现真正的语言交际。
三、基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听说课教学策略
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5]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听说课教学中,笔者采用“感知—模仿—运用”的模式,在听力文章与学生间搭建桥梁,真正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具体如下:
1.听前活动,在语境中初步感知词汇语用功能
听前词汇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不是所有的词汇都要听前处理,应根据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预测并推断出影响学生听力的词汇,择适中处理;词汇的处理应着重其语音和语义,不应该浓墨重彩讲解其语用;词汇的处理离不开语境,应该在语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词汇是如何建构语言知识和表达意义。
2.听中活动,根据语篇结构和语言知识建构意义,模仿对话
教师应首先注重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材料,设置的任务注重指导学生听的学习策略,尤其要注重从整体理解到细节探究再到难点突破。学生在此基础上,便于把握对话的框架结构,逐渐体会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操练,为落实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3.听后活动,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发展思维、落实语用
在学生模仿的基础上,都要帮助学生将对话静态语言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将学生的生活情景融入课堂中,设计开放性的、聚焦语言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思考,进行语言实践,真正发展语言能力。
四、基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听说课教学实践研究
下面以笔者执教的仁爱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话题Section B的课例为例,探讨应用“感知—模仿—运用”的模式在听说课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1. 教学目标
本节是一节听说课,听力内容是康康和玛利亚谈论梦想职业,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梦想职业的名称、选择的理由和所要做的准备。根据内容和学情,将本节课的主题定为“Dream Jobs”,教学目标为:听对话获取相关信息(名称、理由及准备工作);从what、why和how三方面模仿谈论,最后谈论及分享个人的梦想职业;认识人要有梦想并要有为这个梦想付出努力的决心和行动。
2. 设计思路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初三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谈论梦想职业时可能会缺乏条理性,思维的层次性及表达的单一性,因此本节课定位为在语言的丰富性上、条理的结构上和思维的层次上帮助学生最后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感知—模仿—运用”的教学模式,即感知詞汇和语言知识建构的意义,丰富语言;模仿“梦想职业—选择的理由—如何准备”此结构构建的对话,为顺利输出做好了语言上和结构上的准备;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结构,并在教师创设的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下进行操练和运用,真正发展语言能力。
3. 教学过程
Step 1: Pre-listening(7 min)
教师首先播放《Be What You Wanna Be》这首歌曲,然后提问:What’s the song about?学生回答了Dream jobs之后,教师继续问:How many jobs are mentioned in it?教师利用Bubble Circle Map将学生的答案一一呈现在黑板上。接着老师问了一些学生的梦想职业后,让学生猜老师的梦想职业。教师借助顺利返航的宇航员景海鹏和陈东的图片,帮助学生猜测,在情景中引出了新单词astronaut,realize,universe,老师接着问:Do you know what should we do to be an astronaut?学生们七嘴八舌谈论交流,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引入话题“Dream Jobs”,围绕老师的梦想职业,借助图片和老师的语言,从what-why-how描述了教师的职业梦想,目的是让学生在情景中初步感知新词汇所传递的意义,同时初步感知表达结构上的条理性。
Step 2: While-listening(28 min)
(1)Listen and answer: What are Kangkang and Maria talking about?听对话第一遍,让学生整体感知对话内容,有一个全局意识。
(2)Listen and fill in the table.听对话两遍,让学生完成关于康康和玛利亚的梦想职业,选择梦想职业的原因及选择梦想职业的理由的表格。
【设计意图】设置的两个听力任务遵循了从整体到细节的策略,从what、 why和how三个方面完成细节任务,帮助学生形成了谈论梦想职业的条理性结构意识,为后续模仿操练奠定了结构上和思维逻辑上的基础。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以及诵读句式,为模仿操练做了语言上的准备。
(3)在听和跟读后,着重分析康康的梦想职业,对比老师想成为宇航员的原因,围绕Something new will be discovered in the universe.展开,让学生想象如果康康成为宇航员后进入太空的新发现,让学生在虚拟但又充满想象的情节中学习并运用will be done的结构,为下面的输出丰富了语言。接着教师借助书本3A的内容,巩固will be done结构的运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了丰富输出对话的语言而设计的,在情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will be done的结构,为输出why丰富语言,避免语言单一。
(4)四人一小组,模仿谈论康康和玛利亚的梦想职业、选择原因及理由。
【设计意图】在充分输入对话结构和丰富的语言知识后,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可控性的对话操练。重新模仿的对话是按照what-why-how的结构进行的,同时整合了3A图片里的信息,运用了will be done的句型结构。这样模仿的操练为接下来真实的交际运用做好了结构和语言知识上的准备。
Step 3: Post-listening(10 min)
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即谈论梦想职业的三个方面:What is your dream job? Why do you want to do the job?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 realize your dream job?学生根据总结内容,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写下自己梦想职业的相关信息,尽量用上今天所学的will be done的语言结构,然后四人一组先组内分享,然后全班分享。作业的布置就是将口头的自己的梦想职业规划变成书面作业。
【设计意图】输出环节是语言的真实的运用。学生运用了所学对话中what-why-how的结构和所输入的丰富的语言,在输出时自然就能根据思维的逻辑性自如地进行交际,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五、小结
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核心,而听说课是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感知—模仿—运用”的听说课教学模式不仅关注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更关注了语篇知识的结构和语用知识;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学习,更强调了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語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语篇表达的意义,而且促使其对语篇内容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判断和分析,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 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6).
[3][4][5]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 2016(5):79-86.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第七中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言能力;听说课;教学实践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基础英语教学改革,要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1]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总目标从综合语言语用能力转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
王蔷指出,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程晓堂、赵思奇指出,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3]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任务。
二、目前初中英语听说课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们英语听说课课堂发现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上存在不少问题:
1.听前活动
词汇处理缺乏语用意识,耗时费力。不少教师在听前会花大量时间孤立地教学单词或对语言结构的讲解,忽视了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应置于语境中,与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相违背。
2.听中活动
语篇处理缺乏语篇反应,简单粗暴。程晓堂、赵思奇指出,语言能力特别要强调对语篇作出的反应[4]。不少教师针对听力的文本,按部就班地完成书中的听力内容,接着花大量的时间继续讲解词汇、句型和语法,然后让学生跟读、齐读、分角色读,接着让学生表演。这样的训练,看似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学习语言,但是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的体验,也忽略了对话交际的逻辑性,机械反复的操练让学生倍感疲惫或无聊,最后的表演成为个别优等生表演的舞台。
3.听后活动
输出活动缺乏思维层次目标,盲目空洞。在听后输出活动中,教师设置的活动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联系或关联不大,无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任务完成过程中只是简单语言知识的堆砌,不能体现真正的语言交际。
三、基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听说课教学策略
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5]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听说课教学中,笔者采用“感知—模仿—运用”的模式,在听力文章与学生间搭建桥梁,真正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具体如下:
1.听前活动,在语境中初步感知词汇语用功能
听前词汇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不是所有的词汇都要听前处理,应根据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预测并推断出影响学生听力的词汇,择适中处理;词汇的处理应着重其语音和语义,不应该浓墨重彩讲解其语用;词汇的处理离不开语境,应该在语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词汇是如何建构语言知识和表达意义。
2.听中活动,根据语篇结构和语言知识建构意义,模仿对话
教师应首先注重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材料,设置的任务注重指导学生听的学习策略,尤其要注重从整体理解到细节探究再到难点突破。学生在此基础上,便于把握对话的框架结构,逐渐体会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操练,为落实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3.听后活动,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发展思维、落实语用
在学生模仿的基础上,都要帮助学生将对话静态语言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将学生的生活情景融入课堂中,设计开放性的、聚焦语言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思考,进行语言实践,真正发展语言能力。
四、基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听说课教学实践研究
下面以笔者执教的仁爱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话题Section B的课例为例,探讨应用“感知—模仿—运用”的模式在听说课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1. 教学目标
本节是一节听说课,听力内容是康康和玛利亚谈论梦想职业,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梦想职业的名称、选择的理由和所要做的准备。根据内容和学情,将本节课的主题定为“Dream Jobs”,教学目标为:听对话获取相关信息(名称、理由及准备工作);从what、why和how三方面模仿谈论,最后谈论及分享个人的梦想职业;认识人要有梦想并要有为这个梦想付出努力的决心和行动。
2. 设计思路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初三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谈论梦想职业时可能会缺乏条理性,思维的层次性及表达的单一性,因此本节课定位为在语言的丰富性上、条理的结构上和思维的层次上帮助学生最后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感知—模仿—运用”的教学模式,即感知詞汇和语言知识建构的意义,丰富语言;模仿“梦想职业—选择的理由—如何准备”此结构构建的对话,为顺利输出做好了语言上和结构上的准备;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结构,并在教师创设的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下进行操练和运用,真正发展语言能力。
3. 教学过程
Step 1: Pre-listening(7 min)
教师首先播放《Be What You Wanna Be》这首歌曲,然后提问:What’s the song about?学生回答了Dream jobs之后,教师继续问:How many jobs are mentioned in it?教师利用Bubble Circle Map将学生的答案一一呈现在黑板上。接着老师问了一些学生的梦想职业后,让学生猜老师的梦想职业。教师借助顺利返航的宇航员景海鹏和陈东的图片,帮助学生猜测,在情景中引出了新单词astronaut,realize,universe,老师接着问:Do you know what should we do to be an astronaut?学生们七嘴八舌谈论交流,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引入话题“Dream Jobs”,围绕老师的梦想职业,借助图片和老师的语言,从what-why-how描述了教师的职业梦想,目的是让学生在情景中初步感知新词汇所传递的意义,同时初步感知表达结构上的条理性。
Step 2: While-listening(28 min)
(1)Listen and answer: What are Kangkang and Maria talking about?听对话第一遍,让学生整体感知对话内容,有一个全局意识。
(2)Listen and fill in the table.听对话两遍,让学生完成关于康康和玛利亚的梦想职业,选择梦想职业的原因及选择梦想职业的理由的表格。
【设计意图】设置的两个听力任务遵循了从整体到细节的策略,从what、 why和how三个方面完成细节任务,帮助学生形成了谈论梦想职业的条理性结构意识,为后续模仿操练奠定了结构上和思维逻辑上的基础。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以及诵读句式,为模仿操练做了语言上的准备。
(3)在听和跟读后,着重分析康康的梦想职业,对比老师想成为宇航员的原因,围绕Something new will be discovered in the universe.展开,让学生想象如果康康成为宇航员后进入太空的新发现,让学生在虚拟但又充满想象的情节中学习并运用will be done的结构,为下面的输出丰富了语言。接着教师借助书本3A的内容,巩固will be done结构的运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了丰富输出对话的语言而设计的,在情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will be done的结构,为输出why丰富语言,避免语言单一。
(4)四人一小组,模仿谈论康康和玛利亚的梦想职业、选择原因及理由。
【设计意图】在充分输入对话结构和丰富的语言知识后,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可控性的对话操练。重新模仿的对话是按照what-why-how的结构进行的,同时整合了3A图片里的信息,运用了will be done的句型结构。这样模仿的操练为接下来真实的交际运用做好了结构和语言知识上的准备。
Step 3: Post-listening(10 min)
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即谈论梦想职业的三个方面:What is your dream job? Why do you want to do the job?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 realize your dream job?学生根据总结内容,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写下自己梦想职业的相关信息,尽量用上今天所学的will be done的语言结构,然后四人一组先组内分享,然后全班分享。作业的布置就是将口头的自己的梦想职业规划变成书面作业。
【设计意图】输出环节是语言的真实的运用。学生运用了所学对话中what-why-how的结构和所输入的丰富的语言,在输出时自然就能根据思维的逻辑性自如地进行交际,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五、小结
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核心,而听说课是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感知—模仿—运用”的听说课教学模式不仅关注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更关注了语篇知识的结构和语用知识;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学习,更强调了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語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语篇表达的意义,而且促使其对语篇内容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判断和分析,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 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6).
[3][4][5]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 2016(5):79-86.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