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如何上好音乐课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z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课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门学科,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除了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外,还需做好几个方面。
  [关键词]音乐课堂;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寓教于情
  
  音乐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调节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强烈的熏陶和感染作用,音乐产生的本质根源与人类多侧面的社会生活有关。以音乐构成的重要因素“节奏”来说,它不仅仅来自于劳动的律动,大自然中的鸟鸣蛙跃,鹿奔马驰,雷霆闪电,以及人类本身的动作,语言都充满了节奏。所以,音乐是文艺创造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音乐能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那要上好一堂音乐课,除了教师本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
  
  欣赏法是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利用一定的教材内容及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念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情操,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鉴赏能力。在当今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音乐课无疑是一支强心剂,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音乐课无疑是一杯疲惫后的清茶,能激起学生的兴奋感,这就奠定了音乐课的重要作用,那怎样更加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下功夫:
  
  1.1 让学生欣赏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往往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魅力往往表现于:形象良好,广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亲和力的良好,一专多能,那作为音乐教师,就应该增强自身的认同,也就得到了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喜爱。
  
  1.2 教师注重欣赏课程教学。通过欣赏课程教学,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感觉,理解音乐的能力,要让学生感知和发现音乐的美(内容与形式美),发展音乐的形象思维。如教学李焕之的《春节序曲》,所感受的首先是一种兴奋和欢乐的情绪。可能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生活场景的再现,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反应。有如在学习《百鸟朝凤》时,要启发学生联想到自然界各种鸟的独叫声,进而联想到我国北方农村办喜事的热闹情景,体念到那种热烈的节日气氛和愉快欢欣的欢腾情绪。又如在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时,尽可能启发学生产生多种的自由想象有关个人命运的、有关阶级命运的、有关社会发展的等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质,可以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积极的动力,不仅如此,竞争是健全学生人格所必需的,敢于竞争是我们教育学生的一项基本内容,人们因竞争而变得勤奋,但值得我们音乐教师注意的是:要使竞争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同时要开展合作,使竞争中的失败者树立信心,注意对竞争者的心理调适。
  
  三、通过学生的成功欲和成功体验充分挖掘学生音乐潜质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渴望鲜花与掌声,学生更是如此,我记得有一位音乐教师就是这样激发学生的成功欲的:他让学生写歌词后教师再谱上曲,教学生进行演唱。学生们很兴奋啊!原来自己也可以成为“作词家”,也可以成为“音乐家?。这样学生得到成功体验后就会倍加努力学习了,所以。教师要注意去发现学生每一个音乐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我超越。
  
  四、创设意境,把学生引入音乐的殿堂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在课前认真组织好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作为纽带,能把学生很好的带入音乐的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过程中。结合肢体语言把课堂变活
  
  音乐并不单是音乐,它是和一定的肢体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唱,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音乐打动自己,配合一定的肢体语言,然后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激起学生的律动,唤起学生表现的欲望,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音乐世界,从而打破死气沉沉的氛围。例如,在教学《幸福拍手歌》一课时,我将每一句歌词都配上一个动作,为学生全情地表演,学生们也跟随着模仿起来,甚至有一位学生配上自己的动作,整个教室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都在尽情地表演。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新课程培养目标之一,我们要采用各种方法,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在音乐世界里充分体验节奏感、韵律感、美感,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陶冶自己。提高自己。
  总之,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并不是单纯搞理论知识传授,音乐教学就是为欣赏音乐、演奏演唱、创作音乐而进行地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我们要上好音乐课,不但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还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音乐智能潜力。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要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氛围,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每一个学生,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打破课堂的“平静”与“平衡”,把空间还给孩子,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学校一旦成为学乐学的家园,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难题将迎刃而解。  [关键词]学生;乐学;家园;三立文化    从教18年以来,特别是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在农村中学任教的大多数教师都有一个同感:厌学的
期刊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当一个人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整个身心都处于积极状态,将进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初中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能从一开始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保持其兴趣,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经久不衰的求知欲。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我近年来在这方
期刊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多数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有这种感觉识字教学既枯燥无味,学生又不感兴趣。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
期刊
语文是一种语言,学习语言,练习最为紧要,但练习最容易变成机械练习。小学生的语文课堂练习,一变成机械,就显得呆板无味。在语文课堂,我们巧用游戏方法教学语文,可以免去枯燥无味,而且小学生做游戏总不愿中间停止,总喜欢连续做,因此多设计游戏,小学生练习语文的机会可以增多,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一些作法:    一、进行奖励机制的运用    在教育中,我们都能体会到表扬和激励对学生起的作用比批评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
期刊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文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语导得好,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又能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反之,教师平铺直叙,学生兴趣索然、精力涣散,教师也难以得心应手,费力不讨好,效果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设计好课堂开端,点燃起学生的
期刊
大家还记得萧伯纳的一句名言吗?“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咱撇开物质交换,不难看出萧伯纳的这段话,是在劝导人们——尤其是学人们——能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以共同长进。的确,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沟通,即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也会付之流水。这句话更应让我们老师进行深刻的反思:怎样才能让学生
期刊
初中阶段,审美教育更显示出在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时的学生从原来的快乐、无拘无束、天真活泼变得沉默、羞涩和严肃,他们要寻找一种新的适合表现自我意识的方式,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如果灌输给他们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这种教育的特殊效果,是一般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  当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
期刊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的教学主要在课堂中进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也主要在课堂中实现。随着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人们越来越渴望构建起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课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新观念,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构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历史课堂。
期刊
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历史?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呢?  历史是认识过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门学科,而认识过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可以说是每一个人都不能回避的生存问题。而且学好历史就与生活的范围、乐趣、感受等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关联。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我们真是生活在历史中,历史也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对历史的认识和感受,并不仅是职业历史学家或社会科学工作者所必需的,而且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受过教育的公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