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依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开拓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仍需重视,通过对邢台市高校毕业生调研基础上,总结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结合邢台市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途径,以期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心理 就业渠道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压压力大依然是社会、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高达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政府、高校、社会应多方面提供就业支持,为毕业生出谋划策,以期开拓新的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一、邢台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邢台市部分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和座谈,发现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观念和其他一线城市比相对保守。近年,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理性,不再只单纯向往沿海城市及一线城市,就业的待遇也逐步趋于理性化,不再只追求高待遇,更多看重个人发展,但思想依然较为保守,据问卷调查结果,邢台市大部分学生属于省内,其中50%高校毕业生就业第一选择是家乡的二线三线城市,并有部分学生表示依靠家长来找工作,相对于整个毕业生择业选择来说观念较保守,缺乏拼搏进取精神。较多学生依然倾向国企,事业单位较为体面稳定的工作,人为缩小就业渠道,使自己陷入难以就业的困境 。
2.大学生就业能力偏弱,就业心理问题突出,与就业市場需求不匹配从而影响其实现就业。目前大学生在竞争化的市场经济下理性的自我分析、自我认识、择业积极态度还较为缺乏,有的学生在高校不认真学习,导致专业知识结构薄弱,无法适应社会就业岗位的需求;有的学生不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文化活动,导致个人交际能力、工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无法提升,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不匹配。另外,经调查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依赖心理比较严重,多数学生希望家长和学校提供就业机会。在选择就业时86%的学生流露出从众心理,看到自己同学在相关岗位就业,就会盲目的攀比跟随,自我认识和主动择业的能力较弱,较难实现自主就业。
3.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矛盾突出主要表现:首先在择业单位方面,92%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自我创业和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结构上的差异。其次,专业知识结构的矛盾,近年来,我市就业市场出现“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例如:邢钢、企业由于市场没有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出现“招工难”。毕业生是由于没有对口专业人才,而造成“就业难”。这种现象反映了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与现实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错位。由于高等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4.就业服务体系仍需完善。目前高校仍存在就业指导老师非专业化,就业指导过程非全程化,就业指导方式单一等问题,问卷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现有的就业服务体系能够满足求职需要的仅有20%,认为不能满足的占20%,认为基本满足的占60%。
二、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方法和途径
1.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加强培养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以期能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尽可能改变以往各学历层次人才类别单一的状况,要朝着多样化发展,高校要面向邢台当地的经济发展建设,社会的需求,就业市场的发展,及时革新办学理念,科学设置办学层次,优化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教学体系,实施课程改革,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发展,提高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拓宽其就业门路。
2.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据调查,就业过程中我市高校毕业生大都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丧失就业机会,高校可根据毕业生的要求和特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行业联系推动学生就业。推进与行业领军企业、大型龙头企业的科研合作和实习基地建设,将学生输送到企业,在实习期间内,学生不仅提高了业务能力,还提高了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也培养了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学生在毕业择业时会大大提升就业几率。同时学生在实习期间,用人单位也可做观察,确定培养对象,毕业可以直接和学生签订合同。这是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双赢。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几率。
3.积极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培养创业能力,大力提升就业竞争能力。高校应该培养“产”“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人才,因此需要高校做到以下几点:
3.1高校应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培养主动意识。首先,摒弃依赖心理,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强”“自信”的择业观,不能只依靠父母,或者学校的推荐,应该主动推销自己,寻找就业机会。其次,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不与同学攀比。同时调节学生出现的自卑、胆怯、不怕挫折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
3.1高校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培养创业能力。高校在指导学生就业时,引导鼓励毕业生投身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工作。打破邢台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依赖性和保守性。提供更多的创业教育,邢台市高校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创业意识,而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比较少,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开设相应课程,进行创业教育。也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例子,介绍创业经过,创业经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开拓新的就业渠道。
4.优化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编写就业指导内容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根据邢台市本土特色进一步明确就业指导的内容要求,实行全程性指导。充实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尽可能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全校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其所能地提供相关的支持,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有效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林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策略研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2.12.
[2]夏建军,郭飞,安宴菲等.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02):110-113 .
[3]李南,卢秀霞.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学理论. 2013.06.
作者简介:刘姗姗(1984- ),女,河北沧州人,本科,邢台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服务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教育。
※基金项目:邢台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调研课题(课题批准号:XTSKFZ20150116).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心理 就业渠道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压压力大依然是社会、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高达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政府、高校、社会应多方面提供就业支持,为毕业生出谋划策,以期开拓新的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一、邢台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邢台市部分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和座谈,发现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观念和其他一线城市比相对保守。近年,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理性,不再只单纯向往沿海城市及一线城市,就业的待遇也逐步趋于理性化,不再只追求高待遇,更多看重个人发展,但思想依然较为保守,据问卷调查结果,邢台市大部分学生属于省内,其中50%高校毕业生就业第一选择是家乡的二线三线城市,并有部分学生表示依靠家长来找工作,相对于整个毕业生择业选择来说观念较保守,缺乏拼搏进取精神。较多学生依然倾向国企,事业单位较为体面稳定的工作,人为缩小就业渠道,使自己陷入难以就业的困境 。
2.大学生就业能力偏弱,就业心理问题突出,与就业市場需求不匹配从而影响其实现就业。目前大学生在竞争化的市场经济下理性的自我分析、自我认识、择业积极态度还较为缺乏,有的学生在高校不认真学习,导致专业知识结构薄弱,无法适应社会就业岗位的需求;有的学生不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文化活动,导致个人交际能力、工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无法提升,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不匹配。另外,经调查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依赖心理比较严重,多数学生希望家长和学校提供就业机会。在选择就业时86%的学生流露出从众心理,看到自己同学在相关岗位就业,就会盲目的攀比跟随,自我认识和主动择业的能力较弱,较难实现自主就业。
3.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矛盾突出主要表现:首先在择业单位方面,92%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自我创业和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结构上的差异。其次,专业知识结构的矛盾,近年来,我市就业市场出现“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例如:邢钢、企业由于市场没有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出现“招工难”。毕业生是由于没有对口专业人才,而造成“就业难”。这种现象反映了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与现实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错位。由于高等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4.就业服务体系仍需完善。目前高校仍存在就业指导老师非专业化,就业指导过程非全程化,就业指导方式单一等问题,问卷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现有的就业服务体系能够满足求职需要的仅有20%,认为不能满足的占20%,认为基本满足的占60%。
二、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方法和途径
1.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加强培养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以期能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尽可能改变以往各学历层次人才类别单一的状况,要朝着多样化发展,高校要面向邢台当地的经济发展建设,社会的需求,就业市场的发展,及时革新办学理念,科学设置办学层次,优化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教学体系,实施课程改革,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发展,提高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拓宽其就业门路。
2.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据调查,就业过程中我市高校毕业生大都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丧失就业机会,高校可根据毕业生的要求和特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行业联系推动学生就业。推进与行业领军企业、大型龙头企业的科研合作和实习基地建设,将学生输送到企业,在实习期间内,学生不仅提高了业务能力,还提高了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也培养了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学生在毕业择业时会大大提升就业几率。同时学生在实习期间,用人单位也可做观察,确定培养对象,毕业可以直接和学生签订合同。这是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双赢。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几率。
3.积极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培养创业能力,大力提升就业竞争能力。高校应该培养“产”“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人才,因此需要高校做到以下几点:
3.1高校应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培养主动意识。首先,摒弃依赖心理,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强”“自信”的择业观,不能只依靠父母,或者学校的推荐,应该主动推销自己,寻找就业机会。其次,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不与同学攀比。同时调节学生出现的自卑、胆怯、不怕挫折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
3.1高校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培养创业能力。高校在指导学生就业时,引导鼓励毕业生投身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工作。打破邢台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依赖性和保守性。提供更多的创业教育,邢台市高校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创业意识,而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比较少,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开设相应课程,进行创业教育。也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例子,介绍创业经过,创业经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开拓新的就业渠道。
4.优化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编写就业指导内容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根据邢台市本土特色进一步明确就业指导的内容要求,实行全程性指导。充实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尽可能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全校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其所能地提供相关的支持,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有效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林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策略研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2.12.
[2]夏建军,郭飞,安宴菲等.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02):110-113 .
[3]李南,卢秀霞.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学理论. 2013.06.
作者简介:刘姗姗(1984- ),女,河北沧州人,本科,邢台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服务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教育。
※基金项目:邢台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调研课题(课题批准号:XTSKFZ201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