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艺术技巧的探析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在诗歌创作中非常注重艺术技巧的使用,在写景、言情、状物、述志等的过程中,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观念运用在诗歌创作中。诗歌创作中的艺术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在诗歌鉴赏中把握诗中所运用的艺术技巧,对于理解诗人思想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虚实、动静、点染、曲直四个方面,针对诗歌鉴赏中的艺术技巧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歌鉴赏 艺术技巧
  一、虚实——丰富诗歌内涵
  虚实艺术技巧是诗歌鉴赏中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虚”“实”结合是古诗词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其中,“实”是指诗人对可观可感事物的描写;“虚”是指存在与诗人意识之中的部分。体现在创作方法上,详细描写的部分实写,简略描写的部分虚写;描写具体事物为实,描写抽象事物为虚。就创作对象而言,描写景物为实,描写情感为虚;描写眼前的为实,描写过去过将来的为虚。虚实结合艺术技巧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能够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使其回味无穷,深入体会诗人更为深沉的情感。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中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技巧进行,在介绍蚕丛开国、五丁開山、六龙回日和子规夜啼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表达了对蜀道形象的无限赞美。
  再如,李商隐在《锦瑟》中以典故来寄情,四个典故分别为“庄周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诗人以虚写实,借助传说与典故虚写过去的经历,回首自己过往中的挫折与梦想,表达的情感既真切又含蓄,也给读者创造了更多想象和揣摩的空间,李商隐也被誉为“朦胧诗”的代表。
  二、动静——塑造文学场景
  客观事物有动态特征,也有静态特征,这也为诗人的诗歌创作带来了诸多灵感。诗人在创作诗歌中将动静相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之间相互作用,互为衬托,读起来耐人寻味,妙趣横生。
  例如,在鉴赏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时,“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这两句描写的静态的事物,将明与暗巧妙结合在一起,使得“渔灯”“孤光”的形象更为鲜明。诗人通过由上而下细腻的观察,由静写到动,整个结构井然有序,明暗互衬,静动相间,描绘了一幅独特的舟夜渔火图,读来令人神往。
  又如,王维《鸟鸣涧》“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这句起到了以动衬静的作用,“惊”“鸣”两字在字面意义上理解为打破夜的静谧,然而恰恰是这种震惊的声音凸显了整个山涧的幽静与闲适。
  再如,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天开”一句更是高妙,“天门中断”写出了水的“动”,水的力量之大;紧接着写出“碧水东流至此回”一句,突出了天门山的“静”,“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动中有静。整首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懂得景物反而取得静的效果,这也是由于事物之间相互矛盾,因而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被发现,正是建立在静的前提下,体现了诗人对艺术辩证法的深刻把握。
  三、点染——渲染诗歌情感
  点染,是国画中的常用语言,指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采用点和染的绘画技巧,从而描绘出一幅和谐而又统一的画面。后来,点染的手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诗歌创作中,具体指诗人有的地方直接点明旨意,有的地方则从侧面进行渲染。这种艺术手法通常用于写景抒情类的诗歌中,运用景物描写来进行渲染,诗人甚至用一句话或是一个词来表达主题。点染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目的在于以渲染的方式突出中心思想,达到诗歌整体的和谐统一。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用的是“点”,其余几句用的是“染”,通过前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的渲染,点出“断肠人”凄凉悲苦的心境。
  四、曲直——体味诗人心境
  曲与直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情感表达方式,其中,“曲”意指委婉、含蓄;“直”意指简洁、直率。通常意义下,“直”或“曲”表达方式的选择跟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内心平静无波澜则喜欢运用“曲”的方式表达;内心感情涌动则选择“直”的方式一吐为快。
  从创作意图上来讲,诗人们的心境常常是复杂的,这也就使得诗歌作品中呈现曲直结合的特征,达到曲直互补的目的。
  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描绘了一幅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诗人明确表达对仙境的向往之情,也委婉地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的愤懑与不满,属“曲”写;在诗的结尾又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属“直”写,这样一种曲直结合的写作技巧,尽显诗人率真与可爱的个性。
  结语
  总之,诗歌鉴赏有很多的艺术技巧,除上文提到的之外,还有诸如疏密、浓淡、雅俗、巧拙、隐现、离合等。我们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诗人艺术技巧的使用,深度挖掘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在提升自身诗歌鉴赏水平的同时,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唐雪梅,唐朝伟.古诗词教学方法探微[J].宿州师专报,2017(01).
  [2]王通才.浅谈如何进行古代诗歌鉴赏[J].语文天地,2016(01).
  作者单位: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课例分析来探究小组合作學习应用新模式,从小组合作识谱、唱谱、讲谱和弹奏四个环节,探究其在高职幼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 学习模式 数码钢琴 集体课  数码钢琴集体课是以数码钢琴为主,教师和学生“人手一琴,相互交流”。一名教师可同时为许多学生上课,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单向、多向交流,实现有效“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
期刊
摘要:笔者通过课堂教学、理论研究、表演实践,在教学步骤的研究中,将各个艺术门类与舞蹈艺术进行对比,找寻共同处和相似点,通过共同点和相似处的认知,重点详述普高舞蹈课堂和各艺术门融合开展的三项重要方向,即音乐导入认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美术导入认知现当代舞蹈、美术导入认知现当代舞蹈,并举例说明。  关键词:普高舞蹈课堂 专业舞蹈课堂 音乐 美术 戏剧  一、普通高中舞蹈课的现实背景  (一)沉浸民族文化
期刊
摘要: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了解它,学习它,不仅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根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后的音乐教科书每学年增加了京剧的内容。现以《京韵》为例,对传承京腔京韵,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京剧 传承 弘扬传统文化  “生旦净丑小舞台,唱念做打大人生”“京腔京韵,律响校园内;名家名段,编排
期刊
摘要:声乐课不仅是中职幼师专业课中重要的技能课程,还是幼师教育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课的目标既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又需要中职幼师声乐专业教授者具备一定的声乐理论知识以及课堂唱歌、欣赏等教学内容。本文主要针对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探析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升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中职 幼师专业 声乐  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幼师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者乐
期刊
摘要:《春蚕》是著名琵琶家刘德海先生作曲的《人生篇》中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作品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民族音乐的特色,通过描写春蚕吐丝,赞颂“春蚕”的坚贞、执着、奉献的精神。本文从乐曲分析的角度切入,通过分析该作品的风格特点,探究作品中创新的演奏技法和琵琶的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琵琶曲 春蚕 风格特点 演奏技法  一、《春蚕》简介  《春蚕》创作于1984年,属于刘德海先生费尽心血所创的“人生篇”中的一首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学校的教学活动也开始广泛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其声色并茂的特点打破了单调的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喜爱,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学习多媒体技术,并将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去,以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
期刊
摘要:学习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假若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机械地开展学习活动,最终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尽人意。因此,多给学生一些空间,并且采取合理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此来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主要从中职音乐教学入手,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中职 音乐 课堂  音乐是表达人内心思想感情、情绪起伏等方面的重要工具之一,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提升,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使得教学模式也在发生一定的转变。现如今,创客思维已经走进教学课堂中,对我国中职美术教学课堂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利用创客思维的特点,将其中的优点在实际的中职美术课堂中充分体现,学会“玩”,在玩中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使得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快速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创客思维模式下的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玩进行科学合理地研究与分析。  关键字:创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意识,且深入到各个领域中。近年来,美术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仍有不足之处。美术包括素描、色彩、软件课等,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在给学习者带来遐想空间的同时,也为美术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创意通过时间的磨练逐渐形成,使美术学习者以敏锐的观察力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  关键词:中职 美术教育 创造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画线条重要性的分析,阐述线条在国画中的运用。在鉴赏与创作的过程当中,既要重视线条对于中国画的重要价值性,又要做到能够不拘泥于一种方法而禁锢住自身的思维,从而在中国画千变万化的线条当中找到其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线条 中国画 变化  一、线条在国画中的重要性  国画中有泼墨、白描、写意等绘画手法,但都要用到线条。如果没有线条的支撑,整幅画就是一个漂浮在空中的东西,软趴趴的,给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