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而言,确保他们心理健康十分重要,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也是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关键。对此,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的常见心理问题加以了解,研究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从多个方面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以探讨。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情感缺失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和父母分离的状态,缺乏父母充足的陪伴与关爱,这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更可能导致他们误入歧途。为了保障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有必要对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展开研究。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以下心理问题。
(1)厌学情绪严重。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缺乏父母的监管,他们的主要监护人往往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他们学习方面的引导、帮助和监管较少,导致他们容易形成不爱学习的特征与习惯。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学习热情,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
(2)叛逆心理强。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外出务工的选择无法理解,很容易产生错误认知,认为父母抛弃了自己,进而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在叛逆心理作用下,留守儿童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往往都会表现出各种不合常理的行为,甚至可能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与成长。
(3)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贪玩好耍是儿童的天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长期陪伴与监护,来自长辈的监管力度较弱,甚至还存在溺爱过度的现象,这更使得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缺乏足够监管,难以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甚至容易养成说脏话、撒谎等不良行为。
(4)自卑自闭现象普遍。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呵护,往往很容易产生自卑乃至自闭的心理,主要表现为性格内向、胆怯,不敢大声说话,不愿意在班级上表现自己,对教师会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不敢向教师请教问题。在自卑、自闭的心理作用下,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与成长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2.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1)家庭环境。家庭環境对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促使儿童形成积极、健康、正确的思想、性格和心理,对儿童的一生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相关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更大,同时心理问题也更为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缺少正确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都是对儿童成长影响巨大的部分,而且前者对幼儿性格、思想、心理等层面的影响往往更大。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家,通常是由爷爷奶奶等祖辈代为监护和照顾。不少祖辈在监护留守儿童时都是以吃饱穿暖为唯一标准,缺乏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的意识与能力,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3)情感缺失。不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陪伴与关爱,无法充分感受来自父母的关爱。亲情关怀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很容易形成性格内向、自卑、自闭等负面心理状态,再加上留守儿童较为敏感,可能会因为长期以来的情感体验不足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充分把握留守儿童身心特征与心理需求
为了做好留守儿童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征与心理需求有充分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确保教育工作真正发挥作用,为引导和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作为留守儿童在校的主要教育者,应当对学生身心特征与心理需求进行充分了解,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等方式,逐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从而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留守儿童通常有性格孤僻、胆小、自卑心理严重、固执、不爱回家、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点,部分儿童甚至存在暴力倾向。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合理优化教育方案和方式,保障教育效果,更加有效地引导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保持心理健康。
2.引导留守儿童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仅能够促进留守儿童保持身心健康,而且对留守儿童形成健全人格、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应当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有基本了解,同时要充分理解德育内涵,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进行深度结合,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帮助学生确立自信、自强的信念,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学习与生活产生足够的自信,从而强化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促使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依旧健康成长。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如通过读书角丰富学生内涵,通过升国旗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大扫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与劳动的热情等,让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健康心态与良好品质,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3.以尊重和激励为重要沟通手段
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进行。不少留守儿童都存在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和交流、对教师抱有敬畏心理等特点,这给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一定阻碍。教师应当更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通过尊重、激励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课后尽量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等,并创造更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主动和学生保持有效、良好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认真聆听学生的话,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助。而且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当采取合理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鼓励留守儿童多多主动与他人交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主动与父母进行交流等。 4.采取合理措施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情感缺失。长期的情感缺失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较强的自卑、自闭心理,更可能对他们的人格形成造成负面影响。教师应当积极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进行联系,与留守儿童家庭成员展开合作,宣传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传递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重点强化留守儿童与家庭的情感联系,让留守儿童能够长期感受来自父母与监护人的各方面关爱与呵护,从而弥补情感缺失,促进心理健康。
例如六年级4班有一名学生很聪明,但是自卑心理强烈,思想过于偏执,自私且有暴力倾向,经常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教师多次对该名学生进行教育后,情况依旧没有好转,甚至还有从教师窗户跳出、不顾教师教育就直接低头跑出办公室等行为。后经教师走访了解,该名学生是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缺少家庭温暖与安全感。于是教师改变教育策略,学会倾听,换位思考,包容、理解、体谅学生行为,利用鼓励、欣赏的眼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用心呵护,用爱温暖,最后逐渐赢得学生的信任,弥补了学生的情感缺失。学生逐渐变得积极向上,认真学习,更加乐观和开朗。
5.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与帮护制度
学校应当充分意识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积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心理咨询制度与帮护制度。可以通过建立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推动心理教育課程化等方式,构建更具实践意义的心理咨询制度,借助心理健康辅导课、知心信箱、心理健康教育诊疗室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层面的咨询与疏导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与问题,有效保障心理健康。同时还需要建立帮护制度,以校园为核心,积极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关心,建立各种帮护项目如“春蕾计划”“爱心工程”等,向留守儿童传递关爱,提供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各种后顾之忧,通过长期帮扶引导留守儿童形成健康心理。
6.针对个体提供合适的心理指导
在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性与主体性,对留守儿童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帮护等,切实解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提供可靠保障。例如教师发现班上部分学生的文具老是不见,经查后发现是一名叫小军的学生拿的。教师了解情况后,发现该名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最近又和临时监护人发生了矛盾,但找不到人倾诉,无处发泄,便通过偷拿同学文具的方式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和满足。教师在发现这一问题后,一面教导学生不要小偷小摸,一面与学生父母以及临时监护人进行交流,多方联合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三、结语
综上可知,发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极其重要,必须联合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合作,一起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切实解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在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必须考虑儿童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合理措施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有效保障儿童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张向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浅谈[J].教育革新,2015(12):14.
刘宝军.刍议城郊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科普童话,2020(02):155.
杨蕾.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文存阅刊,2019(20):166.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情感缺失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和父母分离的状态,缺乏父母充足的陪伴与关爱,这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更可能导致他们误入歧途。为了保障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有必要对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展开研究。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以下心理问题。
(1)厌学情绪严重。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缺乏父母的监管,他们的主要监护人往往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他们学习方面的引导、帮助和监管较少,导致他们容易形成不爱学习的特征与习惯。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学习热情,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
(2)叛逆心理强。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外出务工的选择无法理解,很容易产生错误认知,认为父母抛弃了自己,进而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在叛逆心理作用下,留守儿童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往往都会表现出各种不合常理的行为,甚至可能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与成长。
(3)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贪玩好耍是儿童的天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长期陪伴与监护,来自长辈的监管力度较弱,甚至还存在溺爱过度的现象,这更使得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缺乏足够监管,难以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甚至容易养成说脏话、撒谎等不良行为。
(4)自卑自闭现象普遍。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呵护,往往很容易产生自卑乃至自闭的心理,主要表现为性格内向、胆怯,不敢大声说话,不愿意在班级上表现自己,对教师会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不敢向教师请教问题。在自卑、自闭的心理作用下,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与成长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2.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1)家庭环境。家庭環境对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促使儿童形成积极、健康、正确的思想、性格和心理,对儿童的一生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相关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更大,同时心理问题也更为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缺少正确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都是对儿童成长影响巨大的部分,而且前者对幼儿性格、思想、心理等层面的影响往往更大。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家,通常是由爷爷奶奶等祖辈代为监护和照顾。不少祖辈在监护留守儿童时都是以吃饱穿暖为唯一标准,缺乏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的意识与能力,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3)情感缺失。不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陪伴与关爱,无法充分感受来自父母的关爱。亲情关怀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很容易形成性格内向、自卑、自闭等负面心理状态,再加上留守儿童较为敏感,可能会因为长期以来的情感体验不足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充分把握留守儿童身心特征与心理需求
为了做好留守儿童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征与心理需求有充分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确保教育工作真正发挥作用,为引导和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作为留守儿童在校的主要教育者,应当对学生身心特征与心理需求进行充分了解,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等方式,逐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从而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留守儿童通常有性格孤僻、胆小、自卑心理严重、固执、不爱回家、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点,部分儿童甚至存在暴力倾向。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合理优化教育方案和方式,保障教育效果,更加有效地引导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保持心理健康。
2.引导留守儿童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仅能够促进留守儿童保持身心健康,而且对留守儿童形成健全人格、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应当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有基本了解,同时要充分理解德育内涵,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进行深度结合,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帮助学生确立自信、自强的信念,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学习与生活产生足够的自信,从而强化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促使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依旧健康成长。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如通过读书角丰富学生内涵,通过升国旗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大扫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与劳动的热情等,让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健康心态与良好品质,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3.以尊重和激励为重要沟通手段
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进行。不少留守儿童都存在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和交流、对教师抱有敬畏心理等特点,这给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一定阻碍。教师应当更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通过尊重、激励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课后尽量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等,并创造更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主动和学生保持有效、良好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认真聆听学生的话,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助。而且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当采取合理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鼓励留守儿童多多主动与他人交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主动与父母进行交流等。 4.采取合理措施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情感缺失。长期的情感缺失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较强的自卑、自闭心理,更可能对他们的人格形成造成负面影响。教师应当积极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进行联系,与留守儿童家庭成员展开合作,宣传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传递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重点强化留守儿童与家庭的情感联系,让留守儿童能够长期感受来自父母与监护人的各方面关爱与呵护,从而弥补情感缺失,促进心理健康。
例如六年级4班有一名学生很聪明,但是自卑心理强烈,思想过于偏执,自私且有暴力倾向,经常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教师多次对该名学生进行教育后,情况依旧没有好转,甚至还有从教师窗户跳出、不顾教师教育就直接低头跑出办公室等行为。后经教师走访了解,该名学生是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缺少家庭温暖与安全感。于是教师改变教育策略,学会倾听,换位思考,包容、理解、体谅学生行为,利用鼓励、欣赏的眼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用心呵护,用爱温暖,最后逐渐赢得学生的信任,弥补了学生的情感缺失。学生逐渐变得积极向上,认真学习,更加乐观和开朗。
5.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与帮护制度
学校应当充分意识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积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心理咨询制度与帮护制度。可以通过建立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推动心理教育課程化等方式,构建更具实践意义的心理咨询制度,借助心理健康辅导课、知心信箱、心理健康教育诊疗室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层面的咨询与疏导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与问题,有效保障心理健康。同时还需要建立帮护制度,以校园为核心,积极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关心,建立各种帮护项目如“春蕾计划”“爱心工程”等,向留守儿童传递关爱,提供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各种后顾之忧,通过长期帮扶引导留守儿童形成健康心理。
6.针对个体提供合适的心理指导
在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性与主体性,对留守儿童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帮护等,切实解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提供可靠保障。例如教师发现班上部分学生的文具老是不见,经查后发现是一名叫小军的学生拿的。教师了解情况后,发现该名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最近又和临时监护人发生了矛盾,但找不到人倾诉,无处发泄,便通过偷拿同学文具的方式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和满足。教师在发现这一问题后,一面教导学生不要小偷小摸,一面与学生父母以及临时监护人进行交流,多方联合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三、结语
综上可知,发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极其重要,必须联合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合作,一起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切实解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在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必须考虑儿童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合理措施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有效保障儿童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张向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浅谈[J].教育革新,2015(12):14.
刘宝军.刍议城郊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科普童话,2020(02):155.
杨蕾.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文存阅刊,2019(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