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应该首先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教师在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中应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本质、巩固和应用的過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概念;引入;本质;巩固;应用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往往被一些教师所忽视.他们觉得不就是几个概念吗,于是乎照本宣科者有之,自己大讲特讲唱独角戏者亦有之.这样做的结果,轻者使学生感到概念课空洞无物,只用耳朵听,不动脑筋想,重者使学生听得昏昏入睡,分不清概念的实质.一堂课下来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一遇到判断题或选择题中似是而非的题,就束手无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任何一堂数学课的教学过程,都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过程、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绝不能因为是概念课就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对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越是枯燥无味的概念课,越是要精心设计,力争上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一、重视数学概念的引入
新概念引入的成功是概念教学成功的一半.引入数学概念的方法有很多,不能千篇一律.
1.用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如分段函数的引入可用学生们熟悉的乘坐出租车的例子.出租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1)3公里以内(含3公里),票价5元;(2)3公里以上,每增加1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1公里的按1公里计算).写出票价y与里程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0<x≤8).同学们写出后就会发现和以往的函数解析式不同,这时定义分段函数就比较自然,学生易于接受.
2.用类比方法引入概念
如由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类比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由推导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类比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等.这种方法温故知新,便于学生理解.
3.用数学故事引入概念
如用“数学家高斯在10岁时就能很快算出1+2+3+…+100=5050”的故事引入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倒序求和,用“古代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麦粒”的故事引入等比数列求和等.通过数学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4.用数学实验引入概念
在学习椭圆的定义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用图钉分别固定在纸板的两点处.上课时让学生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观察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然后让学生说出移动的过程中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引出椭圆的定义,学生自然体会深刻,易于理解.
5.用已有数学经验引入概念
在引入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时,让学生先回顾“前面学习的异面直线所成角是如何定义的”,在学生已有了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经验基础上,学生也就不难理解该新概念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虽然引入数学概念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恰当的引入方法,为上好概念课开个好头.
二、重视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既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又是学以致用的关键.对有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要作适当的补充和必要的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两个概念在课本上是这样定义的:“若p,则q”为真命题,即“pq”,则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则多数学生听后就会很迷惘:到底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在这里教师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教材为蓝本又不拘泥于教材.可将定义改为:“若pq”,则说p是q的充分条件;“若rq”,则说r是q的必要条件.(注意这里与教材不同,使用了p,q,r三个字母)重点强调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关键是找好主体,即谁的条件,然后还要看谁推出谁.如对q而言,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p推出q;若r是q的必要条件,则q推出r.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不仅使学生很快领会了这两个概念的本质,还让学生掌握了判断这两个概念的方法.一个优秀的教师到此并不满足,他还要引导学生将新概念与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如“pq”用集合的观点就是P是Q的子集.如果命题“若p,则q”不易直接判断真假时,可以用已学“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同假”的知识转化为判断命题“若
三、重视对数学概念的巩固和应用
对数学概念的本质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过来,通过解题训练,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并且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数学概念.一般来说,多数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本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新课程知识体系的编排大部分呈螺旋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编排方式帮助学生不断地认识和巩固所学概念.对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出现错误的概念,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将相似或者相关的概念编排在一起作为判断题,让学生去辨析.通过学生板演、小组辩论、变式练习、教师点评等活动,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清晰.同时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巩固和应用数学概念时还可以通过正反例子作比较,适当地设置隐含“陷阱”,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反省、总结,使他们获得的数学概念更准确、更全面.
总之,概念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上好数学概念课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概念;引入;本质;巩固;应用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往往被一些教师所忽视.他们觉得不就是几个概念吗,于是乎照本宣科者有之,自己大讲特讲唱独角戏者亦有之.这样做的结果,轻者使学生感到概念课空洞无物,只用耳朵听,不动脑筋想,重者使学生听得昏昏入睡,分不清概念的实质.一堂课下来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一遇到判断题或选择题中似是而非的题,就束手无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任何一堂数学课的教学过程,都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过程、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绝不能因为是概念课就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对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越是枯燥无味的概念课,越是要精心设计,力争上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一、重视数学概念的引入
新概念引入的成功是概念教学成功的一半.引入数学概念的方法有很多,不能千篇一律.
1.用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如分段函数的引入可用学生们熟悉的乘坐出租车的例子.出租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1)3公里以内(含3公里),票价5元;(2)3公里以上,每增加1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1公里的按1公里计算).写出票价y与里程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0<x≤8).同学们写出后就会发现和以往的函数解析式不同,这时定义分段函数就比较自然,学生易于接受.
2.用类比方法引入概念
如由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类比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由推导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类比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等.这种方法温故知新,便于学生理解.
3.用数学故事引入概念
如用“数学家高斯在10岁时就能很快算出1+2+3+…+100=5050”的故事引入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倒序求和,用“古代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麦粒”的故事引入等比数列求和等.通过数学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4.用数学实验引入概念
在学习椭圆的定义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用图钉分别固定在纸板的两点处.上课时让学生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观察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然后让学生说出移动的过程中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引出椭圆的定义,学生自然体会深刻,易于理解.
5.用已有数学经验引入概念
在引入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时,让学生先回顾“前面学习的异面直线所成角是如何定义的”,在学生已有了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经验基础上,学生也就不难理解该新概念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虽然引入数学概念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恰当的引入方法,为上好概念课开个好头.
二、重视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既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又是学以致用的关键.对有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要作适当的补充和必要的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两个概念在课本上是这样定义的:“若p,则q”为真命题,即“pq”,则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则多数学生听后就会很迷惘:到底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在这里教师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教材为蓝本又不拘泥于教材.可将定义改为:“若pq”,则说p是q的充分条件;“若rq”,则说r是q的必要条件.(注意这里与教材不同,使用了p,q,r三个字母)重点强调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关键是找好主体,即谁的条件,然后还要看谁推出谁.如对q而言,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p推出q;若r是q的必要条件,则q推出r.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不仅使学生很快领会了这两个概念的本质,还让学生掌握了判断这两个概念的方法.一个优秀的教师到此并不满足,他还要引导学生将新概念与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如“pq”用集合的观点就是P是Q的子集.如果命题“若p,则q”不易直接判断真假时,可以用已学“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同假”的知识转化为判断命题“若
三、重视对数学概念的巩固和应用
对数学概念的本质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过来,通过解题训练,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并且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数学概念.一般来说,多数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本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新课程知识体系的编排大部分呈螺旋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编排方式帮助学生不断地认识和巩固所学概念.对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出现错误的概念,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将相似或者相关的概念编排在一起作为判断题,让学生去辨析.通过学生板演、小组辩论、变式练习、教师点评等活动,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清晰.同时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巩固和应用数学概念时还可以通过正反例子作比较,适当地设置隐含“陷阱”,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反省、总结,使他们获得的数学概念更准确、更全面.
总之,概念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上好数学概念课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