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流行音乐引进音乐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的必要性和应遵循的原则,并进一步说明了如何有效地引入流行音乐进行课堂音乐教学,引导学生在多种文化氛围中辨清良莠,提高音乐审美辨析能力,形成自我音乐价值观。
[关键词]音乐课堂;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多元文化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多元文化的今天,中学生热衷于演唱、演奏或欣赏流行音乐,视之为当代的一种时尚,无疑,在此形势下,作为时代产物的流行音乐,它已充斥于现今五彩斑斓的世界,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新课标下的音乐教育需要流行音乐。从上海版音乐教材加进周杰伦作品这一例证可以看出,受教育观念开放的冲击下,音乐课堂也呈开放趋势,流行音乐确实让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在它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崭新面貌的同时,却也存在许多操作性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会让音乐课堂教学偏离正规,使人不得不深思:
1 目前音乐课堂引进流行音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定位失衡
1.1 从“质”的角度看,以偏概全,概念局限。所谓“流行音乐”,它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族音乐”,亦称“通俗音乐”。而“流行歌曲”,则是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并非“流行音乐”的代名词,只是由于流行音乐的绝大多数载体以歌曲形式出现,部分音乐教师混淆“流行音乐”与“流行歌曲”的概念。
1.2 从“量”的角度看,引入过多或过少。我们现在的音乐教材版本众多,花城版、湘版、人音版、江浙版……等,但不管哪种音乐教材都已经过各位专家们精心筛选再安排于其中的,也是各位音乐大师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其价值不可质疑。而某些音乐教师却忽视教材本身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只要学生不喜欢的,就盲目地否定教材,盲目地肯定流行音乐。
学生是流行音乐的时代追随者,他们对流行音乐的那种狂热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不可忽略的。可某些教师却对这类现象熟视无睹,不是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而是采用“避”“堵”的方法解决,能避则避,能堵则堵,这无形中就剥夺了学生学习课外音乐的机会和权利,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2 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其实,要避免上述问题并不难,关键在于教师要吃透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的依据,它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因而,要科学有效地引流行音乐进课堂,必须遵循以下三原则:
2.1 遵循“多元文化”原则。社会形态是多样化的,文化也呈现各式各样的特点,多元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样,对于音乐教学而言更要持接纳态度,让处于懵懂时期的中学生在多种文化氛围中辨清良莠,提高音乐审美辨析能力,形成自我音乐价值观,而一味地回避态度只会受到社会的淘汰。由此看来,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2.2 遵循“兴趣”与“双基”相结合的原则。大部分的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为什么出现此状况?很简单——教师的墨守成规。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学”,教师就会“乐教”,这是符合新课标“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理念的。当然,教师也不可以随便以“兴趣”作为借口,毫无科学性地让流行音乐占据课堂,学生只会唱流行歌而不会看乐谱,不懂如何鉴赏流行音乐作品,这便无形中忽略了音乐教学中的“双基”教学。《课标》虽说要淡化双基教学,但并不是要放弃它,必须是两者兼而顾之,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又让学生“双基”训练也得到提高,才能达到科学有效引流行音乐进课堂的良好效果。
2.3 遵循“尊重教材”与“课外音乐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尊重教材是每位音乐教师应持的态度,但教材又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它要求音乐教师尊重教材的同时,还要创新教材,让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教学材料中,使教学材料变得生动形象,贴近学生实际,既拓宽了学生视野,进行了课外音乐学习,又解决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看来,教材是“死”的,学生是“活”的。我们作为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也应是灵活的,我们“用教材而非教教材”,不要把“依纲靠本”的大帽子束缚了我们探索课外音乐教学的“手脚”。
3 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构建生态型、人性化的课堂音乐教学框架
如何有效地引入流行音乐进行课堂音乐教学,是每一个音乐教师所关心的核心话题。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3.1 筛选——引导——创新。现今商品化的流行音乐,良莠混杂,雅俗交织,我们在引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时就必须格外小心,要有选择、有目的、有分寸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应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那么,如何选择好引进课堂的流行音乐作品呢?
首先,我认为可做个问卷调查,借此了解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是哪些?为什么?通过问卷调查清晰学生在流行音乐方面的喜好,及学生接触流行音乐的薄弱环节,方便音乐教师做好筛选工作,如戏曲教学中引入戏歌《唱脸谱》及陶喆《苏三说》作品,在爵士乐教学中引人流行作品爵士乐版的游戏音乐《超级玛莉》,在东南亚音乐介绍中引入聋哑人创编的舞蹈《千手观音》等等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由于年龄限制,心智发育未成熟,其有限的知识结构和鉴赏能力还无法区分流行音乐作品的优劣,音乐教师在引入已筛选好的音乐作品时,要在课堂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客观分析,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自己独立感受和见解。记得上《亲情》一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分组课外先寻找关于亲情的流行音乐作品,结果有组学生极力提议学习韩红作品《天亮了》,我问学生为什么?他首先讲了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还讲了发生的那段悲惨故事,用那位同学的原话来说就是:“它更能引起我心灵的触动”,我便不失时机地播放了一段《天亮了》,大家在视听刺激下入神了,还有好几个学生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欣赏过后,许多学生还纷纷举手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当时我就想,学生对作品表达情感的认识已上升到理性,我的目的达到了。
再者,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所熟悉的流行音乐进行改编和二度创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或在器乐教学中让学生改编旋律,或在唱歌教学中让学生改编歌词等等都不失为一些好方法。
3.2 活用教材、因材施教、提高师资。“传统由发展而来,也要发展下去”,音乐教材是传统音乐教学典型代表,尊重教材非常必要,而活用教材更为重要,引流行音乐进课堂便是活用音乐、发展音乐的一项有效措施。具体如何做呢?我认为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组合生活实践,自选学习材料,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譬如说,在给学生上《歌剧》欣赏课时,由于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艺术性较强,学生无法接受,我便选用由歌剧《阿依达》选曲改编的《生命之杯》(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开幕式主题曲)作为突破口。先让学生欣赏一段贝克汉姆、罗纳尔多等球星足球比赛片段,伴奏音乐就用了瑞奇·马丁的《生命之杯》,随着那一声声的“go go go ole ole ole”学生兴趣一下被激发,以激情导入法来介绍学生相对陌生难以理解的歌剧,果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流行音乐都不可避免地要引进音乐课堂,面对其良莠不齐的事实,必须“一分为二”来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践中要把握好“尺度”,既不应该一噎止餐而放弃流行音乐的介绍,使课堂音乐教学陷入枯燥乏味的泥潭;更不能放任自流让流行音乐独占音乐课堂,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停留在流行音乐界定的低水平的层次上,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才可防止走进误区,少走弯路。引進流行音乐,创新音乐教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我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让我们迈开脚步,大胆地实践流行音乐进课堂改革,让流行音乐真正地滋养孩子!
[关键词]音乐课堂;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多元文化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多元文化的今天,中学生热衷于演唱、演奏或欣赏流行音乐,视之为当代的一种时尚,无疑,在此形势下,作为时代产物的流行音乐,它已充斥于现今五彩斑斓的世界,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新课标下的音乐教育需要流行音乐。从上海版音乐教材加进周杰伦作品这一例证可以看出,受教育观念开放的冲击下,音乐课堂也呈开放趋势,流行音乐确实让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在它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崭新面貌的同时,却也存在许多操作性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会让音乐课堂教学偏离正规,使人不得不深思:
1 目前音乐课堂引进流行音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定位失衡
1.1 从“质”的角度看,以偏概全,概念局限。所谓“流行音乐”,它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族音乐”,亦称“通俗音乐”。而“流行歌曲”,则是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并非“流行音乐”的代名词,只是由于流行音乐的绝大多数载体以歌曲形式出现,部分音乐教师混淆“流行音乐”与“流行歌曲”的概念。
1.2 从“量”的角度看,引入过多或过少。我们现在的音乐教材版本众多,花城版、湘版、人音版、江浙版……等,但不管哪种音乐教材都已经过各位专家们精心筛选再安排于其中的,也是各位音乐大师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其价值不可质疑。而某些音乐教师却忽视教材本身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只要学生不喜欢的,就盲目地否定教材,盲目地肯定流行音乐。
学生是流行音乐的时代追随者,他们对流行音乐的那种狂热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不可忽略的。可某些教师却对这类现象熟视无睹,不是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而是采用“避”“堵”的方法解决,能避则避,能堵则堵,这无形中就剥夺了学生学习课外音乐的机会和权利,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2 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其实,要避免上述问题并不难,关键在于教师要吃透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的依据,它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因而,要科学有效地引流行音乐进课堂,必须遵循以下三原则:
2.1 遵循“多元文化”原则。社会形态是多样化的,文化也呈现各式各样的特点,多元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样,对于音乐教学而言更要持接纳态度,让处于懵懂时期的中学生在多种文化氛围中辨清良莠,提高音乐审美辨析能力,形成自我音乐价值观,而一味地回避态度只会受到社会的淘汰。由此看来,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2.2 遵循“兴趣”与“双基”相结合的原则。大部分的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为什么出现此状况?很简单——教师的墨守成规。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学”,教师就会“乐教”,这是符合新课标“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理念的。当然,教师也不可以随便以“兴趣”作为借口,毫无科学性地让流行音乐占据课堂,学生只会唱流行歌而不会看乐谱,不懂如何鉴赏流行音乐作品,这便无形中忽略了音乐教学中的“双基”教学。《课标》虽说要淡化双基教学,但并不是要放弃它,必须是两者兼而顾之,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又让学生“双基”训练也得到提高,才能达到科学有效引流行音乐进课堂的良好效果。
2.3 遵循“尊重教材”与“课外音乐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尊重教材是每位音乐教师应持的态度,但教材又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它要求音乐教师尊重教材的同时,还要创新教材,让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教学材料中,使教学材料变得生动形象,贴近学生实际,既拓宽了学生视野,进行了课外音乐学习,又解决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看来,教材是“死”的,学生是“活”的。我们作为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也应是灵活的,我们“用教材而非教教材”,不要把“依纲靠本”的大帽子束缚了我们探索课外音乐教学的“手脚”。
3 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构建生态型、人性化的课堂音乐教学框架
如何有效地引入流行音乐进行课堂音乐教学,是每一个音乐教师所关心的核心话题。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3.1 筛选——引导——创新。现今商品化的流行音乐,良莠混杂,雅俗交织,我们在引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时就必须格外小心,要有选择、有目的、有分寸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应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那么,如何选择好引进课堂的流行音乐作品呢?
首先,我认为可做个问卷调查,借此了解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是哪些?为什么?通过问卷调查清晰学生在流行音乐方面的喜好,及学生接触流行音乐的薄弱环节,方便音乐教师做好筛选工作,如戏曲教学中引入戏歌《唱脸谱》及陶喆《苏三说》作品,在爵士乐教学中引人流行作品爵士乐版的游戏音乐《超级玛莉》,在东南亚音乐介绍中引入聋哑人创编的舞蹈《千手观音》等等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由于年龄限制,心智发育未成熟,其有限的知识结构和鉴赏能力还无法区分流行音乐作品的优劣,音乐教师在引入已筛选好的音乐作品时,要在课堂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客观分析,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自己独立感受和见解。记得上《亲情》一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分组课外先寻找关于亲情的流行音乐作品,结果有组学生极力提议学习韩红作品《天亮了》,我问学生为什么?他首先讲了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还讲了发生的那段悲惨故事,用那位同学的原话来说就是:“它更能引起我心灵的触动”,我便不失时机地播放了一段《天亮了》,大家在视听刺激下入神了,还有好几个学生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欣赏过后,许多学生还纷纷举手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当时我就想,学生对作品表达情感的认识已上升到理性,我的目的达到了。
再者,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所熟悉的流行音乐进行改编和二度创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或在器乐教学中让学生改编旋律,或在唱歌教学中让学生改编歌词等等都不失为一些好方法。
3.2 活用教材、因材施教、提高师资。“传统由发展而来,也要发展下去”,音乐教材是传统音乐教学典型代表,尊重教材非常必要,而活用教材更为重要,引流行音乐进课堂便是活用音乐、发展音乐的一项有效措施。具体如何做呢?我认为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组合生活实践,自选学习材料,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譬如说,在给学生上《歌剧》欣赏课时,由于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艺术性较强,学生无法接受,我便选用由歌剧《阿依达》选曲改编的《生命之杯》(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开幕式主题曲)作为突破口。先让学生欣赏一段贝克汉姆、罗纳尔多等球星足球比赛片段,伴奏音乐就用了瑞奇·马丁的《生命之杯》,随着那一声声的“go go go ole ole ole”学生兴趣一下被激发,以激情导入法来介绍学生相对陌生难以理解的歌剧,果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流行音乐都不可避免地要引进音乐课堂,面对其良莠不齐的事实,必须“一分为二”来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践中要把握好“尺度”,既不应该一噎止餐而放弃流行音乐的介绍,使课堂音乐教学陷入枯燥乏味的泥潭;更不能放任自流让流行音乐独占音乐课堂,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停留在流行音乐界定的低水平的层次上,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才可防止走进误区,少走弯路。引進流行音乐,创新音乐教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我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让我们迈开脚步,大胆地实践流行音乐进课堂改革,让流行音乐真正地滋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