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凡是有人类足迹的地方就有音乐,无数优美动听的旋律,带给我们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就是音乐给予人类的精神粮食!音乐能以它优美动人的旋律,把我们带进亢奋激昂的快乐;音乐也能以它哀怨缠绵之音符,抚慰我们心灵的忧伤孤独!音乐既表现了我们的感情,也表现了我们的思想。健康而优美的音乐与我们的心理产生共鸣,在被优美旋律陶醉的同时,也使我们产生一种正义而高尚的、灵魂升华的情感,充满了对人生的追求与希望,增强了生活中的自信与力量!
因此,音乐的节奏常常被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也就是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奏不可能机械一般没有变化纹丝不动,例如:一首乐曲虽然有一个基本速度,但它在欢快的时刻,速度也许稍稍加快了一点,抒情的时刻,速度也许要稍稍放慢一些。但是,其本身的基本速度是不能改变的,从完整性与整体感上讲,速度必须是统一的,乐曲才能够完整。
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节奏与节拍方面的普遍缺点,从而使孩子们认为,节奏节拍可分为比较容易与比较困难的!在这里,针对儿童学习钢琴过程中的节奏节拍问题,浅谈一些帮助孩子们克服练琴中的节拍与节奏的困难与方法。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节奏与节拍的不同。节拍包含在节奏中,钟摆的摆动,手表的滴答声,这些都是节拍,常用基本的节拍有:2/4,4/4,3/4,3/8,6/8等等。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学会数节拍,并且养成打拍子的习惯,同时,也可以借助节拍器来帮助没有数拍子习惯的学生,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还是要我们自己有拍子的准确概念和感觉。
其次,从实际的练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苏联的涅高兹说过:“无论是寂静、间歇、停顿或休止都应当是听的清楚的,它们也是音乐!”“对音乐的聆听”一秒钟也不能中止!许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有影响拍子准确的情况发生,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对节奏要有感觉。要有每小节内强弱拍的区分
我们必须让儿童养成认真分析节奏,并且去感觉,体现节奏的习惯,这是基本节奏感所必需的。例如常用的节拍:2/4拍是强、弱;3/4拍是强弱、弱;4/4拍是强、弱,次强、弱等等。2忽略了休止符的重要性
乐曲中的个别音符或休止音符,很多孩子往往都没有弹够其时值,便匆匆忙忙接下去,这样就出现了缺拍子的现象。休止符是音乐和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还要数够其时值,对休止符的忽略必将歪曲音乐和节奏。很多儿童会犯这个经常性的错误,忽略休止符的时值,从而影响了整条乐曲的完整性。
3 与节奏有间接关系。发生弹奏时不准确的情况
由于儿童的心志发育与理解能力的欠缺,很多孩子往往将“渐强等同于速度也同时渐快,减弱时速度也等同于渐慢。”他们把“渐强与渐弱”,混淆于“渐快、渐慢”的概念。然而这两种情况是截然不同的,除非作曲家明确的标出此处是否应当渐快!同时,也会有“渐强但不渐快”,“渐强并且渐快”的情况发生。
4 延长记号的处理
在乐曲中,延长记号并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渐慢之后的延长记号,在音乐的处理上,将延长记号的几个音符渐慢弹奏即可,使延长音成为在它之前的渐慢或者更慢的逻辑性的结束。如果延长突然出现,没有之前的渐慢或加速,那就应当按基本的速度来数拍子,视情况将延长记号音的时值,延长一倍至二倍,甚至三倍,这还应当视延长记号在作品之中所处的位置来处理。
5 切分音的弹奏
很多儿童在刚刚接触切分音时,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把切分音弹奏的过轻或者过快,那就完全不是切分音,既失去了节奏的特点,也失去了力度的特点。
6 散板自由节奏的控制程度
在学琴有一定程度的孩子身上,很多孩子都对散板自由性的乐曲欠缺处理能力以及控制力。在一首乐曲中,速度会有各种不同的变化,常见的有自由节奏(tempo rubato);渐慢(vit),加快(a tempo)等等。但是,在节奏的变化和节奏自由等情况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基本速度不能忘记!每一首乐曲都可以有很多渐慢、渐快的变化,但是在一定的时候,它总是要回到原来的速度上,即它本身的基本速度。
例如:音樂术语“rubato”,本意是“有借有还!”意思就是说:“你在某处地方慢了一些,下面的地方就需要稍快一点,紧凑一点。”这在浪漫派的乐曲中是很多见的,至于临时性的渐快和渐慢,在乐谱上都会有明确标记,这种节奏上的变化,要比自由节奏规范的多。由此可见,一段乐曲的速度虽然变化很大,但它不时的总要回到基本速度上去。所以,在变化节奏中,变化部分的渐慢或渐快,重新回到原速时,节奏是否稳定清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得以慢慢解决。
再次,要注意节奏的律动与感觉的培养。
在准确节拍之后,我们就要去感觉节奏。有的学生并不去感觉节奏,而是被动机械的数着拍子,并没有真正进入内心的节奏感觉。只有做到内心有节奏的感觉,才能处理好一首完整的作品。首先,要学会去感觉节奏,正确理解作曲家的精神与艺术风格,其作品的意义,才能避免在处理乐曲上的盲目与缺点。而节奏的律动感,是要通过自己的内心去体会和感受,结合乐曲的情绪意境,只有自己内心多想多体会,才能把律动与感觉表现好,才能解决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演奏问题。
总之,节奏既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生命,节奏又是千变万化的!我们通过学习音乐,可以塑造孩子们的美好心灵,产生对音乐及美好事物的共鸣,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以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因此,音乐的节奏常常被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也就是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奏不可能机械一般没有变化纹丝不动,例如:一首乐曲虽然有一个基本速度,但它在欢快的时刻,速度也许稍稍加快了一点,抒情的时刻,速度也许要稍稍放慢一些。但是,其本身的基本速度是不能改变的,从完整性与整体感上讲,速度必须是统一的,乐曲才能够完整。
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节奏与节拍方面的普遍缺点,从而使孩子们认为,节奏节拍可分为比较容易与比较困难的!在这里,针对儿童学习钢琴过程中的节奏节拍问题,浅谈一些帮助孩子们克服练琴中的节拍与节奏的困难与方法。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节奏与节拍的不同。节拍包含在节奏中,钟摆的摆动,手表的滴答声,这些都是节拍,常用基本的节拍有:2/4,4/4,3/4,3/8,6/8等等。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学会数节拍,并且养成打拍子的习惯,同时,也可以借助节拍器来帮助没有数拍子习惯的学生,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还是要我们自己有拍子的准确概念和感觉。
其次,从实际的练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苏联的涅高兹说过:“无论是寂静、间歇、停顿或休止都应当是听的清楚的,它们也是音乐!”“对音乐的聆听”一秒钟也不能中止!许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有影响拍子准确的情况发生,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对节奏要有感觉。要有每小节内强弱拍的区分
我们必须让儿童养成认真分析节奏,并且去感觉,体现节奏的习惯,这是基本节奏感所必需的。例如常用的节拍:2/4拍是强、弱;3/4拍是强弱、弱;4/4拍是强、弱,次强、弱等等。2忽略了休止符的重要性
乐曲中的个别音符或休止音符,很多孩子往往都没有弹够其时值,便匆匆忙忙接下去,这样就出现了缺拍子的现象。休止符是音乐和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还要数够其时值,对休止符的忽略必将歪曲音乐和节奏。很多儿童会犯这个经常性的错误,忽略休止符的时值,从而影响了整条乐曲的完整性。
3 与节奏有间接关系。发生弹奏时不准确的情况
由于儿童的心志发育与理解能力的欠缺,很多孩子往往将“渐强等同于速度也同时渐快,减弱时速度也等同于渐慢。”他们把“渐强与渐弱”,混淆于“渐快、渐慢”的概念。然而这两种情况是截然不同的,除非作曲家明确的标出此处是否应当渐快!同时,也会有“渐强但不渐快”,“渐强并且渐快”的情况发生。
4 延长记号的处理
在乐曲中,延长记号并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渐慢之后的延长记号,在音乐的处理上,将延长记号的几个音符渐慢弹奏即可,使延长音成为在它之前的渐慢或者更慢的逻辑性的结束。如果延长突然出现,没有之前的渐慢或加速,那就应当按基本的速度来数拍子,视情况将延长记号音的时值,延长一倍至二倍,甚至三倍,这还应当视延长记号在作品之中所处的位置来处理。
5 切分音的弹奏
很多儿童在刚刚接触切分音时,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把切分音弹奏的过轻或者过快,那就完全不是切分音,既失去了节奏的特点,也失去了力度的特点。
6 散板自由节奏的控制程度
在学琴有一定程度的孩子身上,很多孩子都对散板自由性的乐曲欠缺处理能力以及控制力。在一首乐曲中,速度会有各种不同的变化,常见的有自由节奏(tempo rubato);渐慢(vit),加快(a tempo)等等。但是,在节奏的变化和节奏自由等情况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基本速度不能忘记!每一首乐曲都可以有很多渐慢、渐快的变化,但是在一定的时候,它总是要回到原来的速度上,即它本身的基本速度。
例如:音樂术语“rubato”,本意是“有借有还!”意思就是说:“你在某处地方慢了一些,下面的地方就需要稍快一点,紧凑一点。”这在浪漫派的乐曲中是很多见的,至于临时性的渐快和渐慢,在乐谱上都会有明确标记,这种节奏上的变化,要比自由节奏规范的多。由此可见,一段乐曲的速度虽然变化很大,但它不时的总要回到基本速度上去。所以,在变化节奏中,变化部分的渐慢或渐快,重新回到原速时,节奏是否稳定清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得以慢慢解决。
再次,要注意节奏的律动与感觉的培养。
在准确节拍之后,我们就要去感觉节奏。有的学生并不去感觉节奏,而是被动机械的数着拍子,并没有真正进入内心的节奏感觉。只有做到内心有节奏的感觉,才能处理好一首完整的作品。首先,要学会去感觉节奏,正确理解作曲家的精神与艺术风格,其作品的意义,才能避免在处理乐曲上的盲目与缺点。而节奏的律动感,是要通过自己的内心去体会和感受,结合乐曲的情绪意境,只有自己内心多想多体会,才能把律动与感觉表现好,才能解决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演奏问题。
总之,节奏既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生命,节奏又是千变万化的!我们通过学习音乐,可以塑造孩子们的美好心灵,产生对音乐及美好事物的共鸣,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以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