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术主题课程的实施是为了更好的在大学实施武术教育,武术教育是为了增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对其进行修身养性,为了使大学的武术教学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对此本文首先对武术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有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调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武术主题课程实施思考以期更好的促进武术主题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武术;主题课程;实施
一、前沿
在大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可以有效的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有效的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武术的课程在大学文化教育中有着悠长的历史,也正式如此在大学的武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病。武术主题课程的提出有效的解决了当下在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武术主题课程就是在武术教学中结合一定的主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某一个主题进行教学,也可以结合武术课程本身的主题来进行教学。主题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中的趋势,是具有高度综合化和结构化的课程,通过主题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武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
大多数大学生感觉现在实施的武术课程的内容比较老套,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也就是太极拳和体操之类的,因为这些武术项目相比较 而言更加灵活。并不是武术项目本身的问题而是大学里对武术课程教学模式上的设置让给学生对一些武术项目失去了兴趣,符合当下时代学生的武术项目是刚与柔相济。在武术教学的课堂中,学生一般很少能够将所学习的武术套路熟记下来,一般情况下是能够记住动作的要领,学生感觉自己掌握的动作和武术课程本身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而他们想在课下进行也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所学习的武术课程在课余时间学生也不会用到,得不到武术课程对学生进行课外锻炼的效果。
2.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在现在的武术课程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也是让学生对武术学习失去兴趣的一个原因,在现在的武术课程中,大多数教师在前面进行动作的演示,然后让学生在后面跟着模仿,这样让学生自己发挥空间的余地比较小,学生可能会因为在课堂中的枯燥乏味而不愿意学习武术课程。
3.武术课程的理论性滞后
在大学进行武术教育所实施的课题是认知能力比较强的主体,所以他们能够对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而在大学的武术课程中很少有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的知识户外的武术项目的练习,这样就会让学生缺失武术方面的素养,学生不能很好的意识到现实生活和武术之间的联系,而在课堂中学习的武术项目又如何才能更好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生对此比较茫然,这就是在大学武术教学中对武术理论知识不够重视的结果。
三、武术主题课程实施带来的思考
在大学的武术课程中引入主题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在大学的武术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一个个的主题进行教学。
1.提升老师对武术主题课程的认识
意识决定行动的方向,是行动强有力的动力,所以要在大学武术教学中实施主题课程就要让老师对主题课程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主题课程就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等自行设计的适合本班级的课程体系,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设计课程中的主题地位。教师在设计主题课程时可以结合当下比较流行的武术项目让学生跟好的锻炼身体,但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不是说按照设计的课程流程照搬下来,可以根据课程的实施情况灵活的调整课程的实施环节。
2.加强对武术主题课程实施的管理
教师在班级中开设了一定主题的武术课程,还需要加强管理监督。可以在班级设立主题课程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对设定的武术课程主题的合理性进行审定,审阅该主题课程对大学生来说有没有实用性,是否符合大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特征点要求、可行性的程度如何。其次对教师在课堂中实施主题课程时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宜进行评估并及时的对其进行调整。还要避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平衡现象。
3.武术主题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教师在实施武术主题课程时,要将自己在实施课程时做应用到的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这样大家就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在实施课程时应用到的资源可以是主题课程想相关的视频也可以是图片文字等理论性的内容,只要老师在主题课程实施的内容都可以上传到资源库中。也要鼓励老师多学习利用资源库中的优秀资源,让大家相互学习进步共同促进武术主题课程的建设。
4.实施以“健康”为主题的武术课程
大学武术课程的实施是为了保障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宗旨,所以可以开展以“健康”为主题的课程,在武术教学的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式、方法都要围绕学生的健康为目的。所以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挖掘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武术动作以及相应的理论,还要注重在教学中的娱乐性以提升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5.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武术主题课程
大学教学的对象是大学生群里,这个群体已经具有了高度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因此对大学生的教育要充分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老师在实施该主题课程时都要从“学生主体”这个角度来思考,要选择一些符合当下大学生身体、心理特征的一些武术课程,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投入到武术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对武术项目的掌握要求不可太高,只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动作即可。
四、总结
在大学教育中武术课程的实施是为了保障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再添一份修身养性的乐趣。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武术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武术主题课程的提出有效的解决了在武术教学中的一些难题,这就需要大学老师要提升武术主题课程的意识,对其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于主题课程的探讨还需要更多的专业老师进行探讨,相信随着广大教师对武术主题课程的研究,课程的实施回取的越来越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红.武术主题课程实施带来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3,08:144.
[2]虞定海,张茂林. 高校武术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03:23-26.
[3]武冬、吕韶钧.高等学校武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3:92-98+105.
[4]谭小燕.“运动教育”课程模式研究——武术课程运动教育模式的建构[J].体育与科学,2009,02:82-86.
关键词:武术;主题课程;实施
一、前沿
在大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可以有效的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有效的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武术的课程在大学文化教育中有着悠长的历史,也正式如此在大学的武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病。武术主题课程的提出有效的解决了当下在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武术主题课程就是在武术教学中结合一定的主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某一个主题进行教学,也可以结合武术课程本身的主题来进行教学。主题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中的趋势,是具有高度综合化和结构化的课程,通过主题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武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
大多数大学生感觉现在实施的武术课程的内容比较老套,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也就是太极拳和体操之类的,因为这些武术项目相比较 而言更加灵活。并不是武术项目本身的问题而是大学里对武术课程教学模式上的设置让给学生对一些武术项目失去了兴趣,符合当下时代学生的武术项目是刚与柔相济。在武术教学的课堂中,学生一般很少能够将所学习的武术套路熟记下来,一般情况下是能够记住动作的要领,学生感觉自己掌握的动作和武术课程本身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而他们想在课下进行也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所学习的武术课程在课余时间学生也不会用到,得不到武术课程对学生进行课外锻炼的效果。
2.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在现在的武术课程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也是让学生对武术学习失去兴趣的一个原因,在现在的武术课程中,大多数教师在前面进行动作的演示,然后让学生在后面跟着模仿,这样让学生自己发挥空间的余地比较小,学生可能会因为在课堂中的枯燥乏味而不愿意学习武术课程。
3.武术课程的理论性滞后
在大学进行武术教育所实施的课题是认知能力比较强的主体,所以他们能够对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而在大学的武术课程中很少有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的知识户外的武术项目的练习,这样就会让学生缺失武术方面的素养,学生不能很好的意识到现实生活和武术之间的联系,而在课堂中学习的武术项目又如何才能更好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生对此比较茫然,这就是在大学武术教学中对武术理论知识不够重视的结果。
三、武术主题课程实施带来的思考
在大学的武术课程中引入主题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在大学的武术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一个个的主题进行教学。
1.提升老师对武术主题课程的认识
意识决定行动的方向,是行动强有力的动力,所以要在大学武术教学中实施主题课程就要让老师对主题课程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主题课程就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等自行设计的适合本班级的课程体系,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设计课程中的主题地位。教师在设计主题课程时可以结合当下比较流行的武术项目让学生跟好的锻炼身体,但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不是说按照设计的课程流程照搬下来,可以根据课程的实施情况灵活的调整课程的实施环节。
2.加强对武术主题课程实施的管理
教师在班级中开设了一定主题的武术课程,还需要加强管理监督。可以在班级设立主题课程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对设定的武术课程主题的合理性进行审定,审阅该主题课程对大学生来说有没有实用性,是否符合大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特征点要求、可行性的程度如何。其次对教师在课堂中实施主题课程时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宜进行评估并及时的对其进行调整。还要避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平衡现象。
3.武术主题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教师在实施武术主题课程时,要将自己在实施课程时做应用到的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这样大家就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在实施课程时应用到的资源可以是主题课程想相关的视频也可以是图片文字等理论性的内容,只要老师在主题课程实施的内容都可以上传到资源库中。也要鼓励老师多学习利用资源库中的优秀资源,让大家相互学习进步共同促进武术主题课程的建设。
4.实施以“健康”为主题的武术课程
大学武术课程的实施是为了保障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宗旨,所以可以开展以“健康”为主题的课程,在武术教学的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式、方法都要围绕学生的健康为目的。所以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挖掘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武术动作以及相应的理论,还要注重在教学中的娱乐性以提升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5.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武术主题课程
大学教学的对象是大学生群里,这个群体已经具有了高度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因此对大学生的教育要充分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老师在实施该主题课程时都要从“学生主体”这个角度来思考,要选择一些符合当下大学生身体、心理特征的一些武术课程,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投入到武术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对武术项目的掌握要求不可太高,只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动作即可。
四、总结
在大学教育中武术课程的实施是为了保障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再添一份修身养性的乐趣。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武术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武术主题课程的提出有效的解决了在武术教学中的一些难题,这就需要大学老师要提升武术主题课程的意识,对其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于主题课程的探讨还需要更多的专业老师进行探讨,相信随着广大教师对武术主题课程的研究,课程的实施回取的越来越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红.武术主题课程实施带来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3,08:144.
[2]虞定海,张茂林. 高校武术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03:23-26.
[3]武冬、吕韶钧.高等学校武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3:92-98+105.
[4]谭小燕.“运动教育”课程模式研究——武术课程运动教育模式的建构[J].体育与科学,2009,02: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