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对课堂的专注性和参与度直接决定课堂的教学质量,而影响学生专注性的因素很多,从学生自身的智力水平、自我期许与约束,教师授课的内容、方式到外在的环境、整体的氛围等方面,不一而足。提升课堂质量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设置对策。
关键词:课堂专注性;活跃度;归因;改善措施
素质教育的普遍推广,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授课内容日益丰富,课堂形式由教师的一言堂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模式;相应地,对学生参与性、自主性、创新性思维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课堂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内,由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由此,各种内部、外部因素都会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产生或大或小、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学生课堂专注度、参与性的归因同样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内因一:学生智力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不可否认,学生的智力水平对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因素,除了极少数发生重大变化的学生,大部分人的学习基础已经定型,这直接影响他们课堂的信息获取量和参与度。学习效率高,学得好,学得会,听得懂,听课时能够产生成就感,基本上就会听,其课堂专注度明显高于那些一窍不通,老师说什么都听不懂的学生。
改善措施:发掘潜能,以勤补拙。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只使用了5%甚至3%,人类大脑至少90%以上都处于休眠状态。所谓的聪明和愚笨,更多只是大脑潜能开发多少的问题。所谓学困生,并不是真正智力有问题,而是自己的潜能没有充分挖掘。所以因为“上课听不懂”而不听课的人,要在“勤”字上下功夫,只有自己慢慢地夯实基础,查漏补缺,训练并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内因二:学生自我期许和约束
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的“憾言”:“这个孩子其实很聪明,就是自己不抓紧,放弃了自己,太可惜了。”这类学生是另一个典型:自我期许过低。观察发现,课堂专注度低的学生很多都是聪明的孩子,但他们因为缺乏目标,缺少自我约束和要求,失去了课堂上的自我期许,“学多学少,有没有学”,都不在乎。这样就产生了“即使听得懂也不听课、不参与课堂”的现象。
改善措施:端正态度,增强自律。
针对这类学生,应在态度上下功夫,要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增强学生自律要从多方入手,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从课堂上来说,教师遇到学生的违纪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不能听任。此外,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以笔者所任教的学生为例,高一和高二时许多学生情绪低迷,睡觉者大有人在;高三第一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刚开始一轮复习,许多都从头开始,学生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此时,强大的动机来源于学生对自己的期许和信心。
内因三:学生性格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它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系统和相应习惯性行为风格的心理特征。课堂上的行为也会受到学生性格的影响。虽然不能认为内向型的学生不专注课堂,但在参与课堂、师生互动方面,性格外向、开朗的人明显要比内向、安静的人活跃。
改善措施:积极引导,调节气氛。
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方面,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关注,让不怎么参与课堂的学生踊跃发言,回答问题,在这种外力作用下,学生被动参与,效果有限;更重要的是,教师调节课堂气氛,让不想说、不敢说的人都有表达自己,一吐为快的欲望,利用外力推动内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外因一:客观环境
学生在教室学习或者在户外运动,都会直接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天气过于炎热或寒冷,大风大雨,教室外噪音严重、有异常情况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课堂质量。
改善措施:改善环境,提供便利。
客观环境属于硬件设施,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
外因二:教学内容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兴趣,但总体而言,不同的学习内容,会给学生不同的吸引力。
相对于语数外等主科来说,音乐,美术,体育,活动课等明显地更吸引人;从各科目本身来说,不同的内容吸引力也不一样。以语文科为例,学生喜欢小说、记叙文、戏剧等素材,有点视频看、有学生上台表演就更起劲了;对说明文、文言文、散文等内容则提不起精神。
改善措施:资源配置,灵活处理。
各科目的大体内容已然限定,但某一科目的具体内容要“怎样教、怎样学”是科任老师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专业课程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方面,也可以适当把握,灵活处理。
外因三:教师技能与教学方式
从教师的角度讲,影响学生专注度和参与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教学方式、语言表达、引导技巧等。从硬件上来说,有些老师方音重,普通话不好,说出的话让人不好理解。此外,因为教师授课而学生昏昏欲睡的,首先是教师自说自话,用大学课堂教授讲座的方式来上中小学的课。学生年龄越小,越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挑起课堂气氛;其次,“满堂灌”的方式,使学生没有一点自我思考的空间,逐渐养成懒于思考、不思考的习惯,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很容易走神;此外,听任学生、不管不顾,也会导致学生分心、开小差甚至故意起哄,扰乱课堂。
改善措施:提升素养,活跃课堂。
一般来说,健康的课堂气氛是活而不乱。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压力,设置一些问题让其思考、探讨并回答,让学生处于思维适度紧张的状态,将更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
如果教师也和学生一样以主体的身份一起参与,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种模式更多地体现在班团活动、素质拓展、文体娱乐等活动中,当然,在文化课堂中,同样可以大胆实践。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教学活动,学生的高度专注是课堂高效的基本前提。怎样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观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找到不同学生课堂上不专注、不参与等问题的根源,再对症下药,各个击破,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丰.浅谈学生的课堂专注力[J].新课程导学,2013.8.
[2]于世华.提高课堂效率的三条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作者简介:
张多姣,女,汉族,湖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现任教于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课堂专注性;活跃度;归因;改善措施
素质教育的普遍推广,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授课内容日益丰富,课堂形式由教师的一言堂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模式;相应地,对学生参与性、自主性、创新性思维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课堂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内,由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由此,各种内部、外部因素都会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产生或大或小、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学生课堂专注度、参与性的归因同样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内因一:学生智力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不可否认,学生的智力水平对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因素,除了极少数发生重大变化的学生,大部分人的学习基础已经定型,这直接影响他们课堂的信息获取量和参与度。学习效率高,学得好,学得会,听得懂,听课时能够产生成就感,基本上就会听,其课堂专注度明显高于那些一窍不通,老师说什么都听不懂的学生。
改善措施:发掘潜能,以勤补拙。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只使用了5%甚至3%,人类大脑至少90%以上都处于休眠状态。所谓的聪明和愚笨,更多只是大脑潜能开发多少的问题。所谓学困生,并不是真正智力有问题,而是自己的潜能没有充分挖掘。所以因为“上课听不懂”而不听课的人,要在“勤”字上下功夫,只有自己慢慢地夯实基础,查漏补缺,训练并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内因二:学生自我期许和约束
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的“憾言”:“这个孩子其实很聪明,就是自己不抓紧,放弃了自己,太可惜了。”这类学生是另一个典型:自我期许过低。观察发现,课堂专注度低的学生很多都是聪明的孩子,但他们因为缺乏目标,缺少自我约束和要求,失去了课堂上的自我期许,“学多学少,有没有学”,都不在乎。这样就产生了“即使听得懂也不听课、不参与课堂”的现象。
改善措施:端正态度,增强自律。
针对这类学生,应在态度上下功夫,要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增强学生自律要从多方入手,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从课堂上来说,教师遇到学生的违纪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不能听任。此外,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以笔者所任教的学生为例,高一和高二时许多学生情绪低迷,睡觉者大有人在;高三第一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刚开始一轮复习,许多都从头开始,学生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此时,强大的动机来源于学生对自己的期许和信心。
内因三:学生性格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它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系统和相应习惯性行为风格的心理特征。课堂上的行为也会受到学生性格的影响。虽然不能认为内向型的学生不专注课堂,但在参与课堂、师生互动方面,性格外向、开朗的人明显要比内向、安静的人活跃。
改善措施:积极引导,调节气氛。
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方面,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关注,让不怎么参与课堂的学生踊跃发言,回答问题,在这种外力作用下,学生被动参与,效果有限;更重要的是,教师调节课堂气氛,让不想说、不敢说的人都有表达自己,一吐为快的欲望,利用外力推动内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外因一:客观环境
学生在教室学习或者在户外运动,都会直接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天气过于炎热或寒冷,大风大雨,教室外噪音严重、有异常情况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课堂质量。
改善措施:改善环境,提供便利。
客观环境属于硬件设施,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
外因二:教学内容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兴趣,但总体而言,不同的学习内容,会给学生不同的吸引力。
相对于语数外等主科来说,音乐,美术,体育,活动课等明显地更吸引人;从各科目本身来说,不同的内容吸引力也不一样。以语文科为例,学生喜欢小说、记叙文、戏剧等素材,有点视频看、有学生上台表演就更起劲了;对说明文、文言文、散文等内容则提不起精神。
改善措施:资源配置,灵活处理。
各科目的大体内容已然限定,但某一科目的具体内容要“怎样教、怎样学”是科任老师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专业课程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方面,也可以适当把握,灵活处理。
外因三:教师技能与教学方式
从教师的角度讲,影响学生专注度和参与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教学方式、语言表达、引导技巧等。从硬件上来说,有些老师方音重,普通话不好,说出的话让人不好理解。此外,因为教师授课而学生昏昏欲睡的,首先是教师自说自话,用大学课堂教授讲座的方式来上中小学的课。学生年龄越小,越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挑起课堂气氛;其次,“满堂灌”的方式,使学生没有一点自我思考的空间,逐渐养成懒于思考、不思考的习惯,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很容易走神;此外,听任学生、不管不顾,也会导致学生分心、开小差甚至故意起哄,扰乱课堂。
改善措施:提升素养,活跃课堂。
一般来说,健康的课堂气氛是活而不乱。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压力,设置一些问题让其思考、探讨并回答,让学生处于思维适度紧张的状态,将更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
如果教师也和学生一样以主体的身份一起参与,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种模式更多地体现在班团活动、素质拓展、文体娱乐等活动中,当然,在文化课堂中,同样可以大胆实践。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教学活动,学生的高度专注是课堂高效的基本前提。怎样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观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找到不同学生课堂上不专注、不参与等问题的根源,再对症下药,各个击破,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丰.浅谈学生的课堂专注力[J].新课程导学,2013.8.
[2]于世华.提高课堂效率的三条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作者简介:
张多姣,女,汉族,湖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现任教于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