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化社会的构建是一个探索前进的过程,需要规律的探索、理论的指导和经验的总结。学习化社会的性质、功能、目标,学习化社会构建的内容——观念、体制、方法、手段、媒体、评价,学习化社会建设的进程以及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等,都需要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学习化社会 社区教育 终生学习
当今,中国社会正面临经济转型期的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和休闲时间增加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着手,大力提倡终身教育、终生学习,建立起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龙头、学校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主体的学习化社会。
一、学习化社会的含义
“学习化社会”,通常也称“学习社会”、“学习型社会”。它既是教育新理念赖以出现和生成的背景性思潮,又是一种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理想。一般认为,最早明确提出“学习化社会”概念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哈钦斯(R.M.Hutchins),他于1968年把学习社会界定为:“除了能够为每个人在其成年以后的每个阶段提供部分时间制的成人教育外,还成功地实现了价值转化的社会。成功的价值转换既指学习、自我实现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变成了社会目标,并且所有的社会制度均以这个目标为指向。”在《学习社会》一书中,哈钦斯还对学习社会进行了界定,主要体现在:(1)教育时间观上,学习社会要求人人都必须终身学习。(2)教育对象观上,学习社会不把成年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接受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3)教育目的观上,学习社会以培育人性为目标,人力居于次要地位。(4)教育社会观上,学习社会的教育要超越社会并引导社会,唯有人才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主题。
总的来讲,所谓学习化社会,是指一个人人均能终生学习的理想社会。在此社会中,学习者的基本权利能够获得保障,教育机会能够公平的提供,学习障碍能够合理地除去,终身教育体系能够全面建立。
二、学习化社会的特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的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倡导者为未来的教育发展和学习活动所勾画的理想社会形态。它有六个基本特性。一是学习性:学习成为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社会氛围。二是主体性:学习者为社会的中心,学习的个体和组织构成了学习社会的主体,学习成为一种权利和责任。三是发展性:社会与人的变化无止境,学习作为发展的手段,成为持续的、终身的活动。四是开放性:人人享有同等的学习权利,知识无国界,世界成为全球公民时时、处处学习的大学。五是整体性:统合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等形态,校内外学习成为统一整体。六是服务性:学习的途径、方法、手段多样,公民获得学习信息无障碍,以满足终生学习的需要。迈向学习化社会,意味着:(1)学习将成为一种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2)学习将成为社会一切成员整个生命期的活动;(3)学习和教育将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社会体系;(4)学习和教育要成为一种社会的责任。(5)学习和教育将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正规的、非正规的、非正式的一切过程;(6)学习和教育将包括社会的、文化的各个方面;(7)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个组织和机构,在行使自己的专业职能的同时,也要行使學习和教育职能;(8)社区教育是迈向学习化社会一种重要的途径。在迈向学习化社会过程中,社区教育必然将由舞台的边缘迈向舞台的中心。
三、发展我国学习化社会的策略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建立和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目前,研究和发展学习化社会的工作正在逐步进行,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创造条件,逐步推进。策略一,以教育思想和学习思想的更新为先导。社会的改革总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并且以思想观念变革贯穿于改革的始终。“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要使全社会都认识到:传统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制度将不可避免地被终身教育制度所代替。要通过广播、电视、电脑、书刊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终生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思想、观念、理论、制度和实践,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形成终生学习的社会氛围,使学习化社会的实现有牢固的思想基础。
策略二,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使实施素质教育与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素质教育在学习方面的作用是:使人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更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继续学习的动机。教育改革还要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实行制度化的“岗前”、“职后”考核,择优用人,奖罚分明,强化人们终生学习的意识。
策略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发展学习化社会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构建面向21世纪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二步,建立21世纪终身学习体系;第三步,在21世纪建立和发展学习化社会。要把建立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体系、构建学习化社会与实践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体规划学校教育体系、社区教育体系和社会学习体系。
策略四,加强教育研究,积极进行试点,提供科学决策依据。21世纪的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主要内容应该有:(1)终身教育、终生学习和学习社会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发达国家的实践与借鉴研究;(2)终身教育、终生学习、学习社会思想对我国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政府、企业及社会团体的影响;(3)各级各类教育在学习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4)终身教育体系、终生学习体系、发展学习社会的可行性方案的研究。
策略五,采取具体措施,营造良好的学习化社会环境。(1)大力普及基础教育,继续扫除文盲(包括功能性文盲),争取实施11~12年制的基础教育;(2)大力发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增加成人学习渠道;(3)规划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及非正式教育,提倡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并存,建立回流教育体系;(4)建立社区性学院系统,成立社区性终生学习中心,加强乡村学习化社区的建设;(5)实施多元学习成效评价及认证制度,扭转传统学历及文凭独占人才标准的局面;(6)制定继续教育制度,鼓励社会、企业和事业单位发展学习组织并提供训练;(7)制定终身教育法等法规,为学习化社会提供政策和立法指引;(8)建立完善的老年教育系统和休闲教育;(9)增加教育投入,健全基本教育设施,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开放的、远距离的、现代化的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高体健,嵇玉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化社会.中国成人教育.1998,(8).
[3]胡梦鲸.学习社会的概念意涵与发展条件.成人高等教育研究,1997,(4).
[4]郑杭生等.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关键词】学习化社会 社区教育 终生学习
当今,中国社会正面临经济转型期的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和休闲时间增加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着手,大力提倡终身教育、终生学习,建立起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龙头、学校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主体的学习化社会。
一、学习化社会的含义
“学习化社会”,通常也称“学习社会”、“学习型社会”。它既是教育新理念赖以出现和生成的背景性思潮,又是一种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理想。一般认为,最早明确提出“学习化社会”概念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哈钦斯(R.M.Hutchins),他于1968年把学习社会界定为:“除了能够为每个人在其成年以后的每个阶段提供部分时间制的成人教育外,还成功地实现了价值转化的社会。成功的价值转换既指学习、自我实现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变成了社会目标,并且所有的社会制度均以这个目标为指向。”在《学习社会》一书中,哈钦斯还对学习社会进行了界定,主要体现在:(1)教育时间观上,学习社会要求人人都必须终身学习。(2)教育对象观上,学习社会不把成年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接受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3)教育目的观上,学习社会以培育人性为目标,人力居于次要地位。(4)教育社会观上,学习社会的教育要超越社会并引导社会,唯有人才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主题。
总的来讲,所谓学习化社会,是指一个人人均能终生学习的理想社会。在此社会中,学习者的基本权利能够获得保障,教育机会能够公平的提供,学习障碍能够合理地除去,终身教育体系能够全面建立。
二、学习化社会的特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的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倡导者为未来的教育发展和学习活动所勾画的理想社会形态。它有六个基本特性。一是学习性:学习成为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社会氛围。二是主体性:学习者为社会的中心,学习的个体和组织构成了学习社会的主体,学习成为一种权利和责任。三是发展性:社会与人的变化无止境,学习作为发展的手段,成为持续的、终身的活动。四是开放性:人人享有同等的学习权利,知识无国界,世界成为全球公民时时、处处学习的大学。五是整体性:统合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等形态,校内外学习成为统一整体。六是服务性:学习的途径、方法、手段多样,公民获得学习信息无障碍,以满足终生学习的需要。迈向学习化社会,意味着:(1)学习将成为一种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2)学习将成为社会一切成员整个生命期的活动;(3)学习和教育将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社会体系;(4)学习和教育要成为一种社会的责任。(5)学习和教育将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正规的、非正规的、非正式的一切过程;(6)学习和教育将包括社会的、文化的各个方面;(7)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个组织和机构,在行使自己的专业职能的同时,也要行使學习和教育职能;(8)社区教育是迈向学习化社会一种重要的途径。在迈向学习化社会过程中,社区教育必然将由舞台的边缘迈向舞台的中心。
三、发展我国学习化社会的策略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建立和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目前,研究和发展学习化社会的工作正在逐步进行,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创造条件,逐步推进。策略一,以教育思想和学习思想的更新为先导。社会的改革总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并且以思想观念变革贯穿于改革的始终。“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要使全社会都认识到:传统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制度将不可避免地被终身教育制度所代替。要通过广播、电视、电脑、书刊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终生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思想、观念、理论、制度和实践,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形成终生学习的社会氛围,使学习化社会的实现有牢固的思想基础。
策略二,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使实施素质教育与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素质教育在学习方面的作用是:使人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更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继续学习的动机。教育改革还要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实行制度化的“岗前”、“职后”考核,择优用人,奖罚分明,强化人们终生学习的意识。
策略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发展学习化社会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构建面向21世纪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二步,建立21世纪终身学习体系;第三步,在21世纪建立和发展学习化社会。要把建立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体系、构建学习化社会与实践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体规划学校教育体系、社区教育体系和社会学习体系。
策略四,加强教育研究,积极进行试点,提供科学决策依据。21世纪的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主要内容应该有:(1)终身教育、终生学习和学习社会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发达国家的实践与借鉴研究;(2)终身教育、终生学习、学习社会思想对我国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政府、企业及社会团体的影响;(3)各级各类教育在学习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4)终身教育体系、终生学习体系、发展学习社会的可行性方案的研究。
策略五,采取具体措施,营造良好的学习化社会环境。(1)大力普及基础教育,继续扫除文盲(包括功能性文盲),争取实施11~12年制的基础教育;(2)大力发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增加成人学习渠道;(3)规划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及非正式教育,提倡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并存,建立回流教育体系;(4)建立社区性学院系统,成立社区性终生学习中心,加强乡村学习化社区的建设;(5)实施多元学习成效评价及认证制度,扭转传统学历及文凭独占人才标准的局面;(6)制定继续教育制度,鼓励社会、企业和事业单位发展学习组织并提供训练;(7)制定终身教育法等法规,为学习化社会提供政策和立法指引;(8)建立完善的老年教育系统和休闲教育;(9)增加教育投入,健全基本教育设施,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开放的、远距离的、现代化的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高体健,嵇玉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化社会.中国成人教育.1998,(8).
[3]胡梦鲸.学习社会的概念意涵与发展条件.成人高等教育研究,1997,(4).
[4]郑杭生等.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