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科研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原动力,是创建学校文化的重要举措,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课题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学校科研活动植根在哪,历经十年课改,这些问题值得每一所学校重新思考。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曾说:“‘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是课改的重要内容,更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关键。不能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就是有再多现代化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也不能称之为现代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应该把科研工作立足于课堂,努力做实课题研究,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文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一、研究形式务实,实现课题研究全员化
研究形式务实就是课题研究要讲求实际,不尚浮华,扎根在教师之中,扎根在实践之中。因而研究方法提倡行动研究,对教师切实可行。课题选定倡导来源于实践,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遇到的真问题、真困惑,做到问题课题化。学校课题研究的类型可以有以下两种。
1.教师个人课题。个人课题(又称为小课题)就是教师个人从解决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选定微观性、应用性问题进行自我研究的课题。教师做个人课题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搭车”研究的泡沫现象。由于课题是从教学中来的,是教师自主选定的,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加之题目小,涉及面小,目标集中,易把握,易操作,见效快,周期短,深受教师青睐。同时,个人课题的研究计划不那么繁复,比较简略。具体项目有:课题名称、研究人、开题时间、结题时间、课题由来、研究目标、行动要点、成果形式等。笔者学校63位教师拟定了个人课题研究计划,其中关于课堂教学研究的占85.7%,大多数将研究的重心聚焦于课堂。
2.学校攻关课题。攻关课题就是由学校领导牵头,组织有关教师就学校内涵发展中某一重大问题集中力量开展研究的课题。如笔者学校的攻关课题是“精读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行动研究”。研究的具体目标是: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在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培养预习习惯、提高预习质量的同时,试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模式由“目标导向、自学自练、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当堂训练、反思小结”六个环节组成。攻关课题一般由学科带头人担任组长,并设立双主持人:校长为行政主持人,聘请专家为学术主持人。这是因为有校长参与能获得相关的支持,由专家引领,能得到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度大。
二、研究措施落实,坚持自主研究经常化
研究措施落实就是课题研究计划中的“行动要点”要真行动、真研究,条条落到实处,项项得到实现,不纸上谈兵,不装潢门面,坚持自主研究经常化。
1.落实管理责任。个人课题的研究强调自主学习、自觉反思、自我研究,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的特点。由于教师工作繁忙,研究不是忘了就是被挤掉了,往往停留在方案层面上,出现“有课题没研究,有计划无落实”的现象。因此要强化管理,落实管理责任,抓实研究过程。学校不仅要制定有关的研究制度规范课题研究,而且要重视发挥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组织职能。学校行政领导在原行政分工相对应的基础上,明确课题研究管理分工与职责,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究例会。强调抓好分管的课题研究是领导者份内的事,是常规性工作,要做实,做到位,结合日常教学工作,经常随机找有关教师,或询问,或检查课题研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解决,促使课题研究工作经常化。
2.营造科研氛围。行动研究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把学习、行动、观察、反思贯穿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循环往复,使整个研究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效的运行之中。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需要教师具有持久的动力和毅力。为避免开题、结题热热闹闹,研究实施冷冷清清的情况发生,学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教师落实研究。如:请省市教科所的专家来校参与课题评审,举行专题讲座,与教师对话,引领教师把科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资源;举办以体现学校课题研究主体目标为内容的教学竞赛,以赛课展示交流和专家点评以及隆重给奖等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与动力;培养、发现科研先进典型,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宣传他们热心课题研究的事迹,使教师学有目标,赶有榜样;开展“反思笔记”评选活动,对量多质优的教师给予奖励,促使他们以记促思,以思促研;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引导作用,主动提供信息,提供资料,热情为教师的研究答疑解难,启发他们从科研中获得智慧与力量。这些活动可以营造浓浓的科研氛围,使教师耳濡目染,逐渐把科研当成正事,鼓起落实研究措施的劲头。
三、研究成果真实,提倡表现形式多元化
研究成果真实就是成果是实际存在的、符合客观事实的,体现了课堂文化优质化的内涵。
1.改进结题策略。评价研究成果是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成果评价上要强调实践价值,以能否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能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作为衡量的根本标准。课题研究什么时候实现了“三能”就什么时候申报结题。这样既可按预定时间结题,也可提前或延后结题,重在实际进展。对个人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鉴定,本着既讲求研究质量,又调动研究热情的原则,只要研究者的课题某一两点做法实际管用,学有效果,是真成果,就视为合格,就可结题。反之,成果是虚假的,就不予结题或延期结题。撰写论文是课题研究重要的成果形式,要求研究者善于从理论层面梳理,提升教学智慧。然而,在个人课题全员性的现实面前,每项研究成果都要求研究者写论文就有些苛求了,不仅会出现拼凑抄袭应付结题的不良现象,还会强化“研究高不可攀”的意识,挫伤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为了有利于课题研究大众化、常态化,在成果形式上不一味追求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提倡成果形式多元化。可以是教学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叙事、教育日志、教学随笔、反思笔记、经验总结、教学展示、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等。
2.注重推广深化。为使课题研究的受益面达到最大化,做到成果共享,学校既要及时推广应用,又要引导持续研究。对课题研究成果,学校一方面举行展示课,让全校教师看看研究者怎样上课,学习教学理念,借鉴操作策略,并鼓励他们尝试着运用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辩证地看,研究者的教学理念是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付出是有效的,但哪些操作和策略还不够成熟,可以提出建议,以便课题组持续研究,针对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深化,向纵向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sd@126.com
一、研究形式务实,实现课题研究全员化
研究形式务实就是课题研究要讲求实际,不尚浮华,扎根在教师之中,扎根在实践之中。因而研究方法提倡行动研究,对教师切实可行。课题选定倡导来源于实践,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遇到的真问题、真困惑,做到问题课题化。学校课题研究的类型可以有以下两种。
1.教师个人课题。个人课题(又称为小课题)就是教师个人从解决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选定微观性、应用性问题进行自我研究的课题。教师做个人课题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搭车”研究的泡沫现象。由于课题是从教学中来的,是教师自主选定的,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加之题目小,涉及面小,目标集中,易把握,易操作,见效快,周期短,深受教师青睐。同时,个人课题的研究计划不那么繁复,比较简略。具体项目有:课题名称、研究人、开题时间、结题时间、课题由来、研究目标、行动要点、成果形式等。笔者学校63位教师拟定了个人课题研究计划,其中关于课堂教学研究的占85.7%,大多数将研究的重心聚焦于课堂。
2.学校攻关课题。攻关课题就是由学校领导牵头,组织有关教师就学校内涵发展中某一重大问题集中力量开展研究的课题。如笔者学校的攻关课题是“精读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行动研究”。研究的具体目标是: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在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培养预习习惯、提高预习质量的同时,试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模式由“目标导向、自学自练、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当堂训练、反思小结”六个环节组成。攻关课题一般由学科带头人担任组长,并设立双主持人:校长为行政主持人,聘请专家为学术主持人。这是因为有校长参与能获得相关的支持,由专家引领,能得到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度大。
二、研究措施落实,坚持自主研究经常化
研究措施落实就是课题研究计划中的“行动要点”要真行动、真研究,条条落到实处,项项得到实现,不纸上谈兵,不装潢门面,坚持自主研究经常化。
1.落实管理责任。个人课题的研究强调自主学习、自觉反思、自我研究,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的特点。由于教师工作繁忙,研究不是忘了就是被挤掉了,往往停留在方案层面上,出现“有课题没研究,有计划无落实”的现象。因此要强化管理,落实管理责任,抓实研究过程。学校不仅要制定有关的研究制度规范课题研究,而且要重视发挥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组织职能。学校行政领导在原行政分工相对应的基础上,明确课题研究管理分工与职责,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究例会。强调抓好分管的课题研究是领导者份内的事,是常规性工作,要做实,做到位,结合日常教学工作,经常随机找有关教师,或询问,或检查课题研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解决,促使课题研究工作经常化。
2.营造科研氛围。行动研究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把学习、行动、观察、反思贯穿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循环往复,使整个研究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效的运行之中。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需要教师具有持久的动力和毅力。为避免开题、结题热热闹闹,研究实施冷冷清清的情况发生,学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教师落实研究。如:请省市教科所的专家来校参与课题评审,举行专题讲座,与教师对话,引领教师把科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资源;举办以体现学校课题研究主体目标为内容的教学竞赛,以赛课展示交流和专家点评以及隆重给奖等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与动力;培养、发现科研先进典型,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宣传他们热心课题研究的事迹,使教师学有目标,赶有榜样;开展“反思笔记”评选活动,对量多质优的教师给予奖励,促使他们以记促思,以思促研;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引导作用,主动提供信息,提供资料,热情为教师的研究答疑解难,启发他们从科研中获得智慧与力量。这些活动可以营造浓浓的科研氛围,使教师耳濡目染,逐渐把科研当成正事,鼓起落实研究措施的劲头。
三、研究成果真实,提倡表现形式多元化
研究成果真实就是成果是实际存在的、符合客观事实的,体现了课堂文化优质化的内涵。
1.改进结题策略。评价研究成果是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成果评价上要强调实践价值,以能否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能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作为衡量的根本标准。课题研究什么时候实现了“三能”就什么时候申报结题。这样既可按预定时间结题,也可提前或延后结题,重在实际进展。对个人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鉴定,本着既讲求研究质量,又调动研究热情的原则,只要研究者的课题某一两点做法实际管用,学有效果,是真成果,就视为合格,就可结题。反之,成果是虚假的,就不予结题或延期结题。撰写论文是课题研究重要的成果形式,要求研究者善于从理论层面梳理,提升教学智慧。然而,在个人课题全员性的现实面前,每项研究成果都要求研究者写论文就有些苛求了,不仅会出现拼凑抄袭应付结题的不良现象,还会强化“研究高不可攀”的意识,挫伤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为了有利于课题研究大众化、常态化,在成果形式上不一味追求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提倡成果形式多元化。可以是教学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叙事、教育日志、教学随笔、反思笔记、经验总结、教学展示、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等。
2.注重推广深化。为使课题研究的受益面达到最大化,做到成果共享,学校既要及时推广应用,又要引导持续研究。对课题研究成果,学校一方面举行展示课,让全校教师看看研究者怎样上课,学习教学理念,借鉴操作策略,并鼓励他们尝试着运用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辩证地看,研究者的教学理念是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付出是有效的,但哪些操作和策略还不够成熟,可以提出建议,以便课题组持续研究,针对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深化,向纵向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s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