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阐述“逆向教学设计”的内涵和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意义,通过“逆向教学设计”案例,能更好地使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落地。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素养为本;化学课堂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以来,对于教育一线的化学教师每天备课思考得最多的几个问题是:如何在这节课里使本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如何使本节课的化学学科育人价值——化学核心素养最大程度地落地?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通过阅读由美国教育学家格兰特·威格斯和杰伊·麦克泰的著作《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笔者觉得作者提倡的“逆向教学设计”方法非常在适合素养为本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逆向教学设计”是相对与传统的教学设计而言的,传统教学设计一般先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注重课堂活动和知识灌输,最后通过习题检测给出终结性评价,传统教学设计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逆向教学设计”则从教学目标出发,明确学习目标后再确定适合的评价证据,最后设计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步骤。笔者以“化学能与热能”为例进行了“逆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设计
在“逆向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明确的是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有什么要求,其次要明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这节课要理解哪些核心概念、原理、具体问题、重点和难点,最后要明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收获哪些知识之外的永恒价值,即核心素养。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具有能量,了解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初步建立化學反应与能量转化的认知模型。
(2)通过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的关系,发展学生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3)通过设计未来能源发展方案的活动,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和开发利用清洁高能新能源的重要性,感受化学知识在人类发展中的价值,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发展社会责任感。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通过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关系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本质的认识水平(物质水平、微粒水平)。
(3)通过对未来能源发展方案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科学价值视觉、社会价值视觉、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觉)。
二、评价依据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评价依据的设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表现性任务,即学生通过完成哪些真实学习任务表明其应用所学的原理获得了预期的学习结果?用什么标准衡量、判断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达到了什么程度?2.其他依据,即通过哪些其他证据,学生可以表明其获得了预期学习结果(比如:小测验、考试、学习提示、观察、作业、日志等)?学生将怎样反思并做出自我评价?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表现性任务和其他依据:
1.表现性任务
(1)在“感知生活 贴上暖宝宝”这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课堂活动的互动交流中认识物质具有能量,通过化学反应,能量将得到释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化学反应,能量能不能被吸收,有证据吗?”在课堂的互动交流谈论中,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能见到的吸热反应的实例,也有同学通过预习,举出了铵盐与碱反应的实例,对真实的实验探究跃跃欲试。
(2)通过学生动手做“滴水点灯”和“蓝色花开” 两个魔术实验,观察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思考两个实验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不难得出“滴水点灯”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蓝色花开”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继而教师揭示两个实验所用到的药品,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出哪些反应是放热反应,哪些反应是吸热反应。
(3)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微观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要放出能量,最后整个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多还是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多,看完微观动画后,教师给出对应的课堂检测习题,看学生到底有没有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
(4)在学案上设计了“对未来能源发展方案”的作业,引导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小组讨论和点评,最后由组长汇总组员的方案,在班上进行分享,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些价值观上的思考。
2.其他依据
(1)查阅资料,了解氢能的发展及现状,形成小论文,
(2)调查报告,完成“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社会调查报告。
三、学习(教学)活动设计
1.宏观辨识
(1)学习活动:“感知生活 贴上暖宝宝”,实验探究:动手做“滴水点灯”和“蓝色花开” 两个魔术实验。
(2)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感受、收获与实验结论。
(3)评价活动: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交流分享等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微观探析
(1)学习活动:从化学键的角度来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教学活动:通过制作“化学键断键与成键的过程”PPT微观动画,播放给学生看,并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3)评价活动:通过实验中的表现、对问题的思考和与老师同学的交流等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微粒水平)
3.问题解决
(1)学习活动: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与理解,设计未来能源发展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呈现每个小组的最佳方案。
(2)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环保、节能、利用率高、取材方便、储存容易等方面进行设计与讨论。
(3)评价活动:通过学生的设计与分享、课后的小论文与调查报告诊断并发展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科学价值视觉、社会价值视觉、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觉)。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孙重阳.由峰至原:中学化学逆向教学设计的探讨与实践[J].化学教学,2019(3):41-49.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素养为本;化学课堂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以来,对于教育一线的化学教师每天备课思考得最多的几个问题是:如何在这节课里使本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如何使本节课的化学学科育人价值——化学核心素养最大程度地落地?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通过阅读由美国教育学家格兰特·威格斯和杰伊·麦克泰的著作《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笔者觉得作者提倡的“逆向教学设计”方法非常在适合素养为本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逆向教学设计”是相对与传统的教学设计而言的,传统教学设计一般先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注重课堂活动和知识灌输,最后通过习题检测给出终结性评价,传统教学设计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逆向教学设计”则从教学目标出发,明确学习目标后再确定适合的评价证据,最后设计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步骤。笔者以“化学能与热能”为例进行了“逆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设计
在“逆向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明确的是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有什么要求,其次要明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这节课要理解哪些核心概念、原理、具体问题、重点和难点,最后要明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收获哪些知识之外的永恒价值,即核心素养。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具有能量,了解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初步建立化學反应与能量转化的认知模型。
(2)通过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的关系,发展学生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3)通过设计未来能源发展方案的活动,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和开发利用清洁高能新能源的重要性,感受化学知识在人类发展中的价值,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发展社会责任感。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通过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关系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本质的认识水平(物质水平、微粒水平)。
(3)通过对未来能源发展方案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科学价值视觉、社会价值视觉、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觉)。
二、评价依据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评价依据的设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表现性任务,即学生通过完成哪些真实学习任务表明其应用所学的原理获得了预期的学习结果?用什么标准衡量、判断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达到了什么程度?2.其他依据,即通过哪些其他证据,学生可以表明其获得了预期学习结果(比如:小测验、考试、学习提示、观察、作业、日志等)?学生将怎样反思并做出自我评价?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表现性任务和其他依据:
1.表现性任务
(1)在“感知生活 贴上暖宝宝”这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课堂活动的互动交流中认识物质具有能量,通过化学反应,能量将得到释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化学反应,能量能不能被吸收,有证据吗?”在课堂的互动交流谈论中,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能见到的吸热反应的实例,也有同学通过预习,举出了铵盐与碱反应的实例,对真实的实验探究跃跃欲试。
(2)通过学生动手做“滴水点灯”和“蓝色花开” 两个魔术实验,观察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思考两个实验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不难得出“滴水点灯”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蓝色花开”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继而教师揭示两个实验所用到的药品,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出哪些反应是放热反应,哪些反应是吸热反应。
(3)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微观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要放出能量,最后整个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多还是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多,看完微观动画后,教师给出对应的课堂检测习题,看学生到底有没有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
(4)在学案上设计了“对未来能源发展方案”的作业,引导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小组讨论和点评,最后由组长汇总组员的方案,在班上进行分享,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些价值观上的思考。
2.其他依据
(1)查阅资料,了解氢能的发展及现状,形成小论文,
(2)调查报告,完成“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社会调查报告。
三、学习(教学)活动设计
1.宏观辨识
(1)学习活动:“感知生活 贴上暖宝宝”,实验探究:动手做“滴水点灯”和“蓝色花开” 两个魔术实验。
(2)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感受、收获与实验结论。
(3)评价活动: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交流分享等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微观探析
(1)学习活动:从化学键的角度来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教学活动:通过制作“化学键断键与成键的过程”PPT微观动画,播放给学生看,并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3)评价活动:通过实验中的表现、对问题的思考和与老师同学的交流等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微粒水平)
3.问题解决
(1)学习活动: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与理解,设计未来能源发展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呈现每个小组的最佳方案。
(2)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环保、节能、利用率高、取材方便、储存容易等方面进行设计与讨论。
(3)评价活动:通过学生的设计与分享、课后的小论文与调查报告诊断并发展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科学价值视觉、社会价值视觉、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觉)。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孙重阳.由峰至原:中学化学逆向教学设计的探讨与实践[J].化学教学,2019(3):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