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印刷文化转向现代电子媒介文化;无论是影像化阅读,还是电视"文化讲座",经典的接受正成为"景观制造"——一种淘空了内容的形式消费。为了有效抵制"景观社会",我们必须将实践的力量置入日常的行动,使生活更多地转向道德和精神的方向,即通过对经典的心智性阅读,重新认识、体验生存环境与生活本身,构建更为完满和健康的人生。经典一旦成为我们精神中的一部分,将增强自我,铸就自我,扩大自我的深度与视域,进而改变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乃至实现对于现实的改造,使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富于张力。
5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安庆市人民政府、池州市人民政府、池州学院、安徽省潜山县人民政府和张恨水研究会联合主办,池州学院中文系、张恨水研究会秘书处承办的"新时期张恨水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池州学院召开。
中国文字诸根中有一些通而不同、变而不变、无为而无不为的东西,它们永恒地徘徊在文字的形、音、义中,徘徊在学问的词章、考据、义理中,徘徊在人文的文学、历史、哲学中,徘徊在文艺的实践、理论、批评中。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这是十九世纪西方科学家所感悟到的。结构主义是我们,解构主义是我,这是二十一世纪东方研究语根的人文学者所感悟到的。诸根是我和我们的祖先,文艺学是我和我们的儿子。儿子和我通而不同,正如文与艺通而不同。儿子和我们通而不同,正如艺术与科学通而不同、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通而不同。文本同而末异,诸根是本,包括
2010年10月23—25日,"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在南京召开。国内外学者近200人参会,共提交论文150余篇。就具体问题而言,主要围绕形式、语言、图像和叙事四点展开讨论。
2010年11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院社科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纪念钱钟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深切缅怀钱钟书先生,纪念他对中国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承办。
"本土经验"或"中国模式"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历经了近百年的发展,中国也正走在国富民强、文化复兴的上行道路上,是时候总结本土经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成就和不足。2010年12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学术研讨会在长沙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