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响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很多,随着中学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的名称也从《体育》变成了《体育与健康》,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被动参与的大有人在,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体育目标的实现。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因素; 如何提高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正是当前体育课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 兴趣 培养 健康成长
体育学习兴趣是指学生个人会对体育运动行为或体育活动形成偏爱的心理倾向。应该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呢?
一、加强教育,培养兴趣
体育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体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利用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其兴趣
学生的成就感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一剂良药。如同在文化课教学中的“解答了一个富有挑战性难题”一样,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是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运动技能得到提高,其中也包括运动知识和健身知识的获得等。如果能帮助所有学生获得这种成就感,树立这样的学习信心,他们便有动力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获得克服生理、心理惰性后的成功感,自然而然会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
(二)利用学生在学习体育过程中获得的认同感培养其兴趣
教师和同学对一个学生进步的认同是对其后继学习的莫大鼓励。课堂上一次良好的运动表现,一次出色的示范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运动竞赛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同学们的羡慕的目光,这些都会给学生很大的精神鼓舞,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三)安排适宜的合理运动负荷培养学生兴趣
体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体育课上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当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进行了适度的身体负荷的运动时,他们的身体就会体验到适度运动后的愉悦感。特别是当前学生文化课学习压力很大,学生课外几乎没有运动时间的情况下,体育课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和组织合理的体育学习内容是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兴趣的第一要素。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交流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文化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是受限制的,而在体育教学中这种交流就显得方便自由,如果再通过体育教学组织方法的合理运用,有意识地加强和运用这种交流,就会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合作与对话交流的乐趣,这既有利于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水平。
二、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精选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体育活动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更要做到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爱护,学习上的耐性指导帮助。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三、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态度,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应当使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既是增进健康完成学业的需要,更是未来学习、就业的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当前,有些教师习惯于采用控制和纪律措施,当然,课堂教学必须有一定的的秩序做保证,但如果强调过分,就会走向呆板、僵化、压抑的教学体制。因此,课堂教学还应有一定的自由度,给学生以思考、提问、争辩、练习的自由。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四、因材施教,从而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家庭、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掌握练习密度和强度。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根据其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地逐步提出要求,只要他们通过努力达到了要求,就要及时、恰如其分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能产生成功感。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况,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论和建议
总之,要想把“体育与健康课”上好,必须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质量和效果。提高运动水平,让学生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更积极地参与运动,建议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体育课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课堂要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极大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勤.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健康[J].湖北体育科技.2003.3.
[2]俞宏旺.如何克服学生上体育课的惰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4.
[3]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4]洪小勤.体育教学中情感调控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1.
[5]马启伟主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
关键词:体育 兴趣 培养 健康成长
体育学习兴趣是指学生个人会对体育运动行为或体育活动形成偏爱的心理倾向。应该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呢?
一、加强教育,培养兴趣
体育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体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利用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其兴趣
学生的成就感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一剂良药。如同在文化课教学中的“解答了一个富有挑战性难题”一样,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是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运动技能得到提高,其中也包括运动知识和健身知识的获得等。如果能帮助所有学生获得这种成就感,树立这样的学习信心,他们便有动力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获得克服生理、心理惰性后的成功感,自然而然会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
(二)利用学生在学习体育过程中获得的认同感培养其兴趣
教师和同学对一个学生进步的认同是对其后继学习的莫大鼓励。课堂上一次良好的运动表现,一次出色的示范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运动竞赛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同学们的羡慕的目光,这些都会给学生很大的精神鼓舞,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三)安排适宜的合理运动负荷培养学生兴趣
体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体育课上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当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进行了适度的身体负荷的运动时,他们的身体就会体验到适度运动后的愉悦感。特别是当前学生文化课学习压力很大,学生课外几乎没有运动时间的情况下,体育课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和组织合理的体育学习内容是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兴趣的第一要素。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交流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文化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是受限制的,而在体育教学中这种交流就显得方便自由,如果再通过体育教学组织方法的合理运用,有意识地加强和运用这种交流,就会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合作与对话交流的乐趣,这既有利于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水平。
二、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精选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体育活动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更要做到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爱护,学习上的耐性指导帮助。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三、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态度,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应当使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既是增进健康完成学业的需要,更是未来学习、就业的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当前,有些教师习惯于采用控制和纪律措施,当然,课堂教学必须有一定的的秩序做保证,但如果强调过分,就会走向呆板、僵化、压抑的教学体制。因此,课堂教学还应有一定的自由度,给学生以思考、提问、争辩、练习的自由。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四、因材施教,从而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家庭、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掌握练习密度和强度。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根据其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地逐步提出要求,只要他们通过努力达到了要求,就要及时、恰如其分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能产生成功感。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况,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论和建议
总之,要想把“体育与健康课”上好,必须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质量和效果。提高运动水平,让学生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更积极地参与运动,建议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体育课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课堂要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极大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勤.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健康[J].湖北体育科技.2003.3.
[2]俞宏旺.如何克服学生上体育课的惰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4.
[3]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4]洪小勤.体育教学中情感调控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1.
[5]马启伟主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