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活在 “审美泛化”的时代,人对美的追求到达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时代的审美观却似乎陷入了误区: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人们过多地借助于金钱和技术(整形美容、PS技术、美颜相机等);对美,特别是人之美的认识,却过于肤浅,忽略了人之美乃是一个复杂、暧昧的复合体。而老庄的审美智慧则提供了匡正时代审美观的另一维度,给予人们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人造美人 审美误区 消费文化 审美观 道家美学
毫无疑问,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审美泛化”的时代。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层面,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我们的任何活动,某种意义上也都可以称为审美活动。这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美化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使我们对美更敏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去迎接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另一方面, 伴随着人类进入消费社会的脚步, 我们也不可避免地用消费的眼光去看待、追求美,常常使人们陷入审美误区,甚至扭曲了我们的审美观。
一、“人造美女”现象的出现和美容经济的繁荣
在消费社会里,人人都是拜物教的信徒,众人都拜倒在商品的脚下。一切都是可以消费的,都能成为商品,可以待价而沽。美,也成了商品,也是可以消费的——它既可以买到,也可以卖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惊呼美女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随着社会的发展,男色也可以被消费,美男经济的影响力毫不逊色于美女经济。时下,小鲜肉、花样美男们就广泛吸引了公众的目光。随着社会文化氛围的日渐多元与宽松,美女/美男经济与美容(整容)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诚如鲍德里亚所言,在消费社会中,“通过人的身体和性的信号的无所不在,特别是女性身体的无所不在,通过它们在广告、流行和大众文化中的普遍存在和表演,通过一系列采取消费形式的个人卫生、塑身减肥、美容治疗的崇拜活动,通过一系列对于男性健壮和女性美的广告宣传活动,以及通过一系列围绕着这些活动所进行的各种现身秀和肉体表演,身体变成了仪式的客体” a。无论男女,形体、容貌成为消费社会中最昂贵、最重要的商品。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里塑造了一位完美的女性形象,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b。如此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以前我们只能在想象中揣摩她的样子。而今天,各类媒体,用各种静态、动态的影像已经明确地展示了标准美人(包括男女)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往对待这种“完美”的女性或男性形象,我们只能欣赏、赞叹、羡慕甚至自惭形秽,而今天,我们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权——采用整形、美容等各种高科技方法来修正甚至改变自己的外在形象,使自己与理想中的“美人”无限地接近。好莱坞的女明星早在20世纪的20年代就已经采用了这种方法。区别在于,那时这种方法距离普通民众尚且十分遥远。直到2004年轰轰烈烈的“人造美女选美风波”发生时,很多国人对待整形美容的态度仍是负面的。当时,杨媛参加了2004年环球洲际小姐大赛北京赛区的比赛,因为她是接受过整形美容手术的“人造美女”,大赛组委会拒绝让其参加决赛。虽然经过杨媛的申诉,大赛组委会最后允许其参赛,但杨媛还是放弃了比赛,并决定起诉大赛组委会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利。c这则新闻当时沸沸扬扬,并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节目的采访与报道。“人造美女”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而如今,如果某项选美赛事仍拒绝“人造美女”参赛,可能就会出现没人参赛的尴尬场景。毫不夸张地说,美容整形今日早已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了,男女老少,嘗试过整形美容的具体人数,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定是个天文数字。而各种水平、资质的整形机构也已经遍布全国,以往权威、正规的三甲医院也纷纷开设了整形美容专科,准备从庞大的整形经济中分一杯羹。也许,再过若干年,会举办天然美女比赛,来寻找为数不多的未经后天加工的原生态美人——因为满街都是人造美人。
二、寻美之途中存在的误区
在举国若狂的整容经济中,在人对自己的外表拥有前所未有的主动权的时候,我们却不禁产生如下疑问:
疑问一:大众媒体上反复出现的若干样本是否可以代表最高境界的人之美(主要是外在美)?
如果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莱特,那么怎样的长相才符合单个个体对“最美”的定义和想象?我们能把如此重要的工作仅仅放在一些整形美容医生、少数舆论意见领袖肩上吗?审美风尚和审美标准是不断变化的,不同时代、地域和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眼光。当下,全球化浪潮,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审美趋同,人们的审美标准正逐步走向统一,但这种趋同的审美风尚仍然会不断变化,而一旦审美风尚、 审美标准随潮流而变,已经改变了容颜的我们又该如何自处。毕竟,人的面孔、身材,不是画家的调色盘,无法随意、多次改变。
疑问二:按照趋同的范本来重塑我们的容颜会不会损害人本身所具有的多样化、多元化的美?
从极端意义上看,大众公认一些人 (尤其是明星)的长相是美人的标准,并以此为范本,或者运用数学知识,用人体自然状态下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比例关系来作为范本(如黄金分割率、九头身等),来修正我们的容颜和身体,会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面目趋同甚至雷同,进而损害甚至丧失了人本身所具有的多样化、多元化的美。这并不是杞人之忧,而是我们在当下就一直感受到的事实。例如网友戏称2013年韩国小姐选美比赛中,进入决赛的候选人彼此之间面目雷同,难以区分,并以此为素材开发了“史上最难连连看”d。正是因为韩国小姐候选人大多是由一定数量的韩国整形美容医生依据特定的人体美学和比例关系进行优化甚至是重新塑造出来的,所以她们才会如此相像。在我国,“网红脸”“撞脸”“傻傻分不清”等网络热词的出现与流行,表明我们也在某种程度上有类似的困扰。
疑问三:我们迷恋、崇拜经过整形美容手术所得到的美丽容颜、完美身材,我们所推崇的到底是“美”,还是这种实现美的“技术”? 3. 求美要适可而止,不可沉迷于技术和消费的迷宫之中。老子还说过:“圣人为腹不为目。”h意即圣人只求三餐温饱,不追逐眼睛欣赏外物的欲求。老子强调的“为腹”,是要用腹中的食物来滋养自己的身体,而不是去占有眼前所有能够占有的东西,并用这些东西来奴役自己,所以强调“不为目”。这就警醒我们,追求美要适可而止,不可无限制地满足自己的求美贪欲,幻想靠技术和消费来获得所谓的完美。试想,一个不惜代价满足变美欲望的人,势必会产生自我疏离感,内心会变得焦虑、空虚和荒芜——因为这注定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绝望的狂欢。回顾人类的求美之举,不管是法国的束腰风潮、中国的裹脚风俗,还是当下的整容风尚,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审美偏差,在求美的道路上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变美,去追求一种人造的美(伪美),无视人的身体特质和个体化差异,这种病态的审美观务必要引起时人反思。
总之,道家美学告诉我们,人最应该追求的是自然、真实之美。顺其自然,才能求得“真”美。人除了形体之外还有精神,精神才是心灵的主宰。不管我们花费多少的心力、财力来维护、保养我们的躯壳,它也终将老去、衰朽,最终消失。为了求得这份短暂的外在美,值得我们付出短短人生中的如許精力吗?生活已经让我们如此奔波劳碌,是不是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停下脚步,多给自己一些心灵的慰藉呢?内心世界越是贫乏,人往往就越在意外在形象,越容易受到媒体广告和商业机构的蛊惑,追求那份不切实际的“完美”。当下,我们看到了内心不够饱满的人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外在,也看到很多外在形象不符合潮流却内心充盈的人活出了人生的风采。在今日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下,真正打动我们的美人是怎样的呢?也许,真正地悦纳自己,不放弃每一天每一刻真实的思考和体验,淡定接受岁月给予我们的馈赠,那么无论是在肉体上,还是灵魂上,我们才会拥有一份别样的、淡定的、深沉的美。何去何从,则有赖诸位自行抉择。
a 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91页。
b 朱碧莲:《宋玉辞赋译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5页。
c 北京“人造美女”杨媛选美风波,http://news.sina.com. cn/s/2004-06-04/ba3385917.shtml。
d 史上最难连连看《2013韩国小姐连连看》评测,https:// jingyan.baidu.com/article/915fc414c67cd251394b20e6. html。
egh陈鼓应:《老子译注及评介》,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60页,第89页,第104页。
f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650页。
作 者: 储冬叶,文学硕士,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中文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军事文化;凌金珍,法学硕士,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中文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军事文化。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关键词:人造美人 审美误区 消费文化 审美观 道家美学
毫无疑问,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审美泛化”的时代。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层面,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我们的任何活动,某种意义上也都可以称为审美活动。这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美化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使我们对美更敏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去迎接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另一方面, 伴随着人类进入消费社会的脚步, 我们也不可避免地用消费的眼光去看待、追求美,常常使人们陷入审美误区,甚至扭曲了我们的审美观。
一、“人造美女”现象的出现和美容经济的繁荣
在消费社会里,人人都是拜物教的信徒,众人都拜倒在商品的脚下。一切都是可以消费的,都能成为商品,可以待价而沽。美,也成了商品,也是可以消费的——它既可以买到,也可以卖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惊呼美女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随着社会的发展,男色也可以被消费,美男经济的影响力毫不逊色于美女经济。时下,小鲜肉、花样美男们就广泛吸引了公众的目光。随着社会文化氛围的日渐多元与宽松,美女/美男经济与美容(整容)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诚如鲍德里亚所言,在消费社会中,“通过人的身体和性的信号的无所不在,特别是女性身体的无所不在,通过它们在广告、流行和大众文化中的普遍存在和表演,通过一系列采取消费形式的个人卫生、塑身减肥、美容治疗的崇拜活动,通过一系列对于男性健壮和女性美的广告宣传活动,以及通过一系列围绕着这些活动所进行的各种现身秀和肉体表演,身体变成了仪式的客体” a。无论男女,形体、容貌成为消费社会中最昂贵、最重要的商品。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里塑造了一位完美的女性形象,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b。如此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以前我们只能在想象中揣摩她的样子。而今天,各类媒体,用各种静态、动态的影像已经明确地展示了标准美人(包括男女)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往对待这种“完美”的女性或男性形象,我们只能欣赏、赞叹、羡慕甚至自惭形秽,而今天,我们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权——采用整形、美容等各种高科技方法来修正甚至改变自己的外在形象,使自己与理想中的“美人”无限地接近。好莱坞的女明星早在20世纪的20年代就已经采用了这种方法。区别在于,那时这种方法距离普通民众尚且十分遥远。直到2004年轰轰烈烈的“人造美女选美风波”发生时,很多国人对待整形美容的态度仍是负面的。当时,杨媛参加了2004年环球洲际小姐大赛北京赛区的比赛,因为她是接受过整形美容手术的“人造美女”,大赛组委会拒绝让其参加决赛。虽然经过杨媛的申诉,大赛组委会最后允许其参赛,但杨媛还是放弃了比赛,并决定起诉大赛组委会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利。c这则新闻当时沸沸扬扬,并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节目的采访与报道。“人造美女”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而如今,如果某项选美赛事仍拒绝“人造美女”参赛,可能就会出现没人参赛的尴尬场景。毫不夸张地说,美容整形今日早已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了,男女老少,嘗试过整形美容的具体人数,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定是个天文数字。而各种水平、资质的整形机构也已经遍布全国,以往权威、正规的三甲医院也纷纷开设了整形美容专科,准备从庞大的整形经济中分一杯羹。也许,再过若干年,会举办天然美女比赛,来寻找为数不多的未经后天加工的原生态美人——因为满街都是人造美人。
二、寻美之途中存在的误区
在举国若狂的整容经济中,在人对自己的外表拥有前所未有的主动权的时候,我们却不禁产生如下疑问:
疑问一:大众媒体上反复出现的若干样本是否可以代表最高境界的人之美(主要是外在美)?
如果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莱特,那么怎样的长相才符合单个个体对“最美”的定义和想象?我们能把如此重要的工作仅仅放在一些整形美容医生、少数舆论意见领袖肩上吗?审美风尚和审美标准是不断变化的,不同时代、地域和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眼光。当下,全球化浪潮,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审美趋同,人们的审美标准正逐步走向统一,但这种趋同的审美风尚仍然会不断变化,而一旦审美风尚、 审美标准随潮流而变,已经改变了容颜的我们又该如何自处。毕竟,人的面孔、身材,不是画家的调色盘,无法随意、多次改变。
疑问二:按照趋同的范本来重塑我们的容颜会不会损害人本身所具有的多样化、多元化的美?
从极端意义上看,大众公认一些人 (尤其是明星)的长相是美人的标准,并以此为范本,或者运用数学知识,用人体自然状态下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比例关系来作为范本(如黄金分割率、九头身等),来修正我们的容颜和身体,会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面目趋同甚至雷同,进而损害甚至丧失了人本身所具有的多样化、多元化的美。这并不是杞人之忧,而是我们在当下就一直感受到的事实。例如网友戏称2013年韩国小姐选美比赛中,进入决赛的候选人彼此之间面目雷同,难以区分,并以此为素材开发了“史上最难连连看”d。正是因为韩国小姐候选人大多是由一定数量的韩国整形美容医生依据特定的人体美学和比例关系进行优化甚至是重新塑造出来的,所以她们才会如此相像。在我国,“网红脸”“撞脸”“傻傻分不清”等网络热词的出现与流行,表明我们也在某种程度上有类似的困扰。
疑问三:我们迷恋、崇拜经过整形美容手术所得到的美丽容颜、完美身材,我们所推崇的到底是“美”,还是这种实现美的“技术”? 3. 求美要适可而止,不可沉迷于技术和消费的迷宫之中。老子还说过:“圣人为腹不为目。”h意即圣人只求三餐温饱,不追逐眼睛欣赏外物的欲求。老子强调的“为腹”,是要用腹中的食物来滋养自己的身体,而不是去占有眼前所有能够占有的东西,并用这些东西来奴役自己,所以强调“不为目”。这就警醒我们,追求美要适可而止,不可无限制地满足自己的求美贪欲,幻想靠技术和消费来获得所谓的完美。试想,一个不惜代价满足变美欲望的人,势必会产生自我疏离感,内心会变得焦虑、空虚和荒芜——因为这注定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绝望的狂欢。回顾人类的求美之举,不管是法国的束腰风潮、中国的裹脚风俗,还是当下的整容风尚,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审美偏差,在求美的道路上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变美,去追求一种人造的美(伪美),无视人的身体特质和个体化差异,这种病态的审美观务必要引起时人反思。
总之,道家美学告诉我们,人最应该追求的是自然、真实之美。顺其自然,才能求得“真”美。人除了形体之外还有精神,精神才是心灵的主宰。不管我们花费多少的心力、财力来维护、保养我们的躯壳,它也终将老去、衰朽,最终消失。为了求得这份短暂的外在美,值得我们付出短短人生中的如許精力吗?生活已经让我们如此奔波劳碌,是不是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停下脚步,多给自己一些心灵的慰藉呢?内心世界越是贫乏,人往往就越在意外在形象,越容易受到媒体广告和商业机构的蛊惑,追求那份不切实际的“完美”。当下,我们看到了内心不够饱满的人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外在,也看到很多外在形象不符合潮流却内心充盈的人活出了人生的风采。在今日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下,真正打动我们的美人是怎样的呢?也许,真正地悦纳自己,不放弃每一天每一刻真实的思考和体验,淡定接受岁月给予我们的馈赠,那么无论是在肉体上,还是灵魂上,我们才会拥有一份别样的、淡定的、深沉的美。何去何从,则有赖诸位自行抉择。
a 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91页。
b 朱碧莲:《宋玉辞赋译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5页。
c 北京“人造美女”杨媛选美风波,http://news.sina.com. cn/s/2004-06-04/ba3385917.shtml。
d 史上最难连连看《2013韩国小姐连连看》评测,https:// jingyan.baidu.com/article/915fc414c67cd251394b20e6. html。
egh陈鼓应:《老子译注及评介》,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60页,第89页,第104页。
f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650页。
作 者: 储冬叶,文学硕士,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中文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军事文化;凌金珍,法学硕士,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中文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军事文化。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