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当你伴着鸟语闻着花香精神饱满地来到校园时,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充满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你一定会感受到勃勃生机并感叹于早读为校园营造的良好氛围。当然,如果你仅仅这样认为是不够的,早读不仅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还有其更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作为语文朗读的重要阵地——早读课,正是实践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
其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时间。从古到今读书人都很注重晨读,它能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多种能力。从心理学角度看,清晨人的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没有前抑制,早读心静,容易记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读琅琅的读书气氛会使人精神百倍,为新的一天调到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由此可见,早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要激起学生对语文乃至对每一天学习的渴望与热情,定要吹响这清晨的第一声号角。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早读这宝贵的时间,向语文学习的第一时间要效率呢?笔者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用明确的目标指导行动
首先,教师应更新观念,把早读当成一堂真正的课来看。应把每学期早读课内容纳入学期教学计划,将每天早读的内容与应达到的目标作为备课的一部分,针对课本难易深浅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早读,使每天早读课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结合。
其次,教师在早读之前要把本次早读的具体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写在黑板上。如“有感情地朗读《三峡》,并能够背诵”,学生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导向性。当然,目标的确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让全班大多数同学通过努力都能完成,以增强他们的早读信心,消除他们对早读的畏难情绪。
再次,目标的设置可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既要让大多数同学吃饱,还要让理解、记忆能力强的同学吃好。为此,我们可以在早读课上确定层次不同的目标。如:在教《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时,我就在早读课上写出了两个目标:(1)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做到默写时准确无误;(2)背诵自己收集的有关咏月的诗句5-8句。这样,那些理解、记忆能力较强的同学就可以在完成第一个目标之后直接进入第二个目标,从而使学生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用丰富的内容充实课堂
有时,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早读课刚开始时,学生读书非常投入,书声琅琅,渐渐地声音就小了下来,最后几乎没有什么声音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朗读的内容过于单调,有些老师迫于考试的压力,只允许学生朗读课本中的内容。然而,这些内容学生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已觉得枯燥乏味,这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呢?因此,教师在学生完成课内优美篇章的朗读和必背古诗文的:背诵基础上,还应精选一些课外的优美诗篇让学生读背。如:在学生背完了《冰心诗四首》之后,我会不失时机地补充冰心《繁星·春水》中其他一些像“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这样短小精悍而又富有哲理的诗句以及泰戈尔《飞鸟集》里的诗句。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还可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加积累。通过更多优美诗文的积累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
三、用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
灵活多变的阅读形式,也是提高早读课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灵活多变、富于创新的阅读形式,既能克服学生的疲劳感和枯燥感,又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如:在早读课上我设计了—个“美文共赏,感悟人生”的环节,在每天早读课开始的几分钟,让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收集的美文或由我给学生推荐的佳篇。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文的鉴赏能力,并能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或名言警句等。当教到古诗文的时候,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记忆力大PK”。在早读课上,我会先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记忆,然后举行背诵比赛,分组比、个人比、男女生比都可以。这样,齐背散背,形式各异,灵活机动,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兴致很高的背诵状态之中。另外,对于课文中一些优美的诗文,教师可以配上音乐,当把文字和音乐融为一体时,就会把学生带人特有的意境之中,产生和谐共振的效果。如,在朗读李煜的《相见欢》时,我就播放了刘天华的二胡曲《月夜》,在低沉凄婉的音乐中朗读,能更好地体味李煜的亡国之恨、思乡之情、离愁之苦。
早读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但它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时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教师应该珍惜这宝贵的三十分钟,认真引导和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朗读中去,提高早读课的效率,还学生一个朝气蓬勃而又充实的早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作为语文朗读的重要阵地——早读课,正是实践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
其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时间。从古到今读书人都很注重晨读,它能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多种能力。从心理学角度看,清晨人的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没有前抑制,早读心静,容易记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读琅琅的读书气氛会使人精神百倍,为新的一天调到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由此可见,早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要激起学生对语文乃至对每一天学习的渴望与热情,定要吹响这清晨的第一声号角。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早读这宝贵的时间,向语文学习的第一时间要效率呢?笔者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用明确的目标指导行动
首先,教师应更新观念,把早读当成一堂真正的课来看。应把每学期早读课内容纳入学期教学计划,将每天早读的内容与应达到的目标作为备课的一部分,针对课本难易深浅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早读,使每天早读课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结合。
其次,教师在早读之前要把本次早读的具体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写在黑板上。如“有感情地朗读《三峡》,并能够背诵”,学生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导向性。当然,目标的确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让全班大多数同学通过努力都能完成,以增强他们的早读信心,消除他们对早读的畏难情绪。
再次,目标的设置可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既要让大多数同学吃饱,还要让理解、记忆能力强的同学吃好。为此,我们可以在早读课上确定层次不同的目标。如:在教《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时,我就在早读课上写出了两个目标:(1)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做到默写时准确无误;(2)背诵自己收集的有关咏月的诗句5-8句。这样,那些理解、记忆能力较强的同学就可以在完成第一个目标之后直接进入第二个目标,从而使学生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用丰富的内容充实课堂
有时,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早读课刚开始时,学生读书非常投入,书声琅琅,渐渐地声音就小了下来,最后几乎没有什么声音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朗读的内容过于单调,有些老师迫于考试的压力,只允许学生朗读课本中的内容。然而,这些内容学生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已觉得枯燥乏味,这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呢?因此,教师在学生完成课内优美篇章的朗读和必背古诗文的:背诵基础上,还应精选一些课外的优美诗篇让学生读背。如:在学生背完了《冰心诗四首》之后,我会不失时机地补充冰心《繁星·春水》中其他一些像“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这样短小精悍而又富有哲理的诗句以及泰戈尔《飞鸟集》里的诗句。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还可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加积累。通过更多优美诗文的积累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
三、用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
灵活多变的阅读形式,也是提高早读课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灵活多变、富于创新的阅读形式,既能克服学生的疲劳感和枯燥感,又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如:在早读课上我设计了—个“美文共赏,感悟人生”的环节,在每天早读课开始的几分钟,让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收集的美文或由我给学生推荐的佳篇。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文的鉴赏能力,并能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或名言警句等。当教到古诗文的时候,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记忆力大PK”。在早读课上,我会先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记忆,然后举行背诵比赛,分组比、个人比、男女生比都可以。这样,齐背散背,形式各异,灵活机动,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兴致很高的背诵状态之中。另外,对于课文中一些优美的诗文,教师可以配上音乐,当把文字和音乐融为一体时,就会把学生带人特有的意境之中,产生和谐共振的效果。如,在朗读李煜的《相见欢》时,我就播放了刘天华的二胡曲《月夜》,在低沉凄婉的音乐中朗读,能更好地体味李煜的亡国之恨、思乡之情、离愁之苦。
早读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但它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时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教师应该珍惜这宝贵的三十分钟,认真引导和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朗读中去,提高早读课的效率,还学生一个朝气蓬勃而又充实的早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