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扬子蛤(Yangtzedonta)与带壳软体动物早期演化

来源 :科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xi58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实扬子蛤属(Yangtzedonta Yu,1985)和它的模式种原始扬子蛤(Y.primitiva Yu,1985)所依赖的模式标本是一块先锋贝(Xianfengella He et Yang,1982)的破碎标本.根据古生物命名优先律,属名Yangtzedonta和它的模式种Y primitiva Yu(1985)应予废除.Xianfengella的腹壳两侧对称,表明它不具有双壳类的特征.目前真正的最古老的双壳类是Xianfengoconcha elliptica Zhang,发现于我国早寒武世筇竹寺期.最古老的喙壳类是Heraultipegma yunnanensis He et Yang,出现于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第Ⅲ组合带.而最古老的单板类是Maikhanella pristinis(Jiang),发现于梅树村期第Ⅰ组合带.从壳体形态特征、组织结构、生长方式、地层中出现先后顺序等方面论述双壳类是由喙壳类分支演化而来,喙壳类由单板类分支演化而来,从而否定了双壳类、喙壳类、单板类在寒武纪之初同时出现和并列演化的模式.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松果体摘除及补充褪黑素对大鼠胸腺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产生、输出及其相关基因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子(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清洁级SD大鼠1
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方法研究动物杂种相关基因表达差异.选用北京鸭、法国番鸭及其正反交F1代,以杂种组为处理,亲本组为对照,建立肌肉组织SSH基因文库,随机选取1 000个单克
2006和2007年,在桶栽条件下,以早稻(三系籼型杂交稻金优253)为试材,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稻草还田免耕、免耕、稻草还田常耕、常耕4种栽培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特性
饲料中能量、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在消化、吸收、代谢上存在各种互作关系,所以饲料配方不仅要满足动物对各种营养成分的单一需要,而且要通过平衡各营
高压二氧化碳(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HPC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非热加工技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和内源酶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及钝化作用。为研究此技术对酶活的影响,以叶绿
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在老挝境内应用性引诱剂对琅南塔、乌多姆赛、琅勃拉邦和万象4省进行了实蝇诱捕.放置了24个诱捕器,诱捕到果实蝇属(Bactrocera)实蝇1233头,15种.其中,
用盐酸胍除去猪心亚线粒体FoFi-ATP合酶的亲水部分F1,经两性去污剂CHAPS从内膜增溶高度疏水性的跨膜部分,即质子通道F0,得到部分纯化的Fo.用透析法将纯化的Fo与大豆磷脂重组
目的 评价用内毒素(LPS)诱导卵清白蛋白(OVA)激发、OVA致敏的小鼠,建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的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BALB/c小鼠分为PBS对照组(A组,PBS致敏P
在蓝色激发光(λm=660nm)作用下 ,香蕉叶片的叶绿素a(Chl a)发出波长为720~ 740nm的荧光信号,荧光强度随时间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随着激发光强的增加,荧光动力学参量F0和FVI/FV呈
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efaciens Hansen)和季也蒙假丝酵母(Candida guiffiermondii)是两株能有效抑制桃、油桃果实采后软腐病的拮抗菌.研究了拮抗菌的β-1,3-葡聚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