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停止签署与欧盟“联系国协定”以来,以2014年2月21日为时间节点(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领导人签署协议,以结束乌克兰长达三个月的政治危机,停止暴力冲突),乌克兰政局风云突变,先后经历了方向之争(向“东”还是向“西”、选择“俄罗斯”还是“欧盟”)和克里米亚主权之争两个阶段,政治危机持续发酵并呈现出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博弈各方相继调动了政治、经济、外交和能源等方面多层次和多元化的资源,显示出当今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国家关系的相互依存性。
在这场博弈中各方的“底牌”和“底线”是什么呢?“乌克兰是欧亚棋盘上一个新的重要地带。”上世纪90年代,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自己的著作《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把乌克兰定位为“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乌克兰危机更是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转换的继续,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继续,也是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转换的关键所在。
俄罗斯:守住“底线”的“底牌”
有多少
基于历史的考察,布热津斯基认为,乌克兰的稳固独立是后苏联多元化最具决定性、最实在的表现,俄罗斯能否确保乌克兰的独立和安全是决定自身选择成为一个欧洲民族国家还是再度成为“帝国”的试金石。
自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治危机开始,到今年2月21日政局风云突变,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权倒台,他本人出走俄罗斯,这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局预示着一场大逆转,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外交全面受挫。这种结果是俄罗斯所不能接受和容忍的。
回到乌克兰2013年11月21日之前的状态,最少也要回到今年2月21日所签署的协议的基础上,是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根本诉求,但实现这一诉求的可能性很小。此前的情形已经证明,从乌克兰独立到2004年的“橙色革命”,再到此次乌克兰政治危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掌控在被迫一步步缩小和弱化。因此,在亚努科维奇政权被取替之后,保住对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权是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底线”。
2008年8月俄罗斯格鲁吉亚冲突发生后,乌克兰政治评论家就曾预言,俄罗斯在解决完格鲁吉亚问题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接管克里米亚”。同年10月9日,乌克兰激进党“兄弟情谊会”领导人德米特里·科尔钦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声称:“克里米亚战争一定会爆发,因为俄罗斯的政治焦点在这里。”
目前,克里米亚公投的顺利进行和结果出现了有利于俄罗斯的局面,俄罗斯已经守住了这道“底线”。然而,俄罗斯也还有更进一步的诉求。从中期看,俄罗斯会力求争取东部乌克兰,实现乌克兰东部与俄罗斯的一体化。东乌克兰有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够成为俄罗斯的战略前沿,西乌克兰则会成为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从长远看,俄罗斯依然会继续经营“欧亚一体化”进程,需要亲俄力量在乌克兰执掌政权,推行有利于发挥俄罗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政策。然而如今,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乌克兰持中间立场的人就会加速倾向于西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一体化进程就更加难以实现。
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处境将更加险恶和孤立,俄罗斯可以使用的“牌”并不是很多。此前形势的发展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现实困境。在乌克兰形势逆转后,俄罗斯打出了第一张牌——“军事干预牌”,“出兵”克里米亚拽住乌克兰。2月底,乌克兰局势风云突变,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被乌克兰议会罢免,俄罗斯认为,乌克兰议会决定的合法性令人质疑。3月1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向俄求援,希望其帮助维护克里米亚半岛的和平及俄罗斯族人的安全。当日,俄联邦委员会批准出兵该地区。俄罗斯“出兵”首先是谋求乌克兰局势的主动权,其次是做好夺取克里米亚的准备。客观地讲,克里米亚在历史上是俄罗斯的土地,1954年才成为乌克兰领土。但根据1994年的《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俄罗斯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担保方之一。俄罗斯自己违反了本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道义上失了分。
俄罗斯在出兵克里米亚后紧接着打出了第二张牌——“克里米亚公投牌”。选票上设有两个问题,分别是“您同意克里米亚作为联邦主体加入俄罗斯联邦”和“您同意恢复克里米亚共和国1992年宪法和同意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一部分”。3月17日,克里米亚公投委员会负责人马雷舍夫表示,根据对克里米亚公投全部选票的统计结果,96.77%的选民投票支持共和国加入俄罗斯。国际观察团团长(波兰人)马捷乌什·比斯科尔斯基表示,克里米亚举行的公投符合所有国际准则并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共有来自23个国家的约70名观察员前来观察克里米亚公投,包括欧洲议会议员、各国议会议员、国际法问题专家和著名政治家。俄方观察员由俄罗斯国家杜马、联邦委员会成员组成。这次公投为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做了铺垫。随后的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将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
俄罗斯打出的第三张牌也是最为有力的一张牌是“能源牌”。据法新社测算,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对俄天然气的依存度分别为36%、23%和27%。一旦乌克兰危机局势升级,俄罗斯停止输送天然气将会导致俄欧天然气管道陷入瘫痪,不仅将重创乌克兰本国的能源供应体系,也将严重影响欧盟的能源供给。然而,“能源牌”是一把“双刃剑”,一旦2009年乌克兰天然气危机重演,俄企业也将遭受严重损失。据测算,按照2013年俄罗斯经乌克兰向欧盟输气量861亿立方米、以价格0.4美元/立方米计算,仅对欧天然气出口一项,俄罗斯企业每天遭受的损失将高达1亿美元。美国和欧盟注意到俄罗斯“能源牌”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美国宣布自1990年来首次释放战略石油储备500万桶,旨在表明美国有能力应对乌克兰危机引发的任何能源市场动荡,化解俄罗斯提出的能源挑战。俄罗斯的“能源牌”短期内也许会奏效,但中长期的效果不会很大,而且未来的世界新能源革命会让经济发展依赖于能源出口的国家陷入困境。 此外,虽然俄罗斯还有“政治牌”,比如在安理会动用否决权,但作用有限。3月15日,俄罗斯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克里米亚公投的决议草案。这项由美国等国提出的草案敦促各国不要承认3月16日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举行的公投的结果。除中国投了弃权票,其他13个安理会成员都支持这项提案。美国在政治上孤立俄罗斯的策略已经初见成效。与此同时,俄罗斯其他可能动用的“政治牌”也未能见效,亚努科维奇也无法派上用场,因为他作为乌克兰民选总统出走俄罗斯,意味着用行动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在经济上,俄罗斯手中的18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牌”也不可能派上用场,因为这个数目不足以和美国在经济上进行较量。倒是美国可以以国债反控俄罗斯。3月的第一周,纽约联储代管国债规模创历史记录地锐减1040亿美元,引起市场各界的密切关注,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国债被大量抛售,也许是俄罗斯为了防备即将到来的制裁措施而采取的未雨绸缪的行动。
政治威慑和经济制裁:
欧美舞动“双刃剑”
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公投,特别是3月17日公投结果公布后,普京总统当日签署《关于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的总统令,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为“主权独立国家”并“加入”俄罗斯的一系列举动,触及了欧盟和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政治“底线”——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法国外长法比尤斯指出,乌克兰危机可能已成为冷战以来的最严重危机。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和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也分别将乌克兰危机称为21世纪以来或“柏林墙倒塌以来”“欧洲的最大人道灾难”。美欧加强了对俄罗斯的指责和制裁,但是“政治牌”更多的是表现一种姿态和政治威慑,在政治上进一步孤立俄罗斯而已。
欧盟和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握有三张“政治牌”。第一张是《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1994年2月5日,美国、英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签署这份“备忘录”,是苏联解体后和冷战后俄罗斯与西方达成的一种政治平衡,俄罗斯曾签字保证乌克兰的独立和领土完整。自此这份“备忘录”成为关于乌克兰领土问题的国际条约。该文件规定,乌克兰承诺放弃核武器后,美、英和俄作为担保方,保证乌克兰独立和边界不受侵犯,不干涉乌克兰内政。如今这份“备忘录”受到现实的挑战,美国以此为依据指责俄罗斯违反国际法。
第二张“政治牌”是《北约—乌克兰特别伙伴关系章程》(1997)。这是北约与乌克兰的双边协定,旨在苏联解体后加深北约和乌克兰的联盟关系。“章程”继承了“布达佩斯备忘录”的内容,所有北约成员国承诺,给予乌克兰的主权以同等支持。其中关键的第14条称,“北约盟友将继续支持乌克兰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国土边界的不可侵犯原则,是中东欧稳定和安全的关键因素”。
第三张“政治牌”是《赫尔辛基协议》。这是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签署的一系列原则性协议,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欧安组织的成员。此协议要求签字国尊重其他成员的主权、边界的不受侵犯,最重要的是,协议规定了对进行威胁或者使用武力保持克制。而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介入”,违背了协议的原则,也直接挑战了《北约—乌克兰特别伙伴关系章程》。
除了三张“政治牌”,欧美还有包括经济和金融、能源、军事在内的其他牌。3月5日,欧盟公布了对乌克兰中短期经济援助计划,总金额超过110亿欧元。据欧盟委员会当天发布的公报,欧盟援助乌克兰的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欧盟预算和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外的在欧盟境内的国际金融机构。3月12日,美国参议院批准对乌援助项目,包括10亿美元的贷款、出资加强乌克兰以及该国周边一些国家的安全合作等。
在给予乌克兰现政权经济援助承诺的同时,欧美对俄罗斯也打出了旨在制裁的“经济牌”和“金融牌”。针对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欧盟成员国首脑特别峰会做出对俄罗斯实施首批制裁措施的决定。根据该决定,欧盟将视局势的发展,分三阶段制裁俄罗斯,其中包括中止“欧盟—俄罗斯互免签证谈判”、财产冻结、取消欧俄峰会。法国外长法比尤斯称,如果首批制裁措施未能产生预期效果,欧盟会制订更严厉的制裁措施。3月12日,奥巴马会见乌克兰临时政权总理亚采纽克时也强调,美对俄发动金融和经济制裁的架构已经就位。此前,奥巴马威胁经济制裁俄罗斯已对俄的股市造成严重打击,据3月17日的统计,自3月3日,俄罗斯股票市场已累计下跌13.6个百分点。在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与克里米亚议会议长康斯坦丁诺夫、克里米亚总理阿克肖诺夫和塞瓦斯托波尔市议会主席恰雷共同签署《关于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罗斯的协议》后,美欧马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俄罗斯的指责和制裁。继17日下令制裁7名俄罗斯高官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扩大制裁范围,将俄军纳入其中,并会在访问欧洲时与盟友密切磋商,进一步孤立俄罗斯。法国也发出威胁,法国外长宣布,暂时取消俄罗斯参加八国集团会议的权利。如果俄罗斯扩大对乌克兰的“军事干预”,法国将考虑取消向俄罗斯海军交付2艘“西北风”军舰的计划。继美国与欧盟后,日本、加拿大与英国等国也先后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有外媒报道称,如果俄罗斯被“逐出”八国集团,2014年的峰会可能由俄罗斯索契改在伦敦举行。
对俄罗斯而言,据彭博社报道,俄罗斯政府已经做好被西方制裁的“最坏准备”,即俄可能受到西方“对伊朗式的”制裁,包括冻结俄罗斯的外汇储备、银行资产,停止对俄投资。莫斯科阿尔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奥洛娃在接受彭博社电话采访时说,如果俄接受制裁,将损失巨大,现在俄40%的消费品依靠进口。而俄罗斯应对制裁所可能采取的报复措施是任由卢布贬值,结果也许是两败俱伤。
此外,美国还打出“能源牌”。英国《金融时报》3月12日称,美国已宣布自1990年来首次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旨在表明美国有能力应对乌克兰危机引发的任何能源市场动荡。美国向国际油价开战,无疑加重了对普京的打击。普京能够容忍股市暴跌,但是最担心石油价格暴跌。美国目前有10亿桶战略石油储备,是世界战略石油储备第一大国。由于大力发展页岩气和页岩油,美国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大国。同时,针对俄罗斯对欧盟可能的能源制裁,美国提出对欧盟提供帮助,表现出欧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相互支持。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美国对欧洲的能源支援还要从长计议。 美国还有“军事牌”。3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包括“乔治·布什”号核动力航母、3艘核动力潜艇和16艘其他军舰组成的美国海军编队正在地中海靠近土耳其海域游弋,随时准备进入黑海。据路透社3月11日报道,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特拉克斯顿”号将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军舰一起参与黑海演习。美国此举意在表明其保护毗邻俄罗斯的北约盟国的决心,并为在该地区的联合军事演习做好准备。虽然美国强调这两项训练演习都是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前就计划好的,但演习也表明其支持北约盟国的姿态。但姿态归姿态,美国根本不会打出“军事牌”。据美国NBC电台3月20日报道,奥巴马3月19日表示不会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爆发军事冲突。奥巴马受访时说,“我们不会军事介入乌克兰”,“就算是乌克兰自身也该意识到,美国的军事介入对任何人都没好处”。奥巴马表示:“我们要做的就是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外交力量,确保国际社会联合起来应对这一危机。”
和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底牌”相比,欧美的“底牌”看似远比俄罗斯的“底牌”更为多元和有力,然而,“底牌”博弈仅仅是开始,实力是一回事,出牌的动机、技巧、方法和时机的把握也是决定时局走向的关键因素。对俄罗斯而言,打出“克里米亚公投牌”后让克里米亚“南奥塞梯化”,可能是最好的把握乌克兰危机全局的“抓手”。但眼下的事实是,克里米亚公投宣布“独立”后马上作为联邦主体“加入”俄罗斯。由于普京把“克里米亚公投牌”已完全打出和打满,不留转圜的空间,迫不及待地让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而不是从乌克兰全局出发作文章,这就会使俄罗斯在接下来的乌克兰危机中难以应对欧美的继续出牌。
而且和欧盟相比,美国有着更为复杂的想法。借力乌克兰危机消解“俄罗斯帝国意识”,消除俄罗斯复兴的可能和机会,疏离俄德甚至是俄欧关系,进一步控制欧盟,是美国试图通过乌克兰变局达到的战略目的。
乌克兰能否成为“永久中立国”
乌克兰危机的最终走向还需要继续观察,政治对话而不是战争才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合理方式。从目前的情况看,美欧和俄罗斯似乎正向对立的方向越走越远。在这种局势下,乌克兰的态度已经十分明了:3月13日,乌临时外长杰希查表示,乌克兰打算退出独联体组织。据俄新社3月13日报道,乌克兰临时政权总理亚采纽克已打算在与欧盟签署“一体化协议”后,接着就加入北约。
在笔者看来,让乌克兰成为“永久中立国”不失为当前危机下一种合理的选择和解决办法。如果“永久中立国”地位得以确认,乌克兰就不需要在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做出选择,不需要选边站队,而是可以成为沟通两者的桥梁。
俄罗斯必须认识到乌克兰是主权国家,摒弃“俄罗斯帝国意识”,不能再将乌克兰变为“卫星国”;而西方也要理解,乌克兰对俄罗斯有着特别的意义,不仅仅是地缘、更是文化血脉相连的意义。乌克兰独立仅20多年,其领导人无论亲俄还是亲欧都还没有学会妥协,而目前乌克兰危机反映出的实质就是政治精英对立派别不愿意分享权力,一派上台不是寻求和解而是企图“赢家通吃”。因此,支持乌克兰成为“永久中立国”,冷战结束以来欧盟东扩后的国际政治新格局也许就不会被打破。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教授)
乌克兰危机是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转换的继续,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继续,也是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转换的关键所在。
在这场博弈中各方的“底牌”和“底线”是什么呢?“乌克兰是欧亚棋盘上一个新的重要地带。”上世纪90年代,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自己的著作《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把乌克兰定位为“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乌克兰危机更是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转换的继续,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继续,也是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转换的关键所在。
俄罗斯:守住“底线”的“底牌”
有多少
基于历史的考察,布热津斯基认为,乌克兰的稳固独立是后苏联多元化最具决定性、最实在的表现,俄罗斯能否确保乌克兰的独立和安全是决定自身选择成为一个欧洲民族国家还是再度成为“帝国”的试金石。
自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治危机开始,到今年2月21日政局风云突变,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权倒台,他本人出走俄罗斯,这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局预示着一场大逆转,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外交全面受挫。这种结果是俄罗斯所不能接受和容忍的。
回到乌克兰2013年11月21日之前的状态,最少也要回到今年2月21日所签署的协议的基础上,是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根本诉求,但实现这一诉求的可能性很小。此前的情形已经证明,从乌克兰独立到2004年的“橙色革命”,再到此次乌克兰政治危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掌控在被迫一步步缩小和弱化。因此,在亚努科维奇政权被取替之后,保住对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权是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底线”。
2008年8月俄罗斯格鲁吉亚冲突发生后,乌克兰政治评论家就曾预言,俄罗斯在解决完格鲁吉亚问题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接管克里米亚”。同年10月9日,乌克兰激进党“兄弟情谊会”领导人德米特里·科尔钦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声称:“克里米亚战争一定会爆发,因为俄罗斯的政治焦点在这里。”
目前,克里米亚公投的顺利进行和结果出现了有利于俄罗斯的局面,俄罗斯已经守住了这道“底线”。然而,俄罗斯也还有更进一步的诉求。从中期看,俄罗斯会力求争取东部乌克兰,实现乌克兰东部与俄罗斯的一体化。东乌克兰有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够成为俄罗斯的战略前沿,西乌克兰则会成为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从长远看,俄罗斯依然会继续经营“欧亚一体化”进程,需要亲俄力量在乌克兰执掌政权,推行有利于发挥俄罗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政策。然而如今,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乌克兰持中间立场的人就会加速倾向于西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一体化进程就更加难以实现。
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处境将更加险恶和孤立,俄罗斯可以使用的“牌”并不是很多。此前形势的发展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现实困境。在乌克兰形势逆转后,俄罗斯打出了第一张牌——“军事干预牌”,“出兵”克里米亚拽住乌克兰。2月底,乌克兰局势风云突变,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被乌克兰议会罢免,俄罗斯认为,乌克兰议会决定的合法性令人质疑。3月1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向俄求援,希望其帮助维护克里米亚半岛的和平及俄罗斯族人的安全。当日,俄联邦委员会批准出兵该地区。俄罗斯“出兵”首先是谋求乌克兰局势的主动权,其次是做好夺取克里米亚的准备。客观地讲,克里米亚在历史上是俄罗斯的土地,1954年才成为乌克兰领土。但根据1994年的《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俄罗斯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担保方之一。俄罗斯自己违反了本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道义上失了分。
俄罗斯在出兵克里米亚后紧接着打出了第二张牌——“克里米亚公投牌”。选票上设有两个问题,分别是“您同意克里米亚作为联邦主体加入俄罗斯联邦”和“您同意恢复克里米亚共和国1992年宪法和同意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一部分”。3月17日,克里米亚公投委员会负责人马雷舍夫表示,根据对克里米亚公投全部选票的统计结果,96.77%的选民投票支持共和国加入俄罗斯。国际观察团团长(波兰人)马捷乌什·比斯科尔斯基表示,克里米亚举行的公投符合所有国际准则并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共有来自23个国家的约70名观察员前来观察克里米亚公投,包括欧洲议会议员、各国议会议员、国际法问题专家和著名政治家。俄方观察员由俄罗斯国家杜马、联邦委员会成员组成。这次公投为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做了铺垫。随后的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将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
俄罗斯打出的第三张牌也是最为有力的一张牌是“能源牌”。据法新社测算,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对俄天然气的依存度分别为36%、23%和27%。一旦乌克兰危机局势升级,俄罗斯停止输送天然气将会导致俄欧天然气管道陷入瘫痪,不仅将重创乌克兰本国的能源供应体系,也将严重影响欧盟的能源供给。然而,“能源牌”是一把“双刃剑”,一旦2009年乌克兰天然气危机重演,俄企业也将遭受严重损失。据测算,按照2013年俄罗斯经乌克兰向欧盟输气量861亿立方米、以价格0.4美元/立方米计算,仅对欧天然气出口一项,俄罗斯企业每天遭受的损失将高达1亿美元。美国和欧盟注意到俄罗斯“能源牌”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美国宣布自1990年来首次释放战略石油储备500万桶,旨在表明美国有能力应对乌克兰危机引发的任何能源市场动荡,化解俄罗斯提出的能源挑战。俄罗斯的“能源牌”短期内也许会奏效,但中长期的效果不会很大,而且未来的世界新能源革命会让经济发展依赖于能源出口的国家陷入困境。 此外,虽然俄罗斯还有“政治牌”,比如在安理会动用否决权,但作用有限。3月15日,俄罗斯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克里米亚公投的决议草案。这项由美国等国提出的草案敦促各国不要承认3月16日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举行的公投的结果。除中国投了弃权票,其他13个安理会成员都支持这项提案。美国在政治上孤立俄罗斯的策略已经初见成效。与此同时,俄罗斯其他可能动用的“政治牌”也未能见效,亚努科维奇也无法派上用场,因为他作为乌克兰民选总统出走俄罗斯,意味着用行动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在经济上,俄罗斯手中的18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牌”也不可能派上用场,因为这个数目不足以和美国在经济上进行较量。倒是美国可以以国债反控俄罗斯。3月的第一周,纽约联储代管国债规模创历史记录地锐减1040亿美元,引起市场各界的密切关注,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国债被大量抛售,也许是俄罗斯为了防备即将到来的制裁措施而采取的未雨绸缪的行动。
政治威慑和经济制裁:
欧美舞动“双刃剑”
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公投,特别是3月17日公投结果公布后,普京总统当日签署《关于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的总统令,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为“主权独立国家”并“加入”俄罗斯的一系列举动,触及了欧盟和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政治“底线”——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法国外长法比尤斯指出,乌克兰危机可能已成为冷战以来的最严重危机。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和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也分别将乌克兰危机称为21世纪以来或“柏林墙倒塌以来”“欧洲的最大人道灾难”。美欧加强了对俄罗斯的指责和制裁,但是“政治牌”更多的是表现一种姿态和政治威慑,在政治上进一步孤立俄罗斯而已。
欧盟和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握有三张“政治牌”。第一张是《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1994年2月5日,美国、英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签署这份“备忘录”,是苏联解体后和冷战后俄罗斯与西方达成的一种政治平衡,俄罗斯曾签字保证乌克兰的独立和领土完整。自此这份“备忘录”成为关于乌克兰领土问题的国际条约。该文件规定,乌克兰承诺放弃核武器后,美、英和俄作为担保方,保证乌克兰独立和边界不受侵犯,不干涉乌克兰内政。如今这份“备忘录”受到现实的挑战,美国以此为依据指责俄罗斯违反国际法。
第二张“政治牌”是《北约—乌克兰特别伙伴关系章程》(1997)。这是北约与乌克兰的双边协定,旨在苏联解体后加深北约和乌克兰的联盟关系。“章程”继承了“布达佩斯备忘录”的内容,所有北约成员国承诺,给予乌克兰的主权以同等支持。其中关键的第14条称,“北约盟友将继续支持乌克兰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国土边界的不可侵犯原则,是中东欧稳定和安全的关键因素”。
第三张“政治牌”是《赫尔辛基协议》。这是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签署的一系列原则性协议,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欧安组织的成员。此协议要求签字国尊重其他成员的主权、边界的不受侵犯,最重要的是,协议规定了对进行威胁或者使用武力保持克制。而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介入”,违背了协议的原则,也直接挑战了《北约—乌克兰特别伙伴关系章程》。
除了三张“政治牌”,欧美还有包括经济和金融、能源、军事在内的其他牌。3月5日,欧盟公布了对乌克兰中短期经济援助计划,总金额超过110亿欧元。据欧盟委员会当天发布的公报,欧盟援助乌克兰的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欧盟预算和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外的在欧盟境内的国际金融机构。3月12日,美国参议院批准对乌援助项目,包括10亿美元的贷款、出资加强乌克兰以及该国周边一些国家的安全合作等。
在给予乌克兰现政权经济援助承诺的同时,欧美对俄罗斯也打出了旨在制裁的“经济牌”和“金融牌”。针对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欧盟成员国首脑特别峰会做出对俄罗斯实施首批制裁措施的决定。根据该决定,欧盟将视局势的发展,分三阶段制裁俄罗斯,其中包括中止“欧盟—俄罗斯互免签证谈判”、财产冻结、取消欧俄峰会。法国外长法比尤斯称,如果首批制裁措施未能产生预期效果,欧盟会制订更严厉的制裁措施。3月12日,奥巴马会见乌克兰临时政权总理亚采纽克时也强调,美对俄发动金融和经济制裁的架构已经就位。此前,奥巴马威胁经济制裁俄罗斯已对俄的股市造成严重打击,据3月17日的统计,自3月3日,俄罗斯股票市场已累计下跌13.6个百分点。在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与克里米亚议会议长康斯坦丁诺夫、克里米亚总理阿克肖诺夫和塞瓦斯托波尔市议会主席恰雷共同签署《关于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罗斯的协议》后,美欧马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俄罗斯的指责和制裁。继17日下令制裁7名俄罗斯高官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扩大制裁范围,将俄军纳入其中,并会在访问欧洲时与盟友密切磋商,进一步孤立俄罗斯。法国也发出威胁,法国外长宣布,暂时取消俄罗斯参加八国集团会议的权利。如果俄罗斯扩大对乌克兰的“军事干预”,法国将考虑取消向俄罗斯海军交付2艘“西北风”军舰的计划。继美国与欧盟后,日本、加拿大与英国等国也先后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有外媒报道称,如果俄罗斯被“逐出”八国集团,2014年的峰会可能由俄罗斯索契改在伦敦举行。
对俄罗斯而言,据彭博社报道,俄罗斯政府已经做好被西方制裁的“最坏准备”,即俄可能受到西方“对伊朗式的”制裁,包括冻结俄罗斯的外汇储备、银行资产,停止对俄投资。莫斯科阿尔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奥洛娃在接受彭博社电话采访时说,如果俄接受制裁,将损失巨大,现在俄40%的消费品依靠进口。而俄罗斯应对制裁所可能采取的报复措施是任由卢布贬值,结果也许是两败俱伤。
此外,美国还打出“能源牌”。英国《金融时报》3月12日称,美国已宣布自1990年来首次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旨在表明美国有能力应对乌克兰危机引发的任何能源市场动荡。美国向国际油价开战,无疑加重了对普京的打击。普京能够容忍股市暴跌,但是最担心石油价格暴跌。美国目前有10亿桶战略石油储备,是世界战略石油储备第一大国。由于大力发展页岩气和页岩油,美国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大国。同时,针对俄罗斯对欧盟可能的能源制裁,美国提出对欧盟提供帮助,表现出欧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相互支持。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美国对欧洲的能源支援还要从长计议。 美国还有“军事牌”。3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包括“乔治·布什”号核动力航母、3艘核动力潜艇和16艘其他军舰组成的美国海军编队正在地中海靠近土耳其海域游弋,随时准备进入黑海。据路透社3月11日报道,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特拉克斯顿”号将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军舰一起参与黑海演习。美国此举意在表明其保护毗邻俄罗斯的北约盟国的决心,并为在该地区的联合军事演习做好准备。虽然美国强调这两项训练演习都是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前就计划好的,但演习也表明其支持北约盟国的姿态。但姿态归姿态,美国根本不会打出“军事牌”。据美国NBC电台3月20日报道,奥巴马3月19日表示不会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爆发军事冲突。奥巴马受访时说,“我们不会军事介入乌克兰”,“就算是乌克兰自身也该意识到,美国的军事介入对任何人都没好处”。奥巴马表示:“我们要做的就是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外交力量,确保国际社会联合起来应对这一危机。”
和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底牌”相比,欧美的“底牌”看似远比俄罗斯的“底牌”更为多元和有力,然而,“底牌”博弈仅仅是开始,实力是一回事,出牌的动机、技巧、方法和时机的把握也是决定时局走向的关键因素。对俄罗斯而言,打出“克里米亚公投牌”后让克里米亚“南奥塞梯化”,可能是最好的把握乌克兰危机全局的“抓手”。但眼下的事实是,克里米亚公投宣布“独立”后马上作为联邦主体“加入”俄罗斯。由于普京把“克里米亚公投牌”已完全打出和打满,不留转圜的空间,迫不及待地让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而不是从乌克兰全局出发作文章,这就会使俄罗斯在接下来的乌克兰危机中难以应对欧美的继续出牌。
而且和欧盟相比,美国有着更为复杂的想法。借力乌克兰危机消解“俄罗斯帝国意识”,消除俄罗斯复兴的可能和机会,疏离俄德甚至是俄欧关系,进一步控制欧盟,是美国试图通过乌克兰变局达到的战略目的。
乌克兰能否成为“永久中立国”
乌克兰危机的最终走向还需要继续观察,政治对话而不是战争才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合理方式。从目前的情况看,美欧和俄罗斯似乎正向对立的方向越走越远。在这种局势下,乌克兰的态度已经十分明了:3月13日,乌临时外长杰希查表示,乌克兰打算退出独联体组织。据俄新社3月13日报道,乌克兰临时政权总理亚采纽克已打算在与欧盟签署“一体化协议”后,接着就加入北约。
在笔者看来,让乌克兰成为“永久中立国”不失为当前危机下一种合理的选择和解决办法。如果“永久中立国”地位得以确认,乌克兰就不需要在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做出选择,不需要选边站队,而是可以成为沟通两者的桥梁。
俄罗斯必须认识到乌克兰是主权国家,摒弃“俄罗斯帝国意识”,不能再将乌克兰变为“卫星国”;而西方也要理解,乌克兰对俄罗斯有着特别的意义,不仅仅是地缘、更是文化血脉相连的意义。乌克兰独立仅20多年,其领导人无论亲俄还是亲欧都还没有学会妥协,而目前乌克兰危机反映出的实质就是政治精英对立派别不愿意分享权力,一派上台不是寻求和解而是企图“赢家通吃”。因此,支持乌克兰成为“永久中立国”,冷战结束以来欧盟东扩后的国际政治新格局也许就不会被打破。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教授)
乌克兰危机是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转换的继续,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继续,也是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转换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