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kny6194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他们厌恶教师的“满堂灌”,希望能发挥自己的潜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历史学科这部大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其中的问题和规律,甚至参与其中,与古人对话,了解他们的追求,他们是怎样思考问题的,并且怎么同他们的问题进行苦斗。为了完成历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历史教学任务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的心理意识、能力和素质。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会不满足于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求知,以求得最佳;有了这种能力和素质,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新知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来加强:
  一、精心设计自主探索学习提纲
  自主探索提纲,既要体现教学目标,又要有血有肉、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到达知识的彼岸。自主提纲的设计要依据“疑”,因为,“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同所有问题的提出一样,自主提纲的提出前提也是“疑”。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一课时,主要就是通过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首先设计学习提纲:①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那其他几项发明如印刷术、火药又是怎样发明的呢?②雕版印刷术的原理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介绍,进行复述,并模拟雕版印刷的制作和印刷过程。③火药何时开始用于军事上?想一想古代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代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④哪座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它的设计巧妙在哪里?
  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提纲,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呈现出接受史实——理解史论——掌握历史方法的梯次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氛围中,自主思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把握,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创新。从“疑“入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历史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心理追求过程中,激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学习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所设计的自主探究问题,一要适度,即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难易适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桃子”。二是多角度,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分析领会教材,选择最佳切入点,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三是要有梯度,即要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启发性和探索性,不能是一问一答的简易交流,也不能是按部就班的程序作业,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第四,探究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避免产生畏惧情绪,以维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确保学生思维和知识的正向迁移;同时提出与选择问题时,要注重思维含量,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二、认真聆听、仔细观察
  即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争取深入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直到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向既定教学目标迈进。比如,在学习“赵州桥”时,对它的设计方案为什么是“扁弧形拱”的形式?为什么这种形式能增加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这里涉及物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没学习物理课程,不能进行实质性的理解,于是,在课堂上我用一根直木条,将两端固定,让学生向上放物体,然后再将这根木条弯曲成弧形,再向上放物体,将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看哪根木条的上面承载的东西多,也就是重量大。再进 一步解释涉及到的力学方面的道理。
  在学生自主做和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表对历史事物的见解和认识,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临机处置,发现学生发言中有好的创意,就予以赞扬,发现错误就加以启发、引导、纠正。教师还要发现学生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即发现学生发言背后的思想和思维方法,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思考历史问题、怎样学习历史,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表现在学习上是一种字句行为,是一种内在的对知识需要的行为表现。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上,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意义
  历史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在初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上,我让学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历史,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然后,我从人类个体、人类社会、哲学等方面介绍了学习历史的目的与意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更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讲,如在学习文化知识内容时,就联系语文课中学生学过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明白,要想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真谛,离不开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同样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作品,也只有结合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个人经历才能深入地理解各个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如《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它的产生就是那个时代环境下艺术发展的结果。我还常根据时事热点进行启发诱导,因为时事热点不仅为公众关注,学生也极感兴趣,把握一定的时事热点,结合历史知识向学生展示学习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时事热点的产生总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总是同某些历史事件相联系,以此通过分析时事热点的因果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确定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开始,亦是探究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思路设计时,应把重点放在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开发上,而不是对历史事件的介绍和线索的归纳上。
  例如,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红军长征的过程,学生完全可以自学,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以下问题:“红军为何要长征”、“红军长征的目的地是如何变化的”、“如何评价遵义会议”、“毛泽东在反围剿和长征中的作用”等。教材中主要介绍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鉴于教材中课后练习题比较简单,教师可布置“红二十五军是怎样长征的”一题,让学生课后查资料完成。如此教学,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然,问题的提出可大可小,可以是具体的,单凭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就可以完成;也可以是一个课题,可组织课题小组在课后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完成。问题的提出,既可由教师提出又可由学生提出。可以沿着由具体问题到大的课题、由老师提问到学生提问的途径逐渐摸索,最终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起来。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收集史料的能力。在探究学习中,不管问题是由学生提出还是由教师提出,答案都尽量由学生去完成。无论是具体问题还是大的课题,是在课堂上回答还是在课后完成,都牵扯到一个学生动手搜集资料的问题。而资料的搜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资料既可以是文字资料又可以是实物资料;既可从图书馆、资料室检查,又可从博物馆,还可搜索网络,下载复制历史遗址、历史遗迹。在搜集过程中,教师要对资料搜集的途径和方法予以指导,以增强学生搜集资料的目的性。
  其次,要培养学生整理史料的能力。历史是真实的,史学是严谨的,并非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史料。材料收集好后,还有一个辨别真伪、综合归纳的过程。在学生搜集史料的过程中,可能有用的史料很少,为此,我专门搞了小讲座,介绍史料与材料的区别以及史料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完成课题。
  4.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与表达能力
  由学生回答或完成的问题,都涉及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论从史出”,这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历史学习也是这样,既要言之有理,又要言之有据。在课堂上多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则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指导历史学习和读书方法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导”的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指导学习方法。就是教师要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及时告诉学生各种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学生要获得的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而不是变成金子的石头。
  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指导常用的读书方法。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来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
  1.读目录
  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是一根“链条”,抓住这根“链条”就能掌握全书的主要内容、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
  2.读课文
  阅读教科书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在阅读课文时,一是要让学生注意课文内的历史名词和概念、历史时间,二是要学生把课文中每段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三是进一步指导学生编写读书题目的提纲、某个题目的提纲、整篇课文的提纲。另外还可利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字里行间写些批注。
  3.读地图、插图
  新历史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地图和插图,地图是通过简明的符号,显示历史显现发生的空间位置,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插图包括人物画像、人物活动、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它们生动地、具体地补充和说明教科书的重点内容。读图,首先要识图,即识别地图的类别,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还要把课文和地图有机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以加强形象感。
  4.读年表
  历史年表是形成时间观念的重要工具,它的特点是系统连贯、概括全面、简洁明了、要点突出。认真阅读历史年表有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化,有助于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历史现象的相互联系上记忆历史年代,掌握历史知识。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是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走出传统的“讲授”历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和目标,从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求出发,来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其他文献
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合材料,具有极强的使用性,现阶段已经逐渐实现在水利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结构较为特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出现裂缝的程度.混凝土裂缝现象会对水
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后,各界对GDP增长7%的分析很多。到底应怎么评价7%这样一个增长速度?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是,不要孤立看这个7%,而要在系统分析各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及其变化
党委办公室工作既是一项常规性工作,又面临着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新课题。在新的形势下,党委办公室干部要顺应时代、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做到不 Party com
我的姐姐与姐夫同期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校园恋情铸成了他们相守多年的基石,共同的职责和使命感让他们携手前行,讴歌着医者情怀.rn姐夫韩继明,笔名“寒·歌”,是重庆市急救医
期刊
[摘要]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交通行业快速的发展是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在大中型城市中,地铁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化发展中交通行业的首选,它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也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促进了城市的进步和现代化。而在地铁的建设过程中,其投入相对比较大,尤其地铁施工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以及较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做好该阶段的造价管理,有利于地铁工程的顺利开展以及避免铺张浪费,为后期的竣工验收、造价评价奠定基础
【摘 要】生动的语言环境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关键,语言环境是语言习得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缺乏语言环境会给学习语言带来很大的障碍。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生学英语都没有机会和外国人用英语进行交谈,缺乏语言环境及运用,因此英语学习变得干瘪无味,而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置身于英语语言的世界,从而感觉到语言的真实性。本文旨在讨论教师如何创设情景,为学生营造英语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学英语,从而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外来女工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问题.本文从特殊的“三方结构”关系、外来女工的社会支持体系薄弱、外来女工的自身素质的缺乏等角度出发来分析造成
自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工业运行总体平稳。  一是工业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呈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6.8%,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4、5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由负转正,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繁荣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的提高,我国建设行业也随之取得了很大的进度,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注意到,建筑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同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和控制在整个过程中,都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等企业的利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进行科学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对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市场力以及确保建筑质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