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学生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近几年来,我一直坚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是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三是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技能;四是加强家校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五是注重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力求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规定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充分说明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效果却微乎甚微。因此,在当今信息量急增的社会,让学生学会搜索、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势在必行。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
1.创氛围激趣。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找到快乐,从电子游戏中找到刺激,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无心课外阅读。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如:利用校会、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篇警句或激励性的语言;在教学楼走廊张贴古诗词,构建文化长廊,让学生随时诵读、记忆;还可以举办新书展览,在教室开设图书角,读报栏,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报刊书籍等。
2.树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看的心理。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书的名人名家,讲名人读书的轶事,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读书的重要,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
3.展成果激趣。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当努力得到承认,心中必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也更会激发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让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向大家朗诵或背诵摘抄的内容,谈读书心得。举行读书笔记展等。让学生享受成功。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1.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既可复述或背诵精彩的片断,也可谈自己阅读的体会。
2.开设阅读指导课。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又可以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让同学们认真观摩,投票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并请获得荣誉的作者介绍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利用校广播站定期开设读书沙龙,介绍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
5.开展喜闻乐见的竞赛。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阅读能力,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尤为重要,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效率的前提。
1.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都还很薄弱,加上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地点的不稳定,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阅读计划,使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
2.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而学生的阅历浅、鉴别能力差,课外书又包罗万象,良莠不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帮助学生挑选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籍,二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三是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书籍,四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五是与习作要求有关的书籍,六是教材中“名著导读”的书籍,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致。根据以上原则,制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建立一个品种多、内容丰富的书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从而有序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和引领。
3.提示课外阅读方法。“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学生课外阅读个性强,随意性大,自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1)精读:精读就是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以便吸取精华。新课程标准指定的书目,“初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中规定的书目,教材中“名著导读”推荐的书籍,要求同学们认真细读,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养成钻研精神,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兴趣、习惯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中学生到后阶段就要做到这点,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知识面。
(3)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等读物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不做细细品味,不写读书笔记。对有启迪的可供参考的书,可以采取这种读法。
(4)电子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教师要适宜地指导学生进行电子阅读。电子阅读媒介包括看碟、上网、读电子书等,花样繁多,丰富多彩,且阅读便捷、迅速。但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视力,选择积极向上的读物。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不同年级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协助学生确定不同的阅读方法,并在具体的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
总之,阅读方法很多,如略读、跳读、浏览等,我们要因人、因时、因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享用终身。
4.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做读书笔记,加大阅读的积累。如:摘抄,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列提纲,把读物的要点和基本内容整理出来,理清写作思路,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仿写,根据自己对读物的语言、写法的理解和感悟,仿写其中优美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断,提高写作能力;写感想,结合现实和个人的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看法和体会,提高分析能力;知识拓展,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续写,编课本剧等,培养创新思维。
我们要在指导中通过示范、讲评、交流、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课外阅读指导除了兴趣引导和方法指导外,还需要必要的督促与检查,况且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部分都在家中。因此,要加强家校合作,重视家校联系的作用,形成家校一体的管理模式,这样学生的阅读任务才能及时完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才能产生成效。
为此,我专门设置了一张“家校联系卡”,请家长填写。
课外阅读记录卡
姓名______ 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
记录时间_____________ __阅读时长_______________
读物名称__________ ___ 阅读字数_______ _____
读物类别:
□童话寓言 □文学名著 □科幻小说
□卡通漫画 □自然科学 □流行小说
□娱乐杂志 □学习辅导资料□其他
五、注重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使种种的方法都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阅读要求,制定计划,定时、限时阅读,这样,课外阅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阅读基本上都在课外,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请教老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并习惯使用工具书,及时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效果,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姿势。好的阅读姿势不易产生阅读疲劳,不会影响视力,不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因此,要教育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
4.培养学生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而这三种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性文章:题目——体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写作特色;说明性文章:题目——体裁——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说明方法;议论性的文章:题目——体裁——论点(分论点)——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论证方法。每次学生拿到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5.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许多学生课外阅读也不少,但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的不良习惯有关。因此,就要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批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来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并通过优美的语句摘抄和片断摘录,博采读物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
6.培养学生互相交流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其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辩论会、读书沙龙、专题墙报或手抄报,读后感评比等。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都大有裨益。
7.培养学生爱护书报的习惯。无论是对自己的或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都要注意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做到爱护书就象爱护自己的脸一样。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是学生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我们语文教师要以最大的热情潜心研究,努力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在快乐的书海中徜徉,积累语言,新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和芬:《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02期。
[2]龚建平:《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
[3]赵海:《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成功》(教育版)2007年第08期。
[4]姚俊艳:《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探微》,《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4年第09期。
[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责任编辑:王轶萌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规定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充分说明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效果却微乎甚微。因此,在当今信息量急增的社会,让学生学会搜索、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势在必行。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
1.创氛围激趣。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找到快乐,从电子游戏中找到刺激,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无心课外阅读。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如:利用校会、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篇警句或激励性的语言;在教学楼走廊张贴古诗词,构建文化长廊,让学生随时诵读、记忆;还可以举办新书展览,在教室开设图书角,读报栏,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报刊书籍等。
2.树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看的心理。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书的名人名家,讲名人读书的轶事,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读书的重要,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
3.展成果激趣。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当努力得到承认,心中必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也更会激发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让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向大家朗诵或背诵摘抄的内容,谈读书心得。举行读书笔记展等。让学生享受成功。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1.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既可复述或背诵精彩的片断,也可谈自己阅读的体会。
2.开设阅读指导课。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又可以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让同学们认真观摩,投票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并请获得荣誉的作者介绍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利用校广播站定期开设读书沙龙,介绍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
5.开展喜闻乐见的竞赛。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阅读能力,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尤为重要,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效率的前提。
1.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都还很薄弱,加上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地点的不稳定,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阅读计划,使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
2.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而学生的阅历浅、鉴别能力差,课外书又包罗万象,良莠不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帮助学生挑选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籍,二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三是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书籍,四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五是与习作要求有关的书籍,六是教材中“名著导读”的书籍,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致。根据以上原则,制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建立一个品种多、内容丰富的书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从而有序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和引领。
3.提示课外阅读方法。“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学生课外阅读个性强,随意性大,自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1)精读:精读就是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以便吸取精华。新课程标准指定的书目,“初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中规定的书目,教材中“名著导读”推荐的书籍,要求同学们认真细读,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养成钻研精神,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兴趣、习惯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中学生到后阶段就要做到这点,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知识面。
(3)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等读物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不做细细品味,不写读书笔记。对有启迪的可供参考的书,可以采取这种读法。
(4)电子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教师要适宜地指导学生进行电子阅读。电子阅读媒介包括看碟、上网、读电子书等,花样繁多,丰富多彩,且阅读便捷、迅速。但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视力,选择积极向上的读物。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不同年级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协助学生确定不同的阅读方法,并在具体的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
总之,阅读方法很多,如略读、跳读、浏览等,我们要因人、因时、因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享用终身。
4.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做读书笔记,加大阅读的积累。如:摘抄,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列提纲,把读物的要点和基本内容整理出来,理清写作思路,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仿写,根据自己对读物的语言、写法的理解和感悟,仿写其中优美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断,提高写作能力;写感想,结合现实和个人的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看法和体会,提高分析能力;知识拓展,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续写,编课本剧等,培养创新思维。
我们要在指导中通过示范、讲评、交流、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课外阅读指导除了兴趣引导和方法指导外,还需要必要的督促与检查,况且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部分都在家中。因此,要加强家校合作,重视家校联系的作用,形成家校一体的管理模式,这样学生的阅读任务才能及时完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才能产生成效。
为此,我专门设置了一张“家校联系卡”,请家长填写。
课外阅读记录卡
姓名______ 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
记录时间_____________ __阅读时长_______________
读物名称__________ ___ 阅读字数_______ _____
读物类别:
□童话寓言 □文学名著 □科幻小说
□卡通漫画 □自然科学 □流行小说
□娱乐杂志 □学习辅导资料□其他
五、注重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使种种的方法都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阅读要求,制定计划,定时、限时阅读,这样,课外阅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阅读基本上都在课外,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请教老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并习惯使用工具书,及时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效果,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姿势。好的阅读姿势不易产生阅读疲劳,不会影响视力,不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因此,要教育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
4.培养学生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而这三种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性文章:题目——体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写作特色;说明性文章:题目——体裁——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说明方法;议论性的文章:题目——体裁——论点(分论点)——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论证方法。每次学生拿到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5.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许多学生课外阅读也不少,但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的不良习惯有关。因此,就要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批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来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并通过优美的语句摘抄和片断摘录,博采读物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
6.培养学生互相交流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其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辩论会、读书沙龙、专题墙报或手抄报,读后感评比等。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都大有裨益。
7.培养学生爱护书报的习惯。无论是对自己的或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都要注意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做到爱护书就象爱护自己的脸一样。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是学生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我们语文教师要以最大的热情潜心研究,努力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在快乐的书海中徜徉,积累语言,新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和芬:《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02期。
[2]龚建平:《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
[3]赵海:《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成功》(教育版)2007年第08期。
[4]姚俊艳:《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探微》,《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4年第09期。
[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责任编辑:王轶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