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国对外贸易由传统的线下运作、部门众多逐渐向以跨境电商为特征的新型外贸转变,这也对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将体现产学合作的CO-OP模式运用于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关 键 词] 互联网+;CO-OP模式;人才培养;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7-0120-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也给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即由环节众多的传统进出口业务向新型的互联网+式跨境电商转变,面对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跨境电商新特征,高职高专层次中传统的两年半课堂学习加半年专业实习使知识不能逐步贯穿于实际应用,也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形成了毕业却就不了业的困局,源于北美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Cooperative Education,以下简称CO-OP模式)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职业教育应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同时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5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常态化,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互联网+”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相衔接,这就对当前高职高专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强化了人才供给的针对性,要求受教育对象“兼具学生与员工身份,实施校企双主体培养”,也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最新阶段和落实企业办学主体责任的有效举措。
在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和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驱动下,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与时俱进,真正体现工学结合、服务经济的特色。现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仍以传统的两年半课程学习加半年专业实习为主,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于业务中,而企业也不愿意花过多的成本从零开始培养毕业生,因此,如何探索一种真正适用于文科特别是财经类专业发展,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逐步熟悉岗位甚至产生真实效益,与企业共同实施工学结合合作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解决“难就业、难招人”这一双重困境在当下显得尤为迫切。
二、课题界定
CO-OP模式:全称Cooperative Education,意为合作教育,指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资源,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合作主体为学校和企业,两者的结合点是人才和技术。通过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在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育功能、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合作企业量身打造了急需的一线岗位人才,大大缩短了新员工的工作适应时间,降低了用人成本,真正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也为各自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以跨境电商为特征的新型外贸打破了传统外贸对地域、业务环节的局限和要求,很多岗位的业务环节都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在线办理,而不需要亲临现场,因此,学生只要掌握了核心技能,就完全有可能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实现真实利润的产出。本课题以互联网+为研究背景,探索CO-OP模式在创新国际商务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为研究内容,选取国际贸易专业作为研究对象。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高职教育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成熟的教育体系,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特别是Cooperative Education(以下简称CO-OP)是加拿大乃至北美地区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特有模式。目前国际上关于CO-OP模式的研究主要有: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Her-man
Schneider)教授,即CO-OP模式的最早创立者于1906年提出,他认为合作教育的目的在于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工程师,将实验室接触到的工程理论运用到真正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美国合作教育认证委员会(The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 ACCE) 提出了合作教育3种模式,即:全日制交替式、平行式和综合交替式(1993)。加拿大合作教育协会(CAFCE)指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形式上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的计划是提供学生在商业、工业、政府及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实践与专业学习之间定期轮换”(2003)。
国内与此相关的研究则主要集中CO-OP模式的发展和内涵、CO-OP模式与校企合作衔接研究、CO-OP模式与实践实习的对比研究以及CO-OP模式在理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等领域。如高职高专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赵月桃,2004),合作教育的本质、历史与发展趋势(李元元、邱学青、李正,2010),加拿大CO-OP教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宋爱华,2014),北美CO-OP教育对创新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丁莉东、杨晓华、余文华,2012)等。
综上所述,目前国际上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该模式在应用
学科或工程类专业的应用中,商科类专业的应用一般属于“非强制性项目”;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则主要停留在对西方国家开展合作教育实践的介绍和对合作教育模式的分析上,有些研究甚至包含了对合作教育的误解(有的认为产学合作就是合作教育;有的认为合作教育就是在学位课程中加入实践环节;有的甚至将合作教育与实践实习混为一谈),在CO-OP的人才培养运用上也主要研究的是个别工科专业或者研究对象为整个高职层次,具体落到某个专业尤其是突出业务流程、注重企业效益产出的财经类专业的相关研究暂时还存在欠缺。 四、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要点》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5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常态化,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互联网+”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相衔接,这就对当前高职高专特别是国际商务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强化了人才供给的针对性,充分利用新型外贸业务操作不受地域影响、核心环节线上完成的特点,实施校企双主体培养,也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最新要求和落实企业办学主体责任的有效途径。
(二)服务区域经济、降低企业用人成本的重要举措
对学校来说,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将外贸业务核心环节嵌入专业教学,由业务骨干和专业教师同时授课,使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改善和提高专业人才的市场适用性;对合作企业来说,变单向的给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地为给企业自身培养专门人才,降低企业用人成本,打消投入职业教育的顾虑,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终极目标。
(三)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融入了校企合作、课证融合等元素,但学生并没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接触实际业务,最多达到“仿真实训”的效果,而CO-OP模式的引入和具体运用,并结合跨境电商发展的线上线下优势使一直以来困扰财经类专业课程不能落地的难题得以解决,学生在掌握核心专业技能后,在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就能操作真实的跨境电商平台,参与进出口贸易的核心环节,课程实训和专业实习的成绩也由产品盈利状况的好坏决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毕业时的身份除了毕业生外,还是一名能马上开始工作的企业员工,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实现人才培养水平评价多元化的重要体现
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评价的多元化,这一点在工科专业中很好体现,比如,模型制作、产品设计等,而文科特别是财经类专业则一直得不到很好的体现,CO-OP模式在财经类人才培养中的运用使校企合作贯穿培养全过程,从专业技能的传授到仿真业务的实训,再到真实业务的独立操作,最后的学习效果通过交易产品盈利的高低体现,中间还穿插了作为外贸企业员工应具备的诚信、严谨等职业素养考核,真正体现了考评方式的多元化和过程化。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教育部今年的工作重点等宏观方面,还是从人才培养水平的优化和就业水平提升等微观方面来看,如何探索出一条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运用CO-OP模式优化国际商务类人才培养水平不仅非常重要,而且迫在眉睫,也完全符合行业、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研究内容
(一)高职教育开展CO-OP模式专业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1.CO-OP模式的基本特征。
2.CO-OP模式应用与高职教育的SWOT分析。
(二)CO-OP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应用
研究
1.传统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CO-OP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2.CO-OP合作教育与专业实践实习的对比分析。
(三)CO-OP模式应用于互联网+形势下的国际商务类人才培养可行性分析
1.近三年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分析。
2.CO-OP模式应用于新型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3.CO-OP模式在新型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评价体系中的效用分析。
(四)基于CO-OP模式下新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型构建
1.基于CO-OP模式的新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型假
设——以湖南省某外贸支柱行业中的几个典型岗位为例。
2.模型的搭建及基本要素分析。
3.模型结果的导出。
(五)对财经类其他专业应用CO-OP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参考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关 键 词] 互联网+;CO-OP模式;人才培养;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7-0120-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也给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即由环节众多的传统进出口业务向新型的互联网+式跨境电商转变,面对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跨境电商新特征,高职高专层次中传统的两年半课堂学习加半年专业实习使知识不能逐步贯穿于实际应用,也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形成了毕业却就不了业的困局,源于北美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Cooperative Education,以下简称CO-OP模式)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职业教育应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同时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5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常态化,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互联网+”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相衔接,这就对当前高职高专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强化了人才供给的针对性,要求受教育对象“兼具学生与员工身份,实施校企双主体培养”,也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最新阶段和落实企业办学主体责任的有效举措。
在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和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驱动下,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与时俱进,真正体现工学结合、服务经济的特色。现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仍以传统的两年半课程学习加半年专业实习为主,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于业务中,而企业也不愿意花过多的成本从零开始培养毕业生,因此,如何探索一种真正适用于文科特别是财经类专业发展,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逐步熟悉岗位甚至产生真实效益,与企业共同实施工学结合合作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解决“难就业、难招人”这一双重困境在当下显得尤为迫切。
二、课题界定
CO-OP模式:全称Cooperative Education,意为合作教育,指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资源,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合作主体为学校和企业,两者的结合点是人才和技术。通过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在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育功能、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合作企业量身打造了急需的一线岗位人才,大大缩短了新员工的工作适应时间,降低了用人成本,真正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也为各自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以跨境电商为特征的新型外贸打破了传统外贸对地域、业务环节的局限和要求,很多岗位的业务环节都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在线办理,而不需要亲临现场,因此,学生只要掌握了核心技能,就完全有可能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实现真实利润的产出。本课题以互联网+为研究背景,探索CO-OP模式在创新国际商务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为研究内容,选取国际贸易专业作为研究对象。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高职教育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成熟的教育体系,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特别是Cooperative Education(以下简称CO-OP)是加拿大乃至北美地区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特有模式。目前国际上关于CO-OP模式的研究主要有: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Her-man
Schneider)教授,即CO-OP模式的最早创立者于1906年提出,他认为合作教育的目的在于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工程师,将实验室接触到的工程理论运用到真正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美国合作教育认证委员会(The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 ACCE) 提出了合作教育3种模式,即:全日制交替式、平行式和综合交替式(1993)。加拿大合作教育协会(CAFCE)指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形式上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的计划是提供学生在商业、工业、政府及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实践与专业学习之间定期轮换”(2003)。
国内与此相关的研究则主要集中CO-OP模式的发展和内涵、CO-OP模式与校企合作衔接研究、CO-OP模式与实践实习的对比研究以及CO-OP模式在理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等领域。如高职高专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赵月桃,2004),合作教育的本质、历史与发展趋势(李元元、邱学青、李正,2010),加拿大CO-OP教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宋爱华,2014),北美CO-OP教育对创新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丁莉东、杨晓华、余文华,2012)等。
综上所述,目前国际上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该模式在应用
学科或工程类专业的应用中,商科类专业的应用一般属于“非强制性项目”;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则主要停留在对西方国家开展合作教育实践的介绍和对合作教育模式的分析上,有些研究甚至包含了对合作教育的误解(有的认为产学合作就是合作教育;有的认为合作教育就是在学位课程中加入实践环节;有的甚至将合作教育与实践实习混为一谈),在CO-OP的人才培养运用上也主要研究的是个别工科专业或者研究对象为整个高职层次,具体落到某个专业尤其是突出业务流程、注重企业效益产出的财经类专业的相关研究暂时还存在欠缺。 四、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要点》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5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常态化,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互联网+”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相衔接,这就对当前高职高专特别是国际商务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强化了人才供给的针对性,充分利用新型外贸业务操作不受地域影响、核心环节线上完成的特点,实施校企双主体培养,也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最新要求和落实企业办学主体责任的有效途径。
(二)服务区域经济、降低企业用人成本的重要举措
对学校来说,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将外贸业务核心环节嵌入专业教学,由业务骨干和专业教师同时授课,使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改善和提高专业人才的市场适用性;对合作企业来说,变单向的给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地为给企业自身培养专门人才,降低企业用人成本,打消投入职业教育的顾虑,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终极目标。
(三)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融入了校企合作、课证融合等元素,但学生并没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接触实际业务,最多达到“仿真实训”的效果,而CO-OP模式的引入和具体运用,并结合跨境电商发展的线上线下优势使一直以来困扰财经类专业课程不能落地的难题得以解决,学生在掌握核心专业技能后,在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就能操作真实的跨境电商平台,参与进出口贸易的核心环节,课程实训和专业实习的成绩也由产品盈利状况的好坏决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毕业时的身份除了毕业生外,还是一名能马上开始工作的企业员工,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实现人才培养水平评价多元化的重要体现
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评价的多元化,这一点在工科专业中很好体现,比如,模型制作、产品设计等,而文科特别是财经类专业则一直得不到很好的体现,CO-OP模式在财经类人才培养中的运用使校企合作贯穿培养全过程,从专业技能的传授到仿真业务的实训,再到真实业务的独立操作,最后的学习效果通过交易产品盈利的高低体现,中间还穿插了作为外贸企业员工应具备的诚信、严谨等职业素养考核,真正体现了考评方式的多元化和过程化。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教育部今年的工作重点等宏观方面,还是从人才培养水平的优化和就业水平提升等微观方面来看,如何探索出一条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运用CO-OP模式优化国际商务类人才培养水平不仅非常重要,而且迫在眉睫,也完全符合行业、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研究内容
(一)高职教育开展CO-OP模式专业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1.CO-OP模式的基本特征。
2.CO-OP模式应用与高职教育的SWOT分析。
(二)CO-OP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应用
研究
1.传统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CO-OP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2.CO-OP合作教育与专业实践实习的对比分析。
(三)CO-OP模式应用于互联网+形势下的国际商务类人才培养可行性分析
1.近三年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分析。
2.CO-OP模式应用于新型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3.CO-OP模式在新型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评价体系中的效用分析。
(四)基于CO-OP模式下新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型构建
1.基于CO-OP模式的新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型假
设——以湖南省某外贸支柱行业中的几个典型岗位为例。
2.模型的搭建及基本要素分析。
3.模型结果的导出。
(五)对财经类其他专业应用CO-OP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参考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