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教学趋势及其他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725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微信,看到学员周叶萍老师发自福州的学习共同体研讨会的学习小结。特别是其中日本东京大学秋田喜代美教授在此次会议上的一些讲课材料。想到前些日,台湾的李玉贵老师给我发信息,邀请我同往福州,主要就是为聆听秋田喜代美教授的讲演,并提醒我这可能会是内地从“课例研究”转向“课堂研究”的契机。但我终于没有成行。
  但我现在打算码一些文字,让这个阶段一直流动不居的思维有些不成熟的物化,也算是一种安慰和弥补。
  上次我在嵊州逸夫小学举办的李玉贵小学语文“课堂研究工作坊”活动结束后发表感言:未来的教学趋势依然会围绕着课程内容和实施路径展开。只不过一切都需要重新定义。
  从课程内容看,一是越来越多的顶尖教师会有自己的标识性课程。所谓自由在高处。未来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拥有自己标志性课程的老师都将会因此处于教育食物链的顶端。他们会拥有更多的专业自由。这些老师会像U盘一样,自带丰富的、不可替代的课程信息,既可以独立运转,也可以与任何一个系统协作融合。其实,这片教学的蓝海已经开始微微泛红。
  二是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会更加自觉地打开或者软化学科边界,主动寻找学科内外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科知识的细分式学习和基于现实世界完整性的综合性运用学习会在各学段更加紧密地交叉进行。特别在小学低年级,会更加贴近回应学生在现实世界中的基于整体的认知方式。未来的课程内容,一定会在学科本质和认知完整性上取得更高阶的平衡。
  我仔细研读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十八个指标,发现这些指标与每一个学科都是若即若离的关系。可以说,没有一个指标有着明显的学科性特征。如果我们承认教育是为了让人自由、充分、丰富的发展,我们就必须承认学科终究不过是载体和工具。必须承认学科不是终极目的,学生的生命发展才是最终的价值取向。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会跳出单一的学科思维,看到教育最底层的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个人认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就是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的核心。
  原来我们一直把 “不要荒了自己的园,肥了人家的田” 奉为学科教学的圭臬,但置放在核心素养的时代语境里,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它的合理性。每一个学科都是伟大的,都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都有着它独特的美丽和芬芳。但就算如此,我们每一位学科教师面对课程内容的时候,首先要想的是学科如何主动对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思考学科能够为学生的更好发展提供什么。在这里,我们特别要警惕只见学科不见人的课程内容。
  三是未来课程具体学习任务的研制,会更加精准地让每个孩子进入“学习区”。很多的时候,我们发现学习的实践效果不佳,往往在于我们对于什么是好的学习认识不清。好的学习要努力在课程内容上摆脱“舒适区”,进入“学习区”,我们特别要警惕那些“一帆风顺”的教学。好的学习应当是磕磕绊绊的,应当是不断向上生长的。课堂应当是所有孩子学习、试错的田野。应当是让每一个孩子在其中都有存在感和获得感。
  从课程的实施路径来看,我相信未来会贴着技术和人的深度联系展开。
  技术不会颠覆教学的本质,但是技术会完全改变教学的展开路径。万物互联带来的信息即时性、丰富性和碎片化,已经把我们带到教育变革的风口。有人会因此长出翅膀,也有人会因此晕头转向或者一头栽倒在地。
  其实最让我敬畏的还是基于大数据的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一层面纱已经被逐渐揭开。当所有的教学痕迹经由技术沉淀为数据,当这些数据经由岁月,经由万千众人,最终自动进化成可供研判的各种真相和趋势。我觉得,教育的黑箱因此会被进一步打开,虽然我认为要完全打开几无可能。
  当教师个人经验遇上有大数据技术支撑的学情研判,我相信这会是人类教学一次核爆炸,是真正走向精准高效的一大步。这会是教育基于理性、基于科学思维的一次革命性的绽放。去年,我和夫人陈凤老师运用数据和实证思维,共同研制了的《果园机器人》一课,已经初步证明了朝向精准教学的可能性。在“浙派名师”的教学现场会上,这堂课引发了同行的强烈发响。
  课程实施的另一条核心路径我认为是需要发现、重构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联系。从我有限的经验看,未来课堂的运行关键要素在于倾听、协同与分享,以深度的联系推动深度的学习。构筑让学生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在丰富的安静中让学生学得更加专注,让学习的原力觉醒、生长。这也是佐藤学、秋田喜代美等教育家提倡的“学习共同体”的要义所在。
  在有意义的实质性互动中,让个人负起学习的责任,并由此让所有学生间有着积极依赖。这样的深度联结,催生的是润泽的课堂。这是当时李玉贵老师近两个小时的《蝙蝠与雷达》带给我的重要启发。特别是前半个小时李老师对一个陌生班级进行的课堂运营的架构与练习,的确有不少让我们内地课堂教学值得深刻反思的东西。
  这样的判断,其实最早萌生在2002年的南宁,我第一次听香港黄锦燕老师的《漫谈沟通》一课。只不过那时候的自己认知还相对低级和模糊。连同记忆的还有时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崔峦老师评价此课时难掩的激动之情,他“以什么是”為开头的一长串排比句,是我在以后中国小学语文江湖中再未见到过的大场面。
  今年早些时候,代表人类最强大脑的柯洁已经向阿尔法狗献上了双膝。原先一直高傲着的柯杰已将阿尔法狗奉为“围棋的上帝”。在今年的高考中,也已经有机器人参与和考生的比拼,其公布的结果也足以让人惊叹!今年的高考,已经有机器人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度迭代进化。那么,人类有什么用?人类的智能有什么用?人类的学习的价值在哪里?在这样一个未来已来的时代,我们可能都需要思考,作为延续文明的教育,我们要把怎样的同类交给未来的社会?这真的是一个天大的命题。
  人类是万物的尺度。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区分和差异在哪里?
  我想这中间差的就是人类的核心素养。丰富的人性、先进的思维方式、创造和感知美好的能力。我想这应当是未来一切教学变革需要坚守的价值取向!
  (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312099)
其他文献
通过迈克尔·波特的五因素模型对新疆“十五”规划过渡期后煤炭产业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未来新疆煤炭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煤炭产业内部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来自
根据MOCVD设备中控制量多、实时性强的要求,选用OMRON公司的10M以太网模块实现上位机与PLC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介绍了以太网模块ETN21的安装与设置方法,给出基于UDP协议的以
采用35MnVS、40MnVS和35MnVNbS非调质钢代替S53C调质钢制造汽车柴油机连杆进行了对比试验、包括锻造工艺、切削试验、金相组织观察、拉伸、冲击、拉质疲劳等机械性能测量,也
<正> 钢铁零件淬火时由于从奥氏体化温度急冷而产生热应力,由于在Ms点以下的马氏体转变而产生相变应力。热应力使零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而相变应力则使零件表面产生残余拉
概述了作为下一代光刻技术之一的157nm F2准分子激光光刻技术的进展及各公司157nm曝光设备的开发现状。介绍了157nm光刻中各种制约因素,如CaF2材料的双折射现象、真空环境的排
本文对杭锦旗地区下石盒子组沉积相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其对储层的影响。
甲硝唑分子式为2-甲基-5-硝基-咪唑-1-乙醇(甲硝羟乙唑、灭滴灵)口服后易吸收可维持有效血浓度达12h。能透过血脑屏障、胎盘组织。约75%的代谢产物以原形自尿中排出。此外,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