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倾心互动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凭借自身的情感与智慧、知识与能力,全身心地开展对话式的学习活动。要构建倾心互动的语文课堂,实现最大范围的学生参与,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由于学情不一,所以方法并不唯一。
一、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倾心互动”的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它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首先,教师要“蹲下身子”。在倾心教学中,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处理、评价问题,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标准去衡量孩子。努力营造出师生身份平等、心灵平等的良好氛围。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调控”。教师是实现倾心互动教学的关键,需要通过自身的人格与道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通过言传身教以及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等,将平等、亲切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再次,教师要学会“欣赏鼓励”。课堂上,学生也许受到心理、思维等方面的障碍,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适时启发点拨,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并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设想、观点,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二、引趣悟道,激发学生求知的潜能
兴趣是打开求知大门的“金钥匙”。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入手,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状态。进而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艺术上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有效探索,精心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全方位、多角度、更深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乐此不疲”。
三、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相互切磋,共同解决问题的互助精神。引导学生自我指导、自我评价,使学生处于完全理解的状态,培养其主体学习的能力。
1.强化学生的自学训练。譬如在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时,字音、词义、文学常识等可以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认知,标注在书上,养成习惯,课堂上只作简短交流。对于课文内容学生自己要能概括,要有自己的感知领悟。
2.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就学生读书中的问题,一部分学生通过深入思考能自行解决,还有一部分需要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互相启发,才能解决。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梳理出来,“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在合作交流启发中求得问题的解决。
3.引导学生互学互助。“相观而善之谓摩”,开展倾心互动教学的要素之一是将学生组成若干学习集体,引导他们互相切磋,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探究中共同讨论,质疑问难,做出自己的见解判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形成多元互动的活泼局面。
4.组织答辩拓展深度。在组织学生充分钻研文本和有效思维训练的基础上,适时“点穴”,诱发争辩,也是倾心互动教学的一个亮点。比如在学生们学了《白杨礼赞》懂得了“物”大多可以具有某种象征性之后,笔者便引导他们对小草、雪、煤等物的正反两面的品质进行对比联想,让他们得知事物都具有相互矛盾的“二重性”、文章的选材需要围绕主题来进行。这样学生就会放开胆子,在敢于求异、善于求异方面得到加强。
组织倾心互动教学,关键还在于教师钻研教材、学生的倾力程度,也有赖于教师本身所具有的情感、思维以及智力因素。为了运用好这种教学的模式,语文教师还应在“能思、敢思、善思”上多下气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教育局)
一、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倾心互动”的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它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首先,教师要“蹲下身子”。在倾心教学中,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处理、评价问题,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标准去衡量孩子。努力营造出师生身份平等、心灵平等的良好氛围。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调控”。教师是实现倾心互动教学的关键,需要通过自身的人格与道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通过言传身教以及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等,将平等、亲切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再次,教师要学会“欣赏鼓励”。课堂上,学生也许受到心理、思维等方面的障碍,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适时启发点拨,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并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设想、观点,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二、引趣悟道,激发学生求知的潜能
兴趣是打开求知大门的“金钥匙”。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入手,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状态。进而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艺术上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有效探索,精心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全方位、多角度、更深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乐此不疲”。
三、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相互切磋,共同解决问题的互助精神。引导学生自我指导、自我评价,使学生处于完全理解的状态,培养其主体学习的能力。
1.强化学生的自学训练。譬如在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时,字音、词义、文学常识等可以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认知,标注在书上,养成习惯,课堂上只作简短交流。对于课文内容学生自己要能概括,要有自己的感知领悟。
2.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就学生读书中的问题,一部分学生通过深入思考能自行解决,还有一部分需要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互相启发,才能解决。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梳理出来,“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在合作交流启发中求得问题的解决。
3.引导学生互学互助。“相观而善之谓摩”,开展倾心互动教学的要素之一是将学生组成若干学习集体,引导他们互相切磋,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探究中共同讨论,质疑问难,做出自己的见解判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形成多元互动的活泼局面。
4.组织答辩拓展深度。在组织学生充分钻研文本和有效思维训练的基础上,适时“点穴”,诱发争辩,也是倾心互动教学的一个亮点。比如在学生们学了《白杨礼赞》懂得了“物”大多可以具有某种象征性之后,笔者便引导他们对小草、雪、煤等物的正反两面的品质进行对比联想,让他们得知事物都具有相互矛盾的“二重性”、文章的选材需要围绕主题来进行。这样学生就会放开胆子,在敢于求异、善于求异方面得到加强。
组织倾心互动教学,关键还在于教师钻研教材、学生的倾力程度,也有赖于教师本身所具有的情感、思维以及智力因素。为了运用好这种教学的模式,语文教师还应在“能思、敢思、善思”上多下气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