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劳动者达到从事某种职业的最低要求,即起点要求。那么在职业学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是推行“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根本,以实训为手段”的现代职教理念。如何将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已成为中职专业教学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衔接的问题
(1)证出多门。职业资格证有多个部门的认证,同一部门的资格认证也是有很多工种,导致学生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是参加哪一个部门的认证还是参加多部门职业资格证的认证,是参加一个工种的认证还是多个工种的认证。这导致人们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融合只是增加负担,并不能解决就业问题。这就需要各行业规范职业资格证书,整合部门利益。让行业、企业、教育均收益。
(2)培训受限。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实现还离不开学校的支持。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求实训设施足够先进且更新加快,要求教师不仅理论素养高,而且实践经验丰富;然而学校的经费是有限的,在设备的投入、师资的培训暂时无法满足较快的设施更新速度。
二、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基本策略
(1)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在满足“够用、实用”的原则下,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帮助毕业生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今后在工作岗位群范围的转岗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教学内容必须结合专业特点、职业要求进行优化,现有专业内容要强化职业群体的通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某一工种的专业技能。要整合课程资源。对教材中冗繁重复、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作删减调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编写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如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删除电路分析与设计,电气控制中的供用电技术,电机制造与维修中的变压器制造、电线电缆制造等不太适合农村中职学生的内容。
(2)考试形式与考证形式衔接。根据电子技术专业特点,有效安排专业教学内容,为考证做好准备。第一学期开始通用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第二、三学期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适度渗入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的技能培训课程。第四学期,针对职业资格认证的课程体系,加强综合训练,全力做好通过认证考试的准备。在技能考核方式上,采用职业资格认证中采用的达标式考核体系,只要满足达标要求,不追求高分,不需要排名。这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无疑是“扬长避短”了。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不要求全部证书都获得,只要获得指定的1—2类(类:某一工种群属)中的一种证书。在市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即可认定相对工种合格。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培训与技师培养衔接
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关键在于专业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因此培养一定数量的“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还要加强对新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因此,学校一方面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每学期从企业聘任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任专业课和进行专题讲座,以此改变原有的专业教师结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从客观上促进了校企对接;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送出去”的办法,利用多种方法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到企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的科研课题等,达到“一专多能”。还可通过“青蓝工程”“帮、传、带”等校内培训班来发挥老教师的优势,融合新老教师的经验、技能水平,通过采取多种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四、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衔接
在实践教学中突出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建立“认知实训、技能实训、岗前培训、顶岗实习”的渐进式技能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多种途径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练”,通过系统训练,掌握电子技术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独立完成实训作业,使学生逐步达到职业岗位的国家培训标准,为今后鉴定取证创造有利条件。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建立电子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焊接装配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照明电路安装实训室、电子产品装配生产线、电机组装与调试生产线为主体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把知识门槛放低,把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把工厂搬进实训室,把技能鉴定站放到学校,充分地实现教学与实践的融合。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目的在于真正做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根本”的现代职业教育精神。学校可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完善考核办法、加强师资建设、建设实训基地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一、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衔接的问题
(1)证出多门。职业资格证有多个部门的认证,同一部门的资格认证也是有很多工种,导致学生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是参加哪一个部门的认证还是参加多部门职业资格证的认证,是参加一个工种的认证还是多个工种的认证。这导致人们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融合只是增加负担,并不能解决就业问题。这就需要各行业规范职业资格证书,整合部门利益。让行业、企业、教育均收益。
(2)培训受限。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实现还离不开学校的支持。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求实训设施足够先进且更新加快,要求教师不仅理论素养高,而且实践经验丰富;然而学校的经费是有限的,在设备的投入、师资的培训暂时无法满足较快的设施更新速度。
二、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基本策略
(1)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在满足“够用、实用”的原则下,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帮助毕业生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今后在工作岗位群范围的转岗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教学内容必须结合专业特点、职业要求进行优化,现有专业内容要强化职业群体的通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某一工种的专业技能。要整合课程资源。对教材中冗繁重复、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作删减调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编写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如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删除电路分析与设计,电气控制中的供用电技术,电机制造与维修中的变压器制造、电线电缆制造等不太适合农村中职学生的内容。
(2)考试形式与考证形式衔接。根据电子技术专业特点,有效安排专业教学内容,为考证做好准备。第一学期开始通用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第二、三学期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适度渗入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的技能培训课程。第四学期,针对职业资格认证的课程体系,加强综合训练,全力做好通过认证考试的准备。在技能考核方式上,采用职业资格认证中采用的达标式考核体系,只要满足达标要求,不追求高分,不需要排名。这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无疑是“扬长避短”了。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不要求全部证书都获得,只要获得指定的1—2类(类:某一工种群属)中的一种证书。在市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即可认定相对工种合格。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培训与技师培养衔接
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关键在于专业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因此培养一定数量的“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还要加强对新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因此,学校一方面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每学期从企业聘任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任专业课和进行专题讲座,以此改变原有的专业教师结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从客观上促进了校企对接;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送出去”的办法,利用多种方法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到企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的科研课题等,达到“一专多能”。还可通过“青蓝工程”“帮、传、带”等校内培训班来发挥老教师的优势,融合新老教师的经验、技能水平,通过采取多种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四、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衔接
在实践教学中突出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建立“认知实训、技能实训、岗前培训、顶岗实习”的渐进式技能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多种途径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练”,通过系统训练,掌握电子技术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独立完成实训作业,使学生逐步达到职业岗位的国家培训标准,为今后鉴定取证创造有利条件。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建立电子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焊接装配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照明电路安装实训室、电子产品装配生产线、电机组装与调试生产线为主体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把知识门槛放低,把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把工厂搬进实训室,把技能鉴定站放到学校,充分地实现教学与实践的融合。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目的在于真正做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根本”的现代职业教育精神。学校可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完善考核办法、加强师资建设、建设实训基地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这一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