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旅游专业的发展不能只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步入“技能至上”的误区,而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既会做事,更会做人,从而对提高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拓宽学生就业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专业 素质教育 教育对策
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与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相适应,高职院校也大力发展旅游类专业,积极输送专业性、技能型人才。仅以江苏省为例,截止到2010年底,设置有高职旅游管理类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52所,2010年全省录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5924人。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出现与市场需求不对接的现象:一方面旅游行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毕业生们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选择从事其他行业。这些主要是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等都存在不适应产业竞争需要的问题。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更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独特的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1.1文化素养和人文知识欠缺。
旅游业是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又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事业。因此,它所需的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更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与良好的艺术修养,以为游客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内容。而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文史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本身就知之甚少,同时,面对巨大就业压力,以及社会上功利性价值取向,许多学生更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而对于理论、人文科学等课程及相关活动不感兴趣。
1.2就业观念陈旧,专业思想淡薄。
目前,在旅游管理专业高职生中仍普遍存在就业观不科学,对专业存有偏见的主观思想。许多学生认为,旅游业属于服务业,是吃青春饭的,专门伺候人,尤其一些城市孩子的父母更是不愿意孩子学习旅游、酒店等专业。同时,部分学生存在就业准备不充分、期望过高、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只愿意从事一些管理类的工作,而不愿意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岗位工作,这使学生的就业现实与理想产生了较大的偏差,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令人担忧。
1.3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功利性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利益的再调整及经济的全球化,新一代的高职学生在道德观、价值观取向上也更趋向于多元化。目前高职学生多为“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性格上自信又脆弱,敏感又自私,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而较少考虑他人、集体的需要,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喜欢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容易斤斤计较,重索取轻奉献,想问题做事情过于追求功利化,不愿意学习或做一些不能带来实际经济利益的事情。
1.4学生能力单一,学习及创新能力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缺乏师资,在专业及课程的设置上,只能适应传统旅游业态,对不断呈现的旅游新业态反应迟滞,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专业、新课程的开设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教师讲述,学生记录为主,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一些突发问题。在对学生的考核上,只注重考证等职业技能的训练,对学生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这些情况都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5身心健康问题突出。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全是高职学生进入社会的必要条件。但现实情况显示,高职学生的身心素质仍存在不少问题。在身体素质方面,大多缺乏锻炼,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全无法达到旅游行业的从业要求。在心理素质方面,多份有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材料均显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近30%,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不健全,不能正确面对挫折,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人际关系敏感。
2.加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对策
2.1注重道德引导,加强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期间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任务极为重要。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既要坚持利用“两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又要注重改进教育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载体,例如社会公益活动、文化艺术表演、道德知识竞赛等更为贴近学生、更平易近人的手段,让学生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事中领悟做人的道理,使教育成效更为显著。
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还体现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不甚理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有学生家庭、社会等外来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学校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不能切实考虑高职院校学校的特点,脱离学生实际,从而形成立意很好,形式不错,效果不佳的局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点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2优化课程结构,突出职业素质的养成。
课程的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最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点。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坚持专业素质、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辩证统一的原则,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既要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对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安排上确定不同的比例,又要进一步拓宽专业范围,淡化专业界线,即做到“宽基础,广复合”和“一专多能”。
同时,还要针对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大有关职业素质方面课程的比例。一是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促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二是加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积极推进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创新,鼓励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增设选修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职业理想和学习兴趣选修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能动性,全面、系统而又有重点地掌握知识,切实提高综合素质。
2.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课堂只是传授文化知识的途径之一,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养,完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在硬件设施上,创造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育人环境,加大经费投入,增加教学设备和相关图书资料,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氛围。在软件设施上,可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定期举办各种人文讲座,组建人文社团,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用积极向上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教育对象,使广大学生在各种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陶冶情操,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4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根本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优势所在。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吸收理论知识,而且要强化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方面的训练,使学生会做,会灵活地做。要会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改变传统老师教、学生记的授课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通过学生做、老师评来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着力培养学生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应该允许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提出质疑,也允许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犯错误。
此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也是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化,树立基本的社会意识,掌握基本的社会技能,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选聘一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一线专业人员为兼职教师,以便于学校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应该主动与旅游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在专业岗位上检验知识,强化技能,展示才华,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2.5重视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是学生为社会服务的基本前提,也是他们适应社会和战胜自我的基础。首先,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以导游工作为例,这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高度结合的工作,流动性强,体能消耗大,没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是无法适应工作需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突出学生耐力、意志力、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训练,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各种文体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着重培养他们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对挫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老师应以表扬式教育代替批评式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困难和失败,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实现理想和价值,在激烈的竞争中受挫不惊、进退自如。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独立的见解,提高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屈曙光.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6).
[2]黄旭.浅析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缺失与养成[J].旅游教育文萃,2011.03.
[3]陈志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专业 素质教育 教育对策
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与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相适应,高职院校也大力发展旅游类专业,积极输送专业性、技能型人才。仅以江苏省为例,截止到2010年底,设置有高职旅游管理类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52所,2010年全省录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5924人。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出现与市场需求不对接的现象:一方面旅游行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毕业生们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选择从事其他行业。这些主要是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等都存在不适应产业竞争需要的问题。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更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独特的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1.1文化素养和人文知识欠缺。
旅游业是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又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事业。因此,它所需的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更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与良好的艺术修养,以为游客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内容。而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文史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本身就知之甚少,同时,面对巨大就业压力,以及社会上功利性价值取向,许多学生更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而对于理论、人文科学等课程及相关活动不感兴趣。
1.2就业观念陈旧,专业思想淡薄。
目前,在旅游管理专业高职生中仍普遍存在就业观不科学,对专业存有偏见的主观思想。许多学生认为,旅游业属于服务业,是吃青春饭的,专门伺候人,尤其一些城市孩子的父母更是不愿意孩子学习旅游、酒店等专业。同时,部分学生存在就业准备不充分、期望过高、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只愿意从事一些管理类的工作,而不愿意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岗位工作,这使学生的就业现实与理想产生了较大的偏差,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令人担忧。
1.3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功利性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利益的再调整及经济的全球化,新一代的高职学生在道德观、价值观取向上也更趋向于多元化。目前高职学生多为“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性格上自信又脆弱,敏感又自私,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而较少考虑他人、集体的需要,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喜欢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容易斤斤计较,重索取轻奉献,想问题做事情过于追求功利化,不愿意学习或做一些不能带来实际经济利益的事情。
1.4学生能力单一,学习及创新能力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缺乏师资,在专业及课程的设置上,只能适应传统旅游业态,对不断呈现的旅游新业态反应迟滞,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专业、新课程的开设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教师讲述,学生记录为主,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一些突发问题。在对学生的考核上,只注重考证等职业技能的训练,对学生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这些情况都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5身心健康问题突出。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全是高职学生进入社会的必要条件。但现实情况显示,高职学生的身心素质仍存在不少问题。在身体素质方面,大多缺乏锻炼,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全无法达到旅游行业的从业要求。在心理素质方面,多份有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材料均显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近30%,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不健全,不能正确面对挫折,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人际关系敏感。
2.加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对策
2.1注重道德引导,加强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期间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任务极为重要。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既要坚持利用“两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又要注重改进教育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载体,例如社会公益活动、文化艺术表演、道德知识竞赛等更为贴近学生、更平易近人的手段,让学生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事中领悟做人的道理,使教育成效更为显著。
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还体现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不甚理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有学生家庭、社会等外来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学校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不能切实考虑高职院校学校的特点,脱离学生实际,从而形成立意很好,形式不错,效果不佳的局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点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2优化课程结构,突出职业素质的养成。
课程的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最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点。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坚持专业素质、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辩证统一的原则,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既要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对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安排上确定不同的比例,又要进一步拓宽专业范围,淡化专业界线,即做到“宽基础,广复合”和“一专多能”。
同时,还要针对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大有关职业素质方面课程的比例。一是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促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二是加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积极推进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创新,鼓励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增设选修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职业理想和学习兴趣选修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能动性,全面、系统而又有重点地掌握知识,切实提高综合素质。
2.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课堂只是传授文化知识的途径之一,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养,完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在硬件设施上,创造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育人环境,加大经费投入,增加教学设备和相关图书资料,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氛围。在软件设施上,可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定期举办各种人文讲座,组建人文社团,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用积极向上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教育对象,使广大学生在各种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陶冶情操,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4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根本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优势所在。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吸收理论知识,而且要强化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方面的训练,使学生会做,会灵活地做。要会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改变传统老师教、学生记的授课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通过学生做、老师评来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着力培养学生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应该允许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提出质疑,也允许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犯错误。
此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也是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化,树立基本的社会意识,掌握基本的社会技能,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选聘一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一线专业人员为兼职教师,以便于学校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应该主动与旅游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在专业岗位上检验知识,强化技能,展示才华,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2.5重视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是学生为社会服务的基本前提,也是他们适应社会和战胜自我的基础。首先,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以导游工作为例,这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高度结合的工作,流动性强,体能消耗大,没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是无法适应工作需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突出学生耐力、意志力、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训练,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各种文体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着重培养他们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对挫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老师应以表扬式教育代替批评式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困难和失败,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实现理想和价值,在激烈的竞争中受挫不惊、进退自如。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独立的见解,提高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屈曙光.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6).
[2]黄旭.浅析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缺失与养成[J].旅游教育文萃,2011.03.
[3]陈志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5).